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轿底减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6127发布日期:2018-07-11 00:57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轿底减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梯轿底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系统的振动问题一直是电梯制造业的技术难题,隔离或吸收振动能量,改善轿厢的乘坐舒适感一直是技术改进的方向。各品牌电梯制造商都致力于轿厢系统减振结构的设计。振动主要来自于曳引机,其通过钢丝绳传递给轿架系统。同时固定在轿架上紧贴并沿着导轨运行的导靴也会产生振动,这些振动最终都传递给与轿架连接的轿厢。电梯在井道中上下运行,轿厢经常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尤其是高速电梯的启动与制动阶段,系统有较大的加减速度,这时振动是沿竖直上下方向都能够传递给轿厢。

现有技术中,电梯轿厢底减振都是通过直接将橡胶块安装在轿厢与轿底之间,其设计结构和连接方式也复杂多样,但都是依靠橡胶块的隔振原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橡胶减振器耐高、低温性能较差,一般使用的温度上限为70℃,下限为0℃,在高寒地区,橡胶减振器会失效,引发很多问题。其耐油性能差,在空气中易老化,特别是在日光直射下会加速老化,一般寿命约为6~8年;2.橡胶减振器的制造工艺复杂,其外形尺寸需要开模具制造,非标小批量生产成本极高;3.橡胶材料的动刚度、静刚度和硬度主要依靠制造工艺来保证,工艺配方复杂,难以保证每件产品材料特性、载荷特性的一致性,而且刚度非线性、不恒定。对于较大的减振面积,设计的橡胶数量增多时,会出现减振效果不均衡;4.另外经受长时间大载荷的作用和极寒天气会产生松弛或永久变形现象,其刚度不恒定,对于不恒定的刚度会影响到轿底称重装置传感器测量不准确,从而导致轿厢称重不准确,在超重时轿厢不能报警,会引发严重的安全隐患。

根据专利号201610778957,一种电梯轿底减振装置及电梯,减振装置包括多组减振组件,每个减振组件包括下承重板、上承重板、多个连接于上承重板和下承重板之间的弹簧、贯穿于上承重板和下承重板且上端部与上承重板相固定连接同时下端部位于下承重块下方的支撑柱、套设于支撑柱下端部上且压紧于下承重板下端面与支撑柱下端之间的橡胶块。本发明运用在电梯上能使电梯静态压缩量大,固有频率低,低频隔振性能好,使乘客感受到的减振效果类似吸能减振方式,适合电梯隔振使用,针对电梯失重也就是电梯向下运行状态时,由于各种冲击载荷偶有轿厢向上回弹情况下的减振,在下承重板下端面上设有橡胶块,回弹时橡胶也是为受压状态,减振效果可靠。但是不能根据电梯的运载重量对轿厢的减震力度进行调节,导致负载较小时,减震力度不够,负载较大时,减震幅度过大,影响电梯运载的稳定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电梯轿底减振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轿底减振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轿底减振装置,包括减震装置和轿厢,所述减震装置固定在轿厢的底部,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减震弹簧、安装板和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位于轿厢底部的中部,所述调节装置的两侧对称设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轿厢的底部和安装板固定,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丝杆、螺纹筒、固定筒和连接轴承,所述安装板的中部设有通孔,所述丝杆位于通孔内侧,所述丝杆的顶部与轿厢固定,所述固定筒位于通孔的下方,所述固定筒的顶部与安装板高度,所述固定筒的内部设有装置槽,所述连接轴承的外圈与装置槽固定,所述连接轴承固定套接在螺纹筒外侧的顶部,所述螺纹筒套接在丝杆的外侧,且螺纹筒通过内螺纹与丝杆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减震弹簧设有多个,且多个减震弹簧均对称固定在调节装置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螺纹筒的外侧对称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螺纹筒的内部连通,所述螺纹孔内活动连接有限位螺杆,所述限位螺杆远离丝杆的一端设有六角固定孔。

