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位式专用式升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30436发布日期:2018-08-08 09:25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零配件生产设备,尤其是一种定位式专用式升降机。



背景技术:

重型汽车底盘桥上通常需要设置扭力杆,扭力杆的两端设置有胶芯减震套,主要起减震缓冲的作用。扭力杆胶芯减震套通常包括外套件、内套件和位于外套件和内套件之间的弹性胶体,生产时,在往外套件和内套件之间的环形腔内注射弹性胶体的过程中,外套件的外径极易因变形而扩大,严重影响后期装配及扭力杆胶芯减震套的正常使用,即会导致扭力杆胶芯减震套装配困难,且缩短扭力杆胶芯减震套的使用寿命,因此业内通常会在注射弹性胶体后对扭力杆胶芯减震套进行缩径矫形及抛光处理。

目前,扭力杆胶芯减震套的矫形及抛光处理通常依靠人工来完成,生产效率相对较低,为此部分企业采用机械手配合矫形装置和抛光装置组成自动化生产线的方式来提高生产效率,为了便于机械手夹取扭力杆胶芯减震套(即物料),通常需要将物料平铺在托板上,每个托板所能容纳的物料较为有限,且物料在托板上的位置容易产生移动,使得机械手难以准确夹取物料,需要对现有的机械手进行改造,提高机械手的识别能力,机械手的控制系统较为复杂,设备成本相对较高。

有鉴于此,本申请人对定位式专用式升降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机械手准确夹取物料且设备成本相对较低的定位式专用式升降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定位式专用式升降机,包括架体、竖直滑动连接在所述架体上的提升架、用于驱动所述提升架相对于所述架体滑动的进料电机以及放置在所述架体上的托板组件,所述托板组件包括底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上且竖直布置的导柱以及滑动连接在所述导柱上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放置在所述提升架上,扭力杆胶芯减震套叠放在所述支撑板上的同时套装在所述导柱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底板的下方设置有支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架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底板配合的重型万向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架体在与所述底板的四个侧面相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移位气缸,所述移位气缸的活塞杆与对应的侧面垂直布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还包括升降传动组件,所述升降传动组件包括与所述进料电机传动连接的传动杆、与所述传动杆平行布置且位于所述传动杆正上方或正下方的从动杆、固定连接在所述传动杆上的主动链轮、固定连接在所述从动杆上的从动链轮以及绕设在所述主动链轮和所述从动链轮之间的链条,所述提升架固定连接在所述链条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主动链轮和所述从动链轮都为双排链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进料电机为伺服电机。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机可一层物料被夹取完毕后自动将下一层物料往上抬升,降低搬运机械手夹取物料的难度,且由于导柱的存在,物料位置相对容易确定,能够确保机械手准确夹取物料,对搬运机械手的识别能力要求较低,进而可以简化搬运机械手的控制系统,降低设备成本。

2、通过设置移位气缸,便于将托板组价限定在架体上的特定位置上,进一步确保搬运机械手能够准确夹取物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全自动扭力杆胶芯减震套矫形抛光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矫形设备和抛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送料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抛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机省略托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对应如下:

10-机架; 20-矫形设备;

21-矫形模具; 22-矫形液压缸;

23-料槽; 24-送料夹具;

30-抛光装置; 31-第一送料滑槽;

32-第二送料滑槽; 33-托轮组件;

34-压轮组件; 34a-支架;

34b-压轮; 34c-升降电机;

35-端面抛光轮; 36-侧面抛光轮;

37-抛光电机; 38-卸料滑槽;

40-升降机; 41-架体;

42-提升架; 43-进料电机;

44-托板组件; 45-升降传动组件;

46-重型万向球; 47-移位气缸;

50-搬运机械手; 61-第一导轨;

62-第二导轨; 63-第一气缸;

64-第二气缸; 65-第三气缸;

66-夹持板; 67-包胶夹持块;

71-传动杆; 72-从动杆;

73-主动链轮; 74-从动链轮;

75-链条; 81-底板;

82-导柱; 83-支撑板;

84-支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扭力杆胶芯减震套矫形抛光生产线,包括机架10、安装在机架10上的矫形设备20和抛光装置30、用于放置待加工物料(即注射弹性胶体后的扭力杆胶芯减震套)的升降机40以及用于将待加工物料从升降机40夹取到矫形设备20上的搬运机械手50,其中,搬运机械手50可以为从市场上直接购买获得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并联机械手,该机械手并非本实施例的重点,此处不再详述。

