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成堆叠的片材产品的分配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71395发布日期:2019-10-14 19:38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包括成堆叠的片材产品的分配盒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配盒,其包括彼此连接从而限定出内部容积的多个壁,以及接收在所述内部容积中的成堆叠的片材产品,诸如薄棉纸、擦拭物、餐巾或类似物。



背景技术:

诸如薄棉纸、擦拭物、餐巾及其它片材形式的擦拭产品的片材产品通常被提供为接收在分配盒或桌面容器(诸如薄棉纸盒)中的成堆叠的片材产品。分配盒或桌面容器具有开口,用户通过该开口拉动片材产品以便将其从盒或容器中取出。为了便于从盒或容器中取出片材产品,堆叠中的相邻的片材产品可以彼此交错折叠。以这种方式,当从堆叠中取出顶部片材产品并将该片材产品完全拉动通过盒或容器中的开口时,拉出的片材产品将使堆叠中的下一个片材产品的一部分通过开口带出。因此,下一个片材产品对于从盒或容器中抓取和取出来说可容易地获取。

为了以未受损的状态将成堆叠的片材产品保持在盒或容器中,盒或容器的开口通常至少部分地被盖构件(诸如塑料泊)封闭。在这种情况下,片材产品通过盖构件中的孔口或切线从盒或容器中取出。如果成堆叠的片材产品以交错折叠的形式提供,则一旦一个片材产品已被完全拉动通过盒或容器的开口,盖构件就可以进一步用于将下一个片材产品保持就位。在该位置,片材产品通过盒或容器的开口延伸出并且从而使得用户可容易地接近。

然而,当通过盖构件中的孔口或切线从盒或容器中取出片材产品时,在片材产品与盖构件之间产生摩擦。因此,当将片材产品通过盒或容器的开口拉出时,用户必须施加相当大的力,从而致使片材产品的取出麻烦和费力。特别地,为了防止盒或容器被提起,用户可能必须用一只手握住分配盒或桌面容器,同时用另一只手拉出片材产品。由于诸如薄棉纸、擦拭物、餐巾或类似物的片材产品经常在用户只有一只空闲的手(例如,在浴室或厨房中)的情况中被使用,所以该要求可能造成相当大的不便。

因此,存在对于一种包括成堆叠的片材产品的分配盒的需求,该分配盒允许以快速和简单的方式取出片材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期望提供一种包括成堆叠的片材产品的分配盒,其允许片材产品以快速和简单的方式被取出。该目的可以通过具有下面给出的技术特征的分配盒来实现。

分配盒包括彼此连接从而限定出内部容积的多个壁,以及接收或容纳在所述内部容积中的成堆叠的片材产品。用于取出片材产品(即,从所述内部容积中取出片材产品)的开口至少被设置在所述多个壁中的顶壁中。所述分配盒进一步包括设置成至少部分地封闭所述开口的盖构件。所述多个壁由第一材料制成,所述盖构件由第二材料制成,并且所述第二材料比所述第一材料更柔性。所述盖构件具有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切线。所述第一切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延伸范围为所述成堆叠的片材产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延伸范围的至少70%。所述盖构件进一步具有从所述第一切线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二切线。

所述第一切线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切线从所述第一端部延伸至所述第二端部。所述第一方向是从所述第一切线的第一端部朝向所述第一切线的第二端部的方向。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切线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切线从所述第一端部延伸至所述第二端部。所述第二方向是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切线的第一端部朝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切线的第二端部的方向。

所述第一切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延伸范围是所述第一切线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切线的第二端部之间的距离。所述成堆叠的片材产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延伸范围是所述成堆叠的片材产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部与所述成堆叠的片材产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二端部之间的距离。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切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延伸范围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切线的第一端部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切线的第二端部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一切线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切线延伸穿过所述盖构件的整个厚度。因此,所述第一切线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切线从所述盖构件的顶表面延伸至所述盖构件的底表面。

所述第一切线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切线使得片材产品能够通过至少被设置在所述顶壁中的所述开口从所述内部容积中取出。

所述顶壁可以是基本上平坦的壁。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所述顶壁的平面。

所述第一切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延伸范围为所述成堆叠的片材产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延伸范围的至少70%。此外,所述盖构件具有从所述第一切线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二切线。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切线是摩擦减轻切线。因此,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切线减轻当片材产品通过至少在所述顶壁中的所述开口从所述内部容积中被取出时所产生的摩擦。

因此,所述分配盒允许片材产品以快速和简单的方式被取出。

所述第一切线可以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延伸范围,该延伸范围为所述成堆叠的片材产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延伸范围的至少72%、优选地至少74%并且更优选地至少75%。

所述盖构件可以是片材、薄膜或箔,例如,塑料箔。

所述盖构件可以被设置在所述开口下方,即,在从所述多个壁中的顶壁朝向底壁的方向上在所述开口下方。所述盖构件可以被设置在所述开口上方,即,在从所述多个壁中的顶壁朝向底壁的方向上在所述开口上方。

