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型全埋式垃圾回收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1730发布日期:2018-12-11 19:56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型全埋式垃圾回收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回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型全埋式垃圾回收桶。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也越来越高,生活垃圾也越来越多。中国每年就产生近1.5亿吨城市垃圾。目前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积累堆存量已达70吨,在生活中,垃圾桶是不可缺少的设施,家庭的生物垃圾通常会排入下水道,然而这样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而且这些垃圾中大部分都是家庭产生的垃圾,如果堆积在家中会造成家中恶臭难闻,十分不便,并且可能由于堆积时间较长造成屋内产生病菌,常用的垃圾桶盖一般都需要人工去开关,而因为接触垃圾桶不卫生,人们往往不愿意用手去触摸垃圾桶盖,导致垃圾桶盖经常是敞开的,敞口垃圾桶在使用过程中经常有虫子出没,传统形式的垃圾回收桶不仅脏乱差,而且容易传播病菌,严重危害家人的健康,因此,设计一种智能型全埋式垃圾回收桶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型全埋式垃圾回收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型全埋式垃圾回收桶,包括投料口、大盖机构、导向限位机构、安全升降机构、物联智能检测传感器和整体走线机构,所述大盖机构的顶部安装有物联智能检测传感器,所述物联智能检测传感器的一侧设置有投料口,所述投料口的一侧安装有导向限位机构,所述导向限位机构的一侧安装有安全升降机构,所述安全升降机构的一侧安装有整体走线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投料口包括拱形件、板件、长方体主体通道、垫板、防水板B、活页和小锁,所述拱形件的一侧安装有长方体主体通道,所述长方体主体通道的一侧安装有板件,所述长方体主体通道通过活页形成一个可动连接,所述长方体主体通道的一侧安装有小锁,所述垫板安装在大板上的方孔上,所述防水板B一端与垫板连接,且另一端与长方体主体通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大盖机构包括氮气弹簧连接座A、氮气弹簧拉杆、氮气弹簧连接座B、大板、大板支撑横梁、防水板A、拉手和锁,所述氮气弹簧连接座A安装在垃圾回收外筒的内壁上,所述氮气弹簧连接座B安装在大板上,所述氮气弹簧拉杆通过氮气弹簧连接座A以及氮气弹簧连接座B形成活动连接,所述大板支撑横梁安装在大板上,所述拉手安装在大板上,所述锁安装在大板上,所述防水板A安装在大板的四周。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限位机构包括导向轴和角钢,所述角钢焊接在全埋式垃圾回收外筒的内壁上,所述导向轴安装在角钢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安全升降机构包括安全踏板、安全支架、安全连接座、T型连接座、升降链条、链轮、链轮支撑座、配重块、支撑垫板、安装座、楔形限位件、链条连接座A、链条连接座B、限位滚轮和限位件,所述安全踏板平铺在安全支架上,所述安全支架是由方孔与钢网共同组成,所述安全支架与四周均布的升降链条通过T型连接座连接,所述升降链条穿过链轮,所述链轮安装在链轮支撑座上,所述升降链条通过链条连接座A以及链条连接座 B相连接形成一个封闭环,所述升降链条另一端再与配重块连接,所述楔形限位件安装在支撑垫板上,所述支撑垫板安装在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安装在垃圾回收桶的内壁上,所述链轮支撑座的一侧安装有限位滚轮,所述限位件安装在主控箱安装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物联智能检测传感器包括雷达、位置传感器、温湿传感器和称重传感器,所述大板上安装有雷达,所述雷达的一侧安装有位置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安装在垃圾回收外筒的内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整体走线机构包括主控箱、线槽A、线槽B、主控箱安装板和支撑件,所述主控箱安装在主控箱安装板上,所述主控箱安装板的空隙内安装有支撑件,且主控箱安装板的空隙就是主控箱以及线槽A所存在的空间,所述线槽B安装在垃圾回收外筒内壁上,所述大板上的走线通过大板上的角钢穿过,再通过线槽B,接着进入线槽A,进入主控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智能型全埋式垃圾回收桶,当全埋式垃圾回收桶是正常运行时,对于家庭的日用垃圾直接通过投料口丢进,投料口做成梯形形状,能够避免雨水的进入;对于清洁工清扫的大批量垃圾;我们可以通过钥匙打开投料口机构,大批量垃圾可以通过投料口进行回收,当全埋式垃圾回收桶正常运行时,全埋式垃圾回收桶整体的运动原理,先用钥匙打开锁,先给予垃圾回收桶大盖机构一个拉开的力,在拉开时氮气弹簧给予垃圾回收桶盖一个动力,使得在拉开桶盖时不费力;同时在关上垃圾回收桶门,氮气弹簧给予一个阻力,使得在关上桶盖时不会因为重力及惯性使得桶盖及桶体因机械撞击造成损害,因为本身桶盖的外围尺寸大及总量都比较重,撞击对垃圾回收桶时有一定损伤的,同时,我们还设计了升降链条,当氮气弹簧机构不能工作时,升降链条可以进行辅助保护作用,不会造成机构及人员的损伤;当打开垃圾回收桶的大盖机构时,垃圾回收桶全部埋在地下时,垃圾回收桶的四周的排水沟排水防止水进入垃圾回收桶的内部,同时大盖机构的四周安装的防水板能够进一步保护垃圾回收桶;此时将空的垃圾回收内筒放入,配重块通过升降链条与安全升降机构连接,设计时,配重块部分的重量是大于安全升降机构的重量,所以此时安全升降机构在最上端;当垃圾回收内桶放在安全升降机构上时,此时这两个机构的重量将大于配重块部分的重量,此时垃圾回收内筒与安全升降机构将一起向下运动,垃圾回收内筒放在安全升降机构上,安全升降机构上的限位件,限位件使得垃圾回收内筒在与安全升降机构上升下降运动时,不会左右的晃动,而通过链条连接的配重块部分将向上运动,当到达称重机构部分时,垃圾回收内桶将不再向下运动,称重机构设计的是一个圆锥锲形形状,此时垃圾回收内筒将稳稳的被卡住,使得垃圾回收内筒能够按照所设计的到达指定地点,同时安全升降机构到达最低端指定位置;此时关上大盖机构,人员将大盖机构锁上,当内桶装的垃圾到达我们所指定的重量时,此时称重传感器输出信号,即传递给中控系统一个信号,中控系统马上派车/人收集,避免了垃圾已满可能无人收集的情况,当内桶垃圾不满,则不需派车收集,避免了传统收集形式下“放空”的不当情况,一方面降低了环保运维成本,另一面大大提高了环保运维效率;当大面积推广时,可以及大地降低社会环保成本,人员回收内桶里的垃圾清理完成再把垃圾回收内筒通过吊具放回垃圾回收外桶里面,人员再将大盖锁上,当全埋式垃圾回收桶安装好后,我们会在垃圾回收桶的四周修理排水沟,排水沟的存在可避免积水回流进入垃圾回收桶的里面,对垃圾回收桶造成损害。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大盖机构的主视图;

