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包装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58257发布日期:2018-07-18 00:00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膜,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缓冲包装膜。



背景技术:

目前,在物品的长途运输和搬运中,物品总是不可避免的发生各种碰撞和颠簸,这就导致了易碎物品可能损坏在运输过程中,给人们带来极大损失。为应对这一问题,现在常见的方法通常是在运输物品时在包装箱内放置上各类的弹性,或者说柔性对填充物,以便在颠簸和碰撞时起到缓冲减震效果,以保护物品。

市场上普遍常用的填充物一般有气泡膜、气柱袋和泡沫,其中气柱袋因其可以作为物品包装袋,节省空间,低成本等优点被广泛使用。

公开号为CN205952691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内置气阀膜的气柱袋,其技术要点是:包括上薄膜、下薄膜和气阀膜,所述上薄膜和下薄膜的上下部分分别设有上热封线和下热封线,上热封线的下方设有气阀膜热封线,气阀膜热封线和下热封线之间设有多个竖直的气柱热封线,相邻的气柱热封线之间形成的独立的储气袋即为气柱,每个所述气柱的在气阀膜热封线处均设有气阀膜;所述气阀膜为单向阀,且气阀膜由上下两个气阀膜瓣组成,气阀膜瓣的中间部分贴合且贴合处设有透气孔。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气柱袋,可以用于对物品进行缓冲保护,但是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在对气柱进行充气时,若使用者操作不慎,总是会将气柱撑爆,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冲包装膜可以减小使用者对缓冲包装膜充气过度,损坏缓冲包装膜的几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缓冲包装膜,包括上薄膜、下薄膜以及单向,所述上薄膜和下薄膜之间热合形成有若干热封线,若干所述热封线配合上薄膜和下薄膜构成若干气柱,若干所述气柱沿上薄膜长度方向排列,所述热封线配合上薄膜和下薄膜构成有进气通道,进气通道垂直气柱,且置于气柱端部,所述单向阀设置于气柱靠近进气通道一端,以连通进气通道和气柱,所述进气通道一端呈开口结构,所述气柱上设置有若干热封线,所述热封线将气柱分隔为若干子气柱,若干所述子气柱相互靠近一端设置有次级单向阀,所述次级单向阀出气口朝向远离进气通道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从进气通道开口一侧用充气设备开始充气时,气流先通过连通气柱的单向阀进入与进气通道相邻的子气柱,在该子气柱逐渐充满之后,气流通过次级单向阀进入后续子气柱,并逐渐将其充满;由于上述充气过程中,位于同一气柱上的子气柱为依次鼓起,所以使用者可以相对的直观的观察到充气的进度,从而对充气是否已经充足有更加直观的感受,方便判断,进而减小充气过度的几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子气柱内腔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上提示片和下提示片,所述子气柱内腔上部,于上提示片侧边设置有连接条,所述连接条和子气柱内腔上部之间形成有契合上提示片侧边的卡槽,所述上提示片侧边卡接于卡槽,所述下提示片固定连接于子气柱内腔下部,所述上提示片和下提示片之间设置有拉绳,所述连接条具有弹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拉绳的长度设置为略小于子气柱完全鼓起时上提示片和下提示片之间间距,此时进行充气,则当子气柱逐渐鼓起到一定程度时,上提示片会在拉绳的作用下被从卡槽内拉出,并掉落在子气柱内部,进而提示使用者子气柱已经快要充气充满,避免充气过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条位于上提示片一侧,所述拉绳和上提示片的连接点位于连接条相对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上提示片受拉绳作用时,施力点位于连接条,或者说卡槽相对侧,从而拉绳可以更轻易的将上提示片从卡槽内拉出,以保证上提示片的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槽开口下边沿呈倾斜设置,且倾斜朝向下提示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拉绳可以更加轻松的将上提示片从卡槽内拉出,因为当上提示片受到拉绳作用力时,由于受力点位于远离连接条一侧,所以上提示片会先倾斜朝向下提示片,此时卡槽开口下边沿倾斜朝向下提示片可以更好配合上提示片,进而方便拉绳将上提示片拉出卡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提示片为刚性,所述下提示片具有弹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上提示片受力时先发生较大形变,导致子气柱需要鼓起更大程度才能利用拉绳将上提示片拉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提示片侧边沿呈外凸的圆弧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上提示片被拉出卡槽时侧边割伤子气柱内腔,毕竟上提示片被拉出卡槽时,速度相对较快,而上提示片又为刚性,所以上提示片侧边容易损伤子气柱内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若干所述气柱相互独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某个气柱损坏之后,不会对其他的气柱造成影响,从而可以利用其他气柱继续其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气柱被若干热封线分为若干子气柱,相邻子气柱之间通过次级单向阀连通,且单向阀出气口朝向远离进气通道一侧,所以在利用进气通道对气柱充气时,若干子气柱依次鼓起,从而方便使用者了解充气进度,减小充气过度的几率;在子气柱内腔上下部分别设置上提示片和下提示片,上提示片侧边通过卡接一卡槽固定,下提示片固定连接于子气柱内腔下部;在上提示片和下提示片之间设置拉绳,此时将拉绳长度设置为略小于子气柱完全鼓起时上提示片和下提示片间距,则在子气柱充气快充好之后,拉绳可以将上提示片拉出卡槽,此时上提示片掉落在子气柱内腔内,从而提示使用者,避免其充气过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用以展示整体结构;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切除视图,主要用以展示子气柱内部结构;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示意图,主要用以展示连接条和上薄膜的连接结构;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用以展示上提示片、连接条、拉绳以及下提示片的结构。

