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电缆铜导体放线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87307发布日期:2018-06-02 05:38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电缆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信电缆铜导体放线盘。



背景技术:

通信电缆生产加工过程中,铜导体需要经过拉丝、退货、绞线、绝缘层及防护层加固等工艺环节,整个加工过程中,需要对铜导体进行频繁的放线及收线作业。现有技术在进行铜导体放线作业时,通常情况下,由于铜导体材质本身硬度较高,在放线过程极易发生铜导体脱卷现象,不利于放线作业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铜导体在经由放线盘进入收线盘的过程中也极易发生偏移,降低了收线效率,在放线及收线工艺段需要增加额外的操控人员进行现场管控,造成极大的人力浪费。

基于以上分析,对现有通信电缆铜导体放线装置进行技术改进,设计一种通信电缆铜导体放线盘,避免放线过程中,发生铜导体脱卷现象,提高放线及收线效率,实现铜导体的无人化放线及收线,降低人力成本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通信电缆用铜导体放线装置存在技术问题进行技术改进,设计设计一种通信电缆铜导体放线盘,避免放线过程中,发生铜导体脱卷现象,提高放线及收线效率,实现铜导体的无人化放线及收线,降低人力成本浪费。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通信电缆铜导体放线盘,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网孔状限位筒(1),网孔状限位筒(1)内部安装铜导体母线卷(11),网孔状限位筒(1)左侧端设置有用于对铜导体母线卷(11)左端部进行限位的左端盖(101),网孔状限位筒(1)右侧端设置有用于对铜导体母线卷(11)右端部进行限位的右端盖(102);

所述铜导体母线卷(11)可在网孔状限位筒(1)内部转动;

所述网孔状限位筒(1)底部设置有横向轨道槽(2),横向轨道槽(2)底部通过移动式滑轮连接有转动轴(21),转动轴(21)底部设置有竖向导向筒(22),转动轴(21)与竖向导向筒(22)固定为一体结构;

所述转动轴(21)可通过移动式滑轮在横向轨道槽(2)上水平滑移;

所述铜导体母线卷(11)上的铜导体(100)经由铜导体母线卷(11)输出后依次经过转动轴(21)和竖向导向筒(22);

所述竖向导向筒(22)底部设置有沿铜导体(100)行走方向布设的竖向限位滚轮组、转向轮(3)、水平导向筒(4)和铜导体收线盘(5);

所述竖向限位滚轮组由布设于铜导体(100)两侧的左侧端限位滚轮(25)和右侧端限位滚轮(24)组成。

进一步,所述左侧端限位滚轮(25)与右侧端限位滚轮(24)在铜导体(100)两侧错位分布。

进一步,所述竖向导向筒(22)设置为陶瓷套筒结构。

进一步,所述水平导向筒(4)设置为陶瓷套筒结构。

进一步,所述横向轨道槽(2)的长度与铜导体母线卷(11)的长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信电缆铜导体放线盘,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通信电缆铜导体放线盘,结构包括网孔状限位筒(1),网孔状限位筒(1)内部安装铜导体母线卷(11),网孔状限位筒(1)左侧端设置有用于对铜导体母线卷(11)左端部进行限位的左端盖(101),网孔状限位筒(1)右侧端设置有用于对铜导体母线卷(11)右端部进行限位的右端盖(102);铜导体母线卷(11)可在网孔状限位筒(1)内部转动;上述设计,在铜导体放线过程中,利用网孔状限位筒(1)、左端盖(101)及右端盖(102)的配合,实现了对铜导体母线卷(11)的限位,避免放线过程中,缠绕于铜导体母线卷(11)上的铜导体发生脱卷现象,影响铜导体放线的流畅性和放线效率,保证放线作业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通信电缆铜导体放线盘,铜导体母线卷(11)上的铜导体(100)经由铜导体母线卷(11)输出后依次经过转动轴(21)和竖向导向筒(22);竖向导向筒(22)底部设置有沿铜导体(100)行走方向布设的竖向限位滚轮组、转向轮(3)、水平导向筒(4)和铜导体收线盘(5);上述设计,采用竖向导向筒(22)与水平导向筒(4)的配合,实现了对铜导体的竖向导向和水平导向,避免铜导体放线过程中发生过大偏移,与此同时,通过竖向导向筒(22)与水平导向筒(4)的导向作业,也进一步保证铜导体的平直度,有助于提升放线效率,以及后端工艺的收线效率。

3、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通信电缆铜导体放线盘,网孔状限位筒(1)底部设置有横向轨道槽(2),横向轨道槽(2)底部通过移动式滑轮连接有转动轴(21),转动轴(21)底部设置有竖向导向筒(22),转动轴(21)与竖向导向筒(22)固定为一体结构;转动轴(21)可通过移动式滑轮在横向轨道槽(2)上水平滑移;上述设计,在放线过程中,转动轴(21)根据铜导体输出的具体位置进行自身位置变动,随着铜导体的滑移在横向轨道槽(2)上水平滑移,保证铜导体母线卷(11)上铜导体放线的顺畅性,提高放线效率。

