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树脂制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72821发布日期:2018-12-22 08:51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合成树脂制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能够在填充并密封内容物之后容器内成为正压的碳酸饮料用等的用途中利用的合成树脂制容器。
背景技术
以往,合成树脂制的容器作为以各种饮料品、各种调味料等为内容物的容器而在广泛的领域中普遍得到利用,该合成树脂制的容器通过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热塑性树脂而形成有底筒状的预制件,接着通过双轴拉伸吹塑成形等将该预制件成形为瓶状而成。而且,关于这种合成树脂制容器,大致分为称为方形瓶的具有方筒状的容器形状的容器、以及称为圆形瓶的具有圆筒状的容器形状的容器,但根据其用途的不同,能够应用的容器形状受到限定。例如,对于在碳酸饮料用的用途中利用的容器而言,由于填充并密封内容物之后的容器内在碳酸气体的作用下成为正压,因此,为了使压力均匀地分散以避免形状显著不均匀地变形,通常,该容器形状为圆筒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一方面,具有方筒状的容器形状的方形瓶具有如下优点:在为了搬运而装箱时的收纳效率高,并且,在陈列于店面时的空间效率也高等。因此,为了使方形瓶能够利用于碳酸饮料用的用途,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进行了如下的尝试:通过在形成于方筒状的容器主体部形成圆环状的加强肋,从而抑制因内压引起的容器主体部的膨胀。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6491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7147号公报技术实现要素:发明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如专利文献2那样,在仅形成了圆环状的加强肋时,无法充分地抑制因内压引起的容器主体部的膨胀。通常,在向容器主体部填充并密封了内容物之后,卷绕上显示内容物的标签而提供给市场。因此,当无法充分地抑制因内压引起的容器主体部的膨胀时,存在如下的问题:不仅难以收纳到纸板箱中,而且还因输送时的振动使标签相互摩擦等而导致破损。另外,在广泛的领域中这种合成树脂制容器的利用变得更为普及的近年来的状况下,谋求实现与其他商品之间的差别化,提高商品吸引力。以往,若可以对将能够应用的容器形状受到限定的碳酸饮料等作为内容物的容器应用方筒状的容器形状,则也能够通过设计的多样化来提高商品吸引力。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具有方筒状的容器形状的同时充分地抑制因内压引起的容器主体部的膨胀的合成树脂制容器。解决方案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容器具备口部、肩部、主体部以及底部,所述主体部形成为横截面形状为多边形的方筒状,并且具有沿着周向形成的一个以上的凹槽部,所述凹槽部形成为,形成有所述凹槽部的部位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主体部的形成为方筒状的部位的横截面形状相似,并且,在将形成有所述凹槽部的部位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主体部的形成为方筒状的部位的横截面形状重叠在同一平面上时,形成有所述凹槽部的部位的横截面形状的各顶部与所述主体部的形成为方筒状的部位的横截面形状的各边内接。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提供了具有方筒状的容器形状的合成树脂制容器,在填充并密封内容物之后容器内成为正压时,能够有效地抑制因主体部的膨胀引起的变形。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的实施方式的概要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的实施方式的概要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a-a端面图。图4是图2的b-b端面图。图5是将图2的a-a端面图与图2的b-b端面图重叠在同一平面上的说明图。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概要的立体图。