所述盖构件可以被设置成在垂直于从所述顶壁朝向所述底壁的方向的一个、一些或所有方向上延伸超过所述开口。

所述多个壁可以包括顶壁、底壁、两个相对的侧壁和两个相对的端壁。在这种情况下,所述顶壁通过所述两个侧壁和所述两个端壁连接到所述底壁。

所述底壁可以是基本上平坦的壁。

所述片材产品可以是卫生片材产品,诸如薄棉纸(例如面部薄棉纸)、擦拭物(例如,干擦拭物或湿擦拭物)、餐巾或类似物。

薄棉纸被定义为柔软的吸收纸,其具有低于65g/m2并且典型地在10与50g/m2之间的基重。其密度典型地低于0.60g/cm3,优选地低于0.30g/cm3并且更优选地在0.08与0.20g/cm3之间。潮湿的薄棉纸幅材通常抵靠一个或更多加热辊被烘干。一种通常用于薄棉纸的方法是所谓的杨克烘干(yankeedrying)。在进行杨克烘干时,将潮湿的纸幅材压靠蒸汽加热的杨克缸,该杨克缸可以具有非常大的直径。所述纸幅材通常抵靠杨克缸起皱。

另一种烘干方法是所谓的透风烘干(tad)。在该方法中,纸借助于吹过潮湿的纸幅材的热空气被烘干,通常不需要事先进行湿压榨(wetpressing)。与tad烘干相结合,烘干织物的图案化结构被转移到纸幅材上。该结构在纸的湿润状况下也基本上得以维持,因为该结构已被赋予湿纸幅材。

在国际专利申请号pct/se98/02461中,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具有三维图案的脉冲干燥纸、尤其是薄棉纸的方法,所述纸具有高松厚度和柔软度。脉冲干燥简言之涉及使潮湿的纸幅材通过压榨辊或压榨靴与加热辊之间的压榨压区,该潮湿的纸幅材被加热到这样的高温,所述高温使得在潮湿的纸幅材与加热辊之间的界面中发生快速且强烈的蒸汽生成。借助于设置在加热辊上的图案而实现所述三维压花图案。对向装置、例如纸抵靠其被压榨同时被脉冲烘干和成形的压榨毛毯具有非刚性表面。

本公开涉及所有类型的薄棉纸。所述薄棉纸可以是起皱或非起皱的。起皱可以在湿润或干燥的状况下发生。其可以通过任何其它方法(例如丝线之间的所谓急速转移)而被进一步缩短。

薄棉纸中所包含的纤维可以主要是来自化学纸浆、机械纸浆、热机械纸浆、化学机械纸浆和/或化学热机械纸浆(ctmp)的纸浆纤维。所述纤维也可以是再循环纤维。所述薄棉纸还可以包含增强例如纸的强度、吸收性或柔软性的其它类型的纤维。这些纤维可以由再生纤维素或合成材料(例如,聚烯烃、聚酯、聚酰胺等)制成。

从薄棉纸机器出来作为单片层纸片材的薄棉纸可以以许多方式(例如压花、层压成多片层产品、卷起或折叠)转化成最终的薄棉纸产品。层压的多片层薄棉纸产品包括通常通过粘合剂或机械地相结合的至少两个薄棉纸片层。所述粘合剂可以被施加在整个纸上或仅在一些区域(例如,点或线)中或者仅沿着产品的边缘施加。所述机械方法主要是在各片层的整个区域之上进行压花或仅沿着边缘进行压花(所谓的边缘压花)。在最终产品中,各片层大多可容易地察觉到并且通常可以彼此分离为单个片层。

从薄棉纸机器出来的薄棉纸可以包括一层或更多层。在多于一层的情况下,这是在多层流浆箱中、通过在已形成的层的顶部上形成新的层或者通过将已形成的层层叠在一起来实现的。这些层不能或仅仅能相当困难地彼此分离并且主要通过氢键相结合。关于例如纤维成分和化学成分,不同的层可以是相同的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特性。

所述第一切线具有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部和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二端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切线可以从所述第一切线的第一端部或第二端部延伸。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切线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切线的第一端部或第二端部重合。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切线可以从所述第一切线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中的一个延伸,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切线可以在基本上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上或者在远离所述第一切线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中的另一个的方向上延伸。因此,第二方向可以与第一方向以90°或更小的角度相交。

在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切线的第一端部延伸至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切线的第二端部的虚拟直线与从所述第一切线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中的一个远离所述第一切线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中的另一个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虚拟直线之间确定该角度。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切线的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的角度可以为10°或更大,优选地20°或更大,更优选地30°或更大,并且还更优选地40°或更大。

通过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切线布置成在基本上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上或者在远离所述第一切线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中的另一个的方向上延伸,可以确保片材产品可以以特别快速和简单的方式从内部容积中被取出。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切线可以在所述第一切线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位置处从所述第一切线延伸。

所述盖构件可以具有多个第二切线,每个第二切线从所述第一切线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相应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中的一些或全部可以彼此不同。所述第二方向中的一些或全部可以彼此相同。

所述第二方向中的一个、一些或全部可以与第一方向以90°或更小的角度相交。所述第二方向中的一个、一些或全部可以与第一方向以10°或更大、优选地20°或更大、优选地30°或更大、并且还更优选地40°或更大的角度相交。

所述盖构件可以具有至少两个第二切线。

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切线可以从第一切线朝向所述开口的相对侧延伸。因此,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切线可以相对于第一切线沿着相反的方向延伸。

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切线可以从第一切线的第一端部或第二端部延伸。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切线中的一个可以从第一切线的第一端部延伸,并且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切线中的另一个可以从第一切线的第二端部延伸。