图中:1、上薄膜;2、下薄膜;3、单向阀;31、次级单向阀;4、热封线;5、气柱;51、子气柱;6、进气通道;71、上提示片;72、下提示片;73、连接条;74、卡槽;8、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缓冲包装膜,参照图1,包括上薄膜1和下薄膜2,上薄膜1和下薄膜2采用PE、PA以及尼龙混合制成,且尼龙为含量为23%左右。

上薄膜1和下薄膜2上采用热合的方式连接,并形成有若干热封线4,热封线4配合上薄膜1和下薄膜2构成若干气柱5,若干气柱5沿上薄膜1长度方向排列设置。

热封线4配合上薄膜1和下薄膜2还构成有进气通道6,进气通道6沿气柱5排列方向延伸,且位于气柱5一端。气柱5靠近进气通道6一端设置有单向阀3,以连通气柱5和进气通道6;单向阀3出气口朝向气柱5,即气流只可以从进气通道6进入气柱5。进气通道6一端呈开口结构。

参照图1,为减小使用者不慎对气柱5充气过度,损坏气柱5的几率,在气柱5上同样热合有热封线4,热封线4将气柱5分隔为两个子气柱51;两个子气柱51相互靠近一端设置有次级单向阀31,以连通;次级单向阀31出气口朝向远离进气通道6的子气柱51。

当使用者从进气通道6开口一侧用充气设备开始充气时,气流先通过连通气柱5的单向阀3进入与进气通道6相邻的子气柱51,在该子气柱51逐渐充满之后,气流通过次级单向阀31进入后续子气柱51,并逐渐将其充满;由于上述充气过程中,位于同一气柱5上的子气柱51为依次鼓起,所以使用者可以相对的直观的观察到充气的进度,从而对充气是否已经充足有更加直观的感受,方便判断,进而减小充气过度的几率。

参照图2和图3,为进一步减小使用者充气过度的几率,在远离进气通道6的子气柱51内腔,于其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上提示片71和下提示片72;在子气柱51内腔上部设置有连接条73,连接条73先是竖直向下延伸,接着朝向侧面弯折,以和子气柱51内腔上部,或者说上薄膜1配合形成有卡槽74,卡槽74契合上提示片71侧边,从而上提示片71通过卡接卡槽74的方式实现固定。下提示片72通过胶水粘连于子气柱51内腔下部。在上提示片71和下提示片72之间设置有的拉绳8,拉绳8上端固定连接于上提示片71,下端固定连接于下提示片72。拉绳8的长度设置为略小于子气柱51完全鼓起时上提示片71和下提示片72之间间距,差值为1mm。连接条73具有弹性,选择橡胶制成。

当子气柱51充气逐渐鼓起,并靠近完全鼓起状态,拉绳8开始对上提示片71施力,随着子气柱51继续鼓起,拉绳8将上提示片71从卡槽74内拉出,上提示片71掉落在子气柱51内腔。因为实际本实用新型为透明状态,所以使用者可以观察到上提示片掉落,从而了解到子气柱5已经快充满,进而减小充气过度的几率。

进一步的,可以将上提示片71染成红色,以更加显眼。

参照图4,为了方便拉绳8将上提示片71拉出卡槽74,将拉绳8和上提示片71的连接点设置在上提示片71远离卡槽74一侧,以更加方便对上提示片施力。

进一步的,卡槽74开口下边沿设置为倾斜状态,且倾斜朝向下提示片72一侧;因为当上提示片71受到拉绳8作用力时,由于受力点位于远离连接条73一侧,所以上提示片71会先倾斜朝向下提示片72,此时卡槽74开口下边沿倾斜朝向下提示片72可以更好配合上提示片71,进而方便拉绳8将上提示片71拉出卡槽74。

参照图4,上提示片71为刚性,或者说硬度较大,选择不易形变的塑料制成;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需要避免上提示片71受力时先发生较大形变,导致子气柱51需要鼓起更大程度才能利用拉绳8将上提示片71拉出卡槽74,即避免影响上提示片71使用效果。

进一步的,将上提示片71边沿设置为呈外凸的圆弧状,以避免上提示片71脱离卡槽74时划伤子气柱51内腔。

参照图1,各个气柱5之间相互独立,即一个的损坏,不会影响其他气柱5,从而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效果更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