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操纵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4851发布日期:2018-07-04 10:45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操纵箱。



背景技术:

电梯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装有箱状吊舱,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现代的电梯主要由曳引机(绞车)、导轨、对重装置、安全装置(如限速器、安全钳和缓冲器等)、信号操纵系统、轿厢、厅门等组成。随着电梯的发展,对信号操作系统的操纵箱的要求越来越高,操纵箱的面板越来越大,尤其是备受客户喜爱的一体化操纵箱。可是操纵箱越大,其面板也越大,重量也越重,采用现有的扣位弹片配合结构组装面板,对弹片的弹力要求非常高,且弹片的弹力增大时,当电梯维护人员需要打开面板进行维修和调控时,需要多人操作,耗时耗力,极大地增加了维护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操纵箱,其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维护难度低且效率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电梯操纵箱,包括底壳和面板,所述底壳上设有开口,所述面板选择性封堵所述开口,所述底壳内设置驱动机构和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分别与所述驱动机构和所述面板连接,以驱动所述面板封堵或打开所述开口。

作为电梯操纵箱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滑块和驱动所述滑块沿直线在所述底壳内移动的动力部件,所述连杆机构至少包括三个铰接的支点,三个所述支点分别设置在所述面板、所述滑块和所述底壳上。

作为电梯操纵箱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壳内沿所述滑块的移动方向设置有滑轨,所述滑块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滑轨上。

作为电梯操纵箱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固定在所述面板靠近所述底壳的内部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块和所述第一连杆邻近于所述滑块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非端部位置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滑轨的一端部铰接,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的非端部位置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滑块铰接。

作为电梯操纵箱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轨远离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设置有防止所述滑块脱离所述滑轨的限位板。

作为电梯操纵箱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轨凸设在所述底壳内侧,所述滑块靠近所述滑轨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的滑槽。

作为电梯操纵箱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壳的内侧壁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滑槽内。

作为电梯操纵箱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动力部件包括电机和两个间隔设置在所述底壳内的传动轮,两个所述传动轮上套设有传动带,所述滑块固定在所述传动带上,其中一个所述传动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作为电梯操纵箱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块上开设有贯穿所述滑块的带有内螺纹的传动孔,所述传动孔的轴线与所述滑块的运动方向平行,所述动力部件包括电机和传动丝杆,所述传动丝杆的一端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传动孔与所述滑块滑动连接。

作为电梯操纵箱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壳内设置控制器,所述面板上设有检测按钮或钥匙孔,所述检测按钮或所述钥匙孔内的信号传输部件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驱动机构和连杆机构控制面板移动,从而实现封堵或开启底壳上的开口,避免使用高弹力的弹片对面板进行锁紧,在需要维修时,只需要按照要求启动驱动机构,在连杆机构的带动下,面板移动至开口被打开的位置,当维修结束时,启动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驱动连杆机构朝着相反的方向控制面板移动至开口被封堵的位置。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电梯操纵箱采用电动方式控制面板动作,可以实现面板自动开启,降低了开启难度,提升了检修效率,另外,还可以利用驱动机构和连杆机构将面板锁紧在底壳的开口上。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梯操纵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底壳;11、开口;2、面板;3、驱动机构;31、滑块;32、滑轨;33、传动轮;34、传动带;4、连杆机构;41、第一连杆;42、第二连杆;43、第三连杆;44、第四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梯操纵箱包括底壳1和面板2,底壳1上设有开口11,面板2选择性封堵开口11,底壳1内设置驱动机构3和连杆机构4,连杆机构4分别与驱动机构3和面板2连接,以驱动面板2封堵或打开开口11。通过设置驱动机构3和连杆机构4控制面板2移动,从而实现封堵或开启底壳1上的开口11,避免使用高弹力的弹片对面板2进行锁紧,在需要维修时,只需要按照要求启动驱动机构3,在连杆机构4的带动下,面板2移动至开口11被打开的位置,当维修结束时,启动驱动机构3,驱动机构3驱动连杆机构4朝着相反的方向控制面板2移动至开口11被封堵的位置。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电梯操纵箱采用电动方式控制面板动作,可以实现面板2自动开启,降低了开启难度,提升了检修效率,另外,还可以利用驱动机构3和连杆机构4将面板2锁紧在底壳1的开口11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驱动机构3包括滑块31和驱动滑块31沿直线在底壳1内移动的动力部件,连杆机构3至少包括三个铰接的支点,三个支点分别设置在面板2、滑块31和底壳1上。

在本实施例中,底壳1内沿滑块31的移动方向设置有滑轨32,滑块31可移动地设置在滑轨32上。通过设置滑轨32,可以使滑块31的移动轨迹始终保持直线,进而保证面板2按照设计要求位于开口11被打开的位置或开口11被封堵的位置。

具体的,连杆机构4包括第一连杆41、第二连杆42、第三连杆43和第四连杆44,第一连杆41固定在面板2靠近底壳1的内部的一侧,第二连杆42的两端分别与滑块31和第一连杆41邻近于滑块31的一端铰接,第三连杆43的一端与第一连杆41的非端部位置铰接,另一端与滑轨32的一端部铰接,第四连杆44的一端与第三连杆43的非端部位置铰接,另一端与滑块31铰接。

进一步的,第三连杆43与第一连杆41铰接的位置位于第一连杆41的中部。

为了保证滑块31不脱离滑轨32,还可以在滑轨32远离第三连杆43的一端设置限位板。

在本实施例中,滑轨32凸设在底壳1内侧,滑块31靠近滑轨32的一侧开设有与滑轨32滑动配合的滑槽。

另外,动力部件包括电机(图中未示出)和两个间隔设置在底壳1内的传动轮33,两个传动轮33上套设有传动带34,滑块31固定在传动带34上,其中一个传动轮33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当需要打开面板时,驱动机构3驱动传动轮33沿第一方向转动,使滑块31朝向右侧滑动,滑块31将拉动连杆机构4移动,连杆机构4驱动面板2打开,使开口11露出,便于维修。当维修结束后,驱动机构3驱动传动轮33沿第二方向转动,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此时滑块31将朝向左侧滑动,滑块31将拉动连杆机构4移动,连杆机构4驱动面板2闭合,直至底壳1上的开口11被面板2完全封堵。

在其他实施例中,底壳1的内侧壁上开设有滑槽,滑块31可移动地设置在滑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动力部件还可以采用丝杆和电机配合驱动滑块31移动的方式,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滑块31上开设有贯穿滑块31的带有内螺纹的传动孔,传动孔的轴线与滑块31的运动方向平行,动力部件包括电机和传动丝杆,传动丝杆的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贯穿传动孔与滑块31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传动丝杆远离电机的一端贯穿传动孔后与设置在底壳1的内部侧壁上的轴承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控制驱动机构3,可以在面板2上设置按钮或者钥匙孔,以在面板2上就可以直接启动驱动机构3实行对应的动作。具体的,底壳1内设置控制器,面板2上设有检测按钮或钥匙孔,检测按钮或钥匙孔内的信号传输部件均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与驱动机构3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操作指引,操作指引可以为文字指引或者箭头配合文字指引,一般如果是采用按钮控制驱动机构,可设置两个按钮,在对应的按钮上方标注此按钮可实现的操作,如“打开”或“闭合”,如果是设置的钥匙孔,可以设置箭头和文字组合的指引,比如左旋为“打开”,右旋为“闭合”。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容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以上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具体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各种修改、等同替换、变化等等。但是,这些变换只要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本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所使用的一些术语并不是限制,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此外,以上多处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等表示不同的实施例,当然也可以将其全部或部分结合在一个实施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