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容器式瓶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00987发布日期:2018-06-15 22:28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容器式瓶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饮料瓶盖,尤其是指一种容器式瓶盖。



背景技术:

一般的瓶装饮品,在保质期内其质量可保持稳定。但对于某些瓶装饮品来说,为了提高其口感味道,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会在饮料中添加少量的果粒、燕麦粒等配料,而这些小含量的配料若直接混合与瓶内饮品中,则有可能会影响产品的稳定性或口感,导致饮品的保质期缩短,因此,如何能既保证饮品的保质期又能提高饮品的口感味道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容器式瓶盖,在瓶盖内部设有容置空间用于容置需添加至饮品中的配料,能将配料与饮品分离,并在饮用时对瓶盖进行操作,使容置空间中的配料落入饮品中,从而保证饮品的稳定性、口感及保质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容器式瓶盖,其中,所述容器式瓶盖包括上盖和下盖,

所述上盖包括顶板和沿所述顶板边缘向下延伸的上盖裙边,在所述上盖内设有向下延伸的切刀;

所述下盖包括具有贯通腔的基筒部和由所述基筒部的侧壁向下延伸并用于与瓶口相结合的下盖裙边,在所述贯通腔内沿径向设有能切割开的封隔板,所述封隔板的边缘与所述基筒部的内壁密封连接,在所述封隔板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切刀相对应的呈凹陷状的容置区,所述切刀的下端能置于所述容置区内,且所述切刀的下端面低于所述封隔板的上表面;

所述上盖能转动地盖装于所述下盖上,所述切刀能随所述上盖旋动并切割开所述封隔板。

如上所述的容器式瓶盖,其中,所述切刀由所述顶板的下表面靠近所述顶板的一侧边缘处向下延伸形成,所述切刀与所述上盖裙边的内壁之间形成间隙,且所述切刀的径向截面呈圆弧形,所述切刀的曲率与所述上盖裙边的曲率相同,沿着由上至下的方向,所述切刀的径向截面的周向尺寸逐渐减小,且所述切刀的下端形成有刃部。

如上所述的容器式瓶盖,其中,所述切刀与所述顶板之间通过第一密封部连接,所述第一密封部为由所述顶板的下表面靠近所述顶板的边缘处向下延伸形成的筒状结构,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上盖裙边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上盖裙边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切刀由所述第一密封部的一侧的下端面向下延伸形成;在所述上盖盖设于所述下盖的所述基筒部的上端的状态下,所述基筒部的上端插入至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上盖裙边之间的间隙中,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切刀插入至所述基筒部的内部,且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基筒部之间为过盈配合。

如上所述的容器式瓶盖,其中,所述切刀的内侧表面上形成有下压板,所述下压板由所述切刀的内侧表面沿所述上盖的径向延伸,且所述下压板的下表面高于所述切刀的下端面,在所述切刀与所述封隔板上位于所述容置区之外的位置接触的状态下,所述下压板能向下推抵所述封隔板。

如上所述的容器式瓶盖,其中,所述封隔板上的所述容置区形成于所述封隔板的一侧边缘处,所述容置区的周向尺寸大于所述切刀的下端面的周向尺寸

如上所述的容器式瓶盖,其中,所述封隔板上位于所述容置区之外的位置处形成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封隔板之间的连接处形成光滑的过渡曲面。

如上所述的容器式瓶盖,其中,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之间设有轴向限位机构和周向锁固机构,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通过所述轴向限位机构保持轴向静止,且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能通过所述周向锁紧机构保持周向静止。

如上所述的容器式瓶盖,其中,所述轴向限位机构包括凸设于所述基筒部的外壁上的凸部和沿所述上盖的周向环绕凹设在所述上盖裙边内壁上的环槽,所述凸部插入至所述环槽中;所述凸部为多个沿所述上盖的周向间隔排列设置的凸块,或者所述凸部为沿所述上盖的周向环绕设置的环凸部。

如上所述的容器式瓶盖,其中,所述周向锁固机构包括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和锁固拉链,所述第一限位块凸设于所述上盖裙边的下端面上,所述第二限位块凸设于所述基筒部的外壁上,所述锁固拉链沿所述上盖的周向连接于所述上盖裙边的下端面上,所述锁固拉链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块的第一侧,且所述锁固拉链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块之间能容纳所述第二限位块,所述锁固拉链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块的第二侧,所述锁固拉链的第一端设有拉链头,在所述上盖盖设于所述基筒部的上端且所述切刀伸入至所述容置区的状态下,所述第二限位块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块的第一侧与所述锁固拉链的第一端之间,且所述拉链头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块的外侧。

