一种肉糜灌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57811发布日期:2018-07-17 23:55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灌装机械领域,具体说是一种肉糜灌装机。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食品加工厂通过骨肉分离机分离出肉糜后进而通过肉糜灌装机进行灌装,目前的肉糜灌装机出料口大小不能调节,导致人们在使用时带来诸多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便是提供一种肉糜灌装机 。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上部开口的舱体、架体、电机、皮带、转轴和输送绞龙,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的下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一端的主动轮通过皮带与从动轮连接,所述从动轮的一端与转轴连接,所述转轴依次贯穿舱体左侧壁的轴承Ⅰ和舱体并与舱体右侧壁的轴承Ⅱ连接,所述舱体设置在架体的上部,所述舱体的右侧壁下部为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输送平台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输送平台包括凹形板、与凹形板侧板通过销轴连接的L形板以及固定在凹形板底部的托板。

作为优选,所述L形板的上部设置有倒L形槽,倒L形板的横向板被限位柱贯穿,所述限位柱外壁的弹簧一端与倒L形槽的横向板底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凹形板的底部还设置有弧形排列的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与L形板底部的限位块相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转轴的外壁左侧设置有搅拌叶,所述转轴的右侧设置有输送绞龙。

通过以上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限位凹槽、限位块以及托板的配合可调节出料口的大小,可配合不同开口的包装袋,且本实用新型设有搅拌叶片进行搅拌,保证了肉糜的均匀。

附图说明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出料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舱体,2、架体,3、电机,4、皮带,5、转轴,6、输送绞龙,7、主动轮,8、从动轮,9、轴承Ⅰ,10、轴承Ⅱ,11、出料口,12、输送平台,121、凹形板,122、L形板,123、托板,13、倒L形槽,14、限位柱,15、弹簧,16、限位凹槽,17、限位块,18、搅拌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上部开口的舱体1、架体2、电机3、皮带4、转轴5和输送绞龙6,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2的下部设置有电机3,所述电机3一端的主动轮7通过皮带4与从动轮8连接,所述从动轮8的一端与转轴5连接,所述转轴5依次贯穿舱体1左侧壁的轴承Ⅰ9和舱体1并与舱体1右侧壁的轴承Ⅱ10连接,所述舱体1设置在架体2的上部,所述舱体1的右侧壁下部为出料口11,所述出料口11与输送平台12连接。

所述输送平台12包括凹形板121、与凹形板121侧板通过销轴连接的L形板122以及固定在凹形板121底部的托板123。

所述L形板122的上部设置有倒L形槽13,倒L形板122的横向板被限位柱14贯穿,所述限位柱14外壁的弹簧15一端与倒L形槽13的横向板底部连接。

所述凹形板121的底部还设置有弧形排列的限位凹槽16,所述限位凹槽16与L形板122底部的限位块17相配合。

所述转轴5的外壁左侧设置有搅拌叶18,所述转轴5的右侧设置有输送绞龙6。

通过以上设置,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肉糜首先通过搅拌叶18搅拌,进而通过输送绞龙6输送至出料口11,若需要调节出料口11的大小,可微微抬起L形板122,然后向外侧掰动使限位块17进入另一限位凹槽16内,完成出料口11的调节,进而本实用新型还可通过倒L形槽13、限位柱14和弹簧15的配合对包装袋的上边缘进行固定,使用方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