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托垫起重吊装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41653发布日期:2018-06-08 20:23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托垫起重吊装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吊装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托垫起重吊装带。



背景技术:

在管道的生产制造过程中,需要广泛使用吊带吊运产品,吊挂中的主要部件是吊索,吊索包括钢索和吊带,吊带具有耐磨、柔软无油污染、美观等优点,但是现有的托垫起重吊装带缺乏稳定性,长久使用后磨损程度比较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托垫起重吊装带,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托垫起重吊装带,包括承载带、第一绑带、第二绑带、第一起重带和第二起重带,所述承载带左侧设有第一绑带,第一绑带与承载带通过缝纫连接,所述承载带右侧设有第二绑带,第二绑带与承载带通过缝纫连接,所述第一绑带左侧设有第二起重带,第二起重带与第一绑带通过缝纫连接,所述第二绑带右侧设有第一起重带,第一起重带与第二绑带通过缝纫连接,所述承载带由外纱层、压制层和纤维层组成,所述外纱层底部设有压制层,压制层与外纱层通过粘接连接,所述压制层底部设有纤维层,纤维层与压制层通过粘接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承载带表面中间设有承载芯,承载芯与承载带通过缝纫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起重带与第二起重带中侧设有耐磨布,耐磨布与和第一起重带与第二起重带通过缝纫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承载带表面设有保护套,保护套与承载带通过粘接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绑带与第二绑带表面设有卡扣,卡扣与第一绑带与第二绑带通过缝纫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一种托垫起重吊装带用于管道运输,通过设有承载芯,承载芯为牛皮制成,通过承载芯能减少与管道连接部磨损程度,同时在承载带表面设有保护套,保护套能直接保护承载带,防止恶劣环境腐蚀承载带,同时在第一起重带与第二起重带设有防磨布,通过以上设置能够实现,托垫起重吊装带具有稳定性,能减少长久使用后吊装带磨损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托垫起重吊装带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托垫起重吊装带承载带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承载带、2承载芯、3第一绑带、4第二绑带、5卡扣、6第一起重带、7第二起重带、8保护套、9外纱层、10压制层、11纤维层、12耐磨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托垫起重吊装带,包括承载带1、第一绑带3、第二绑带4、第一起重带6和第二起重带7,所述承载带1左侧设有第一绑带3,第一绑带3与承载带1通过缝纫连接,所述承载带1右侧设有第二绑带4,第二绑带4与承载带1通过缝纫连接,所述第一绑带3左侧设有第二起重带7,第二起重带7与第一绑带3通过缝纫连接,所述第二绑带4右侧设有第一起重带6,第一起重带6与第二绑带4通过缝纫连接,所述承载带1由外纱层9、压制层10和纤维层11组成,所述外纱层9底部设有压制层10,压制层10与外纱层9通过粘接连接,所述压制层10底部设有纤维层11,纤维层11与压制层10通过粘接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承载带1表面中间设有承载芯2,承载芯2与承载带1通过缝纫连接,通过设有承载芯2能防止承载带1的磨损,承载芯2为牛皮带,所述第一起重带6与第二起重带7中侧设有耐磨布12,耐磨布12与和第一起重带6与第二起重带7通过缝纫连接,通过设有耐磨布12能减少和第一起重带6与第二起重带7磨损,所述承载带1表面设有保护套8,保护套8与承载带1通过粘接连接,通过设有保护套8能使承载带1在复杂的天气下使用,起到保护承载带1的作用,所述第一绑带3与第二绑带4表面设有卡扣,卡扣5与第一绑带3与第二绑带4通过缝纫连接,通过设有卡扣5能增加第一绑带3与第二绑带4与和一起重带6和第二起重带7的稳定性,防止第一起重带6与第二起重带7脱落。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于:通过设有承载芯2,承载芯2为牛皮制成,通过承载芯2能减少与管道连接部磨损程度,同时在承载带1表面设有保护套8,保护套8能直接保护承载带1,防止恶劣环境腐蚀承载带1,同时在第一起重带6与第二起重带7设有防磨布12,通过以上设置能够实现托垫起重吊装带具有稳定性,能减少长久使用后吊装带磨损程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