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切线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在第一切线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位置处从第一切线延伸。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切线中的一个可以从第一切线的第一端部或第二端部延伸,并且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切线中的另一个可以在第一切线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位置处从第一切线延伸。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切线可以在第一切线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相同位置处或者在第一切线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不同位置处从第一切线延伸。

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切线可以相对于第一方向彼此对称地布置。

所述盖构件可以具有至少三个第二切线。

所述至少三个第二切线中的两个可以从第一切线朝向所述开口的相对侧延伸。

所述至少三个第二切线中的至少两个可以从第一切线的第一端部或第二端部延伸。

所述至少三个第二切线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在第一切线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位置处从第一切线延伸。

所述至少三个第二切线中的一个可以从第一切线的第一端部延伸,所述至少三个第二切线中的一个可以从第一切线的第二端部延伸,并且所述至少三个第二切线中的一个可以在第一切线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位置处从第一切线延伸。

所述至少三个第二切线可以在第一切线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相同位置处或者在第一切线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不同位置处从第一切线延伸。

所述至少三个第二切线中的两个可以相对于第一方向彼此对称地布置。

所述盖构件可以具有四个第二切线。

所述四个第二切线中的两个可以从第一切线的第一端部延伸,并且所述四个第二切线中的另两个可以从第一切线的第二端部延伸。以这种方式,可以以特别有效的方式便于从内部容积中取出片材产品。

所述第二切线中的从第一切线的第一端部延伸的两个可以在基本上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上或者在远离第一切线的第二端部的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切线中的从第一切线的第一端部延伸的两个可以朝向所述开口的相对侧延伸。

所述第二切线中的从第一切线的第一端部延伸的两个可以相对于第一方向彼此对称地布置。

所述第二切线中的从第一切线的第二端部延伸的两个可以在基本上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上或者在远离第一切线的第一端部的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切线中的从第一切线的第二端部延伸的两个可以朝向所述开口的相对侧延伸。

所述第二切线中的从第一切线的第二端部延伸的两个可以相对于第一方向彼此对称地布置。

所述四个第二切线可以关于所述开口的中心彼此对称地布置。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切线可以基本上延伸至所述开口的边缘。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切线可以具有在第二方向上的延伸范围,该延伸范围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切线在其处从第一切线延伸的位置与所述开口在第二方向上的边缘之间的距离的至少80%、优选地至少90%、并且更优选地至少95%。

所述盖构件可以具有多个第二切线,每个第二切线从第一切线沿着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相应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多个第二切线中的一个、一些或全部可以基本上延伸至所述开口的相应边缘。所述第二切线中的一个、一些或全部可以具有在第二方向上的延伸范围,该延伸范围为所述第二切线在其处从第一切线延伸的位置与所述开口在第二方向上的边缘之间的距离的至少80%、优选地至少90%、并且更优选地至少95%。

第二方向可以基本上垂直于第一方向。

至少被设置在所述多个壁中的顶壁中的所述开口可以具有在第一方向上的延伸范围,该延伸范围为成堆叠的片材产品在第一方向上的延伸范围的至少75%、优选地至少80%、并且更优选地至少90%。

所述开口可以具有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上的延伸范围,该延伸范围为成堆叠的片材产品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上的延伸范围的至少20%、优选地至少30%、更优选地至少40%、并且还更优选地至少50%。

所述开口可以具有多边形形状,诸如正方形形状、矩形形状、六边形形状等,或者圆化形状,诸如圆形形状、卵形形状、椭圆形形状等。例如,所述开口可以具有诸如细长六边形的细长多边形的形状,例如,其带有一个或更多圆化的边缘和/或拐角。

所述开口可以是细长开口。第一方向可以基本上平行于所述开口的纵向方向。

所述开口在垂直于该开口的纵向方向的方向上的宽度可以为所述开口在该开口的纵向方向上的长度的至少15%、优选地至少20%、更优选地至少25%、并且还更优选地至少30%。

所述开口在垂直于该开口的纵向方向的方向上的最大宽度可以为所述开口在该开口的纵向方向上的长度的至少15%、优选地至少20%、更优选地至少25%、并且还更优选地至少30%。

所述盖构件可以进一步具有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切线沿着与第二方向相交的第三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三切线。

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切线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切线从所述第一端部延伸至所述第二端部。第三方向是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切线的第一端部朝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切线的第二端部的方向。

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切线在第三方向上的延伸范围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切线的第一端部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切线的第二端部之间的距离。

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切线延伸穿过所述盖构件的整个厚度。

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切线可以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切线在第二方向上的端部延伸。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切线可以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切线在第二方向上的第二端部(即,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切线的未布置在第一切线处的端部)延伸。

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切线可以具有直的形状、弯曲形状、锯齿形状或波浪形状。

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切线可以至少部分地沿着所述开口的边缘延伸。整个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切线可以沿着所述开口的边缘延伸。

所述盖构件可以具有多个第二切线和多个第三切线。每个第三切线可以从相应的第二切线的端部延伸。每个第三切线可以从相应的第二切线的第二端部延伸。

所述第三切线中的每一个从相应的第二切线沿着与相应的第二方向相交的相应的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方向中的一些或全部可以彼此不同。所述第三方向中的一些或全部可以彼此相同。

所述盖构件可以具有至少两个第二切线和至少两个第三切线,并且每个第三切线可以从相应的第二切线的端部延伸。每个第三切线可以从相应的第二切线的第二端部延伸。

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切线和/或所述至少两个第三切线可以相对于第一方向彼此对称地布置。

