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72803发布日期:2018-12-22 08:51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包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在维护包装装置时保护作业人员免受纵向密封单元的加热部分的伤害的安全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一边将长条状的薄膜成形为袋,一边对其填充物品的装置,存在制袋包装装置。

例如,如图10的概略结构图所示,该包装装置包括:料斗h,用于投放物品;筒体c,与料斗h的下端开口部连接;成形器f,使长条状的膜片fs缠绕在该筒体c的周围而将其成形为管状;一对下拉带pb,在该成形器f的下方,使管状薄膜tf下降;纵向密封单元vs,使该管状薄膜tf的纵向的接缝热封合;以及横向密封单元hs,对该管状薄膜tf实施横向密封,使填充有物品的袋b的上部和与其相连的袋的底部同时横向密封。

在这样的包装装置中,当更换成形器f、膜片fs时,将装置停止后,使下拉带pb和纵向密封单元vs从管状薄膜tf后退,并进一步使纵向密封单元vs与虚线所示的保护罩k一同沿箭头方向敞开,从而拿掉管状薄膜tf或对成形器f进行装卸。这时,由于纵向密封单元vs的加热部分hb被暴露在作业者侧,因此存在作业者接触到加热部分hb而烫伤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于是,公知的是,将覆盖暴露在作业者侧的纵向密封单元的加热部分hb的罩设置为能够移动,在运行过程中使该罩向加热部分hb的侧方避让,在维护时使其移动至加热部分hb之上。

但是,在这样的装置中,由于需要检测纵向密封单元vs敞开的传感器以及基于其检测信号使罩覆盖加热部分hb的驱动机构,因此存在成本增加的问题。

另外,当袋的纵向密封部分为对接时,作为纵向密封单元vs,使用夹着管状薄膜的接缝而进行热封的一对密封颚,但在维护该密封颚时,若敞开纵向密封单元,则前述的驱动机构动作,使罩覆盖密封颚,因此,存在必须使用工具将其拆下,否则无法对密封颚进行维护的问题。

对此,在专利文献1(特开2012-126460号公报)中记载的药剂分包装置中,当一对密封部件接近另一密封部件时,覆盖一密封部件的罩被另一密封部件推动避让,若这些密封部件分离,则避让的罩返回至原来的位置而覆盖一密封部件,因此具有无需设置前述的传感器、驱动机构的优点。进一步地,通过弹簧而使该罩从露出密封部件的位置自动复原至覆盖密封部件的位置,因此具有在维护时不使用工具也能够用手将罩打开而使密封部件露出的优点。

但是,在该专利文献1的技术和制袋包装装置的纵向密封单元中,由于基本结构不同,存在不能直接应用于制袋包装装置的纵向密封单元的问题。即,在包括图10的加热带hb的纵向密封单元中,没有相当于固定侧密封部件的部件,无法直接利用专利文献1的技术。另外,和专利文献1的技术同样地,还具有将薄膜的接缝夹在一对密封颚之间来进行热封的纵向密封单元,但在该单元敞开时,一对密封颚保持停止状态,因此,虽然欲如专利文献1那样使一密封颚与另一密封颚接近或远离而使罩移动,但却无法实现。

本发明是鉴于这些问题而开发的,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包括新型的安全装置的包装装置,该安全装置即便不使用前述的驱动机构,仅使纵向密封单元向装置侧部避让,便使其加热部分由罩覆盖。

另外,课题在于,提供在使用密封颚作为纵向密封单元时也能够轻松地对被该罩覆盖的密封颚进行维护的新型的包装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涉及的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纵向密封单元,设置为能够从管状薄膜的纵向密封位置避让;罩,覆盖所述纵向密封单元的加热部分;以及连杆机构,将所述纵向密封单元的避让运动传递至所述罩,使所述罩从露出所述加热部分的位置移动至覆盖所述加热部分的位置。

该纵向密封单元以能够在水平方向上转动的方式安装于装置侧部,当使所述单元在水平方向上转动时,能够使其向装置侧部避让。

另外,优选地,连杆机构由平行连杆构成,罩安装于所述平行连杆的摆动端。在该情况下,当平行连杆摆动时,罩在覆盖纵向密封单元的加热部分的位置和使其露出的位置之间平行移动。

