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布式储罐底板泄漏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55213发布日期:2019-09-24 22:09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布式储罐底板泄漏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储罐底板泄漏监测,尤其涉及一种分布式储罐底板泄漏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储罐底板泄漏后,往往泄漏到储罐边缘或储罐检修时才发现。1995年,kindermorgan委托一家土壤工程公司进行渗透实验,实验采用了两个储罐,直径分别为7.5米和37.5米,在储罐中心作为泄漏点,1加仑每小时的泄漏量。实验中,直径为7.5米的油罐在1个月内在油罐基础边缘就发现了泄漏,而直径为37.5米的油罐在1年半以后仍然没有发现泄漏。因此,储罐底板一旦泄漏较难发现,微小泄漏导致储罐基础侵蚀,容易发生重大事故。目前,我国尚没有针对储罐底板泄漏的在线监测装置见诸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布式储罐底板泄漏监测装置,以实时监测储罐底板的泄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方案包括:

一种分布式储罐底板泄漏监测装置,其包括中心轴,其中,中心轴上布置有至少两根导通线,每根导通线上均配置有一个传感器线,传感器线、导通线均与一报警盒电路连接,中心轴的外周均匀布置能导电的吸油包裹层,吸油包裹层与导通线之间存在有间隙,吸油包覆层外侧设置有阻氧层,阻氧层外侧设置有防水层,储罐底板漏油,油经防水层、阻氧层被吸油包覆层吸收,吸油包覆层吸油后体积膨胀,吸油包覆层与所有导通线相接触,使所有导通线处于并联状态,使报警盒报警。

所述的分布式储罐底板泄漏监测装置,其中,上述中心轴一侧设置有第一导通线,中心轴在与第一导通线相对的,第一导通线与第二导通线呈对称方式布置在中心轴两侧,第一导通线配置有第一传感器线,第二导通线配置有第二传感器线。

所述的分布式储罐底板泄漏监测装置,其中,上述吸油包覆层由乙烯、炭黑、三元乙丙橡胶和交联剂组成。

所述的分布式储罐底板泄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油包覆层与传感器线的表面电阻率均小于103ω,体积电阻率均小于104ωm。

所述的分布式储罐底板泄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分布式储罐底板泄漏监测装置均匀布置在储罐底板上。

所述的分布式储罐底板泄漏监测装置,其中,上述报警盒内设置有报警芯片。

所述的分布式储罐底板泄漏监测装置,其中,上述第一导通线、第二导通线的铜芯较粗,电阻较小,第一传感器线、第二传感器线内铜芯较细,电阻较大。

所述的分布式储罐底板泄漏监测装置,其中,上述第二导通线为备用线。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分布式储罐底板泄漏监测装置,将分布式储罐底板泄漏监测装置均匀布置在储罐底板上,当储油底板出现漏状态时,漏油会通过防水层、阻氧层被吸油包覆层吸收,吸油包覆层吸油后体积膨胀,吸油包覆层与所有导通线相接触,使所有导通线处于并联状态,导致导通线和传感器线的电阻减小,因此,对应导通线和传感器线上的电流会增大,从而确定发生油品泄漏事件,通过报警盒测量压降,可以获得泄漏点的距离,进而使报警盒报警,实现了实时监测储罐底板泄漏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分布式储罐底板泄漏监测装置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分布式储罐底板泄漏监测装置的分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分布式储罐底板泄漏监测装置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布置有分布式储罐底板泄漏监测装置之储罐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储罐底板泄漏监测装置,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储罐底板泄漏监测装置13,如图1、图2与图3所示的,其包括中心轴6,其中,中心轴6上布置有至少两根导通线,优选的,中心轴6一侧设置有第一导通线5,中心轴6在与第一导通线5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导通线8,第一导通线5与第二导通线8呈对称方式布置在中心轴6两侧,并且第一导通线5与第二导通线8内均布置有导电铜芯9,第一导通线5配置有第一传感器线4,第二导通线8配置有第二传感器线7。第一导通线5、第二导通线8、第一传感器线4、第二传感器线7均与一报警盒10电路连接,如图3所示的,报警盒10内设置有报警芯片12,并且报警芯片12与一稳压电源11电路连接。中心轴6的外周均匀布置能导电的吸油包裹层3,吸油包裹层3可以设置有加强筋,使其具有一定的刚性。吸油包裹层3与第一导通线5、第二导通线8、第一传感器线4、第二传感器线7之间存在有间隙,吸油包覆层3外侧设置有阻氧层2,阻氧层2外侧设置有防水层1,阻止了水分以及氧气进入到吸油包覆层3内,提高了分布式储罐底板泄漏监测装置13运行的稳定性。

其具体的是:如图4所示的,在储罐底板14下端每个间隔10米安装一根分布式储罐底板泄漏监测装置13,当储罐底板14发生泄漏后,油品与分布式储罐底板泄漏监测装置13接触,油品穿透防水层1和阻氧层2进入吸油包裹层3,吸油包裹层3遇油品后体积迅速膨胀并与第一导通线5、第二导通线8、第一传感器线4、第二传感器线7接触,由于吸油包裹层3和第一导通线5、第二导通线8、第一传感器线4、第二传感器线7的外层具有导电功能,因此第一导通线5、第二导通线8、第一传感器线4与第二传感器线7在泄漏点处联通,形成并联,导致第一导通线5、第二导通线8、第一传感器线4与第二传感器线7的电阻减小,因此使第一导通线5和第一传感器线4、第二导通线8和第二传感器线7上的电流会增大,从而确定泄漏点15发生油品泄漏事件,通过报警芯片12测量压降,可以获得泄漏点15的距离。

而且上述第一导通线5、第二导通线8的铜芯较粗,电阻较小,第一传感器线4、第二传感器线7内铜芯较细,电阻较大,所述中心轴6、第一导通线5、第二导通线8的外包皮为绝缘材料,但是第一导通线5、第二导通线8、第一传感器线4、第二传感器线7内含有铜芯,能够导电,而且第二导通线8为备用线。

而且上述吸油包覆层3由乙烯、炭黑、三元乙丙橡胶和交联剂组成,吸油后吸油包覆层3体积变为原来的300%,能快速与第一导通线5、第二导通线8、第一传感器线4、第二传感器线7接触。吸油包覆层3与第一导通线5、第二导通线8、第一传感器线4、第二传感器线7的表面电阻率均小于103ω,体积电阻率均小于104ωm。

当然,以上说明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本发明并不限于列举上述实施例,应当说明的是,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下,所做出的所有等同替代、明显变形形式,均落在本说明书的实质范围之内,理应受到本发明的保护。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储罐底板泄漏监测装置,其包括中心轴,其中,中心轴上布置有至少两根导通线,每根导通线上均配置有一个传感器线,传感器线、导通线均与一报警盒电路连接,中心轴的外周均匀布置能导电的吸油包裹层,吸油包裹层与导通线之间存在有间隙,吸油包覆层外侧设置有阻氧层,阻氧层外侧设置有防水层。将其均匀布置在储罐底板上,当储油底板出现漏状态时,漏油会通过防水层、阻氧层被吸油包覆层吸收,吸油包覆层吸油后体积膨胀,吸油包覆层与所有导通线相接触,使所有导通线处于并联状态,导致导通线和传感器线的电阻减小,因此,对应导通线和传感器线上的电流会增大,从而确定发生油品泄漏事件,实现了实时监测储罐底板泄漏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甄永乾;陶彬;张玉平;刘全桢;牟善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18.03.13
技术公布日:2019.09.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