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发式气溶胶装置及气溶胶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93968发布日期:2019-03-02 01:12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触发式气溶胶装置及气溶胶帽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触发式气溶胶装置,特别涉及用于大容量的触发式气溶胶容器的气溶胶帽。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触发式气溶胶装置中,在气溶胶帽被装配在比较小容量的气溶胶容器上的情况下,使用者仅由单手握住气溶胶帽的触发部分就可以充分地支撑气溶胶装置的重量。但是,在将以往的气溶胶帽装配在比较大容量的气溶胶容器上使用的情况下,仅由单手握住气溶胶帽的触发部分,不能充分支撑气溶胶装置的重量,存在触发的操作变得困难这样的问题。

另外,无论是比较小容量的气溶胶主体还是比较大容量的气溶胶主体,在长时间喷射的情况下,为了由单手操作,都需要长时间保持罐,存在触发的操作变得困难这样的问题。

另外,在儿童、女性、老人等没有用于支撑气溶胶装置的重量的握力的使用者的情况下,需要由另一只手支撑气溶胶装置,在使用气溶胶容器时,存在两手被占用这样的不便。

例如,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气溶胶式喷雾器的情况下,使用者需要将食指放在触发部分上,由其它的手指和手掌握住罩周壁和气溶胶罐的上部,支撑气溶胶装置的重量。在进行触发的操作时,若食指离开,则由其它的手指、手掌支撑气溶胶装置的重量的负担增加。因此,仅由单手支撑大容量的气溶胶罐的重量变得困难,进行长时间的喷射也变得困难,专利文献1记载的气溶胶式喷雾器的帽部分,不适合用于支撑大容量的气溶胶装置的重量以及进行长期间的喷射。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5848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3041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14982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触发式喷出器中,在从装配帽的后部下面下面向后方突出地设置的板状部下面上设置了用于将握住把持部的手的上面卡定在装配帽上的卡定面。但是,因为该板状部仅被设置在装配帽上的后部,将手的上面卡定的面积小,所以主要由握住把持部的握力支撑容器体的重量。即,该板状部能承担作为手的防滑件的作用,但是不适合于支撑大容量的气溶胶装置的重量及进行长期间的喷射。

另外,在专利文献3的触发式液体喷出器中,做成了主体罩的下端部及后部鼓出的形状,但是,主体罩仅被包覆在喷出器主体的上部,不适合于支撑大容量的气溶胶装置的重量。另外,即使如手背钩在专利文献3的主体罩的鼓出的部分上的那样握住触发器,因为主体罩的下端部和手背通过线进行接触,所以下端部也陷入手背,不适合于支撑大容量的气溶胶容器的重量。

这样,用于以往的触发式气溶胶装置的气溶胶帽,存在不适合于一面支撑大容量的气溶胶装置的重量一面进行触发操作这样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是提供一种解决上述课题的气溶胶帽及具备该气溶胶帽的气溶胶装置的发明,该气溶胶帽即使在被装配在大容量的气溶胶容器上的情况下,也可以仅由单手握住气溶胶帽的触发部分支撑大容量的气溶胶装置的重量。

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发明中,提供在气溶胶帽的至少侧面部具有突出的叶片部的气溶胶帽。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中,提供一种气溶胶帽,所述气溶胶帽是触发式气溶胶装置的气溶胶帽,其中,具备喷嘴、杆和帽主体,所述喷嘴具有将气溶胶容器内的流体喷出的喷出孔,所述杆与所述喷嘴是一体或与喷嘴卡合,所述帽主体覆盖所述喷嘴及所述杆,所述帽主体具有从所述帽主体的至少侧面部突出的叶片部。帽主体优选具有从帽主体的侧面部及帽主体的后部突出的叶片部,但也可以是叶片部从帽主体的后部不突出,仅从帽主体的侧面部突出。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中的气溶胶帽中,所述叶片部还具有从所述帽主体的后部突出的部分。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中的气溶胶帽中,所述叶片部形成曲面。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中的气溶胶帽中,所述叶片部形成曲面,所述叶片部的从所述侧面部突出的部分和从所述后部突出的部分被一体地形成在同一曲面上。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中的气溶胶帽中,典型的是,所述叶片部的所述曲面具有最下点,该最下点与气溶胶装置的重心相比被设置在后方。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中的气溶胶帽中,典型的是,所述叶片部的所述最下点被设置在比所述喷嘴的所述喷出孔的中心点低、比所述杆的下端高的位置。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中的气溶胶帽中,也可以是所述帽主体还具有从所述帽主体的所述侧面部突出的隆起部。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中的气溶胶帽中,也可以是在所述喷嘴的所述喷出孔之下还具备板状部件。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中的气溶胶帽中,也可以是所述板状部件具有从该板状部件的两侧端部向大致垂直上方延伸的侧壁,该侧壁与所述板状部件是一体或者被安装在所述板状部件上。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中的气溶胶帽中,还具备误喷射防止部件,所述误喷射防止部件与所述喷嘴连结。误喷射防止部件既可以与喷嘴在一个部位连结,也可以在多个部位连结。

