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盘的快速吸取及释放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46821发布日期:2018-09-28 21:04阅读:98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生产领域,具体为一种吸盘的快速吸取及释放机构。



背景技术:

由德国提出的“工业4.0”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新一轮的工业转型竞赛,我国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以适应全球制造业格局所面临的重大调整,因此未来的制造业将会以“智能工厂”的形式存在,自动化便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为了保证自动化生产的高效性,需要用同一套机构满足不同厚度材料的使用。由于材料厚度的跨距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当使用吸厚板的吸盘去吸取薄板时便会出现真空自动消除速度很慢的情况,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盘的快速吸取及释放机构,通过吸取组件和释放组件来分别实现工件的吸取和存放,两个组件之间独立,且通过单向阀让二者之间互不干扰,使得进行吸取动作时,释放组件不会对吸取组件造成影响,而且释放组件能够加快真空消除的速度,提高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吸盘的快速吸取及释放机构,包括用于吸取板材的的吸盘组件、用于给所述吸盘组件提供真空吸附力的吸取组件以及用于给所述吸盘组件提供推力的释放组件;所述吸取组件包括第一电磁阀以及真空发生器,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出气口与所述真空发生器的喷嘴连通,所述真空发生器的真空吸入口与所述吸盘组件连通;所述释放组件包括第二电磁阀以及单向阀,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出气口与所述单向阀的入口连通,所述单向阀的出口与所述吸盘组件连通。

进一步,所述吸盘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吸盘,所述吸盘与所述真空发生器的真空吸入口连通,且所述吸盘与所述单向阀的出口连通。

进一步,所述吸盘组件还包括Y型接头,所述Y型接头的两个进口分别与所述真空发生器的真空吸入口和所述单向阀的出口连通,且所述Y型接头的出口与所述吸盘连通。

进一步,所述吸取组件、所述释放组件以及所述吸盘组件均有多个,且所述吸取组件与所述吸盘组件一一对应,所述释放组件与所述吸盘组件一一对应;每一所述吸盘组件与对应的所述真空发生器的真空吸入口连通,且每一所述吸盘组件与对应的所述单向阀的出口连通。

进一步,还包括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所述第一气管和所述第二气管均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各所述第一电磁阀的进气口均与所述第一气管连通,各所述第二电磁阀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二气管连通。

进一步,所述吸取组件以及所述释放组件均有一个,所述吸盘组件有多个,各所述吸盘组件均与所述真空发生器的真空吸入口连通,且各所述吸盘组件均与所述单向阀的出口连通。

进一步,还包括第三气管和第四气管,所述第三气管的一端与所述真空发生器的真空吸入口连通,另一端封闭,所述第四气管的两端均封闭,所述单向阀的出口与所述第四气管连通;各所述吸盘组件均与所述第三气管连通,且各所述吸盘组件均与所述第四气管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吸取组件和释放组件来分别实现工件的吸取和存放,两个组件之间独立,且通过单向阀让二者之间互不干扰,使得进行吸取动作时,释放组件不会对吸取组件造成影响,而且释放组件能够加快真空消除的速度,提高生产效率。

2、采用Y型接头能够节省管路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吸盘的快速吸取及释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吸盘的快速吸取及释放机构的第一变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吸盘的快速吸取及释放机构的第二变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中:1-吸盘组件;10-吸盘;11-Y型接头;2-吸取组件;20-第一电磁阀;21-真空发生器;3-释放组件;30-第二电磁阀;31-单向阀;4-第一气管;5-第二气管;6-第三气管;7-第四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吸盘10的快速吸取及释放机构,它包括吸盘组件1、吸取组件2以及释放组件3,其中吸盘组件1用于吸取板材(工件),吸取组件2用于给吸盘组件1提供真空吸附力,由此来吸取板材,释放组件3用于给吸盘组件1提供推力,由此来加快真空消除的速度,以加快释放板材的速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吸取组件2包括第一电磁阀20 和真空发生器21,所述第一电磁阀20的出气口与所述真空发生器21的喷嘴连通,所述真空发生器21的真空吸入口与所述吸盘组件1连通,第一电磁阀 20打开,从气源过来的气体经第一电磁阀20的控制到达真空发生器21,真空发生器21产生吸力,使得吸盘组件1与板材的接触部产生负压,从而达到吸取的效果。释放组件3包括第二电磁阀30以及单向阀31,所述第二电磁阀30的出气口与所述单向阀31的入口连通,所述单向阀31的出口与所述吸盘组件1连通,当需要放下板材时,先关闭第一电磁阀20以及真空发生器21,真空开始消退,此时打开第二电磁阀30,气源处过来的气体经第二电磁阀30 的控制补充至真空段,换句话说,随着气流的流动,提供一个向下的推力来提高板材的释放速度,加快真空消除的速度,提高生产效率。设置单向阀31,其流通的方向是图1中箭头所指的方向(图1中箭头的方向即气流的流向),即第二电磁阀30至吸盘组件1的方向,它能够在吸取组件2工作的过程中,防止真空泄露,以实现良好地吸取效果。

