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膏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3299发布日期:2018-07-04 09:08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牙膏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牙膏容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能够将容置有通过抽吸作用排出的牙膏的容器本体中残留的牙膏无残留地全部使用完,或者可以使残留量最小化的牙膏容器。
背景技术
:通常,在摄取食物后需要在3分钟之内刷牙才能够保持牙齿清洁且坚固,而且,为了使口腔始终清洁,保持清爽的同时不会带给对方不舒适的感受,需要随时使用牙刷和牙膏刷牙。其中,牙刷由手柄部和头部构成,头部植入有多根刷毛。用户需要对头部供给牙膏后,使用沾有牙膏的刷毛来擦蹭牙齿和牙龈等,从而清洁牙齿。此时,刷毛通过摩擦牙齿表面来清洁牙齿,并且深入齿缝,从而去除残留在齿缝间的食物残渣等。为了提高牙齿清洁效率,用户通常会使用各种方法刷牙,或者使用适合自己牙齿的牙膏,或者使用电动牙刷来代替需要手动挪动刷毛的手动牙刷。并且,当牙膏形成为高粘度时,其容置在管状牙膏容器内,用户需要对管状牙膏容器直接施压,从而将内部的牙膏向外部挤出进行使用。与此不同的是,近来出现了一种将牙膏形成为低粘度,将其容置在具备泵的筒状容器本体中,使得用户无需直接挤压管状容器本体,利用泵即可将牙膏供给牙刷的产品。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是为了改进现有技术而提出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牙膏容器,可以使通过抽吸作用吐出后残留在容器内的牙膏的残留量最小化,从而能够防止牙膏的浪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牙膏容器,包括:容器本体,用于容置牙膏;以及排出部,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一侧,用于排出所述牙膏;所述容器本体包括:上端构件,所述排出部连接于所述上端构件;以及下端构件,与所述上端构件结合而形成容置空间,或者与所述上端构件分离而使所述下端构件的内部开放并露出牙膏。具体而言,所述下端构件可以包覆所述上端构件的下端的方式与所述上端构件结合。具体而言,所述容器本体可还包括:密封构件,设置于所述上端构件和所述下端构件之间。具体而言,所述下端构件重量或密度可以比所述上端构件的重量或密度更大。具体而言,所述下端构件的高度可以是所述容器本体的高度的1/3至2/5。具体而言,所述下端构件可以具有比所述上端构件更小的高度。具体而言,所述下端构件在与所述上端构件结合时,所述下端构件的外表面可以与所述上端构件的外表面连续的方式衔接。具体而言,所述下端构件在与所述上端构件结合时,所述下端构件的外表面可以与所述上端构件的外表面构成阶梯的方式衔接。具体而言,所述下端构件和所述上端构件中的一个构件上可以形成有第一螺纹,而另一构件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螺纹结合的第二螺纹。具体而言,所述下端构件的内侧底部面可以倾斜。具体而言,所述下端构件的内侧底部面可以具有从周边越靠近中央越向下方倾斜的形态。具体而言,所述下端构件的内侧底部面相对于所述容器本体所处的底部面可以倾斜3度至5度。具体而言,所述下端构件的内侧底部面可以具有从周边越靠近中央越向上方倾斜的形态。具体而言,所述下端构件可以呈上窄下宽的形态,使得相较于与所述上端构件结合的所述下端构件的一侧,所述下端构件的另一侧的截面积更大。具体而言,所述排出部可以包括:吸入管,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内;抽吸部,结合于所述容器本体的一侧,沿着所述吸入管吸上所述牙膏;以及吐出管,从所述抽吸部朝一个方向凸出设置,用于吐出所述牙膏。具体而言,所述吸入管的下端可以位于比所述上端构件的下端更下方的位置。具体而言,所述吸入管的下端可以位于比所述下端构件的内侧底部面更上方的位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牙膏容器,其容器本体可以上下分离,使容器本体内部的牙膏露出,从而用户可以直接刮取进行使用,可以将牙膏无残留地全部使用完,进而能够防止牙膏的浪费。