另外,提供一种触发式气溶胶装置,该触发式气溶胶装置是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中的触发式气溶胶装置,具备至少具有上述任意的特征的气溶胶帽和容纳流体的气溶胶容器。

在这里,在本发明中,“气溶胶装置”具备气溶胶容器和气溶胶帽。“气溶胶容器”是可收纳药剂的容器,典型的说是指罐等金属性的容器,但也可以是塑料容器等树脂制的容器。“气溶胶帽”是指被安装在气溶胶容器的上部的帽整体,“帽主体”是指从帽整体除去了喷嘴和杆的部分。“帽主体”包括叶片部。

比较小容量的气溶胶容器,是指例如可收容200ml以下的液体的气溶胶容器,比较大容量的气溶胶容器,是指例如可收容超过300ml的液体的气溶胶容器。另外,喷嘴的喷出孔的中心点的位置,只要没有特别记载,就是指在将误喷射防止部件拆下、气溶胶帽和轴杆卡合时的喷出孔的中心点的位置。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表示方向或位置的情况下的“上”,只要没有进行其它的定义,就是指在将气溶胶帽装配在气溶胶容器上的情况下,气溶胶容器的轴线方向中的有气溶胶帽的一侧。在本说明书中,在表示方向或位置的情况下的“下”,只要没有进行其它的定义,就是指在将气溶胶帽装配在气溶胶容器上的情况下,气溶胶容器的轴线方向中的与有气溶胶帽的一侧相反的一侧。

在本说明书中,表示位置的情况下的“高”,只要没有进行其它的定义,就是指在将气溶胶帽装配在气溶胶容器上的情况下,从气溶胶容器的没有装配帽的底面开始的轴线方向距离大。在本说明书中,表示位置的情况下的“低”,只要没有进行其它的定义,就是指在将气溶胶帽装配在气溶胶容器上的情况下,从气溶胶容器的没有装配帽的底面开始的轴线方向距离小。

在本说明书中,“前”,只要没有进行其它的定义,就是指气溶胶帽的有喷出口的一侧,“后”是指气溶胶帽的与有喷出口一侧相反的一侧。在本说明书中,“侧面”,只要没有进行其它的定义,就是指从有喷出口的一侧看气溶胶帽的情况下的侧面。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被装配在具有大容量的气溶胶容器的气溶胶装置上的情况下,也可以仅通过由单手握住气溶胶帽的触发部分支撑大容量的气溶胶装置的重量。

本发明的其它的目的、特征及优点,将从与附图有关的下面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记载明确。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气溶胶帽的立体图。

图1b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气溶胶帽的立体图。

图1c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气溶胶帽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图1d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气溶胶帽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图2a是基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气溶胶帽的右侧视图。

图2b是基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气溶胶帽的左侧视图。

图3a是基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气溶胶帽的正视图。

图3b是基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气溶胶帽的后视图。

图4a是图3a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4b是将误喷射防止部件拆下了时的图3a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5a是基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气溶胶帽的俯视图。

图5b是基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气溶胶帽的仰视图。

图6是图5a的vi-vi线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将基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气溶胶帽安装在气溶胶容器上的气溶胶装置的使用例的图。

图8a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气溶胶帽的立体图。

图8b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气溶胶帽的立体图。

图8c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气溶胶帽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图8d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气溶胶帽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图9a是基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气溶胶帽的右侧视图。