如上所述的容器式瓶盖,其中,所述基筒部的下端面向下延伸形成有呈筒状的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下盖裙边之间形成有间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容器式瓶盖包括上盖和下盖,并通过基筒部和封隔板的配合形成容置配料的容置空间,在生产过程中将配料置于容置空间中,能有效与饮品分离,从而保证饮品的稳定性及保质期;而在饮用时,通过转动上盖,使上盖上的切刀将下盖上的封隔板切开,从而使容置空间中的配料掉落至饮品中,与饮品混合,从而保证的饮品及配料的口感。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容器式瓶盖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容器式瓶盖的上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容器式瓶盖的上盖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容器式瓶盖的上盖的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容器式瓶盖的下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容器式瓶盖的下盖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容器式瓶盖的下盖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容器式瓶盖的下盖的剖面图。

附图标号说明:

1、上盖;

11、顶板;

12、上盖裙边;

13、切刀;

14、第一密封部;

15、下压板;

2、下盖;

21、基筒部;

22、封隔板;

221、容置区;

222、凸起部;

23、下盖裙边;

24、第二密封部;

3、轴向限位机构;

31、凸部;

32、环槽;

4、周向锁固机构;

41、第一限位块;

42、第二限位块;

43、锁固拉链;

431、拉链头;

5、饮料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目的和效果有更清楚的理解,现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容器式瓶盖,其中,上盖1包括顶板11和沿顶板11边缘向下延伸的上盖裙边12,在上盖1内设有向下延伸的切刀13;即容器式瓶盖包括上盖1和下盖2,上盖1包括一体成型的顶板11和上盖裙边12,上盖裙边12由顶板11的边缘向下延伸形成,顶板11的下表面上形成有沿上盖1的轴向延伸的切刀13。

下盖2包括具有贯通腔的基筒部21和由基筒部的侧壁向下延伸并用于与瓶口相结合的下盖裙边23,在贯通腔内沿径向设有能被切刀13切割开的封隔板22,封隔板22的边缘与基筒部21的内壁密封连接,即下盖2包括上端呈开放状且内部中空的基筒部21,封隔板22封闭基筒部21的下端或者封隔板22将基筒部21内的贯通腔分隔为上下两个腔室,其中,基筒部21的内壁与封隔板22的上表面围合形成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用于容纳果粒、燕麦粒等配料,在封隔板22的一侧设有与切刀13相对应的呈凹陷状的容置区221,需要说明的是,切刀13在未对封隔板22进行切割时与容置区221相对应,切刀13的下端能置于容置区221内,且切刀13的下端面低于封隔板22的上表面;

具体为,上盖1通过上盖裙边12与下盖2连接,下盖2通过下盖裙边23与饮料瓶5的瓶口连接,上盖1与下盖2连接时,上盖1盖设于基筒部21的上端,上盖1的顶板11封闭基筒部21的上端开口,将配料封闭在容置空间中。

上盖1能转动地盖装于下盖2上,切刀13能随上盖1旋动并切割开封隔板22,使容置空间中的配料掉落至饮料瓶5中。

其中,由于切刀13对封隔板22切割完成后封隔板22仍有一部分与基筒部21连接,也就是说封隔板22仍然连接在基筒部21上,而不会掉落至饮品中对饮品造成污染,从而能有效保证饮品的安全。

进一步地,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容器式瓶盖,其中,切刀13由顶板11的下表面靠近顶板11的一侧边缘处向下延伸形成,切刀13与上盖裙边12的内壁之间形成间隙,且切刀13的径向截面呈圆弧形,切刀13的曲率与上盖裙边12的曲率相同,如此设置,能够保证切刀13在对封隔板22进行切割时,大致是沿着封隔板22的边缘处进行切割,便于容置空间中的配料全部从切刀13在封隔板22上切开的缝隙中掉落出来,沿着由上至下的方向,切刀13的径向截面的周向尺寸逐渐减小,即切刀13沿上盖1的周向的尺寸由上至下呈减缩状,但需要或说明的是,切刀13也可以设为由上至下周向尺寸不变,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另外,切刀13的下端处形成有刃部,通过刃部能更快速方便的将分隔板22切开。

其中,为保证切刀13顺利快速的对封隔板22进行切割,可以在封隔板22上与切刀13的下端对应位置处沿上盖1的周向设置一圈凹槽,以减少封隔板22的厚度,从而减少在操作者转动上盖1时需施加的作用力,使得即使力气较小的女生也可以顺利转动上盖1。

