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耐用瓦楞纸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12963发布日期:2018-06-05 21:17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耐用瓦楞纸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耐用瓦楞纸箱。



背景技术:

瓦楞纸板经过模切、压痕、钉箱或粘箱制成瓦楞纸箱。瓦楞纸箱是一种应用最广的包装制品,用量一直是各种包装制品之首,包括钙塑瓦楞纸箱,半个多世纪以来,瓦楞纸箱以其优越的使用性能和良好的加工性能逐渐取代了木箱等运输包装容器,成为运输包装的主力军。它除了保护商品、便于仓储、运输之外,还起到美化商品,宣传商品的作用,瓦楞纸箱属于绿色环保产品,它利于环保,利于装卸运输,通常情况下瓦楞纸箱为一次性使用物品,这是由于原料本身的基本特性决定的,不利于降低商品生产以及流通成本;勉强多次使用之后,瓦楞纸箱展现出相应的缺点:抗压力不高、韧性较低、箱口部位容易破损,一般纸箱的承重点主要在箱底,箱底的质量往往影响整个箱体的质量,很多纸箱由于开口的设计导致纸箱只能使用一次,但很多纸箱需要多次使用,以便降低成本。

因此,发明一种新型耐用瓦楞纸箱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耐用瓦楞纸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耐用瓦楞纸箱,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顶部和底部均设有支板,所述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之间设有侧板,所述挡板内壁和侧板内壁均设有减震气垫层,所述侧板内壁顶部设有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二夹板设置在第一夹板顶部,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设有顶板。

优选的,所述挡板中部嵌入有透明塑料板。

优选的,所述挡板、透明塑料板、侧板、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数量均设为两个。

优选的,所述挡板表面、侧板表面、第一夹板表面、第二夹板表面和顶板表面均设有防水膜。

优选的,所述侧板内部设有防潮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底座、隔板和支板,使底座分为两层,提高了纸箱的稳定性,解决了纸箱抗压力不高和韧性较低的问题,有效的提高了纸箱的质量,通过设置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和顶板,改变了纸箱的开口方式,使纸箱的开口处不易受损,可以多次使用,降低了商品生产以及流通成本,达到了纸箱稳定耐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俯视剖视图;

图中:1底座、2隔板、3支板、4挡板、5透明塑料板、6侧板、7防潮层、8减震气垫层、9第一夹板、10第二夹板、11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2所示的一种新型耐用瓦楞纸箱,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内部设有隔板2,所述隔板2顶部和底部均设有支板3,使底座1分为两层,提高了纸箱的稳定性,解决了纸箱抗压力不高、韧性较低的问题,有效的提高了纸箱的质量,所述底座1顶部固定连接有挡板4,所述挡板4之间设有侧板6,所述挡板4内壁和侧板6内壁均设有减震气垫层8,所述侧板6内壁顶部设有第一夹板9和第二夹板10,所述第二夹板10设置在第一夹板9顶部,所述第一夹板9和第二夹板10之间设有顶板11,改变了纸箱的开口方式,使纸箱的开口处不易受损,可以多次使用,降低了商品生产以及流通成本,达到了纸箱稳定耐用的效果。

所述挡板4中部嵌入有透明塑料板5,方便观察纸箱内部的情况,所述挡板4、透明塑料板5、侧板6、第一夹板9和第二夹板10的数量均设为两个,使纸箱更稳定,开口更合理,所述挡板4表面、侧板6表面、第一夹板9表面、第二夹板10表面和顶板11表面均设有防水膜,有效的防止纸箱进水,影响纸箱质量问题,所述侧板6内部设有防潮层7,避免在空气潮湿的天气,使纸箱的稳定性降低,起到很好的防潮效果,保证了纸箱的稳固。

本实用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底座1内部设有隔层2,隔层2顶部和底部均设有支板3,提高了纸箱的稳定性,通过设置透明塑料板5更方便观察纸箱内部的情况,通过设置防潮层7和减震气垫层8,有效的对纸箱内部进行防潮,减震气垫层8的设置避免了在运输过程中纸箱内部的货物损坏,保障了货物的安全,通过设置第一夹板9、第二夹板10和顶板11,通过推动顶板11,打开纸箱,取出货物后,将顶板11放进第一夹板9和第二夹板10之间,以便下次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