图9b是基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气溶胶帽的左侧视图。

图10a是基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气溶胶帽的正视图。

图10b是基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气溶胶帽的后视图。

图11a是图10a的xi-xi线的剖视图。

图11b是将误喷射防止部件拆下了时的图10a的xi-xi线的剖视图。

图12a是基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气溶胶帽的俯视图。

图12b是基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气溶胶帽的仰视图。

图13是图12a的xiii-xiii线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将基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气溶胶帽安装在气溶胶容器上的气溶胶装置的使用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实施发明的优选方式

实施例1

图1a及图1b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气溶胶帽1的立体图。基于本发明的气溶胶帽1具备喷嘴21、杆30和帽主体40,所述喷嘴21具有将气溶胶容器内的流体喷出的喷出孔20,所述杆30与喷嘴21是一体或与喷嘴21卡合,所述帽主体40覆盖喷嘴21及杆30,帽主体40具有从帽主体40的至少侧面部41突出的叶片部50。帽主体40优选如图1a及图1b的那样,具有从帽主体40的侧面部41及帽主体40的后部42突出的叶片部50。但是,也可以是叶片部50从帽主体40的后部42不突出,仅从帽主体40的侧面部41突出。

另外,在帽主体40上设置用于防止误喷射的误喷射防止部件24。若将误喷射防止部件24从帽主体40拆下,则可喷射。误喷射防止部件24与喷嘴21连结。误喷射防止部件24优选与喷嘴21在一个部位连结,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在多个部位连结。

另外,帽主体40具有从帽主体40的侧面部41突出的隆起部70。隆起部70与叶片部50不同,没有从帽主体40的后部42突出。隆起部70与叶片部50相比被设置在下方的位置。典型的是被设置在帽主体40的底部,但不限于此,只要是与叶片部50相比在下方的位置,则也可以从帽主体40的侧面部41的任意位置突出。隆起部70从叶片部50空开距离地设置,以便使用者能由手指握住隆起部70和叶片部50之间。通过由帽主体40的叶片部50和隆起部70形成凹陷,也能期待使用者握住帽主体40时的稳定感及使用感改善。

气溶胶帽1,如图7的使用例所示,被搭载在容纳流体的药剂的气溶胶容器2的上部,构成气溶胶装置10。使用者由手保持气溶胶帽1,将食指放在杆30上握住,由此,从喷嘴21的喷出孔20喷出被容纳在气溶胶容器2中的药剂。

在使用者将食指放在杆30上由手保持气溶胶帽1的情况下,叶片部50的下面与食指及拇指的上面侧或食指及拇指的根部分的手背接触。

另外,也可以是气溶胶帽1在喷嘴21的喷出孔20之下还具备板状部件60。也可以是板状部件60被设置成与喷嘴21的内部的药剂的喷出方向平行。板状部件60具有在从喷出孔20喷出药剂时防止被喷出的药剂附着在使用者的手指上的作用及在从喷出孔20喷出药剂后防止药剂从喷出孔20滴落的作用。

也可以是板状部件60具有从板状部件60的两侧端部向大致垂直上方向延伸的侧壁60a、60b。也可以是侧壁60a、60b与板状部件60是一体或被安装在板状部件60上。也可以是侧壁60a、60b的高度如图1a及图1b所示的那样,比喷嘴21的喷出孔20低,也可以是从板状部件60的前端朝向帽主体40的内部呈锥状地逐渐变高。在另一例中,也可以是侧壁60a、60b的高度如图1c及图1d所示的那样延伸到比喷嘴21的上部高的位置。

如图1c及图1d所示,通过使侧壁60a、60b的高度延伸到比喷嘴21的上部高的位置,当在使用开始时将误喷射防止部件24切除时,通过侧壁60a、60b的上部与帽主体40接触,能防止喷嘴21与帽主体40直接接触。根据此构造,因为即使在使帽主体40的厚度变薄的情况下,也能防止帽主体40的变形,所以可使帽主体40的厚度比以往薄。

