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小电梯冲顶和蹲底事故冲击力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19216发布日期:2018-08-21 17:14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减小电梯冲顶和蹲底事故冲击力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经济和城市生活的发展,电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电梯性能的好坏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曳引式电梯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电梯,曳引式电梯是由曳引机驱动,依靠曳引轮和钢丝绳之间摩擦力带动轿厢沿垂直轨道运行。电梯安全是电梯八大组成部分的重要环节之一,关系着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电梯在故障时容易发生快速下坠而蹲底或者快速上升冲顶,无论是蹲底还是冲顶的发生,巨大的冲击力都会对电梯里的人们造成致命的伤害。减缓电梯事故发生时的冲击力保证电梯内人们的生命安全一直是人们努力改进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小电梯冲顶和蹲底事故冲击力的装置,通过设置挡块和驱动装置,挡块滑动安装在电梯井的井壁上且位于电梯轨道的两侧,驱动装置与挡块传动连接,解决了现有的电梯发生冲顶或蹲底事故时冲击力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减小电梯冲顶和蹲底事故冲击力的装置,包括导轨、导靴、轿厢、挡块和驱动装置;

所述导轨竖直设置在电梯井的井壁上,所述导靴固定安装在所述轿厢的外周,且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

所述井壁上设有条形凹槽,所述条形凹槽位于所述导轨的两侧且位置上与所述导轨垂直;所述挡块的一表面设有滑块,所述挡块通过所述滑块与所述条形凹槽滑动连接;所述挡块上设有第一导向面和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一导向面沿远离所述导轨的方向向上倾斜,所第二导向面沿远离所述第一导轨的方向向下倾斜;

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井壁上与所述挡块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位于所述挡块远离所述导轨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井壁上设有盲孔,所述盲孔内安装有挡柱,所述挡柱通过一弹簧与所述盲孔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盲孔的开口处设有限位环,所述挡柱沿远离所述盲孔底部的方向直径变小,所述挡块压在所述挡柱上使挡柱完全位于所述盲孔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速度传感器和电磁继电器,所述速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轿厢上,所述速度传感器与电梯机房中的控制器连接,所述电磁继电器安装在所述盲孔内且位于所述盲孔的底部,所述挡柱由铁质材料制成,所述电磁继电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为偏心轮导杆机构,包括偏心轮和导杆,所述导杆的一端与所述偏心轮铰接,所述导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挡块连接,所述导杆与所述偏心轮的铰接中心与所述偏心轮的转动中心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为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与所述挡块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条形凹槽在所述导轨的两侧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导靴的上下两端的端面上设有倒角。

进一步地,所述导轨为t型结构。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在电梯井的井壁上设挡块和驱动装置,挡块滑动安装在电梯井的井壁上且位于电梯轨道的两侧,驱动装置与挡块传动连接,当电梯出现冲顶或蹲底时,驱动装置推动挡块向导轨移动,使导轨和挡块之间的距离变小,因滑块上设有第一导向面和第二导向面,导靴从导轨和挡块之间经过时受到的压力逐渐增大,导靴受到的摩擦力也逐渐增大,对电梯产生一定的减速效果,如此经过多次挡块与导靴的摩擦作用电梯的速度会越来越小,当电梯到达顶部或底部时速度已经非常小,相应的冲击力也非常小,如此,可以减小冲击力对对人体的伤害。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电梯正常运行时导靴与挡块的位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电梯出现冲顶时导靴与挡块的位置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电梯出现蹲底时导靴与挡块的位置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的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中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挡柱与盲孔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轿厢与导靴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导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导轨,2-导靴,3-轿厢,4-挡块,5-驱动装置,6-条形凹槽,7-滑块,411-第一导向面,412-第二导向面,8-盲孔,9-挡柱,10-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外周”、“上”、“下”、“垂直”、“一侧”、“内”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参阅图1-9所示,本发明为一种减小电梯冲顶和蹲底事故冲击力的装置,包括导轨1、导靴2、轿厢3、挡块4和驱动装置5;

导轨1竖直设置在电梯井的井壁上,导靴2固定安装在轿厢3的外周,且与导轨1滑动连接;