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可以直接刮取残留在内侧的牙膏进行使用,无需过度地延伸吸入管,因此可以节省材料。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牙膏可以聚集到如容器本体中心部的预定的区域,通过聚集到因倾斜而截面积逐渐减小的空间中,随着截面积的减小,相同量的牙膏聚集后的水线面高度变高,从而可以使通过抽吸作用吐出的牙膏的残留量最小化。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可以改变形状,以使在牙膏的剩余容量较多的初期,牙膏的容量最大,或者在牙膏几乎耗尽的状态下,增加可通过抽吸作用向上吸取的牙膏的容量,因此,便于牙膏的容置及吐出。附图说明图1A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牙膏容器的图。图1B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牙膏容器的内侧底部面的图。图1C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牙膏容器的侧面的图。图2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牙膏容器中可变构件以向下侧凸出的方式变形的状态的图。图3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牙膏容器中可变构件以向上侧凸出的方式变形的状态的图。图4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牙膏容器中可变构件以向外侧凸出的方式变形的状态的图。图5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牙膏容器中可变构件以向内侧凸出的方式变形的状态的图。图6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牙膏容器中的可变构件的图。图7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牙膏容器的图。图8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牙膏容器的分离状态的图。图9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牙膏容器中底面向下侧凸出的状态的图。图10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牙膏容器中底面向上侧凸出的状态的图。图1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的牙膏容器的图。附图标记的说明100:牙膏容器110:容器本体110A:内侧底部面111:底面构件112:侧面构件113:支撑构件1111、1112:可变构件1113:折叠线1113A:第一引导线1113B:第二引导线120:排出部121:抽吸部122:吸入管123:吐出管210A:上端构件210B:下端构件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定的优点以及新颖的特征将通过与附图相关联的以下详细说明以及优选实施例变得更加明确。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对各附图的结构要素赋予附图标记时,对于相同的结构要素,即便图示在其他附图中,也尽可能地赋予相同的符号。另外,在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认为对相关公知技术的具体说明会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要旨的情况下,则省略其详细说明。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图1A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牙膏容器的图,图1B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牙膏容器的内侧底部面的图,图1C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牙膏容器的侧面的图。