另外,在下面的图2a~图7中,以板状部件60的侧壁60a、60b为图1a及图1b所示的形状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记载,但有关图2a~图7中的侧壁60a、60b以外的形状及图2a~图7的下面的说明,在板状部件60的侧壁60a、60b为图1c及图1d所示的形状的情况下,也同样地被采用。

图2a是基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气溶胶帽1的右侧视图,图2b是基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气溶胶帽1的左侧视图。在这里,将叶片部50的喷出孔20侧的端点作为前方端点51,将叶片部50的与喷出孔20相反侧的端点作为后方端点53。典型的是,在垂直方向,前方端点51被设置在比后方端点53高的位置,叶片部50形成将前方端点51和后方端点53连结的曲面。就叶片部50的曲面而言,将曲面的垂直方向的位置最低的点作为最下点52。最下点52被设置在前方端点51和后方端点53之间。

另外,叶片部50的最下点52在垂直方向被设置在比帽主体40的顶部低、比杆30的下端部31高的位置即可。例如,也可以是最下点52被设置在与比将误喷射防止部件24拆下、气溶胶帽1和轴杆23卡合时的喷出孔20的中心点22在垂直方向高10mm的位置相比低、比杆30的下端部31高的位置。优选最下点52被设置在比喷嘴21的喷出孔20的中心点22在垂直方向低5~20mm的位置,更优选被设置在比喷嘴21的喷出孔20的中心点22在垂直方向低5~15mm的位置。

由此,在使用者握住杆30时,叶片部50的下面接触与食指和拇指的上面或食指和拇指的根部分的手背接触。能由此使用者的手和叶片部50的下面接触的面支撑气溶胶装置的重量。由此,使用者不仅可由握住气溶胶帽及气溶胶容器的握力,还可由与该叶片部50的下面接触的面支撑气溶胶装置的重量。

叶片部50的最下点52,典型的是与气溶胶装置的重心相比被设置在后方。由此,气溶胶装置的重量不是施加于使用者的指尖,而是施加于食指和拇指的根侧,由食指进行的杆30的操作变得容易,起到能稳定地支撑气溶胶装置的重量这样的效果。

图3a是基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气溶胶帽1的正视图,图3b是基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气溶胶帽1的后视图。叶片部50的前方端点51,典型的是在垂直方向被设置在比喷嘴21的喷出孔20的中心点22高的位置。优选前方端点51被设置在比喷嘴21的喷出孔20的中心点22在垂直方向高5mm以上的位置,但不限于此,在不妨碍手指的操作性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前方端点51在垂直方向被设置在比帽主体40的顶部低、比杆30的下端部31高的任意的位置。

另外,叶片部50的后方端点53,典型的是在垂直方向被设置在比喷嘴21的喷出孔20的中心点22低的位置。优选后方端点53被设置在比喷嘴21的喷出孔20的中心点22在垂直方向低5~20mm的位置,更优选被设置在低5~15mm的位置,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后方端点53在垂直方向被设置在比帽主体40的顶部低、比杆30的下端部31高的任意的位置。

图4a是图3a的iv-iv线的剖视图。如图4a所示,在帽主体40的内部,杆30与喷嘴21是一体或与喷嘴21卡合。图4b是将误喷射防止部件拆下了时的图3a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5a是从上看基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气溶胶帽1的俯视图,图5b是从下看基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气溶胶帽1的仰视图。在这里,将叶片部50的向图5a的右方向最突出的点作为右端点54,将向图5a的左方向最突出的点作为左端点55。叶片部50的右端点54被配置在距喷嘴21的喷出孔20的中心点22仅为宽度w1的右方向。宽度w1优选为25mm以上,但不限于此,宽度w1也可以是10mm~50mm。

同样,叶片部50的左端点55被配置在距喷嘴21的喷出孔20的中心点22仅为宽度w2的左方向。宽度w2优选是25mm以上,但不限于此,宽度w2也可以是10mm~50mm。

宽度w1和宽度w2的大小,典型的是相同,但宽度w1和宽度w2也可以是不同的宽度。

帽主体40的隆起部70从侧面部41突出,但帽主体40的叶片部50的右端点54及左端点55与帽主体40的隆起部70相比突出。即,宽度w1及宽度w2分别比帽主体40的隆起部70的向右方向突出的宽度及向左方向突出的宽度大。