所述盖构件可以具有至少三个第二切线和至少三个第三切线。每个第三切线可以从相应的第二切线的端部延伸。每个第三切线可以从相应的第二切线的第二端部延伸。

所述至少三个第二切线中的两个和/或所述至少三个第三切线中的两个可以相对于第一方向彼此对称地布置。

所述盖构件可以具有四个第二切线和四个第三切线。每个第三切线可以从相应的第二切线的端部延伸。每个第三切线可以从相应的第二切线的第二端部延伸。

所述四个第二切线中的两个和/或所述四个第三切线中的两个可以相对于第一方向分别与所述四个第二切线中的另两个和/或所述四个第三切线中的另两个对称地布置。

所述四个第二切线和/或所述四个第三切线可以关于所述开口的中心彼此对称地布置。

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切线可以具有在第三方向上的延伸范围,该延伸范围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切线在第二方向上的延伸范围的至少5%、优选地至少10%、更优选地至少15%、并且还更优选地至少20%。

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切线进一步减小当从内部容积中取出片材产品时所产生的摩擦,从而允许实现特别快速和简单的取出过程。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切线可以被布置成使得,其在所述第二切线的第一端部处从第一切线延伸。所述盖构件可以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切线的第二端部处具有开口或孔口。这样的孔或孔口进一步减小在从内部容积中取出片材产品时所产生的摩擦。

第一切线可以具有在第一方向上的延伸范围,该延伸范围不大于成堆叠的片材产品在第一方向上的延伸范围的95%,优选地不大于成堆叠的片材产品在第一方向上的延伸范围的92%,并且更优选地不大于成堆叠的片材产品在第一方向上的延伸范围的90%。以这种方式,在从内部容积中取出一个片材产品之后,下一个片材产品可以被所述盖构件特别可靠地保持就位,特别地保持在基本上直立的位置,以便使得用户可容易地接近该片材产品。

所述多个壁可以具有通过顶壁彼此连接的两个相对的侧壁。所述开口可以延伸至所述侧壁以便也存在于所述侧壁中。以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便于从内部容积中取出片材产品。

第一切线可以延伸至所述侧壁中的一个或两个。

第一方向是从第一切线在顶壁中的第一端部朝向第一切线在顶壁中的第二端部的方向。第一切线在第一方向上的延伸范围是顶壁中的第一端部与顶壁中的第二端部之间的距离。

所述盖构件的至少一个第二切线和/或至少一个第三切线可以被设置在所述侧壁中的一个或两个中。

所述多个壁可以基本上具有矩形棱柱形状、立方体形状或圆化形状,诸如椭圆形形状或类似形状。特别地,所述多个壁可以具有矩形棱柱形状或立方体形状,其中边缘和/或拐角中的一个、一些或全部是圆化的。

成堆叠的片材产品中的相邻的片材产品可以彼此交错折叠。以这种方式,可以可靠地确保,在从内部容积中取出一个片材产品后,堆叠中的下一个片材产品的一部分被通过所述开口带出并且通过所述盖构件保持就位,特别地保持在基本上直立的位置。因此,对于由用户抓取和取出来说,下一个片材产品可以可容易地获取。

成堆叠的片材产品中的相邻的片材产品可以不彼此交错折叠。例如,相邻的片材产品可以独立地折叠,而不彼此交错折叠。而且,片材产品可以以展开的形式(例如,以便为完全平坦的)被提供在堆叠中。

成堆叠的片材产品中的相邻的片材产品可设有穿孔,所述穿孔至少部分地穿透片材产品并在它们之间提供松散连接。同样以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在从内部容积中取出一个片材产品后,堆叠中的下一个片材产品的一部分被通过所述开口带出并且通过所述盖构件保持就位,特别地保持在基本上直立的位置。备选地或另外地,为此目的,成堆叠的片材产品中的片材产品可以被选择为具有足够程度的表面粗糙度。

第一切线可以具有直的形状、弯曲形状、锯齿形状或波浪形状。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切线可以具有直的形状、弯曲形状、锯齿形状或波浪形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切线的弯曲形状可以有助于在从内部容积中取出一个片材产品时定位下一个片材产品,以便使下一个片材产品对于由用户抓取和取出来说可容易地获取。

所述盖构件可以具有多个第二切线,每个第二切线从第一切线沿着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相应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切线中的一个、一些或全部可以具有直的形状、弯曲形状、锯齿形状或波浪形状。所述第二切线中的一些或全部可以具有相同的形状。所述第二切线中的一些或全部可以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状。

所述盖构件可以具有多个第三切线,每个第三切线从相应的第二切线沿着与第二方向相交的相应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切线中的一个、一些或全部可以具有直的形状、弯曲形状、锯齿形状或波浪形状。所述第三切线中的一些或全部可以具有相同的形状。所述第三切线中的一些或全部可以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状。

第一切线可以基本上沿着所述开口的中心延伸。第一切线可以沿着所述开口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上的中心布置。

第一切线可以被布置成使得,第一切线的第一端部与所述开口在第一方向上的相邻边缘之间的距离和第一切线的第二端部与所述开口在第一方向上的相邻边缘之间的距离基本上相同。

所述多个壁可以由纸板、塑料、金属、陶瓷或类似物制成。特别优选地,所述多个壁由纸板制成。

所述盖构件可以由塑料材料(诸如聚合物材料)、纸、金属或类似物制成。特别优选地,所述盖构件由聚合物材料制成,所述聚合物材料例如为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酯或类似物。