井壁上设有条形凹槽6,条形凹槽6位于导轨1的两侧且位置上与导轨1垂直;挡块4的一表面设有滑块7,挡块4通过滑块7与条形凹槽6滑动连接;挡块4上设有第一导向面411和第二导向面412,第一导向面411沿远离导轨1的方向向上倾斜,所第二导向面412沿远离第一导轨1的方向向下倾斜;

驱动装置5安装在井壁上与挡块4传动连接,驱动装置5位于挡块4远离导轨1的一侧。

具体实施时,请参照图1,当电梯正常行驶时,导靴2与所述挡块4不接触。请参照图2与图3,当电梯出现故障发生冲顶时,驱动装置5推动挡块4向导轨1靠近使导轨1与挡块4之间的距离减小,导靴2从导轨1和挡块4之间经过时导靴2的上端边缘与挡块4的第二导向面412接触,随着导靴2的继续运动导靴2受到的压力逐渐增大,导靴2受到的摩擦力也逐渐增大,对电梯产生一定的减速效果,如此经过多次挡块4与导靴2的摩擦作用电梯的速度会越来越小,当电梯到达顶部时速度已经非常小,相应的冲击力也非常小,如此,可以减小冲击力对对人体的伤害;请参照图4与图5,当电梯出现蹲底时,驱动装置5推动挡块4向导轨1靠近使导轨1与挡块4之间的距离减小,导靴2从导轨1和挡块4之间经过时导靴2的下端边缘与挡块4的第一导向面411接触,随着导靴2的继续运动导靴2受到的压力逐渐增大,导靴2受到的摩擦力也逐渐增大,对电梯产生一定的减速效果,如此经过多次挡块4与导靴2的摩擦作用电梯的速度会越来越小,当电梯到达底部时速度已经非常小,相应的冲击力也非常小,如此,可以减小冲击力对对人体的伤害。

请参照图7,其中,井壁上设有盲孔8,盲孔8内安装有挡柱9,挡柱9通过一弹簧10与盲孔8的底部固定连接,盲孔8的开口处设有限位环,挡柱9沿远离盲孔8底部的方向直径变小,如此,可以保证挡柱9部分位于盲孔8内不会从盲孔8中弹出来。挡块4压在挡柱9上使挡柱9完全位于盲孔8内。具体实施时,当电梯出现冲顶或蹲底时,驱动装置5推动挡块4向导轨1靠近,当挡块4移开时,挡柱9从盲孔8中弹出起到限位的作用,为了更好的防止挡块4受到挤压时向远离导轨1的方向运动挡柱9弹出时恰好与挡块4远离导轨1的一侧壁贴合。

其中,还包括速度传感器和电磁继电器,速度传感器安装在轿厢3上,速度传感器与电梯机房中的控制器连接,电磁继电器安装在盲孔8内且位于盲孔8的底部,挡柱9由铁质材料制成,电磁继电器与控制器连接。具体实施,驱动装置5也与电梯机房中的控制器连接。通过速度传感器检测电梯运行的速度,当电梯速度出现异常时,控制器控制驱动装置5,驱动装置5推动挡块4向导轨1移动,当挡块4移动到预先设定的位置时,盲孔8中的挡柱9恰好从盲孔8中弹出挡在挡块4远离导轨1的一侧面防止挡块4向回运动。电梯经维修恢复正常后,通过控制器控制电磁继电器将挡柱9吸回到盲孔8内,驱动装置5拉动挡块4恢复到原来位置。

其中,驱动装置5为偏心轮导杆机构,包括偏心轮和导杆,偏心轮转动设置,导杆的一端与偏心轮铰接,导杆的另一端与挡块4连接,导杆与偏心轮的铰接中心与偏心轮的转动中心平行。

其中,驱动装置5为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与挡块4固定连接。

其中,条形凹槽6在导轨1的两侧对称设置。如此,在导轨1的两侧对称设置挡块4能够对导靴2起到更好的制动效果。

其中,导靴2的上下两端的端面上设有倒角。如此,方便导靴2与挡块4接触。

其中,导轨1为t型结构,如此,使导靴2与导轨1接触的更加紧密,防止导靴2滑动的过程中从导轨1上脱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