在这里,在将帽主体40的后部42中的与叶片部50相比为下方的部分定义为后壁部56的情况下,叶片部50的后方端点53从后壁部56向后方仅突出宽度w3。宽度w3优选是5~15mm,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5~50mm。

叶片部50形成曲面,如图5a及图5b所示,叶片部50的从侧面部41突出的部分和从后部42突出的部分被一体地形成在同一曲面上。

图6是图5a的vi-vi线的剖视图。叶片部50的厚度,典型的是随着向外侧突出而呈锥状地变薄,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叶片部50具有一定的厚度。另外,叶片部50的最厚部的厚度,典型的是1~5mm,但不限于此,只要是可成形且相对于载荷不引起变形的厚度即可。

图7是表示将基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气溶胶帽1安装在气溶胶容器2上的气溶胶装置10的使用例的图。如图7所示,若使用者将食指放在杆30上握住,则叶片部50的下面和使用者的食指及拇指的上面或食指和拇指的根部分的手背接触。能由此下面和使用者的手接触的面支撑气溶胶装置10的重量。由此,能使用于握住帽主体40或气溶胶容器2来支撑气溶胶装置10的重量的握力变小。

实施例2

图8a及图8b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气溶胶帽的立体图。在第二实施例中,叶片部150的形状与第一实施例的叶片部50形状不同。至于其它方面,因为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所以在这里省略说明。

第一实施例的叶片部50遍及帽主体的后部42及侧面部41的整体地突出,与此相对,第二实施例的叶片部150从帽主体的后部42及侧面部41的中方遍及后方部分地突出。

图8c及图8d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气溶胶帽的另一例的立体图,与图1c及图1d同样,表示板状部件60的从两侧端部向大致垂直上方向延伸的侧壁60a、60b的高度延伸到比喷嘴21的上部高的位置的例子。

另外,在下面的图9a~图14中,以板状部件60的侧壁60a、60b为图8a及图8b所示的形状的情况为例进行记载,但有关图9a~图14中的侧壁60a、60b以外的形状及图9a~图14的下面的说明,在板状部件60的侧壁60a、60b为图8c及图8d所示的形状的情况下,也同样地被采用。

图9a是基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气溶胶帽的右侧视图,图9b是基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气溶胶帽的左侧视图。在这里,将基于第二实施例的叶片部150的喷出孔20侧的端点作为前方端点151,将叶片部150的与喷出孔20相反侧的端点作为后方端点153。典型的是,在垂直方向,前方端点151被设置在比后方端点153高的位置,但也可以是前方端点151和后方端点153实质上成为相同的高度,还可以将后方端点153设置在比前方端点151高的位置。叶片部150形成将前方端点151和后方端点153连结的曲面。就叶片部150的曲面而言,将曲面的垂直方向的位置成为最低的点作为最下点152。最下点152被设置在前方端点151和后方端点153之间。

叶片部150的最下点152,在垂直方向,只要设置在比帽主体40的顶部低、比杆30的下端部31高的位置即可。例如,也可以是最下点152被设置在与比将误喷射防止部件24拆下、气溶胶帽1和轴杆23卡合时的喷出孔20的中心点22在垂直方向高10mm的位置相比低、比杆30的下端部31高的位置。优选最下点152被设置在比喷嘴21的喷出孔20的中心点22在垂直方向低5~20mm的位置,更优选被设置在比喷嘴21的喷出孔20的中心点22在垂直方向低5~15mm的位置。

由此,在使用者握住杆30时,叶片部150的下面与食指和拇指的上面或食指和拇指的根部分的手背接触。能由此使用者的手和叶片部150的下面接触的面支撑气溶胶容器的重量。由此,使用者不仅可由握住气溶胶帽及气溶胶容器的握力,还可由与该叶片部150的下面接触的面支撑气溶胶装置的重量。

叶片部150的最下点152,典型的是与气溶胶装置的重心相比被设置在后方。由此,气溶胶装置的重量不是施加于使用者的指尖,而是施加于食指和拇指的根侧,由食指进行的杆30的操作变得容易,起到能稳定地支撑气溶胶容器的装置这样的效果。