成堆叠的片材产品可以以基本上未压缩的状态被接收在内部容积中。以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便于从内部容积中取出片材产品。

基本上未压缩的成堆叠的片材产品的高度可以为顶壁的内表面与底壁的内表面之间的内部容积的高度的95%或更小、优选地90%或更小、并且更优选地85%或更小。

所述盖构件可以具有在60μm至80μm、优选地65μm至78μm、并且更优选地70μm至75μm的范围内的厚度。

特别优选地,所述盖构件由聚乙烯制成并且具有70μm至75μm的范围内的厚度。

以这种方式,可以特别可靠地确保,在从内部容积中取出一个片材产品后,下一个片材产品通过所述盖构件保持就位,同时允许快速和简单的片材产品取出。

附图说明

为了对本公开更好的理解并示出本公开可以如何实现,现在将仅通过示例的方式对附图做出参考,其中:

图1以其展开状态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分配盒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2以其展开状态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分配盒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3以其展开状态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的分配盒的示意性俯视图;以及

图4以其展开状态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四实施例的分配盒的示意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

图1以其展开状态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分配盒的示意性俯视图,即,可折叠成第一实施例的分配盒的坯件的俯视图。

所述分配盒包括在盒的折叠(即,完全组装)状态下彼此连接从而限定出内部容积的多个壁。在所述分配盒的折叠状态下,所述盒基本上具有立方体形状。

所述多个壁包括顶壁2、底壁4、两个相对的侧壁6、6'以及在所述分配盒的折叠状态下形成两个相对的端壁的八个端部翼片8。顶壁2和底壁4是基本上平坦的壁。两个相对的侧壁6、6'和两个相对的端壁也是基本上平坦的壁。所述多个壁由纸板制成。

成堆叠片材产品(未示出),诸如成堆叠的薄棉纸、擦拭物、餐巾或类似物被接收于在盒的折叠状态下由所述多个壁限定出的内部容积中。

用于取出片材产品的开口10被设置在顶壁2中。如图1中所示,开口10是细长开口,其延伸至侧壁6、6'以便也存在于侧壁6、6'中。特别地,在盒的展开(即,铺开的平坦)状态下,开口10具有细长六边形的形状,并且在其在纵向方向上的端部处带有圆化的拐角。开口10在垂直于其纵向方向的方向上的最大宽度是开口10在其纵向方向上的长度的大约一半。

所述分配盒进一步包括设置成封闭开口10的盖构件12。盖构件12被设置在开口10下方,即,在盒的折叠状态下在从顶壁2朝向底壁4的方向上处于开口10下方。备选地,盖构件12可以被设置在开口10上方。

盖构件12被设置成在垂直于从顶壁2朝向底壁4的方向的所有方向上延伸超过开口10,如在图1中由围绕开口10的矩形13所示。

盖构件12是塑料箔,例如,由聚乙烯制成,并且具有在70μm至75μm的范围内的厚度。盖构件12的塑料材料比所述多个壁的纸板材料更柔性。

盖构件12具有沿着第一方向(即开口10的纵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切线14,如图1中所示。第一方向是从第一切线14在顶壁2中的第一端部朝向第一切线14在顶壁2中的第二端部的方向。因此,第一方向是从第一切线14与顶壁2的第一侧边缘相交的位置朝向第一切线14与顶壁2的相对的第二侧边缘相交的位置的方向(参见图1)。

第一切线14可以(例如,通过使用切割刀片或类似物)设置在盖构件12中。第一切线14可以在盖构件12被固定到盒的其余部分之前或之后、(例如,通过使用切割刀片或类似物)设置在盖构件12中。第一切线14延伸至两个侧壁6、6'。

如图1中所示,第一切线14沿着开口10的在开口10的纵向方向上的整个长度延伸。第一切线14在第一方向上的延伸范围是其在顶壁2中的第一端部与其在顶壁2中的第二端部之间的距离。因此,在图1中所示的实施例中,设置在顶壁2中的第一切线14在第一方向上的延伸范围是成堆叠的片材产品在第一方向上的延伸范围的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切线14在第一方向上的延伸范围可以大于成堆叠的片材产品在第一方向上的延伸范围的100%,例如,如果成堆叠的片材产品在第一方向上仅沿着内部容积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的一部分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切线14在第一方向上的延伸范围可以小于成堆叠的片材产品在第一方向上的延伸范围的100%,例如,如上面已经详述的那样,第一切线14在第一方向上的延伸范围可以为成堆叠的片材产品在第一方向上的延伸范围的至少70%、至少72%、至少74%或至少75%。

第一切线14具有直的形状并且基本上沿着开口10的中心延伸。

成堆叠的片材产品可以以折叠状态(例如,以其中堆叠已经围绕第一方向折叠的c形折叠布置的形式)被接收在内部容积中。成堆叠的片材产品中的相邻的片材产品彼此交错折叠。

此外,盖构件12具有四个第二切线16,每个第二切线16从第一切线14沿着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相应第二方向延伸。特别地,第二方向基本上垂直于第一方向。因此,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以90°的角度相交。

第二切线16可以(例如,通过使用切割刀片或类似物)设置在盖构件12中。第二切线16可以在盖构件12被固定到盒的其余部分之前或之后、(例如,通过使用切割刀片或类似物)设置在盖构件12中。