更进一步地,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容器式瓶盖,其中,切刀13与顶板11之间通过第一密封部14连接,第一密封部14为由顶板11的下表面靠近顶板11的边缘处向下延伸形成的筒状结构,第一密封部14与上盖裙边12同轴设置,第一密封部14与上盖裙边12之间形成有间隙,切刀13由第一密封部14的一侧的下端面向下延伸形成,即切刀13由第一密封部14的下端面的一部分向下延伸形成;在上盖1盖设于下盖2的基筒部21的上端的状态下,基筒部21的上端插入至第一密封部14与上盖裙边12之间的间隙中,第一密封部14与切刀13插入至基筒部21的内部,其中,在保证切刀13既不会对容置区221进行切割还能顺利对封隔板22上容置区221以外的位置进行切割的前提下,第一密封部14以及切刀13的轴向尺寸的分配可以是如图中所示,使第一密封部14的轴向尺寸较大而切刀13的轴向尺寸较小,如此能提高切刀13的强度,均衡切刀13在对封隔板22进行切割时受到的应力,或者也可以使第一密封部14的轴向尺寸较小而切刀13的轴向尺寸较大,如此能有效减少上盖1加工用料,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第一密封部14与基筒部21之间为过盈配合,通过将第一密封部14与基筒部21之间设为过盈配合,能有效提高第一密封部14与基筒部21之间的密封性,保证配料处于密闭的环境中,防止外界细菌进入容置空间中而导致配料变质。

更进一步地,如图1、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容器式瓶盖,其中,切刀13的内侧表面上形成有下压板15,下压板15用于在转动上盖1的过程中,在切刀13对封隔板22进行切割后,对封隔板22进行下压动作,从而扩大切刀13在封隔板22上切开的缝隙,使得封隔板22被切开后能有效被下压而保证配料能全部掉落至饮料瓶5中,避免出现由于配料重量较轻而无法顺利下压封隔板22以扩大封隔板22上被切刀13切开的缝隙,而无法全部掉落至饮料瓶5中的情况;下压板15由切刀13的内侧表面沿上盖1的径向延伸,但下压板15未延伸至上盖1的中心轴处,也就是下压板15沿上盖1的径向的尺寸小于切刀13的内侧表面所在的圆形的半径,同时,为保证切刀13在与容置区221相对时下压板15不会对封隔板22进行推抵下压,可以将容置区221设为上表面为扇形;另外,将容置区221与封隔板22上除容置区221以外的其他区域之间的连接处设为光滑的曲面,从而防止在转动上盖1的过程中下压板15与封隔板22卡住而导致上盖1无法转动的情况发生;且下压板15的下表面高于切刀13的下端面,以防止下压板15影响切刀13的切割动作,在切刀13与封隔板22上位于容置区221之外的位置接触的状态下,下压板15能向下推抵封隔板22。

进一步地,如图6及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容器式瓶盖,其中,封隔板22上的容置区221形成于封隔板22的一侧边缘处与切刀13的位置相对应,容置区221的周向尺寸大于切刀13的下端面的周向尺寸,以保证切刀13的下端能全部容纳在容置区221中,防止切刀13对封隔板22造成不必要的切割伤害,在上盖1盖设于下盖2的基筒部21的状态下,切刀13伸入至容置区221中,且切刀13的下端面低于封隔板22的上表面,如此才能保证在转动上盖1时,切刀13能对封隔板22上除了容置区221以外的区域进行切割。

作为优选,如图1、图5及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容器式瓶盖,其中,封隔板22上位于容置区221之外的位置处形成有凸起部222,凸起部222与封隔板22之间的连接处形成光滑的过渡曲面。通过设置凸起部222,在转动上盖1的过程中能配合下压板15更进一步地扩大封隔板22上被切刀13切开的缝隙,进一步保证配料能全部掉落至饮料瓶5中。将凸起部222与封隔板22之间的连接处设为光滑的过渡曲面能有效防止下压板15被凸起部222卡住而阻碍上盖1的转动的情况发生。

作为优选,如图1~5、图7及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容器式瓶盖,其中,上盖1与下盖2之间设有轴向限位机构3和周向锁固机构4,上盖1与下盖2通过轴向限位机构3保持轴向静止,且上盖1与下盖2能通过周向锁固机构4保持周向静止。

具体为,上盖裙边12与基筒部21之间设有轴向限位机构3,将上盖1与下盖2沿轴向的相对位置固定,使上盖1和下盖2之间无法发生轴向的相对移动,从而防止出现上盖1与下盖2分离而导致配料洒出的情况发生,上盖裙边12的下端通过周向锁固机构4与基筒部21保持周向静止,在上盖1与下盖2之间通过周向锁固机构4保持周向相对静止时,切刀13的下端与容置区221相对应,容置区221的上表面的位置低于切刀13的下端面的位置,切刀13的下端面与容置区221的上表面不发生接触,切刀13不会将对封隔板22的容置区221进行切割;