图7是将针对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的横截面形状与图5对应地示出的说明图。图8是示出现有例的容器主体部的横截面形状的说明图。图9是将其他现有例的容器主体部的横截面形状与图5对应地示出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作为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的一实施方式,图1示出其立体图,图2示出其主视图。另外,图3示出由包含图2的a-a线的水平面切取容器1后的剖面所显现的端面,图4示出由包含图2的b-b线的水平面切取容器1后的剖面所显现的端面。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些端面图中,省略了容器1的壁厚。容器1具备口部2、肩部3、主体部4以及底部5,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而图示的容器1具有主体部4形成为方筒状的通常称为方形瓶的容器形状。这样的容器1通过如下工序制造:使用热塑性树脂并通过注塑成形或压缩成形等而使有底筒状的预制件成形,通过双轴拉伸吹塑成形等将该预制件成形为规定的容器形状。在制造容器1时,作为所使用的热塑性树脂,能够使用可吹塑成形的任意树脂。具体而言,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非晶聚芳酯、聚乳酸或它们的共聚物等热塑性聚酯、与这些树脂或其他树脂混合的物质等。尤其是优选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系热塑性聚酯。另外,也能够使用聚碳酸酯、丙烯腈树脂、聚丙烯、丙烯-乙烯共聚物、聚乙烯等。口部2是成为内容物的取出口的圆筒状的部位,在该口部2上安装有将容器内密封的未图示的盖体。另外,口部2的下端朝向主体部4扩径而与将口部2与主体部4之间相连的肩部3连接,在图示的例子中,肩部3形成为棱锥台状。主体部4是占据容器1的高度方向的大部分的部位,上端与肩部3连接,下端与底部5连接。在图示的例子中,底部5通常为被称为花瓣形状的形状,以使得即便容器内成为正压也不会损害自立稳定性,但只要在填充并密封内容物之后容器1也能够自立,则底部5的形状部无特别限定。这里,高度方向是指,在将口部2朝上使容器1直立于水平面时与水平面正交的方向,在该状态下规定容器1的上下左右及纵横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部4形成为横截面形状(与高度方向正交的剖面的形状)为正方形且角部被倒圆角的方筒状。另外,主体部4具有沿着其周向形成的凹槽部40,在图示的例子中,六个凹槽部40沿着高度方向等间隔地并排设置。如图5中重叠地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容器1的主体部4的形成为方筒状的部位的横截面形状(参照图3)与形成有凹槽部40的部位的横截面形状(参照图4)那样,将形成于主体部4的凹槽部40形成为,形成有该凹槽部40的部位的横截面形状与主体部4的形成为方筒状的部位的横截面形状相似。这里,“相似”并不仅仅是数学上的狭义的“相似”,还指彼此的形状类似。因此,形成有凹槽部40的部位的横截面形状与主体部4的形成为方筒状的部位的横截面形状类似到能够识别为具有相同数量的边、相同数量的顶部的同样的多边形的程度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部4的形成为方筒状的部位的横截面形状为正方形,因此,以使形成有凹槽部40的部位的横截面形状也成为正方形的方式形成凹槽部40。此外,在形成凹槽部40时,除了上述之外,在将形成有凹槽部40的部位的横截面形状与主体部4的形成为方筒状的部位的横截面形状重叠在同一平面上时,以使形成有凹槽部40的部位的横截面形状的各顶部与主体部4的形成为方筒状的部位的横截面形状的各边内接的方式形成凹槽部40(参照图5)。像这样形成的凹槽部40以横切主体部4的各角部的方式凹陷,且具有在与高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槽底部。而且,该槽底部配设为在主体部4的侧面形成顶部的正方形。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图5所示的例子中,形成有凹槽部40的部位的横截面形状相对于主体部4的形成为方筒状的部位的横截面形状而处于数学上的狭义的相似(缩小相似)关系,凹槽部40的顶部位于主体部4的侧面的横宽方向中央部,与主体部4的形成为方筒状的部位的角部同样地被倒圆角(缩小了曲率半径的倒圆角)。另外,凹槽部40的槽底部以形成有凹槽部40的部位的横截面形状的各边成为直线状的方式形成为平面状。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具有方筒状的容器形状的容器1的主体部4形成这样的凹槽部40,即便容器内成为正压,也能够有效地抑制因主体部4的膨胀引起的变形。