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送装置的定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2540发布日期:2018-09-01 03:13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芯封装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传送装置的定位机构。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性能卓越的新一代绿色高能电池,已成为高新技术发展的重点之一。锂离子电池具有以下特点:高电压、高容量、低消耗、无记忆效应、无公害、体积小、内阻小、自放电少、循环次数多。因其上述特点,锂离子电池被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众多民用及军事领域。

在软包锂电池的生产过程中,一般需要对电池的电芯进行封装,在传统锂电池生产过程中,电池封装的技术及方法通常是,首先采用手工或者半自动机械将成卷的铝塑膜分切成片,然后冲制、切余边成型,制备包装袋,然后手工将电芯放入包装袋,将包装袋折叠包住电芯,再将包装袋连同电芯转入顶封、侧封机完成顶侧边的封装。

现有的封装设备自动化程度不高,现提出一种高自动化的电芯一次封装系统,同时设计适用于该电芯一次封装系统的定位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基于传送装置的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与传送装置配合设置,所述传送装置包括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连接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两端部的第一衔接板和第二衔接板,第一衔接板上设置有治具推送架,所述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均设置有治具盖压槽,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进给定位组件和工位定位组件,所述进给定位组件靠近第一衔接板设置于第一传送带侧方,所述工位定位组件设置于第二传送带侧方,所述工位定位组件的位置对应第二传送带连接的机构的位置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进给定位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传送带侧方的第一驱动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部一端的进给定位块,所述进给定位块贯穿设置于第一传送带上的治具盖压槽。

进一步的,所述工位定位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二传送带侧方的第二驱动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部一端的工位定位块,所述工位定位块贯穿设置于第二传送带上的治具盖压槽。

进一步的,所述进给定位块截面呈矩形,与治具底盘上设置的矩形槽口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工位定位块截面呈三角形,与治具底盘上设置的三角形槽口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通过两传送方向相反的传送带平行设置,在两传送带之间通过第一衔接板和第二衔接板将两传送带连接为首尾相接的回转式传送平台,两衔接板上分别设置有往复式的搬运机构将一条传送带上的治具搬运到另一传送带上。其中,第一传送带与上料工位连接,负责运送装填好电芯的治具向第一衔接板运动,由于第一衔接板上的搬运动作一次只能搬运一组治具,因此需要在第一衔接板的上游设置进给定位组件,将后续第一传送带传送过来的治具进行制动,等待第一衔接板上的搬运动作完成并复位后再放行一组治具,并将其后的治具再次制动。进给定位组件包括一个抵近传感器,该传感器设置于第一衔接板末端,当治具传送至第一衔接板靠近抵近传感器时会激发传感信号至进给定位组件,定位块顶起将后续治具制动。工位定位组件设置于第二传送带侧方,其位置对应位于第二传送带上方的机构设置。用于在第二传送带将治具传送至机构下方时,通过工位定位机构进行定位,以使各机构在对电芯加工时能够更稳定、精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定位机构的进给定位组件和工位定位组件配合传送装置,使得各机构可在传送带上直接对治具内的电芯进行加工,规避了将治具从传送带搬运到操作台,加工完成后再次搬运下来的繁琐步骤,简化了加工时间,同时又能确保加工的精准和质量。

附图说明

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传送装置的定位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中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传送装置的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与传送装置配合设置,所述传送装置包括第一传送带1、第二传送带2、连接第一传送带1和第二传送带2两端部的第一衔接板3和第二衔接板4,第一衔接板3上设置有治具推送架5,所述第一传送带1与第二传送带2均设置有治具盖压槽6,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进给定位组件7和工位定位组件8,所述进给定位组件7靠近第一衔接板3设置于第一传送带1侧方,所述工位定位组件8设置于第二传送带2侧方,所述工位定位组件8的位置对应第二传送带2连接的机构的位置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进给定位组件7包括设置于第一传送带1侧方的第一驱动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部一端的进给定位块71,所述进给定位块71贯穿设置于第一传送带1上的治具盖压槽6。

进一步的,所述工位定位组件8包括设置于第二传送带2侧方的第二驱动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部一端的工位定位块82,所述工位定位块82贯穿设置于第二传送带2上的治具盖压槽6。

进一步的,所述进给定位块71截面呈矩形,与治具底盘上设置的矩形槽口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工位定位块82截面呈三角形,与治具底盘上设置的三角形槽口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通过两传送方向相反的传送带平行设置,在两传送带之间通过第一衔接板3和第二衔接板4将两传送带连接为首尾相接的回转式传送平台,两衔接板上分别设置有往复式的搬运机构将一条传送带上的治具搬运到另一传送带上。其中,第一传送带1与上料工位连接,负责运送装填好电芯的治具向第一衔接板3运动,由于第一衔接板3上的搬运动作一次只能搬运一组治具,因此需要在第一衔接板3的上游设置进给定位组件7,将后续第一传送带1传送过来的治具进行制动,等待第一衔接板3上的搬运动作完成并复位后再放行一组治具,并将其后的治具再次制动。进给定位组件7包括一个抵近传感器,该传感器设置于第一衔接板3末端,当治具传送至第一衔接板3靠近抵近传感器时会激发传感信号至进给定位组件7,定位块顶起将后续治具制动。工位定位组件8设置于第二传送带2侧方,其位置对应位于第二传送带2上方的机构设置。用于在第二传送带2将治具传送至机构下方时,通过工位定位机构进行定位,以使各机构在对电芯加工时能够更稳定、精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定位机构的进给定位组件7和工位定位组件8配合传送装置,使得各机构可在传送带上直接对治具内的电芯进行加工,规避了将治具从传送带搬运到操作台,加工完成后再次搬运下来的繁琐步骤,简化了加工时间,同时又能确保加工的精准和质量。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