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用胶水瓶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0995发布日期:2018-10-30 23:52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及一种两用胶水瓶体。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胶水瓶结构单一,主要为锥形的瓶头,在瓶头上设置出胶嘴,这种出胶嘴的口径固定,只能进行固定尺寸的涂抹胶水,不方便实际所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两用胶水瓶体,可以改善以上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两用胶水瓶体,包括瓶身和密封盖,所述瓶身顶部含有瓶头,所述瓶头上设置滚轮部件和瓶体;所述密封盖盖在瓶头上;所述瓶头上设置滚轮刷凹槽,所述滚轮部件设置在滚轮刷凹槽;所述滚轮部件包括辊轮刷,旋转轴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中间通过旋转轴设置在滚轮刷的两侧;所述连接杆的两端与滚轮刷凹槽连接,滚轮刷与滚轮刷凹槽之间存在间隔距离;所述瓶体顶端设置内盖,内盖含有空腔,外侧设置螺纹,所述内盖顶端设置出胶头,所述出胶头上设置滚轮,在出胶头内设置导管,导管与内盖的空腔贯通;在瓶体上设置外盖,所述外盖与内盖螺纹连接;所述瓶头内部设置Y型通道,Y型通道的上部的两个分支分别与瓶体和滚轮部件贯通,下部的分支与瓶身的内腔贯通。

进一步的,所述瓶身设置方便按压的内凹区。

进一步的,所述瓶身内设置两个碰撞球。

进一步的,所述瓶身内壁下端与内底设置金属包皮层。

进一步的,所述瓶身的内腔顶面设置内顶,所述内顶底面为向瓶头凹陷面,凹陷面的顶端与Y型通道的下部分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瓶身为弹性瓶身。

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改进巧妙,设置了滚轮部件和瓶体可以进行两用,瓶体上进行小尺寸的涂抹,在滚轮部件上的辊轮刷可以进行大尺寸的涂抹,符合实际所需;设置的按压区方便人手按压瓶身;设计的撞击球和金属包皮层可以用于加快瓶身内的胶水搅动,使胶水混合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为1中滚轮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1中瓶体结构示意图。

图示:1瓶身、2密封盖、3瓶头、4瓶体、41出胶头、42内盖、43导管、44滚珠、45外盖、5滚轮部件、51辊轮刷、52旋转轴、53连接杆、 6Y型通道、7碰撞球、8滚轮刷凹槽、9内顶、10金属包皮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两用胶水瓶体4,包括瓶身1和密封盖2,瓶身为弹性瓶身,采用塑料制成,在瓶身1顶部含有瓶头3,所述瓶头3上设置滚轮部件5和瓶体4;所述密封盖2盖在瓶头3上;所述瓶头3上设置滚轮刷凹槽8,所述滚轮部件5设置在滚轮刷凹槽8;所述滚轮部件5包括辊轮刷 51,旋转轴52和连接杆53,所述连接杆53的中间通过旋转轴52设置在滚轮刷的两侧;所述连接杆53的两端与滚轮刷凹槽8连接,滚轮刷与滚轮刷凹槽8之间存在间隔距离;滚轮刷可以在滚轮刷凹槽内自由的转动,在瓶体4顶端设置内盖42,内盖42含有空腔,外侧设置螺纹,所述内盖42顶端设置出胶头41,所述出胶头41上设置滚轮,在出胶头41内设置导管43,导管43与内盖42的空腔贯通;在瓶体4上设置外盖45,所述外盖45与内盖42螺纹连接;所述瓶头3内部设置Y型通道6,Y型通道6的上部的两个分支分别与瓶体4和滚轮部件5贯通,下部的分支与瓶身1的内腔贯通。

瓶身的内腔容纳液态胶水,在瓶身1设置方便按压的内凹区,内凹区设置在瓶身的上端和下,其形态符合人手按压。在瓶身1的内腔顶面设置内顶9,所述内顶9底面为向瓶头3凹陷面,凹陷面的顶端与Y型通道6 的下部分支连接。

由于常见的塑料胶水瓶中的胶水容易固结,使用前需要摇动胶水瓶,但是这种造作效率差,不容易让胶水晃动,混合具有。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本实用新型在瓶身1内设置两个碰撞球7,并在瓶身1内壁下端与内底设置金属包皮层10,一般的,金属包皮层选用薄片的旅片,碰撞球为质量重的金属球,例如钢珠,在使用胶水前对瓶身进行摇动,由于胶水的密度与金属球的密度不同,导致金属球与金属包皮之间发生碰撞,同时搅动胶水,能够确保胶水的混合均匀。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勇于胶水的粘稠度不能太高,否则影响混合胶水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出胶头上的滚轮进行小尺寸的涂抹,比例线性尺寸,书中的纸张脱落,器连接面较小,适合用滚珠涂抹胶水,需要大尺寸的涂抹胶水,可以使用辊轮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