另外,图2及图3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牙膏容器的图,图4至图6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牙膏容器的图。而且,图7至图10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牙膏容器的图,图1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的牙膏容器的图。参照图1A至图1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牙膏容器100可以包括容器本体110、排出部120,而且,牙膏可以形成为多种粘度,例如,不同于容置在管状容器中的高粘度的牙膏,形成为低粘度,以能够通过抽吸作用而吐出,或者类似于容置在管状容器中的牙膏,形成为高粘度。对此将进行后述。并且,本实施例的容器本体110可以形成多种变形例,多种变形例的容器本体110可以个别地形成或相互组合而形成,且起到相同作用的相同结构将使用相同的符号,因此第一实施例至第六实施例中重复的说明将省略。首先,容器本体110用于容置牙膏,所述容器本体110可以由不会因用户施压而轻易变形的塑料、树脂或者与此等同或相应的材质构成,以防止相对于陶瓷等材质其自身的荷重过大。只是,后述的可变构件1111、1112可以由形状可变的材质或形态构成。即,容器本体110除可变构件1111、1112以外,整体可以由相对于管状容器较坚硬的材质构成,从而可以立在洗脸台等场所进行保管,或者可以设置在另外的支架(未图示)上。另外,如图1A所示,容器本体110可具有相对于设置有排出部120的一侧(上部),其另一侧(下部)的截面积更大的上窄下宽的形态。例如,容器本体110可以形成为由设置有排出部120的一侧越向另一侧其截面积越扩大的形态,例如,底面的截面积相对于上部更大的圆台、棱台等形状,而容器本体110的水平截取面可以形成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等,其形状不受限制。并且,容器本体110也可以具有多种变形例,例如,圆台、棱台倒置的形状或上下宽度构成等间距,或者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个部分凹入或凸出。而且,本实施例的容器本体110的内侧底部面110A可以是倾斜的,以使牙膏的残留量最小化。例如,容器本体110的倾斜可以形成为从中心向外廓逐渐变高,内侧底部面110A的倾斜角相对于容器本体110所处的底面可以是锐角,例如,可以形成为3度至5度。另外,当容置于容器本体110的牙膏形成为高粘度时,牙膏的粘度可以是5000cP以上,固体成分可以含有0.1%以上。具体而言,粘度为5000cP以上的牙膏对内侧底部面110A的倾斜角的稳定性和残留量的实验值如下。尤其,下述表1中示出了组合物的比率,关于粘度的实施例1至实施例4相对于对照组(比较例1),其黄原胶的量可以较多,纯净水的量可以较少。表1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比较例1沉淀二氧化硅15.0015.0015.0015.0015.00甘油50.0050.0050.0050.0050.00月桂醇硫酸钠2.202.202.202.202.20糖精钠0.200.200.200.200.20黄原胶0.501.001.502.000.20氟化钠0.220.220.220.220.22维生素E0.200.200.200.200.20香料1.001.001.001.001.00纯净水30.6830.1829.6829.1830.98其中,如表1(示出了根据各实施例的成分含量比率)所示,实施例1至实施例4的牙膏的粘度由于其黄原胶和纯净水量不同,因而可以实现不同的粘度。在构成这样的表1所示的成分的牙膏的实施例1至实施例4中,在使用布氏粘度计RVTtypeSpindle#进行5~6次测量后,得到了如下表2所示的结果值。表2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比较例1粘度(千cP)51020302(相分离)如表2所示,关于牙膏粘度的实施例1的粘度为5000cP,实施例2的粘度为10000cP,实施例3的粘度为20000cP,实施例4的粘度为30000cP。