图10a是基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气溶胶帽1的正视图,图10b是基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气溶胶帽1的后视图。叶片部150的前方端点151,典型的是在垂直方向被设置在比喷嘴21的喷出孔20的中心点22低的位置。优选前方端点151被设置在比喷嘴21的喷出孔20的中心点22在垂直方向低5~20mm的位置,更优选被设置在低5~15mm的位置,但不限于此,在不妨碍手指的操作性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前方端点151在垂直方向被设置在比帽主体40的顶部低、比杆30的下端部31高的任意的位置。

另外,叶片部150的后方端点153,典型的是在垂直方向被设置在比喷嘴21的喷出孔20的中心点22低的位置。优选后方端点153被设置在比喷嘴21的喷出孔20的中心点22在垂直方向低5~20mm的位置,更优选被设置在低5~15mm的位置,但不限于此,后方端点153只要在垂直方向被设置在比帽主体40的顶部低、比杆30的下端部31高的位置即可。

图11a是图10a的xi-xi线的剖视图。如图11a所示,在帽主体40的内部,杆30与喷嘴21是一体或与喷嘴21卡合。图11b是将误喷射防止部件拆下了时的图10a的xi-xi线的剖视图。

图12a是从上看基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气溶胶帽的俯视图,图12b是从下看基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气溶胶帽的仰视图。如图12a所示,基于第二实施例的气溶胶帽1的叶片部150,在从上看的情况下,也可以成为大致扇型。在这里,将叶片部150的向图12a的右方向最突出的点作为右端点154,将向图12a的左方向最突出的点作为左端点155。叶片部150的右端点154被配置在距喷嘴21的喷出孔20的中心点22仅为宽度w11的右方向。宽度w11优选是25mm以上,但不限于此,宽度w11也可以是10mm~50mm。

同样,叶片部150的左端点155被配置在距喷嘴21的喷出孔20的中心点22仅为宽度w12的左方向。宽度w12优选是25mm以上,但不限于此,宽度w12也可以是10mm~50mm。

宽度w11和宽度w12的大小,典型的是相同,但宽度w11和宽度w12也可以是不同的宽度。

帽主体40的隆起部70从侧面部41突出,但帽主体40的叶片部150的右端点154及左端点155与帽主体40的隆起部70相比突出。即,宽度w11及宽度w12分别比帽主体40的隆起部70的向右方向突出的宽度及向左方向突出的宽度大。

在这里,在将帽主体40的后部42中的与叶片部150相比为下方的部分定义为后壁部156的情况下,叶片部150的后方端点153从后壁部156向后方仅突出宽度w13。宽度w13优选是5~15mm,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5~50mm。

叶片部150形成曲面,如图12a及图12b所示,叶片部150的从侧面部41突出的部分和从后部42突出的部分被一体地形成在同一曲面上。

图13是图12a的xiii-xiii线的剖视图。叶片部150的厚度,典型的是随着向外侧突出而呈锥状地变薄,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叶片部150具有一定的厚度。另外,叶片部150的最厚部的厚度,典型的是1~5mm,但不限于此,只要是可成形且相对于载荷不引起变形的厚度即可。

图14是表示将基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气溶胶帽1安装在气溶胶容器2上的气溶胶装置10的使用例的图。如图14所示,若使用者将食指放在杆30上握住,则叶片部150的下面和使用者的食指及拇指的上面或食指和拇指的根部分的手背接触。能由此下面和使用者的手接触的面支撑气溶胶装置10的重量。由此,能使用于握住帽主体40或气溶胶容器2来支撑气溶胶装置10的重量的握力变小。

上述记载是对实施例进行的,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精神和附加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能进行各种变更及修改,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明确的。

符号的说明

1:气溶胶帽;2:气溶胶容器;10:气溶胶装置;20:喷出孔;21:喷嘴;22:中心点;23:轴杆;24:误喷射防止部件;30:杆;31:下端部;40:帽主体;41:侧面部;42:后部;50:叶片部;51:前方端点;52:最下点;53:后方端点;54:右端点;55:左端点;56:后壁部;60:板状部件;150:叶片部;151:前方端点;152:最下点;153:后方端点;154:右端点;155:左端点;156:后壁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