另外,优选地,构成平行连杆的一方的杆包括从支承其并使其转动的旋转轴进一步向反方向延伸并在与罩的动作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摆动的摆动端。另外,优选地,在该摆动端与装置侧部之间连结有动作杆,若手动地使纵向密封单元转动,则动作杆将其转动运动传递至所述杆而使其转动。在该情况下,与平行连杆连结的罩因平行连杆的摆动而移动,以覆盖纵向密封单元的加热部分。由此,即便纵向密封单元从装置主体敞开,其加热部分暴露在作业者侧,通过覆盖其的罩,也能够使包装装置安全性高。而且,由于罩的移动不使用传感器、驱动机构,从而能够使装置廉价。

另外,优选地,该罩通过铰链与连杆机构连结,该铰链能够切换为由所述罩覆盖所述加热部分的姿势和将所述罩从该处掀起而成的姿势。在该情况下,即使在维护时纵向密封单元的加热部分被罩覆盖,也能够用手将其掀起而使加热部分露出,从而能够调整加热部分的对准、或清扫加热部分,防止密封不良。

另外,优选地,该铰链包括使从加热部分掀起的罩回到原来的位置的弹簧。由此,能够防止在维护后由于忘记罩的关闭而引起的事故。

另外,也可以是,该纵向密封单元包括接近或远离的一对密封颚,在这些密封颚之间夹着管状薄膜的接缝进行热封。但是,本发明中使用的纵向密封单元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一边使管状薄膜连续下降,一边将循环运转的加热带推靠在该管状薄膜的接缝处进行热封。

优选地,当纵向密封单元包括所述一对密封颚时,在所述密封颚的一侧部配置有使所述密封颚接近或远离的驱动部,在另一侧部配置有所述连杆机构。

由此,在纵向密封单元中,由于所述驱动部和所述连杆机构分开配置于一对密封颚的两侧,从而也能够简单地并入已有的纵向密封单元。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当使纵向密封单元移动至避让位置时,罩与其动作联动地覆盖纵向密封单元的加热部分,因此在更换成形器、薄膜时,能够使包装装置安全性高。另外,不用像现有装置那样需要用于使罩移动的传感器、驱动机构,因此能够使安全装置廉价。

进一步地,由于覆盖加热部分的罩通过铰链与连杆机构连结,因此在维护时用手将罩掀起而使加热部分露出,能够在该状态下调整加热部分的对准、或清扫加热部分。因此,由于无需使用工具将罩拆下,从而能够提高作业性,由此防止因纵向密封单元引起的密封不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包装装置的全体立体图。

图2是稍微打开上述包装装置的纵向密封单元的状态的正面侧的立体图。

图3是从装置主体侧观察图2的纵向密封单元的外观立体图。

图4是将图3的纵向密封单元45度敞开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图5是从底面侧观察图3的纵向密封单元的仰视图。

图6是将图5的纵向密封单元45度敞开的状态的仰视图。

图7是将图5的纵向密封单元90度敞开的状态的仰视图。

图8是罩和连杆机构的放大侧视图。

图9是通过铰链将罩安装至连杆机构的状态的放大概览立体图。

图10是用于说明现有包装装置的基本结构的结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包装装置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图1是示出本发明涉及的包装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外观立体图。在该图中,包装装置100包括:后部的膜辊容纳部1;前部的制袋包装部2;罩部件3,安装在制袋包装部2的正面侧;操作部4,包括装置侧部8的触摸面板;以及电气控制箱5,控制配电盘以及装置全体。

膜辊容纳部1包括:支承机构6,支承膜辊;接合器7,在用完卷绕在膜辊的薄膜时,将后续薄膜的前端部连接至先行薄膜的后端部;以及未图示的调节辊,控制输送薄膜时的急剧的张力变动。