尤其,比较例1的黄原胶量为0.20,纯净水量为30.98,比较例1的粘度为2000cP,可以得知发生了相分离,从而使粘度的稳定性降低。即,具有2000cP的粘度的牙膏,由于其粘度低而难以维持稳定性,因此,本实施例的牙膏的粘度优选为5000cP以上。如上所述,与表1的成分对应的粘度值如表2所示。参照上述实验值,对于具有5000cP以上的粘度的牙膏而言,在内侧底部面110A的倾斜为3度或5度时的残留量如下表3所示。表3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比较例1比较容器8%9%10.5%11%无法测量实施容器1(3度)5%以内5%以内5%以内5%以内无法测量实施容器2(5度)5%以内5%以内5%以内5%以内无法测量参照表3可以得知,与未构成倾斜面的对比容器的残留量为8%的情形相比,当粘度为5000cP至30000cP且倾斜角为3度或5度时,构成了5%以内的残留量。其中,可以观察到,在如比较例1所示发生相分离且粘度为2000cP的情况下,牙膏能够保持流动性而不受到粘度的影响。因此,本实施例中,牙膏的粘度可以是5000cP以上,但并不限定于此。并且,参照图1B及图1C,容器本体110的内侧底部面110A的下部可以设置有辅助槽110B,以使牙膏的残留量最小化。辅助槽110B可以具有相对于吸入管122的截面积大3倍的截面积,以使沿内侧底部面110A聚集到一起的牙膏能够集中,优选地,可以具有大2倍的截面积,但是,辅助槽110B的截面积可以根据牙膏的粘度而不同,以使牙膏能够流入辅助槽110B。即,在牙膏沿着作为容器本体110的内侧底部面110A的倾斜面聚集到中心部后,牙膏逐渐被排出的过程中,如果吸入管122位于高于内侧底部面110A的位置,则牙膏无法排出而残留,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发生,可以设置辅助槽110B,使得牙膏的残留量不会残留于底面110A,而是集中到辅助槽110B中,能够使牙膏的残留量最小化,从而能够防止牙膏的浪费。另外,容器本体110的内侧底部面110A的倾斜可以能够调节的方式进行设置,且倾斜的调节可通过可变构件1111、1112来实现。具体而言,参照图2及图3,容器本体110可以包括:侧面构件112、支撑构件113以及可变构件1111。侧面构件112可以构成容器本体110的侧面外围,且由坚硬的材质构成,可以由相较于可变构件1111相对具有刚性的材质构成或者具有等同的刚性。支撑构件113沿侧面构件112的下侧延伸而形成,是与可变构件1111无关地使容器本体110能够支撑在地面上的结构。例如,支撑构件113可以沿侧面构件112的下侧周面以闭曲线的形态构成,此时,可以形成为从侧面构件112向下侧其宽度逐渐减小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其中,支撑构件113的下侧呈开口,可以露出可变构件1111,使得用户可以对可变构件1111进行施压。上述支撑构件113可与侧面构件112形成为一体,并且,可以由与侧面构件112相同或相似的材质、相同或相似的厚度构成。可变构件1111作为能够改变容器本体110的内侧底部面110A的形状的结构,本实施例的可变构件1111的上部面可以构成作为容器本体110的底部面的内侧底部面110A,所述可变构件1111可以横贯侧面构件112和支撑构件113之间,并在与侧面构件112之间形成容置牙膏的空间。上述可变构件1111可以进行形状变形,以改变内侧底部面110A的倾斜角。例如,可变构件1111可以从凸出的形状变形为凹入的形状,或者由凹入的形状变形为凸出的形状,优选地,可以构成为从内侧向外侧凸出的形状,以使牙膏能够聚集到下部的中心。具体而言,参照图2,可变构件1111可以变形为能够使位于内侧底部面110A(参照图1)的外廓周边的牙膏聚集到内侧底部面110A的中央的形状。此时,内侧底部面110A向下侧凸出,使得容器本体110的体积最大化。另外,参照图3,可变构件1111还可以变形为使内侧底部面110A向上侧凸出的形态,使得牙膏聚集到侧面构件112的周面。此时,吸入管122可以邻近或者抵接于侧面构件112的内周面,由于牙膏因可变构件1111的变形而向侧面构件112侧倾靠,可以通过吸入管122容易地排出牙膏,进而使残留量最小化。其中,可变构件1111可以由与侧面构件112和/或支撑构件113相同的材质构成,其厚度也可以相同,从而能够与侧面构件112、支撑构件113一同进行注塑。