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底铁锅移动用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2895发布日期:2018-10-13 01:11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底铁锅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底铁锅移动用机器人。



背景技术:

平底铁锅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需要经过磨边、抛边、抛光等多个工艺步骤,每个工艺步骤使用的机械设备不用,因此需要将平底铁锅搬运至相应的机械设备处。目前铁锅搬运是通过人工进行的,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导致生产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平底铁锅移动用机器人,代替人工搬运,省时省力,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平底铁锅移动用机器人,包括水平设置的直线模组、支撑直线模组并带动直线模组上下移动的液压支柱、滑动设置在直线模组上的滑块和设置在平底铁锅上方的气缸,所述气缸的缸体远离气缸的活塞杆的一端与滑块固定连接,缸体靠近活塞杆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上设置有两块用于吸附平底铁锅的永磁铁,所述连接架包括固定安装在缸体上的上部水平板、设置在上部水平板下方的下部水平板,所述上部水平板和下部水平板通过两个连接杆连接,所述下部水平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竖直板,所述两个永磁铁分别位于两个竖直板的下方,且永磁铁和与其相对应的竖直板固定连接,所述上部水平板和下部水平板上分别设置有供活塞杆穿过的上部通孔和下部通孔,且两个永磁铁之间形成供活塞杆穿过的穿出通道,通过使活塞杆依次穿过上部通孔、下部通孔和穿出通道,从而使活塞杆向下顶平底铁锅,进而使平底铁锅与永磁铁分离。

所述上部水平板和下部水平板呈平行设置。

所述上部水平板和下部水平板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活塞杆移动方向的导向筒,导向筒的上部筒口对应上部水平板的上部通孔,导向筒的下部筒口对应下部水平板的下部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平底铁锅移动用机器人,用于搬运平底铁锅至各个工序的机械设备处,自动化程度高,省时省力,同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抓取平底铁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释放平底铁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平底铁锅移动用机器人,包括水平设置的直线模组1、支撑直线模组1并带动直线模组1上下移动的液压支柱7、滑动设置在直线模组1上的滑块2和设置在平底铁锅3上方的气缸4。

所述气缸4的缸体401远离气缸4的活塞杆402的一端与滑块2固定连接,缸体401靠近活塞杆402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架5,所述连接架5上设置有两块用于吸附平底铁锅3的永磁铁6。

所述连接架5包括固定安装在缸体401上的上部水平板501、设置在上部水平板501下方的下部水平板502。

所述上部水平板501和下部水平板502通过两个连接杆503连接,所述下部水平板502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竖直板504。

所述两个永磁铁6分别位于两个竖直板504的下方,且永磁铁6和与其相对应的竖直板504固定连接。

液压支柱7带动直线模组1向下移动以使随直线模组1向下移动的永磁铁6吸附住平底铁锅3,然后滑块2沿直线模组1移动从而使吸附的平底铁锅3移动至需要位置。

所述上部水平板501和下部水平板502上分别设置有供活塞杆402穿过的上部通孔和下部通孔,且两个永磁铁6之间形成供活塞杆402穿过的穿出通道。

当平底铁锅3移动至需要位置时,通过使活塞杆402依次穿过上部通孔、下部通孔和穿出通道,从而使活塞杆402向下顶平底铁锅3,进而使平底铁锅3与永磁铁6分离。

所述上部水平板501和下部水平板502呈平行设置,使连接架5结构更加稳定。

所述上部水平板501和下部水平板502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活塞杆402移动方向的导向筒505,导向筒505的上部筒口对应上部水平板501的上部通孔,导向筒505的下部筒口对应下部水平板502的下部通孔,活塞杆402穿过导向筒505设置,从而减小活塞杆402移动时出现的偏差。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平底铁锅移动用机器人,包括水平设置的直线模组1、支撑直线模组1并带动直线模组1上下移动的液压支柱7、滑动设置在直线模组1上的滑块2和设置在平底铁锅3上方的气缸4。

所述气缸4的缸体401远离气缸4的活塞杆402的一端与滑块2固定连接,缸体401靠近活塞杆402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架5,所述连接架5上设置有两块用于吸附平底铁锅3的永磁铁6。

所述连接架5包括固定安装在缸体401上的上部水平板501、设置在上部水平板501下方的下部水平板502。

所述上部水平板501和下部水平板502通过两个连接杆503连接,所述下部水平板502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竖直板504。