第二切线16中的两个在第一切线14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第一位置处(在图1中的左手侧)从第一切线14延伸,并且第二切线16中的两个在第一切线14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第二位置处(在图1中的右手侧)从第一切线14延伸。第二切线16中的每一个延伸至开口10的边缘。

在第一位置处从第一切线14延伸的两个第二切线16朝向开口10的相对侧延伸。而且,在第二位置处从第一切线14延伸的两个第二切线16朝向开口10的相对侧延伸(参见图1)。第二切线16中的每一个具有直的形状。

如图1中所示,第二切线16在开口10具有其最大宽度的位置沿着开口10的宽度方向延伸。特别地,第二切线16延伸至细长六边形开口10的拐角。四个第二切线16关于开口10的中心彼此对称地布置。

第一切线14和第二切线16延伸穿过盖构件12的整个厚度。

第一切线14和四个第二切线16使得片材产品能够以快速和简单的方式通过开口10从内部容积中取出。特别地,四个第二切线16是摩擦减轻切线,其减轻当片材产品通过开口10从内部容积中取出时所产生的摩擦。

一旦一个片材产品已经被完全拉动通过开口10,盖构件12就进一步将下一个片材产品保持在基本上直立的位置。在该位置,片材产品通过开口10延伸出并且从而使得用户可容易地接近。

图2以其展开状态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分配盒的示意性俯视图。

第二实施例的分配盒与第一实施例的分配盒的区别基本上在于盒的形状、开口的形状和布置以及第一和第二切线的布置。

第二实施例的分配盒具有平坦顶壁102、平坦底壁104、两个相对的平坦侧壁106、106'以及在盒的折叠(即,完全组装)状态下形成两个相对的平坦端壁的四个端部翼片108。然而,与第一实施例的盒相比,第二实施例的盒在其组装状态下具有细长的矩形棱柱形状。

成堆叠的片材产品(未示出)被接收在由顶壁102、底壁104、两个侧壁106、106'以及两个端壁形成的内部容积中。成堆叠的片材产品以展开和未压缩的状态被提供在内部容积中。成堆叠的片材产品中的相邻的片材产品彼此交错折叠。

用于取出片材产品的开口110仅被设置在顶壁102中(参见图2)。开口110具有带有两个相对的圆化拐角的基本上矩形的形状。开口110的纵向方向平行于顶壁102的纵向方向,即,细长矩形棱柱形的分配盒的纵向方向。开口110在垂直于其纵向方向的方向上的宽度为开口110在其纵向方向上的长度的大约三分之一。

此外,盒包括设置成封闭开口110的盖构件112。第二实施例的盒的多个壁和盖构件112由与第一实施例的盒的多个壁和盖构件12分别相同的材料制成。

盖构件112被设置在开口110下方。备选地,盖构件112可以被设置在开口110上方。盖构件112被设置成在垂直于从顶壁102朝向底壁104的方向的所有方向上延伸超过开口110,如在图2中由围绕开口110的矩形113所示。

盖构件112具有沿着平行于细长开口110的纵向方向的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切线114(参见图2)。第一切线114在第一方向上的延伸范围为成堆叠的片材产品在第一方向上的延伸范围的大约70%。第一切线114具有直的形状并且基本上沿着开口110的中心延伸。

第一切线114可以(例如,通过使用切割刀片或类似物)设置在盖构件112中。第一切线114可以在盖构件112被固定到盒的其余部分之前或之后、(例如,通过使用切割刀片或类似物)设置在盖构件112中。

此外,盖构件112具有四个第二切线116,每个第二切线116从第一切线114沿着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相应第二方向延伸。第一切线114具有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部(图2中的下端)和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二端部(图2中的上端)。第二切线116中的两个从第一切线114的第一端部延伸,并且第二切线116中的两个从第一切线114的第二端部延伸。

第二切线116可以(例如,通过使用切割刀片或类似物)设置在盖构件112中。第二切线116可以在盖构件112被固定到盒的其余部分之前或之后、(例如,通过使用切割刀片或类似物)设置在盖构件112中。

第二切线116中的从第一切线114的第一端部延伸的两个在远离第一切线114的第二端部朝向开口110的相对侧的方向上延伸。第二切线116中的从第一切线114的第二端部延伸的两个在远离第一切线114的第一端部朝向开口110的相对侧的方向上延伸。

特别地,如图2中所示,第二切线116的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以大约45°的角度相交。对于每个第二切线116,在从第二切线116的第一端部(即,其分别与第一切线114的第一端部或第二端部重合的端部)延伸至第二切线116的第二端部的虚拟直线与从第一切线114的第一和第二端部中的一个端部(相应的第二切线116从该端部远离第一切线114的第一和第二端部中的另一个端部延伸)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虚拟直线之间确定该相交角度。

第二切线116中的每一个延伸至开口110的相应边缘,即,延伸至基本上矩形的开口110的相应拐角。四个第二切线116各自具有直的形状。

第一切线114和四个第二切线116允许片材产品以快速和简单的方式被取出。特别地,四个第二切线116是摩擦减轻切线,其减轻当片材产品通过开口110从内部容积中被取出时所产生的摩擦。

一旦一个片材产品已经被完全拉动通过开口110,盖构件112就进一步将下一个片材产品保持在基本上直立的位置。在该位置,片材产品通过开口110延伸出并且从而使得用户可容易地接近。