优选的,所述限位螺杆远离六角固定孔的一端固定有限位齿牙。

优选的,所述螺纹筒外侧的底部固定有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可对轿厢的减震力度进行调节,使轿厢可满足不同负载的减震需求,提高电梯运行的稳定性,通过减震弹簧的伸缩对轿厢起到减震作用,在调节时,对螺纹筒进行转动,螺纹筒通过内螺纹与丝杆活动连接,螺纹筒通过连接轴承与固定筒转动连接,固定筒与安装板固定,使螺纹筒的转动带动了丝杆的上下运动,丝杆的顶部与轿厢固定,使丝杆的运动带动了轿厢的移动,轿厢移动时改变了减震弹簧的长度,从而实现了对轿厢减震力度的调节。

2、本实用新型减震弹簧设有多个,且多个减震弹簧均对称固定在调节装置的两侧,使减震弹簧对轿厢的支撑力更加均匀,螺纹筒的外侧对称设有螺纹孔,螺纹孔与螺纹筒的内部连通,螺纹孔内活动连接有限位螺杆,限位螺杆远离丝杆的一端设有六角固定孔,通过限位螺杆与丝杆接触产生摩擦力,对螺纹筒与丝杆之间起到限位作用,防止了电梯运行时螺纹筒的转动,通过六角固定孔便于对限位螺杆位置的调节,限位螺杆远离六角固定孔的一端固定有限位齿牙,增大了限位螺杆与丝杆接触的摩擦力,螺纹筒外侧的底部固定有把手,通过把手便于对螺纹筒进行转动,从而方便了对轿厢减震力度的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区域放大图;

图4为图3中B区域放大图。

图中:1-减震装置;2-轿厢;3-减震弹簧;4-安装板;5-调节装置;6-丝杆;7-螺纹筒;8-固定筒;9-连接轴承;10-装置槽;11-通孔;12-螺纹孔;13-限位螺杆;14-六角固定孔;15-限位齿牙;16-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梯轿底减振装置,包括减震装置1和轿厢2,所述减震装置1固定在轿厢2的底部,所述减震装置1包括减震弹簧3、安装板4和调节装置5,所述调节装置5位于轿厢2底部的中部,所述调节装置5的两侧对称设有减震弹簧3,所述减震弹簧3的两端分别与轿厢2的底部和安装板4固定,所述调节装置5包括丝杆6、螺纹筒7、固定筒8和连接轴承9,所述安装板4的中部设有通孔11,所述丝杆6位于通孔11内侧,所述丝杆6的顶部与轿厢2固定,所述固定筒8位于通孔11的下方,所述固定筒8的顶部与安装板4高度,所述固定筒8的内部设有装置槽10,所述连接轴承9的外圈与装置槽10固定,所述连接轴承9固定套接在螺纹筒7外侧的顶部,所述螺纹筒7套接在丝杆6的外侧,且螺纹筒7通过内螺纹与丝杆6活动连接。

所述减震弹簧3设有多个,且多个减震弹簧3均对称固定在调节装置5的两侧,使减震弹簧3对轿厢2的支撑力更加均匀。

所述螺纹筒7的外侧对称设有螺纹孔12,所述螺纹孔12与螺纹筒7的内部连通,所述螺纹孔12内活动连接有限位螺杆13,所述限位螺杆13远离丝杆6的一端设有六角固定孔14,通过限位螺杆13与丝杆6接触产生摩擦力,对螺纹筒7与丝杆6之间起到限位作用,防止了电梯运行时螺纹筒7的转动,通过六角固定孔14便于对限位螺杆13位置的调节。

所述限位螺杆13远离六角固定孔14的一端固定有限位齿牙15,增大了限位螺杆13与丝杆6接触的摩擦力。

所述螺纹筒7外侧的底部固定有把手16,通过把手16便于对螺纹筒7进行转动,从而方便了对轿厢2减震力度的调节。

工作原理:可对轿厢2的减震力度进行调节,使轿厢2可满足不同负载的减震需求,提高电梯运行的稳定性,通过减震弹簧3的伸缩对轿厢2起到减震作用,在调节时,对螺纹筒7进行转动,螺纹筒7通过内螺纹与丝杆6活动连接,螺纹筒7通过连接轴承9与固定筒8转动连接,固定筒8与安装板4固定,使螺纹筒7的转动带动了丝杆6的上下运动,丝杆6的顶部与轿厢2固定,使丝杆6的运动带动了轿厢2的移动,轿厢2移动时改变了减震弹簧3的长度,从而实现了对轿厢2减震力度的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