图中:1-投料口;2-拱形件;3-板件;4-长方体主体通道;5-垫板;6-防水板B;7-活页;8-小锁;9-大盖机构;10-氮气弹簧连接座A;11-氮气弹簧拉杆;12-氮气弹簧连接座B;13-大板;14-大板支撑横梁;15-防水板A;16-拉手;17-锁;18-导向限位机构;19-导向轴; 20-角钢;21-安全升降机构;22-安全踏板;23-安全支架;24-安全连接座;25-T型连接座; 26-升降链条;27-链轮;28-链轮支撑座;29-配重块;30-支撑垫板;31-安装座;32-楔形限位件;33-链条连接座A;34-链条连接座B;35-限位滚轮;36-限位件;37-物联智能检测传感器;38-雷达;39-位置传感器;40-温湿传感器;41-称重传感器;42-整体走线机构; 43-主控箱;44-线槽A;45-线槽B;46-主控箱安装板;47-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型全埋式垃圾回收桶,包括投料口1、大盖机构9、导向限位机构18、安全升降机构21、物联智能检测传感器37和整体走线机构42,大盖机构9的顶部安装有物联智能检测传感器37,物联智能检测传感器37的一侧设置有投料口1,投料口1的一侧安装有导向限位机构18,导向限位机构18的一侧安装有安全升降机构21,安全升降机构21的一侧安装有整体走线机构42。

进一步的,投料口1包括拱形件2、板件3、长方体主体通道4、垫板5、防水板B6、活页7和小锁8,拱形件2的一侧安装有长方体主体通道4,长方体主体通道4的一侧安装有板件3,长方体主体通道4通过活页7形成一个可动连接,长方体主体通道4的一侧安装有小锁8,垫板5安装在大板13上的方孔上,防水板B6一端与垫板5连接,且另一端与长方体主体通道4连接,投料口1采用了无动力助力自适应关闭方式;方便了残疾人、儿童、老人的投放,可以完全精准投料,避免了垃圾的散落,美化了环境。

进一步的,大盖机构9包括氮气弹簧连接座A10、氮气弹簧拉杆11、氮气弹簧连接座B12、大板13、大板支撑横梁14、防水板A15、拉手16和锁17,氮气弹簧连接座A10安装在垃圾回收外筒的内壁上,氮气弹簧连接座B12安装在大板13上,氮气弹簧拉杆11通过氮气弹簧连接座A10以及氮气弹簧连接座B12形成活动连接,大板支撑横梁14安装在大板13上,拉手16 安装在大板13上,锁17安装在大板13上,防水板A15安装在大板13的四周,利用氮气弹簧使得其在打开垃圾回收桶大盖时给予其一个推力,同时在关上垃圾回收桶盖时给予其一个阻力,使得垃圾回收桶盖缓慢关上,不会因为重力及惯性的原因对盖子进行机械性的冲击。