图3以其展开状态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的分配盒的示意性俯视图。

第三实施例的分配盒与第二实施例的分配盒的区别之处仅在于开口的形状以及切线的数量、形状和布置。

对于第二和第三实施例,多个壁的布置和经过折叠的(即完全组装的)盒的形状是相同的。特别地,第三实施例的盒具有平坦顶壁202、平坦底壁204、两个相对的平坦侧壁206、206'以及在盒的折叠状态下形成两个相对的平坦端壁的四个端部翼片208。而且,对于第二和第三实施例的盒,在由多个壁限定的内部容积中的成堆叠的片材产品(未示出)的布置是相同的。

顶壁202具有用于从内部容积中取出片材产品的开口210。开口210仅被设置在顶壁202中并且具有在其在纵向方向上的两端处带有圆化拐角的细长六边形的形状。开口210的形状与处于其展开状态下的第一实施例的盒的开口10的形状基本上相同(参见图1和图3)。

开口210的纵向方向平行于顶壁202的纵向方向,即,经过组装的分配盒的纵向方向。

开口210由盖构件212封闭。第三实施例的盒的多个壁和盖构件212的材料与第二实施例的多个壁和盖构件112的材料分别相同。

盖构件212被设置在开口210下方。备选地,盖构件212可以被设置在开口210上方。盖构件212被设置成在垂直于从顶壁202朝向底壁204的方向的所有方向上延伸超过开口210,如在图3中由围绕开口210的矩形213所示。

盖构件212具有沿着第一方向(即,开口210的纵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切线214。第一切线214在第一方向上的延伸范围为成堆叠的片材产品在第一方向上的延伸范围的大约70%。第一切线214具有直的形状,并且基本上沿着开口210的中心延伸。

第一切线214可以(例如,通过使用切割刀片或类似物)设置在盖构件212中。第一切线214可以在盖构件212被固定到盒的其余部分之前或之后、(例如,通过使用切割刀片或类似物)设置在盖构件212中。

此外,盖构件212具有四个第二切线216,每个第二切线216从第一切线214沿着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相应第二方向延伸。

第二切线216可以(例如,通过使用切割刀片或类似物)设置在盖构件212中。第二切线216可以在盖构件212被固定到盒的其余部分之前或之后、(例如,通过使用切割刀片或类似物)设置在盖构件212中。

第二切线216的布置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盒的第二切线116的布置的相似之处在于,第二切线216中的从第一切线214的第一端部延伸的两个在远离第一切线214的第二端部朝向开口210的相对侧的方向上延伸,并且第二切线216中的从第一切线214的第二端部延伸的两个在远离第一切线214的第一端部朝向开口210的相对侧的方向上延伸。

然而,与第二切线116相比,第二切线216各自具有弯曲形状而非直的形状。如图3中所示,对于第二切线216中的每一个,曲率中心位于从第一切线214的相应第二切线216从其延伸的端部向外(即,朝向开口210的相应边缘或顶壁202的相应边缘)定位的位置处。

每个第二切线216具有分别与第一切线214的第一端部或第二端部重合的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第二方向是从相应的第二切线216的第一端部朝向所述相应的第二切线216的第二端部的方向。第二切线216的第二方向中的每一个与第一方向以大约80°的角度相交(参见图3)。

第二切线216中的每一个延伸至靠近开口210的相应边缘的位置。特别地,每个第二切线216在第二方向上的延伸范围为相应的第二切线216在其处从第一切线214延伸的位置与开口210在相应的第二方向上的边缘之间的距离的大约90%。

盖构件212进一步具有四个第三切线218,为了更好的可呈现性,其中仅一个第三切线218在图3中用附图标记标出。每个第三切线218具有直的形状,并且从相应的第二切线216的第二端部延伸。每个第三切线218从相应的第二切线216沿着与第二方向相交的第三方向延伸(参见图3)。每个第三切线218延伸穿过盖构件212的整个厚度。

第三切线218可以(例如,通过使用切割刀片或类似物)设置在盖构件212中。第三切线218可以在盖构件212被固定到盒的其余部分之前或之后、(例如,通过使用切割刀片或类似物)设置在盖构件212中。

第三切线218中的每一个从相应的第二切线216的第二端部在朝向开口210的在该开口210的纵向方向上的中心的方向上延伸。此外,如图3中所示,第三切线218中的每一个整个沿着开口210的边缘延伸。因此,对于第三切线218中的每一个,整个切线沿着开口210的边缘延伸。

四个第二切线216和四个第三切线218是摩擦减轻切线,其减轻当片材产品通过顶壁202中的开口210从内部容积中取出时所产生的摩擦。

特别地,第三切线218有助于尤其可靠地避免待从内部容积中取出的片材产品的一部分可能在第二切线216的第二端部处被盖构件212抓住的问题。

因此,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分配盒允许片材产品以特别快速和简单的方式被取出。

一旦一个片材产品已经被完全拉动通过开口210,盖构件212就进一步将下一个片材产品保持在基本上直立的位置。在该位置,片材产品通过开口210延伸出,并且从而使得用户可容易地接近。

图4以其展开状态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四实施例的分配盒的示意性俯视图。

第四实施例的分配盒与第一实施例的分配盒的区别之处仅在于切线的数量、形状和布置。

第四实施例的多个壁的布置以及经过折叠(即,完全组装的)盒的形状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同。特别地,第四实施例的盒具有基本上平坦的顶壁302、基本上平坦的底壁304、两个相对的基本上平坦的侧壁306、306'以及在盒的折叠状态下形成两个相对的基本上平坦的端壁的八个端部翼片308。在分配盒的折叠状态下,盒基本上具有立方体形状。