制袋包装部2中容纳有图10的基本结构部分。即,包括:料斗h,物品投放于料斗h;筒体c,与料斗h的下端开口部连接;成形器f(参照图10),使膜片缠绕在该筒体c的周围而成形为管状;左右一对的下拉带pb(参照图10),在该成形器f的下方,使管状薄膜下降;纵向密封单元10,对管状薄膜的纵向两侧的接缝进行热封;以及图10的横向密封单元hs,在纵向密封单元10的下方对管状薄膜实施横向密封,将填充有物品的袋的上部和与其相连的袋的底部同时横向密封并切断。另外,通过前述的调节辊送出的膜片被引导至图10的成形器f,并在此形成为管状的薄膜。

图2是从正面侧观察将纵向密封单元10的右端从装置主体稍微打开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从装置侧观察将纵向密封单元10关闭于装置主体时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图4是从装置侧观察将图3的纵向密封单元10进一步打开45度时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在这些图中,纵向密封单元10通过铰链11以在水平面内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图1的装置侧部8。该铰链11在图2中配置于朝向纸面时的左侧,而在图3、图4中配置于朝向纸面时的右侧,但也存在将其左右相反配置的情况。

该铰链11包括安装于装置侧部8的固定块13、安装于纵向密封单元10的可动块14以及将这些块13、14以自由转动的方式连结的铅垂方向的旋转轴15(参照图5~图7)。固定块13固定于作为装置侧部8的装置框架的平行轴12的前端部。因此,纵向密封单元10以旋转轴15为中心在水平方向上转动。

在图2中,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平行的支承轴16固定于纵向密封单元10侧的可动块14,一块板17螺纹紧固于这些支承轴16的右侧端部。由此,通过板17而使上下的支承轴16一体化。另外,在各支承轴16的中部配置有俯视时呈“コ”字形的安装板18,在该安装板18的两侧面形成有各支承轴16从水平方向嵌入的切口19,被支承轴16贯穿的狭缝环20螺纹固定于该切口19的周缘。

另外,一对密封颚21沿铅垂方向配置在安装板18的背面侧,调整安装板18相对于平行轴16的安装位置,以使这些密封颚21的咬合面与管状薄膜的配合面一致。即,放松狭缝环20并调整安装板18的左右方向的位置,若确定其位置,则拧紧狭缝环20,将其固定于支承轴16。

另外,在右侧的板17的前后方向的两侧面形成有用于安装杆式手柄22的弯折部23,杆式手柄22的旋转轴24贯穿这些弯折部23。另外,在该旋转轴24的前端部安装有钩挂在装置侧部8的板25上的舌片26,若沿水平方向旋转图2的朝向铅垂方向的杆式手柄22,则舌片26转动并从板25脱离,若在该状态下向跟前拉杆式手柄22,则能够使纵向密封单元10以铰链11为中心向跟前侧敞开。

需要说明的是,舌片26钩挂的板25沿上下架设在配置于与铰链11相反侧的装置侧部8的平行轴12的前端部。

在图3、图4中,于安装板18的背面侧(装置侧)设置有:一对密封颚21;作为驱动部的气缸27,使一密封颚21与另一密封颚21接近或远离;以及支承块28,气缸27固定于支承块28。

图5是从底面观察将纵向密封单元10关闭于了装置主体时的该纵向密封单元10的仰视图,图6是将该纵向密封单元10相对于平行轴12打开45度的状态的仰视图,图7是将该纵向密封单元10进一步打开至90度的状态的仰视图。

在这些图中,气缸27的支承块28在俯视时呈“コ”字型,在该支承块28的一侧面安装有作为驱动部的气缸27,一密封颚21通过可动块30安装于该气缸27的活塞杆29的前端部。另外,在支承块28的另一侧面固定有与该密封颚21咬合的另一密封颚21。

在可动块30的下部与活塞杆29平行地安装有直线轴承31,导杆32滑动自如地插入穿过该直线轴承31。另外,该导杆32的两端部固定在支承块28的两侧的侧面。于是,若气缸27的活塞杆29向箭头方向移动,则可动块30被导杆32引导而往复移动。因此,若气缸27的活塞杆29后退,则一对密封颚21打开,若活塞杆29前进,则这些密封颚21关闭并以规定压力咬合。需要说明的是,支承块28借助矩形的块33固定在安装板18的背面。