所述两个永磁铁6分别位于两个竖直板504的下方,且永磁铁6和与其相对应的竖直板504固定连接。

液压支柱7带动直线模组1向下移动以使随直线模组1向下移动的永磁铁6吸附住平底铁锅3,然后滑块2沿直线模组1移动从而使吸附的平底铁锅3移动至需要位置。

所述上部水平板501和下部水平板502上分别设置有供活塞杆402穿过的上部通孔和下部通孔,且两个永磁铁6之间形成供活塞杆402穿过的穿出通道。

当平底铁锅3移动至需要位置时,通过使活塞杆402依次穿过上部通孔、下部通孔和穿出通道,从而使活塞杆402向下顶平底铁锅3,进而使平底铁锅3与永磁铁6分离。

所述上部水平板501和下部水平板502呈平行设置,使连接架5结构更加稳定。

所述上部水平板501和下部水平板502均呈矩形。

所述上部水平板501和下部水平板502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活塞杆402移动方向的导向筒505,导向筒505的上部筒口对应上部水平板501的上部通孔,导向筒505的下部筒口对应下部水平板502的下部通孔,活塞杆402穿过导向筒505设置,从而减小活塞杆402移动时出现的偏差。

实施例3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平底铁锅移动用机器人,包括水平设置的直线模组1、支撑直线模组1并带动直线模组1上下移动的液压支柱7、滑动设置在直线模组1上的滑块2和设置在平底铁锅3上方的气缸4。

所述气缸4的缸体401远离气缸4的活塞杆402的一端与滑块2固定连接,缸体401靠近活塞杆402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架5,所述连接架5上设置有两块用于吸附平底铁锅3的永磁铁6。

所述永磁铁6呈矩形块状。

所述连接架5包括固定安装在缸体401上的上部水平板501、设置在上部水平板501下方的下部水平板502。

所述上部水平板501和下部水平板502通过两个连接杆503连接,所述下部水平板502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竖直板504。

所述两个永磁铁6分别位于两个竖直板504的下方,且永磁铁6和与其相对应的竖直板504固定连接。

液压支柱7带动直线模组1向下移动以使随直线模组1向下移动的永磁铁6吸附住平底铁锅3,然后滑块2沿直线模组1移动从而使吸附的平底铁锅3移动至需要位置。

所述上部水平板501和下部水平板502上分别设置有供活塞杆402穿过的上部通孔和下部通孔,且两个永磁铁6之间形成供活塞杆402穿过的穿出通道。

当平底铁锅3移动至需要位置时,通过使活塞杆402依次穿过上部通孔、下部通孔和穿出通道,从而使活塞杆402向下顶平底铁锅3,进而使平底铁锅3与永磁铁6分离。

所述上部水平板501和下部水平板502呈平行设置,使连接架5结构更加稳定。

所述上部水平板501和下部水平板502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活塞杆402移动方向的导向筒505,导向筒505的上部筒口对应上部水平板501的上部通孔,导向筒505的下部筒口对应下部水平板502的下部通孔,活塞杆402穿过导向筒505设置,从而减小活塞杆402移动时出现的偏差。

实施例4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平底铁锅移动用机器人,包括水平设置的直线模组1、支撑直线模组1并带动直线模组1上下移动的液压支柱7、滑动设置在直线模组1上的滑块2和设置在平底铁锅3上方的气缸4。

所述气缸4的缸体401远离气缸4的活塞杆402的一端与滑块2固定连接,缸体401靠近活塞杆402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架5,所述连接架5上设置有两块用于吸附平底铁锅3的永磁铁6。

所述气缸4的缸体401通过螺栓与滑块2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架5包括固定安装在缸体401上的上部水平板501、设置在上部水平板501下方的下部水平板502。

所述上部水平板501和下部水平板502通过两个连接杆503连接,所述下部水平板502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竖直板504。

所述两个永磁铁6分别位于两个竖直板504的下方,且永磁铁6和与其相对应的竖直板504固定连接。

液压支柱7带动直线模组1向下移动以使随直线模组1向下移动的永磁铁6吸附住平底铁锅3,然后滑块2沿直线模组1移动从而使吸附的平底铁锅3移动至需要位置。

所述上部水平板501和下部水平板502上分别设置有供活塞杆402穿过的上部通孔和下部通孔,且两个永磁铁6之间形成供活塞杆402穿过的穿出通道。

当平底铁锅3移动至需要位置时,通过使活塞杆402依次穿过上部通孔、下部通孔和穿出通道,从而使活塞杆402向下顶平底铁锅3,进而使平底铁锅3与永磁铁6分离。

所述上部水平板501和下部水平板502呈平行设置,使连接架5结构更加稳定。

所述上部水平板501和下部水平板502均呈矩形。

所述上部水平板501和下部水平板502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活塞杆402移动方向的导向筒505,导向筒505的上部筒口对应上部水平板501的上部通孔,导向筒505的下部筒口对应下部水平板502的下部通孔,活塞杆402穿过导向筒505设置,从而减小活塞杆402移动时出现的偏差。

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