与此不同的,可变构件1111可以由与侧面构件112和/或支撑构件113相同的材质构成,但厚度相较于侧面构件112或支撑构件113的厚度相对更薄。这样的可变构件1111可通过用户对可变构件1111的简单的按压操作被施加压力,从而朝向容器本体110的内侧方向凹入,与此不同的,也可以通过牙膏自身的荷重而进行施压,从而形成向外部方向凸出的形状。另外,可变构件1111也可以由相较于侧面构件112或支撑构件113的材质相对更柔性的材质(例如橡胶、硅等)构成,从而利用材质的特性而进行形状变形。在利用材质的特性而进行形状变形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可变构件1111因牙膏的自重而向下部凸出,然后在牙膏的容量剩为邻近可变构件1111的状态下,可通过用户将可变构件1111向上侧进行施压,使所述可变构件1111向上部凸出,从而实现可变构件1111的形状变形。另外,在可变构件1111可以设置折叠线1113,使其可以进行形状变形,对此将进行后述(参照图6)。不同于上述的例的是,即,与可变构件1111设置于侧面构件112和支撑构件113之间不同的是,可变构件1111可以构成为设置于侧面构件112内部的结构。例如,由侧面构件112进行延伸而一同构成底部面,可变构件则构成为与侧面构件112对应的形状(当侧面构件构成为圆台时,可变构件也可以构成为圆台形状)并呈容置于所述侧面构件112的内部的形态,从而可以根据牙膏的容量而进行形状变形。例如,可变构件1111可以形成为如同气球的形态,在牙膏容置于可变构件1111内部的状态下,所述可变构件1111体积扩张,而牙膏容量减少时,随着牙膏容量的减少,所述可变构件1111的体积也缩小。此时,可变构件1111可以形成为其上下长度与侧面构件112相对应,以与容器本体110内部的实际上下长度相同或相似,使得不受到吸入管122的干涉,并且构成为其体积沿着左右及前后外围方向增大或缩小的形态。此时,随着牙膏的容量减少,可变构件1111的左右及前后的外围面减小,使得所述可变构件1111的截面积缩小,因而能够使牙膏容易地聚集到中心部。另外,参照图4及图5,容器本体110可以包括:侧面构件112、底面构件111以及可变构件1112。尤其,在前述的实施例中说明的是,底部面由可变构件1111构成,并使容器本体110的底面可以进行形状变形,使得整个内侧底部面110A能够进行形状变形的情形。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构成为容器本体110的侧面和底部面相连接的区域的形状进行变形。即,在本实施例中,从侧面构件112连接有底面构件111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由可变构件1112构成,从而使其进行形状变形。具体而言,侧面构件112可以构成容器本体110的侧面外围,以与底面构件111一同构成容器本体110的外观,底面构件111可设置在侧面构件112的下部,以构成容器本体110的内侧底部面110A。尤其,本实施例的可变构件1112在侧面构件112和底面构件111之间设置于底面构件111的外围,其形状可以改变。例如,容器本体110可以构成为边角带有弧度的多边形(例如,水平截取面构成矩形),在其各边角可以设置可变构件1112。具体而言,可变构件1112可以从向外侧凸出的形状变形为向内侧凹入的形状,或者由凹入的形状变形为凸出的形状,以使其形状变形为能够使位于构成内侧底部面110A的底面构件111外围的牙膏聚集到底面构件111的中央。例如,参照图4,当牙膏的容量充满容器本体110,或者设置为与之类似的容量时(牙膏的水线面可以位于A),可变构件1112可以设置为向外侧凸出的形态,以使容器本体110的容量最大化。与此不同的,参照图5,当牙膏的容量邻近底面构件111时(牙膏的水线面可以位于B),为了增加能够通过抽吸作用向上吸取的牙膏的容量,可以使牙膏聚集到中心。此时,可以缩小容置牙膏的截面积,使得相较于相同的高度,牙膏的水线面上升,从而能够容易地吐出牙膏。与前述的可变构件1111相同或相似的,这样的可变构件1112可以由与侧面构件112或底面构件111相同种类的材质及厚度构成并注塑为一体,或者由相较于侧面构件112或底面构件111的材质相对更柔性的材质构成或厚度更薄地构成。其中,可变构件1112可以设置有折叠线1113。具体而言,参照图6(为了便于说明而仅示出可变构件1111,但可变构件1111并不与侧面构件112单独地构成),在可变构件1112可以设置有折叠线1113,通过施加于折叠线1113的压力,可变构件1112的可以实现形状变形。