而且,对于第一和第四实施例的盒,在由多个壁限定的内部容积中的成堆叠的片材产品(未示出)的布置是相同的。

用于取出片材产品的开口310被设置在顶壁302中。开口310的布置和形状与第一实施例的分配盒的开口10的布置和形状相同。特别地,如图4中所示,开口310是细长开口,其延伸至侧壁306、306',以便也存在于侧壁306、306'中。在盒的展开(即,铺开的平坦)状态下,开口310具有在其在纵向方向上的端部处带有圆化拐角的细长六边形的形状。开口310在垂直于其纵向方向的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为开口310在其纵向方向上的长度的大约一半。

分配盒进一步包括设置成封闭开口310的盖构件312。盖构件312的布置、构造、材料和形状与第一实施例的分配盒的盖构件12的布置、构造、材料和形状相同。特别地,盖构件312被设置在开口310下方,即,在盒的折叠状态下、在从顶壁302朝向底壁304的方向上在开口310下方。备选地,盖构件312可以被设置在开口310上方。盖构件312被设置成在垂直于从顶壁302朝向底壁304的方向的所有方向上延伸超过开口310。

盖构件312具有多个切线,如将在下面详述的那样。这些切线的形状和布置类似于第三实施例的切线的形状和布置。

特别地,盖构件312具有沿着第一方向(即,开口310的纵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切线314。第一切线314在第一方向上的延伸范围大于成堆叠的片材产品在第一方向上的延伸范围的70%。第一切线314具有直的形状,并且基本上沿着开口310的中心延伸。

第一切线314可以(例如,通过使用切割刀片或类似物)设置在盖构件312中。第一切线314可以在盖构件312被固定到盒的其余部分之前或之后、(例如,通过使用切割刀片或类似物)设置在盖构件312中。

此外,盖构件312具有四个第二切线316,每个第二切线316从第一切线314沿着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相应第二方向延伸。在图4中,为了更好的可呈现性,四个第二切线316中仅有两个用附图标记标出。

第二切线316可以(例如,通过使用切割刀片或类似物)设置在盖构件312中。第二切线316可以在盖构件312被固定到盒的其余部分之前或之后、(例如,通过使用切割刀片或类似物)设置在盖构件312中。

第二切线316的构造和布置与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盒的第二切线216的构造和布置基本上相同。

特别地,第二切线316中的从第一切线314的第一端部延伸的两个在远离第一切线314的第二端部朝向开口310的相对侧的方向上延伸,并且第二切线316中的从第一切线314的第二端部延伸的两个在远离第一切线314的第一端部朝向开口310的相对侧的方向上延伸。此外,第二切线316各自具有弯曲形状。如图4中所示,对于第二切线316中的每一个,曲率中心位于从第一切线314的相应第二切线316从其延伸的端部向外(即,朝向开口310的相应边缘或顶壁302的相应边缘)定位的位置处。

每个第二切线316具有分别与第一切线314的第一端部或第二端部重合的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第二方向是从相应的第二切线316的第一端部朝向所述相应的第二切线316的第二端部的方向。第二切线316的第二方向中的每一个与第一方向以大约80°的角度相交(参见图4)。

第二切线316中的每一个延伸至靠近开口310的相应边缘的位置。特别地,每个第二切线316在第二方向上的延伸范围为相应的第二切线316在其处从第一切线314延伸的位置与开口310在相应的第二方向上的边缘之间的距离的大约90%。

第二切线316中的两个延伸至顶壁302的第一侧边缘,并且第二切线316中的两个延伸至顶壁302的相对的第二侧边缘(参见图4)。

盖构件312进一步具有四个第三切线318,为了更好的可呈现性,其中仅两个第三切线318在图4中用附图标记标出。每个第三切线318具有直的形状并且从相应的第二切线316的第二端部延伸。每个第三切线318从相应的第二切线316沿着与第二方向相交的第三方向延伸(参见图4)。每个第三切线318延伸穿过盖构件312的整个厚度。

第三切线318可以(例如,通过使用切割刀片或类似物)设置在盖构件312中。第三切线318可以在盖构件312被固定到盒的其余部分之前或之后、(例如,通过使用切割刀片或类似物)设置在盖构件312中。

第三切线318中的每一个从相应的第二切线316的第二端部、在朝向开口310在该开口310的纵向方向上的中心的方向上延伸。此外,如图4中所示,第三切线318中的每一个完全沿着开口310的边缘延伸。因此,对于第三切线318中的每一个,整个切线沿着开口310的边缘延伸。

四个第二切线316和四个第三切线318是摩擦减轻切线,其减轻当片材产品通过顶壁302中的开口310从内部容积中取出时所产生的摩擦。

特别地,第三切线318有助于尤其可靠地避免待从内部容积中取出的片材产品的一部分可能在第二切线316的第二端部处被盖构件312抓住的问题。

因此,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分配盒允许片材产品以特别快速和简单的方式被取出。

一旦一个片材产品已经被完全拉动通过开口310,盖构件312就进一步将下一个片材产品保持在基本上直立的位置。在该位置,片材产品通过开口310延伸出并且从而使得用户可容易地接近。

所公开的开口中的每一个可以用在所公开的分配盒形状中的每一个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