矫形设备20也可以称为扭力杆胶芯减震套矫形设备,如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两个以上从上向下依次安装在机架10上的矫形模具21、分别位于各矫形模具21正上方的矫形液压缸22、分别与各矫形模具21配合的料槽23以及用于将料槽23中的物料放入对应的矫形模具21的送料夹具24,即矫形模具21、矫形液压缸22和料槽23的数量相同,在本实施例中,送料夹具24的数量与矫形模具21的数量相同,同时在本实施例中以矫形模具21有两个为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上下两个相邻的矫形模具21是错位布置的,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的矫形设备20也可以独立使用,独立使用时,该矫形设备20还应该包括独立设置的机架。

矫形模具21具有竖直布置的内缩孔,该内缩孔的直径小于待缩径矫形处理的扭力杆胶芯减震套的外径,且从上向下各矫形模具21的内缩孔直径依次减小,位于最下方的矫形模具21的内缩孔的下端端口形成出料口。各料槽23的一端分别朝向对应的矫形模具21,除与位于最上方的矫形模具21配合的料槽23外,各料槽23远离对应的矫形模具21的一端位于与该矫形模具21相邻的上一个矫形模具21的内缩孔的正下方,这样,物料穿过位于上方的矫形模具21的内缩孔完成依次矫形加工后,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掉入与下一个矫形模具21配合的料槽23中,而无需搬运物料,且上下两个相邻的矫形模具21可以动作进行矫形加工而无需等待,生产效率相对较高。

如图3所示,送料夹具24包括与对应的料槽23平行布置的第一导轨61、直接或间接滑动连接在第一导轨61上且与第一导轨61垂直布置的第二导轨62、用于驱动第二导轨62在第一导轨61上滑动的第一气缸63、两个缸体分别直接或间接滑动连接在第二导轨62上的第三气缸65、分别用于驱动两个第三气缸65在第二导轨62上滑动的第二气缸64以及固定连接在第三气缸65的活塞杆上且与料槽23平行布置的夹持板66,其中,第三气缸65的活塞杆竖直向上布置。第一导轨61最好有两个,两个第一导轨61分别位于料槽23两侧的下方位置,这样稳定性相对较高,当然,两个夹持板66需要分别位于料槽23的两侧。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夹持板66上固定连接有包胶夹持块67,包胶夹持块67朝向物料的一侧(即朝向料槽23的一侧)具有与扭力杆胶芯减震套外形匹配的随形面。这样,在各个气缸的配合下,送料夹具24可将物料从料槽23上夹取并往上抬升,然后移动到对应的矫形模具21的正上方再放入矫形模具21的内缩孔中,之后送料夹具24复位,物料在矫形液压缸22的推动下穿过内缩孔完成一次矫形加工。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夹持板66上也可以设置多个包角夹持块67,这样送料夹具24在将其中一个物料送入矫形模具21的过程中,可将其他物料往前输送一个步距,减少送料夹具24的移动行程。

如图2和图4所示,抛光装置30包括进料端位于矫形设备20的出料口正下方的第一送料滑槽31、进料端位于第一送料滑槽31的出料端正下方第二送料滑槽32、与第二送料滑槽32的出料端衔接的托轮组件33、位于托轮组件33正上方的压轮组件34、分别位于托轮组件33两侧的端面抛光轮35(即端面抛光轮35有两个)、位于托轮组件34远离第二送料滑槽32一侧的侧面抛光轮36以及用于驱动侧面抛光轮36转动的抛光电机37,其中,第一送料滑轨31和第二送料滑轨32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相互垂直布置,且第一送料滑轨31靠近的出料端竖直朝下布置,第一送料滑槽31的宽度略大于矫形后的扭力杆胶芯减震套的直径,第二送料车31的宽度略大于矫形后的扭力杆胶芯减震套的高度且小于矫形后的扭力杆胶芯减震套的直径,当物料从第一送料滑轨31被送入第二送料滑轨32后,物料的摆放方向由轴向与竖直方向平行变更为轴向与水平方向平行,这样便于一次性对三个面进行抛光。需要说明的是,抛光轮35可以为如本实施例中的无动力轮,也可以为其设置用于驱动其转动的驱动机构。