当需要饮用饮品时,需将周向锁固机构4破坏,解除上盖1与下盖2之间的周向锁定,接着转动上盖1,在转动过程中,切刀13会逐渐与容置区221错开,而由于封隔板22上容置区221以外的区域的上表面的高度均高于容置区221的上表面的高度,因此在转动的同时,切刀13会与封隔板22上容置区221以外的部分接触并对其进行切割,当转动一周后,封隔板22仅有一部分(也就是容置区221处的分隔板的边缘)还与基筒部21连接,在重力作用下,配料会压着封隔板22未与基筒部21连接的位置向下移动,而使封隔板22上切刀13切开的缝隙变大,配料缝隙掉落至饮料瓶5中与饮品混合,此时将下盖2从饮料瓶5的瓶口处拧下,即可饮用饮品。

作为优选,如图1、图4、图5、图7及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容器式瓶盖,其中,轴向限位机构3包括凸设于基筒部21的外壁上的凸部31和沿上盖1的周向环绕凹设在上盖裙边12内壁上的环槽32,凸部31插入至环槽32中。通过设置轴向限位机构3能有效使上盖1与下盖2保持轴向静止,防止上盖1与下盖2分离而导致容置空间中的配料洒落的情况发生。其中,需要说明的是,轴向限位机构3还可以具有其他结构形式,只要能起到限制上盖1与下盖2之间的轴向相对运动即可,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容器式瓶盖,其中,凸部31为多个沿上盖1的周向间隔排列设置的凸块,或者凸部31为沿所述上盖1的周向环绕设置的环凸部31。凸块和凸部31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两种可选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进一步地,如图2、图3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容器式瓶盖,其中,周向锁固机构4包括第一限位块41、第二限位块42和锁固拉链43,第一限位块41凸设于上盖裙边12的下端面上,第二限位块42凸设于基筒部21的外壁上,锁固拉链43沿上盖1的周向连接于上盖裙边12的下端面上,锁固拉链43的第一端位于第一限位块41的第一侧,且锁固拉链43的第一端与第一限位块41之间能容纳第二限位块42,锁固拉链43的第二端位于第一限位块41的第二侧,锁固拉链43的第一端设有拉链头431,在上盖1盖设于基筒部21的上端且切刀13伸入至容置区221的状态下,第二限位块42位于第一限位块41的第一侧与锁固拉链43的第一端之间,且拉链头431位于第二限位块42的外侧,即拉链头431位于第二限位块42的远离基筒部21的一侧,如此一来,第二限位块42被卡在第一限位块41、锁固拉链43的第一端以及拉链头431之间,使得上盖1与下盖2之间的周向相对运动被锁定。在使用时,手持拉链头431将锁固拉链43从上盖1的边缘处撕下,即可解除上盖1与下盖2之间的锁定。

其中,请参见图2,图2中上盖1的上表面上示出了上盖1的转动方向为顺时针,这是因为,现有的瓶盖在开启时是逆时针转动,为符合现有习惯,本实用新型的容器式瓶盖的下盖2与饮料瓶5之间仍是采用逆时针转动的方向来开启,因此,为保证在转动上盖1的过程中不会将下盖2误开启,故将上盖1设为顺时针方向开启。如此,第一限位块41的第一侧即为第一限位块41的右侧,在上盖1与下盖2之间通过周向锁固机构4锁定后,第二限位块42是位于第一限位块41的右侧,以阻挡第一限位块41,使第一限位块41无法向右沿逆时针的方向转动,而是只能向左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其中,设于封隔板22上的凸起部222也可以设为,沿着顺时针的方向,上表面为由封隔板22的上表面逐渐上升的曲面的楔块结构,以保证下压板15能在上盖1顺时针转动时与凸起部222的上表面接触而下压凸起部222,而在上盖1逆时针转动时则会被阻挡而无法转动。

作为优选,如图1及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容器式瓶盖,其中,基筒部21的下端面向下延伸形成有呈筒状的第二密封部24,第二密封部24与下盖裙边23之间形成有间隙。其中,第二密封部24的结构、原理及作用与第一密封部14类似,第一密封部14是用于密封基筒部21的上端开口,而第二密封部24是用于密封饮料瓶5的瓶口,以保证饮料瓶5内的饮品不会受到外界污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容器式瓶盖包括上盖和下盖,并通过基筒部和封隔板的配合形成容置配料的容置空间,在生产过程中将配料置于容置空间中,能有效与饮品分离,从而保证饮品的稳定性及保质期;而在饮用时,通过转动上盖,使上盖上的切刀将下盖上的封隔板切开,从而使容置空间中的配料掉落至饮品中,与饮品混合,从而保证的饮品及配料的口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