以下为具体实施例:

优化上述方案,请参阅图1,吸盘组件1包括至少一个吸盘10,所述吸盘10与所述真空发生器21的真空吸入口连通,且所述吸盘10与所述单向阀 31的出口连通。采用吸盘10来吸取板材,效果良好。也可以采用其他类似于罩子的结构来替换吸盘10。可根据实际板材的大小设多个并排设置的吸盘10,以增加受力面积,提高吸取效果。

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请参阅图1,上述吸盘组件1还包括Y型接头11,所述Y型接头11的两个进口分别与所述真空发生器21的真空吸入口和所述单向阀31的出口连通,且所述Y型接头11的出口与所述吸盘10连通。在真空发生器21到吸盘10以及单向阀31到吸盘10的气路之间设一个Y型接头 11,让两路气路合并为一条,可节省管路的使用,从而节约了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化方案,请参阅图2,吸取组件2、所述释放组件3以及所述吸盘组件1均有多个,且所述吸取组件2与所述吸盘组件1 一一对应,所述释放组件3与所述吸盘组件1一一对应;每一所述吸盘组件1 与对应的所述真空发生器21的真空吸入口连通,且每一所述吸盘组件1与对应的所述单向阀31的出口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实际自动化生产线的要求,当需要同时吸取多块板材或者是更大面积的板材时,可沿着生产线的方向设多个本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无限累加。在本实施例中,各管路之间也都可以采用Y型接头11来节省不必要的管道浪费。图2中箭头的方向即气流的流向。

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请参阅图2,本机构还包括第一气管4和第二气管 5,所述第一气管4和所述第二气管5均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各所述第一电磁阀20的进气口均与所述第一气管4连通,各所述第二电磁阀30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二气管5连通。通过第一气管4和第二气管5将本实施例的布置连通起来,气源提供的气体能够从第一气管4开口的一端进入各个第一电磁阀20,然后进行接下来的吸取组件2的工作,气源提供的气体也能够从第二气管5开的一端进入各个第二电磁阀30,然后进行接下来的释放组件3的工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化方案,请参阅图3,吸取组件2以及所述释放组件3均有一个,所述吸盘组件1有多个,各所述吸盘组件1均与所述真空发生器21的真空吸入口连通,且各所述吸盘组件1均与所述单向阀31的出口连通。本实施例是针对使用要求不高的生产线,仅采用一个吸取组件2 来提供真空吸附力,采用一个释放组件3来提供推力,多个吸盘组件1共用一个吸取组件2和一个释放组件3,对使用要求不高的生产线来说,少了很多管路、吸取组件2和释放组件3,可极大地降低成本。在本实施例中,各管路之间也都可以采用Y型接头11来节省不必要的管道浪费。图3中箭头的方向即气流的流向。

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请参阅图3,本机构还包括第三气管6和第四气管 7,所述第三气管6的一端与所述真空发生器21的真空吸入口连通,另一端封闭,所述第四气管7的两端均封闭,所述单向阀31的出口与所述第四气管连通;各所述吸盘组件1均与所述第三气管6连通,且各所述吸盘组件1均与所述第四气管7连通。采用第三气管6来将吸取组件2与各个吸盘组件1 连通起来,通过第四气管7将释放组件3与各个吸盘组件1连通起来,采用此巧妙的连接,既可节省很多管路,又可以将它们统一起来。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