其中,折叠线1113作为引导可变构件1112的形状变形的结构,例如,在凹入或凸出的形状构成为曲面的情况下,可变构件1112可以设置有沿着变形的位置而由多边形(本实施例中示出了六边形,但也可以构成为五边形、四边形或圆形、椭圆形等)构成的第一引导线1113A,以及从第一引导线1113A的顶点朝向中心部构成的第二引导线1113B。对于这样的可变构件1112而言,可以通过以第一引导线1113A为基准第二引导线1113B的凸出方向进行变更,来实现可变构件1112的形状变形。其中,折叠线1112可以由可变构件1112的厚度的一部分沿着第二引导线113B被切割而构成,以容易将向外侧凸出的可变构件1112的形状朝另一方向进行按压,但并不限定于此。即,本实施例的可变构件1112并不是从侧面构件112单独脱离而进行作动,而是用于对侧面构件112变更相对的凸出方向,用户可以在使用双手或单手以包覆侧面构件112的方式将其把持的状态下,将拇指置于可变构件1112后,利用通过拇指按压可变构件1112的单纯的施压操作即可变更可变构件1112的凸出方向。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参照图7至图11,容器本体110可以包括上端构件210A、下端构件210B,以使容器本体110构成上下部可进行分离的结构。首先,参照图7及图8,上端构件210A作为构成容器本体110的上部的结构,可以连接排出部120。其中,在上端构件210A与下端构件210B相结合时,上端构件210A的外表面可以与下端构件210B的外表面连续的方式衔接。与此不同的,参照图11,在上端构件210A与下端构件210B相结合时,上端构件210A的外表面可以与下端构件210B的外表面构成阶梯的方式衔接,例如,可以构成为树形状。其中,阶梯可以由划分上端构件210A和下端构件210B的区域来形成,上端构件210A的下端部以逐渐向下端构件210B侧向下倾斜的方式构成,使得牙膏能够沿着上端构件210A上形成的阶梯向下端构件210B侧滑落,从而聚集到下端构件210B内部。其中,下端构件210B构成为其水平截取面的截面积相较于上端构件210A更小,使得通过上端构件210A的形状来最大程度提高牙膏的容置容量的同时,通过使下端构件210B构成为其宽度相较于上端构件210A更窄,使得能够相对地提高下端构件210B的底部面残留的牙膏的水线面。这样的上端构件210A可以螺丝方式与下端构件210B相结合,例如,在上端构件210A形成第一螺纹(附图标记未示出),且在下端构件210B形成与第一螺纹相结合的第二螺纹(未图示),从而实现螺丝方式的结合。当然,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的位置可以改变,并且可以适用公知的结合方式。下端构件210B可以与上端构件210A相结合而形成容置空间,或者其内部可以开放,以使与上端构件210A分离并露出牙膏。下端构件210B以包覆上端构件210A的下端的方式与上端构件210A相结合,从而能够覆盖上端构件210A以防止牙膏泄漏。其中,下端构件210B和上端构件210A之间设置有由闭曲线(例如,O型环)形态构成的密封构件(未图示),从而能够密封下端构件210B和上端构件210A。而且,因用于为了用户的便利性而设置的排出部120的抽吸作用的活塞、弹簧等结构,重心将形成于牙膏容器100的上端部,从而会产生直立不稳定的情况,为了减少这样的情形,下端构件210B可以具有相比于上端构件210A更大的重量或密度(例如,在底部面可以设置有平衡块)。尤其,本实施例中,在将容置于容器本体110内的牙膏大部分使用完后,牙膏有可能不被排出部120排出而残留,此时,为使用户能够直接使用沾在下端构件210B的内周面的牙膏,下端构件210B可以与上端构件210A相分离,以使下端构件210B的内侧露出。此时,为了防止残留于下端构件210B的内周面的牙膏沾到牙刷的柄部(手柄部),且防止从下端构件210B的内周面刮取减掉的使用量过多,下端构件210B可以具有相比于上端构件210A相对小的高度,例如,下端构件210B的高度相较于容器本体110可以是其高度的1/3至2/5,但并不限定于此。并且,下端构件210B的内侧底部面110A可以构成倾斜,例如,下端构件210B的内侧底部面110A相对于容器本体110所处的底部面可以构成3度至5度的倾斜。例如,如图9所示,下端构件210B的内侧底部面110A可以具有从周边越靠近中央越向下方倾斜的形态,与此不同的,如图10所示,下端构件210B的内侧底部面110A也可以具有从周边越靠近中央越向上方倾斜的形态。