进一步的,导向限位机构18包括导向轴19和角钢20,角钢20焊接在全埋式垃圾回收外筒的内壁上,导向轴19安装在角钢20的一侧,导向限位机构18使得垃圾回收内桶在上下滑动时能够按照指定位置滑动,不仅保护了内筒,而且对内筒的上下滑动有很好的限位,能够快速有效的到达指定位置,导向限位机构是用角钢20作为滑轨,加工简单,外形尺寸小使得内外筒结构更加紧凑,零件检修替换简单,同时替换成本也很低。

进一步的,安全升降机构21包括安全踏板22、安全支架23、安全连接座24、T型连接座25、升降链条26、链轮27、链轮支撑座28、配重块29、支撑垫板30、安装座31、楔形限位件32、链条连接座A33、链条连接座B34、限位滚轮35和限位件36,安全踏板22平铺在安全支架23上,安全支架23是由方孔与钢网共同组成,安全支架23与四周均布的升降链条26通过T型连接座25连接,升降链条26穿过链轮27,链轮27安装在链轮支撑座28 上,升降链条26通过链条连接座A33以及链条连接座B34相连接形成一个封闭环,升降链条26另一端再与配重块29连接,楔形限位件32安装在支撑垫板30上,支撑垫板30安装在安装座31上,安装座31安装在垃圾回收桶的内壁上,链轮支撑座28的一侧安装有限位滚轮35,限位件36安装在主控箱安装板46上,安全升降机构21不仅能够保证员工自身的人生安全;同时对垃圾回收内筒可以进行平稳的升降动作,同时安全支架23上安装了钢网,钢网能够给予工作人员一个进入垃圾桶内部的通道,可以对垃圾桶内部进行检修以及维护工作;同时防止人与动物掉下去,起安全保护的作用,设计十分人性化。

进一步的,物联智能检测传感器37包括雷达38、位置传感器39、温湿传感器40和称重传感器41,大板13上安装有雷达38,雷达38的一侧安装有位置传感器39,称重传感器 41安装在垃圾回收外筒的内壁上,雷达38能够整体监控垃圾回收桶整体,能够对垃圾回收桶内部进行实时监控,对突发情况,能够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产生不好的后果,同时,温湿传感器40能够实时监控垃圾回收桶的温度及湿度,避免产生垃圾自燃等不好的现象。

进一步的,整体走线机构42包括主控箱43、线槽A44、线槽B45、主控箱安装板46和支撑件47,主控箱43安装在主控箱安装板46上,主控箱安装板46的空隙内安装有支撑件 47,且主控箱安装板46的空隙就是主控箱43以及线槽A44所存在的空间,线槽B45安装在垃圾回收外筒内壁上,大板13上的走线通过大板13上的角钢20穿过,再通过线槽B45,接着进入线槽A44,进入主控箱43,这样避免主控箱43与垃圾回收内筒接触造成腐蚀性损伤,同时也使得空间利用更加合理化。

工作原理:当全埋式垃圾回收桶是正常运行时,对于家庭的日用垃圾直接通过投料口1 丢进;对于清洁工清扫的大批量垃圾;我们可以通过钥匙打开投料口1,大批量垃圾可以通过投料口1进行回收,当全埋式垃圾回收桶正常运行时,全埋式垃圾回收桶整体的运动原理,先用钥匙打开锁17,先给予垃圾回收桶大盖机构9一个拉开的力,同时,我们还设计了升降链条26,当氮气弹簧连接座A10、氮气弹簧拉杆11和氮气弹簧连接座B12不能工作时,升降链条26可以进行辅助保护作用,不会造成机构及人员的损伤;当打开垃圾回收桶的大盖机构9时;此时将空的垃圾回收内筒放入;当垃圾回收内桶放在安全升降机构21上时,此时这两个机构的重量将大于配重块29的重量,此时垃圾回收内筒与安全升降机构21将一起向下运动,而通过升降链条26连接的配重块29将向上运动,当到达称重机构部分时,垃圾回收内桶将不再向下运动,同时安全升降机构21到达最低端指定位置;此时关上大盖机构9,人员将大盖机构9锁上,当内桶装的垃圾到达我们所指定的重量时,此时称重传感器41输出信号,即传递给中控系统一个信号,中控系统马上派车/人收集,避免了垃圾已满可能无人收集的情况,当内桶垃圾不满,则不需派车收集,避免了传统收集形式下“放空”的不当情况,一方面降低了环保运维成本,另一面大大提高了环保运维效率;当大面积推广时,可以及大地降低社会环保成本,人员回收内桶里的垃圾清理完成再把垃圾回收内筒通过吊具放回垃圾回收外桶里面,人员再将大盖机构9锁上,当全埋式垃圾回收桶安装好后,我们会在垃圾回收桶的四周修理排水沟,排水沟的存在可避免积水回流进入垃圾回收桶的里面,对垃圾回收桶造成损害。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