关于其理由,与现有例对比着进行说明。主体部的横截面形状为正方形的方形瓶在容器内成为正压时,如图8所示,在主体部的侧面作用有欲使容器以向容器外侧膨胀的方式变形的力,并且,在主体部的角部作用有欲使该角部以向容器内侧陷入的方式变形的力。其结果是,在这些力的作用下,方形瓶以主体部的横截面形状成为圆形状的方式发生变形。另外,如专利文献2那样在横截面形状为正方形的方形瓶的主体部上形成圆环状的加强肋时,形成有圆环状的加强肋的部位的横截面形状成为圆形状。因此,在容器内成为正压时,形成有圆环状的加强肋的部位由于在加强肋整体上均匀地作用有内压(力),因此难以向容器外侧膨胀。另一方面,在横截面形状为正方形的主体部中,当作用有使容器以向容器外侧膨胀的方式变形的内压(力)时,侧面容易膨胀而发生变形,角部以向容器内侧陷入的方式变形,因此,无法维持方形瓶的主体部的方形(参照图9)。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容器内成为正压时,在形成有凹槽部40的部位作用有使其槽底部以向容器外侧膨胀的方式变形的力,并且,在凹槽部40的顶部作用有使该顶部以向容器内侧陷入的方式变形的力。而且,在图5中,各个力的方向如箭头所示,在这些力的作用下,抵消了使主体部4的角部以向容器内侧陷入的方式变形的力与使主体部4的侧面以向容器外侧膨胀的方式变形的力的双方,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因主体部4的膨胀引起的变形。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容器内成为正压时,通过向形成有凹槽部40的部位作用的力,而抵消了向主体部4的形成为方筒状的部位作用的力,由此,抑制了因主体部4的膨胀引起的变形。因此,虽然如前所述,主体部4的形成为方筒状的部位的横截面形状与形成有凹槽部40的部位的横截面形状类似到能够识别为具有相同数量的边、相同数量的顶部的同样的多边形的程度即可,但能够适当地变更形成有凹槽部40的部位的横截面形状,以使得能够更加有效地抵消向主体部4的形成为方筒状的部位作用的力。例如,图6及图7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如图7所示,也可以以使凹槽部40的顶部包含与主体部4的侧面共面的面的方式将该顶部呈直线状倒角,还可以以使形成有凹槽部40的部位的横截面形状的各边成为向容器外侧凸出的圆弧状的方式使凹槽部40的槽底部弯曲。需要说明的是,图7是在图6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与图5对应地重叠示出容器1的主体部4的形成为方筒状的部位的横截面形状与形成有凹槽部40的部位的横截面形状的说明图。另外,虽未特别图示,但也可以以使形成有凹槽部40的部位的横截面形状的各边成为直线状的方式将凹槽部40的槽底部形成为平面状,并且,将凹槽部40的顶部倒棱,还能够通过将凹槽部40的顶部的倒圆角后的顶点进一步倒角为直线状等而形成为包含与主体部4的侧面共面的面。另外,在抵消欲使主体部4的侧面以向容器外侧膨胀的方式变形的力而抑制主体部4的侧面的膨胀的基础上,优选以使凹槽部40的顶部位于主体部4的侧面的横宽方向中央部的方式形成凹槽部40,但不局限于此。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将同样形成的六个凹槽部40沿着高度方向等间隔地并排设置,但也可以根据形成凹槽部40的位置而例如使凹槽部40的槽宽不同,或者使并排设置的间隔不同。此外,凹槽部40的个数未限定,若能够抑制因主体部4的膨胀引起的变形,则在主体部4上形成一个以上的凹槽部40即可。总之,并排设置凹槽部40的间隔、凹槽部40的槽宽、凹槽部40的个数等能够根据容器1的容量和大小等适当变更,以使得能够抑制因主体部4的膨胀引起的变形。实施例以下,举出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发明更为详细地进行说明。[实施例1]在22℃的温度条件下,以使容器内的压力成为0.24mpa的方式向图1及图2所示的容器1填充并密封了碳酸水。需要说明的是,填充并密封碳酸水之前的容器1的高度h为206mm,横宽w为60mm,对角宽d为67mm,对角宽d与横宽w之比(d/w)为1.12。在将填充并密封碳酸水后的容器1在设定温度22℃的恒温槽中静置了24小时之后,测定了容器1中的主体部4的最大横宽w1、最大对角宽d1。表1示出根据测定值求出的横宽变化率[((w1-w)/w)×100%]、对角宽变化率[((d1-d)/d)×100%]、最大对角宽d1与最大横宽w1之比(d1/w1)。[实施例2]将填充并密封碳酸水后的容器1在设定温度37℃的恒温槽中静置了24小时。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求出横宽变化率[((w1-w)/w)×100%]、对角宽变化率[((d1-d)/d)×100%]、最大对角宽d1与最大横宽w1之比(d1/w1)。表1示出其结果。