如上所述,通过内侧底部面110A以倾斜的方式构成,可以使用牙刷的头部刮取凹入形态的下端构件210B内部的牙膏进行使用(参照图9),或者可以刮取沿内侧底部面110A向外廓聚集的牙膏进行使用,从而能够容易地刮取减掉牙膏(参照图10)。另外,下端构件210B可以是相较于与上端构件210A相结合的一侧,其另一侧的截面积相对更大的上窄下宽的形态,从而能够使底部面稳定地得到支撑。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容置于下端构件210B的牙膏可以通过排出部120至少排出一部分,以防止在下端构件210B与上端构件210A相分离的状态下,牙膏从下端构件210B溢出。由此,后述的吸入管122可以形成为其下端位于比上端构件210A的下端更下方的位置,且延伸至下端构件210B。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下端构件210B分离后刮取牙膏进行使用,因此,吸入管122的下端位于比下端构件210B的内侧底部面更上方的位置也无妨。并且,虽未图示,可以采用防开启工具(例如,贴纸、按钮等)等公知技术,以防止下端构件210B和上端构件210A被任意开启。排出部120设置在作为容器本体110的一侧的上部并用于排出牙膏,可以通过抽吸作用每次排出少量牙膏,以方便用户使用。其中,排出部120包括:抽吸部121、吸入管122以及吐出管123。抽吸部121结合在容器本体110的一侧,利用缸筒(附图标记未示出)和活塞(未图示)来吸取牙膏。其中,抽吸部121可以沿吸入管122吸上牙膏。吸入管122作为形成牙膏所经由的排出路的结构,可以连接于抽吸部121并设置在容器本体110内。如图1C所示,本实施例的吸入管122可以从牙膏被吸入的下端部的中心部朝两侧向上倾斜,这样的吸入管122呈两端1220被切割的形态,使在下端部抵接于辅助槽110B的情况下,其两端1220也将向上形成,因此能够在底部面形成入口并能够吸上牙膏,从而能够使因吸入管122与底面隔开,使得牙膏无法被吸上而残留的情况最小化。吐出管123以从抽吸部121朝一个方向凸出的方式设置并可以吐出牙膏,例如,吐出管123的下端部可以连接于容器本体110,上端部可以弯折并呈“┌”或“┐”形状,以使其朝向用户。另外,吐出管123的排出口向下方弯折,使得牙膏的排出方向与牙膏的掉落方向相同,从而可以在从侧面进入的牙刷的头部朝向上部的状态下,使牙刷的头部与排出口相向。尤其,吐出管123构成嘴部以形成排出口,缸筒可以与吐出管123相连通的方式在吐出管123的下部形成为一体,活塞可以在缸筒内上下移动,由此,随着插设于缸筒下部的活塞的上升引起的压力变化,将产生吸入力以使容器本体110内部的牙膏可以被吸上。其中,抽吸部121通常可以适用可实现公知的抽吸作用的公知技术,例如,抽吸部121可以设置有使缸筒复位的弹簧,并且可以与弹簧另外的设置有球阀。如上所述,抽吸部121通过用户按压或松开吐出管123的动作,利用随着内部的压力变化而产生的吸入力来吐出牙膏,从而能够提高用户的便利性。并且,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以上所述的实施例,而是可以包含上述实施例的组合或上述实施例的至少一种与公知技术的组合作为另一实施例。如上所述,本实施例中可以使牙膏聚集在如容器本体110的中心部的预定的区域,使得容置牙膏的高度相对于截面积变高,从而使通过抽吸作用吐出的牙膏的残留量最小化,或者,可以使容器本体110上下分离,因此能够将牙膏无残留的使用完,进而能够防止牙膏的浪费。以上,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而这仅仅是为了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显然,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范围内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进行变形或改进。本实用新型的单纯的变形及变更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将通过所附的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而明确。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