图5~图8中,在纵向密封单元10设置有:罩40,覆盖被加热的一对密封颚21(加热部分);连杆机构50,使该罩40在覆盖加热部分的位置与使其露出的位置之间平行移动;以及动作杆60,与纵向密封单元10的转动联动地使连杆机构50转动。

图8示出罩40和连杆机构50的放大侧视图,图9示出借助铰链42安装在连杆机构50的罩40向远离密封颚21的方向掀起的状态的局部立体图。在这些图中,罩40由全面覆盖被加热的密封颚21的大小的板形成。连杆机构50是所谓的四连杆机构的平行连杆,各杆51、52的固定侧旋转轴51a、52a分别以自由旋转的方式安装在固定于安装板18的托架53上,各杆51、52的摆动侧旋转轴51b、52b同样以自由旋转的方式安装在安装于罩40的背面侧的托架41上。

另外,一方的杆51越过固定侧旋转轴51a向相反侧延伸,形成为在与罩40相反的方向上摆动的摆动端54,动作杆60的一端通过杆端轴承61而安装于该摆动端54。该动作杆60的另一端部同样通过杆端轴承62而安装于装置侧部8的固定块13。因此,若纵向密封单元10沿水平方向转动而向反方向拉动作杆60,则杆51的摆动端54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因此,罩40朝向左侧移动,向覆盖一对密封颚21的位置移动。

因此,当纵向密封单元10位于纵向密封位置时,即在纵向密封单元10关闭于装置主体侧的状态下,如图5所示,罩40向密封颚21的侧方避让。若从该状态下旋转杆式手柄22而解除与板25的锁定后,向跟前拉杆式手柄22,使纵向密封单元10向装置侧部8转动,则与其动作联动地,位于密封颚21的侧方的罩40被动作杆60拉动,如图6所示,向覆盖密封颚21的位置移动。然后,如图7所示,若将纵向密封单元10敞开至90度,则罩40到达完全覆盖密封颚21的加热部分的位置。确定连杆机构50的各连杆的长度和动作杆60的长度、它们的安装位置,以获取这样的动作和位置关系。

在图9中,在罩40的背面侧配置有与左右配置的各两个的杆51、52连结的托架41,罩40通过铰链42安装于该托架41。因此,罩40通过铰链42和托架41与连杆机构50的摆动端连结,因此即使在维护时罩40位于覆盖密封颚21的位置,若用手将罩40掀起,也能够使密封颚21露出。由此,能够在不拆下罩40的情况下调整一对密封颚21的对准、或清扫密封颚21的咬合面,防止密封不良。

另外,该铰链42包括未图示的回位弹簧。由此,若完成维护,则罩40通过弹簧而自动返回至覆盖密封颚21的位置,从而能够防止因忘记关闭掀起的罩40而引起的事故。

另外,由于将连杆机构50设置于未配置气缸27的一侧,因此不存在妨碍罩40的平行移动的部件,即使在将纵向密封单元10置于装置主体的纵向密封位置的情况下,也不会干扰到管状薄膜tf。因此,将包括罩40、连杆机构50以及动作杆60的安全装置并入已有的纵向密封单元是容易的。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并非将本发明限定于此,还可以采用其它的结构。例如,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纵向密封单元在水平方向上转动,但也可以将其构成为通过连杆而平行移动。另外,作为纵向密封单元,采用了由一对密封颚21夹着管状薄膜的接缝来进行密封的方式,但也可以由搭载有如图10所示的循环运转式加热带的纵向密封单元来代替该方式。在该情况下,由于不需要使一对密封颚接近或远离的气缸,因此能够使纵向密封单元10为简单的构造。另外,在使用该加热带的情况下,由于加热带围绕的内侧的加热器部分也会露出于作业者侧,因此作为罩,并非为板状,而是采用圆顶型或者隧道型,构成为其边呈现圆弧状边延展地将加热带覆盖。

附图标记说明

tf管状薄膜

8装置侧部

10纵向密封单元

21密封颚(加热部分)

27气缸(驱动部)

40罩

42铰链

50连杆机构

51一方的杆

51a旋转轴

54摆动端

60动作杆

100包装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2-126460号公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