4、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通信电缆铜导体放线盘,竖向导向筒(22)与转向轮(3)之间设置竖向限位滚轮组,竖向限位滚轮组由布设于铜导体(100)两侧的左侧端限位滚轮(25)和右侧端限位滚轮(24)组成组成,上述设计,通过左侧端限位滚轮(25)和右侧端限位滚轮(24)组成的配合,进一步实现了铜导体在进入收线盘之前再次进行辅助性的竖向限位,确保收线的流畅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通信电缆铜导体放线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信电缆铜导体放线盘,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网孔状限位筒(1),网孔状限位筒(1)内部安装铜导体母线卷(11),网孔状限位筒(1)左侧端设置有用于对铜导体母线卷(11)左端部进行限位的左端盖(101),网孔状限位筒(1)右侧端设置有用于对铜导体母线卷(11)右端部进行限位的右端盖(102);

所述铜导体母线卷(11)可在网孔状限位筒(1)内部转动;

所述网孔状限位筒(1)底部设置有横向轨道槽(2),横向轨道槽(2)底部通过移动式滑轮连接有转动轴(21),转动轴(21)底部设置有竖向导向筒(22),转动轴(21)与竖向导向筒(22)固定为一体结构;

所述转动轴(21)可通过移动式滑轮在横向轨道槽(2)上水平滑移;

所述铜导体母线卷(11)上的铜导体(100)经由铜导体母线卷(11)输出后依次经过转动轴(21)和竖向导向筒(22);

所述竖向导向筒(22)底部设置有沿铜导体(100)行走方向布设的竖向限位滚轮组、转向轮(3)、水平导向筒(4)和铜导体收线盘(5);

所述竖向限位滚轮组由布设于铜导体(100)两侧的左侧端限位滚轮(25)和右侧端限位滚轮(24)组成。

作为改进,所述左侧端限位滚轮(25)与右侧端限位滚轮(24)在铜导体(100)两侧错位分布。

作为改进,所述竖向导向筒(22)设置为陶瓷套筒结构。

作为改进,所述水平导向筒(4)设置为陶瓷套筒结构。

作为改进,所述横向轨道槽(2)的长度与铜导体母线卷(11)的长度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通信电缆铜导体放线盘,结构包括网孔状限位筒(1),网孔状限位筒(1)内部安装铜导体母线卷(11),网孔状限位筒(1)左侧端设置有用于对铜导体母线卷(11)左端部进行限位的左端盖(101),网孔状限位筒(1)右侧端设置有用于对铜导体母线卷(11)右端部进行限位的右端盖(102);铜导体母线卷(11)可在网孔状限位筒(1)内部转动;上述设计,在铜导体放线过程中,利用网孔状限位筒(1)、左端盖(101)及右端盖(102)的配合,实现了对铜导体母线卷(11)的限位,避免放线过程中,缠绕于铜导体母线卷(11)上的铜导体发生脱卷现象,影响铜导体放线的流畅性和放线效率,保证放线作业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通信电缆铜导体放线盘,铜导体母线卷(11)上的铜导体(100)经由铜导体母线卷(11)输出后依次经过转动轴(21)和竖向导向筒(22);竖向导向筒(22)底部设置有沿铜导体(100)行走方向布设的竖向限位滚轮组、转向轮(3)、水平导向筒(4)和铜导体收线盘(5);上述设计,采用竖向导向筒(22)与水平导向筒(4)的配合,实现了对铜导体的竖向导向和水平导向,避免铜导体放线过程中发生过大偏移,与此同时,通过竖向导向筒(22)与水平导向筒(4)的导向作业,也进一步保证铜导体的平直度,有助于提升放线效率,以及后端工艺的收线效率。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通信电缆铜导体放线盘,网孔状限位筒(1)底部设置有横向轨道槽(2),横向轨道槽(2)底部通过移动式滑轮连接有转动轴(21),转动轴(21)底部设置有竖向导向筒(22),转动轴(21)与竖向导向筒(22)固定为一体结构;转动轴(21)可通过移动式滑轮在横向轨道槽(2)上水平滑移;上述设计,在放线过程中,转动轴(21)根据铜导体输出的具体位置进行自身位置变动,随着铜导体的滑移在横向轨道槽(2)上水平滑移,保证铜导体母线卷(11)上铜导体放线的顺畅性,提高放线效率。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通信电缆铜导体放线盘,竖向导向筒(22)与转向轮(3)之间设置竖向限位滚轮组,竖向限位滚轮组由布设于铜导体(100)两侧的左侧端限位滚轮(25)和右侧端限位滚轮(24)组成,上述设计,通过左侧端限位滚轮(25)和右侧端限位滚轮(24)组成的配合,进一步实现了铜导体在进入收线盘之前再次进行辅助性的竖向限位,确保收线的流畅性。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铜导体经由铜导体母线卷(11)输出,依次经由转动轴(21)、竖向导向筒(22)、竖向限位滚轮组、转向轮(3)和水平导向筒(4),最终进入铜导体收线盘(5)。放线过程中,采用竖向导向筒(22)与水平导向筒(4)的配合,实现了对铜导体的竖向导向和水平导向,避免铜导体放线过程中发生过大偏移,与此同时,通过竖向导向筒(22)与水平导向筒(4)的导向作业,也进一步保证铜导体的平直度,有助于提升放线效率,以及后端工艺的收线效率;通过左侧端限位滚轮(25)和右侧端限位滚轮(24)组成的配合,进一步实现了铜导体在进入收线盘之前再次进行辅助性的竖向限位,确保收线的流畅性;利用网孔状限位筒(1)、左端盖(101)及右端盖(102)的配合,实现了对铜导体母线卷(11)的限位,避免放线过程中,缠绕于铜导体母线卷(11)上的铜导体发生脱卷现象,影响铜导体放线的流畅性和放线效率,保证放线作业的稳定性。

按照以上描述,即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应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