托轮组件33包括两个转动连接在机架10上的支托轮,两个支托轮相互平行布置且与第二送料滑轨32的宽度方向平行,此外两个支托轮之间的间距小于扭力杆胶芯减震套的直径。压轮组件34包括支架34a、转动连接在支架34a上的压轮34b和用于驱动支架34a升降的升降电机34c,其中压轮34b有两个。升降电机37c和支架34a之间的具体传动连接方式为常规的方式,当然也可以将升降电机34c替换为气缸或液压缸等动力机构。两个压轮34b分别位于两个支托轮的正上方,两者之间也相互平行布置且同时与第二送料滑轨32的宽度方向平行,两个压轮34b之间的间距也小于扭力杆胶芯减震套的直径。物料从第二送料滑轨32的出料端滑出并流动到托轮组件33上,此时两个压轮34b在升降电机34c的作用下将物料压紧在支托组件33上,此时端面抛光轮35自然抵顶在物料(即扭力杆胶芯减震套)的两个端面上,侧面抛光轮36自然抵顶在物料的侧面上,这样,当侧面抛光轮36在抛光电机37的带动下转动时,可带动物料转动,使得端面抛光轮35可以对物料的两个端面进行抛光,又由于物料被压轮组件34压住,转动速度相对于侧面抛光轮36较慢,侧面抛光轮36也可以对物料的侧面进行抛光。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侧面抛光轮36的正下方设置有与压轮组件33衔接的卸料滑槽38,同时压轮组件33或抛光电机37需要通过滑动连接在机架10上的滑板(图中未示出)与机架10间接连接,且机架10上需要设置有用于驱动该滑板滑动的动力装置(图中未示出),当抛光完成后,通过滑动滑板使得物料掉入卸料滑槽38,可实现自动卸料。

如图5和图6所示,升降机40也可以称为定位式专用式升降机,其包括架体41、竖直滑动连接在架体41上的提升架42、用于驱动提升架42相对于架体41滑动的进料电机43以及放置在架体41上的托板组件44,其中进料电机43最好为伺服电机,进料电机43和提升架42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常规的方式,本实施例中采用的连接方式具体为,升降机40还包括升降传动组件45,该升降传动组件45包括与进料电机45通过蜗轮蜗杆减速器实现传动连接的传动杆71、与传动杆71平行布置且位于传动杆71正上方或正下方的从动杆72、固定连接在传动杆71上的主动链轮73、固定连接在从动杆72上的从动链轮74以及绕设在主动链轮73和从动链轮74之间的链条75,提升架42固定连接在链条75上。优选的,主动链轮73和从动链轮74都为双排链轮。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依次连接的进料电机43、升降传动组件45和提升架42有两组,分别位于托板组件44的两侧,当然,进料电机43可以共用。

托板组件44包括底板81、固定连接在底板81上且竖直布置的导柱82以及滑动连接在导柱82上的支撑板83,其中,导柱82有多根,多根导柱82呈方形纵横布置。支撑板83放置在两个提升架42上,扭力杆胶芯减震套叠放在支撑板83上的同时分别套装在各个导柱82上。使用前,托板组件44可从架体41上取走,此时由于没有提升架42的支撑作用,支撑板83抵顶在底板81上,优选的,底板81的下方设置有支脚84,便于将托板组件44放置的地面上;将注射弹性胶体后的扭力杆胶芯减震套作为物料套设在各个导柱82,当各导柱82上都套满物料后,使用叉车将托板组件44放置在架体41上,并确保提升架42位于支撑板83的下方。使用时,当搬运机械手50取走位于支撑板83最上方的一层物料后,提升架42带动支撑板83往上提升一段距离,使得下一次物料往上移动,这样搬运机械手50只需对确定物料的平面位置,而无需确定物料的空间位置,便于定位。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架体41上设置有与底板81配合的重型万向球46,同时架体41在与底板81的四个侧面相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移位气缸47,移位气缸47的活塞杆与对应的侧面垂直布置。将托盘组件44放置在架体41上后,托盘组件44的底板81自然抵顶在重型万向球46上,便于托盘组件44在水平面上滑动,接着通过各个移位气缸47的配合使得托盘组件44被限定在特定位置,便于搬运机械手50准确夹取物料。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形,如将上述实施例中的液压缸变更为油缸或气缸,或者将上述是实施例中的气缸边更为液压缸或油缸等,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