[实施例3]除了使用了图6所示的容器1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求出将容器1在设定温度22℃的恒温槽中静置了24小时之后的横宽变化率[((w1-w)/w)×100%]、对角宽变化率[((d1-d)/d)×100%]、最大对角宽d1与最大横宽w1之比(d1/w1)。表1示出其结果。[实施例4]除了使用了图6所示的容器1之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求出将容器1在设定温度37℃的恒温槽中静置了24小时之后的横宽变化率[((w1-w)/w)×100%]、对角宽变化率[((d1-d)/d)×100%]、最大对角宽d1与最大横宽w1之比(d1/w1)。表1示出其结果。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3及4中使用的容器1除了形成有凹槽部40的部位的横截面形状如图7所示那样之外,与实施例1及2是同样的,高度h为206mm,横宽w为60mm,对角宽d为67mm,对角宽d与横宽w之比(d/w)为1.12。[比较例1]除了使用了代替凹槽部40而形成圆环状的加强肋、并使形成有该加强肋的部位的横截面形状成为图9所示的圆形状的容器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求出在设定温度22℃的恒温槽中静置了24小时之后的该容器的横宽变化率[((w1-w)/w)×100%]、对角宽变化率[((d1-d)/d)×100%]、最大对角宽d1与最大横宽w1之比(d1/w1)。表1示出其结果。[比较例2]除了使用了代替凹槽部40而形成圆环状的加强肋、并使形成有该加强肋的部位的横截面形状成为图9所示的圆形状的容器之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求出在设定温度37℃的恒温槽中静置了24小时之后的该容器的横宽变化率[((w1-w)/w)×100%]、对角宽变化率[((d1-d)/d)×100%]、最大对角宽d1与最大横宽w1之比(d1/w1)。表1示出其结果。需要说明的是,在比较例1及2中使用的容器除了代替凹槽部40而形成圆环状的加强肋、并使形成有该加强肋的部位的横截面形状成为图9所示的圆形状之外,与实施例1及2是同样的,高度h为206mm,横宽w为60mm,对角宽d为67mm,对角宽d与横宽w之比(d/w)为1.12。[表1]横宽变化率[%]对角宽变化率[%]最大对角宽/最大横宽(d1/w1)实施例11.40.71.10实施例22.11.01.10实施例30.30.81.12实施例40.91.11.12比较例13.6-0.11.08比较例24.8-0.11.07根据这些对比可确认出,在实施例1~4中,容器内成为正压时的横宽变化率小,与填充并密封碳酸水之前相比,对角宽与横宽之比看不出差异或稍微存在差异,能够有效地抑制因主体部4的膨胀引起的变形。以上,针对本发明而示出了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仅仅局限于前述的实施方式,当然也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进行各种变更来实施。例如,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图示出主体部4形成为横截面形状为正方形的方筒状的容器1进行了说明,但图示的例子只不过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主体部4能够形成为横截面形状为n边形(其中,n为3~12)的方筒状。另外,除了碳酸饮料用的用途之外,例如,当然也可以在将氮气等与内容物一起封入而使容器内成为正压的用途中利用。在本发明中,主体部4形成为横截面形状为多边形的方筒状,并且,具有沿着周向形成的一个以上的凹槽部40,凹槽部40形成为,形成有凹槽部40的部位的横截面形状与主体部4的形成为方筒状的部位的横截面形状相似,并且,在将形成有凹槽部40的部位的横截面形状与主体部4的形成为方筒状的部位的横截面形状重叠在同一平面上时,形成有凹槽部40的部位的横截面形状的各顶部与主体部4的形成为方筒状的部位的横截面形状的各边内接,除此以外的细节部分的结构不局限于前述的实施方式,能够适当变更。另外,能够适当取舍选择并组合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细节部分的结构。将该说明书所记载的文献及成为本申请的巴黎公约优先权的基础的日本申请说明书的内容全部援引于此。工业实用性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容器能够用于在填充并密封内容物之后容器内成为正压的碳酸饮料用等的用途。附图标记说明:1容器;2口部;3肩部;4主体部;40凹槽部;5底部。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