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绳结位置调节装置及绳结穿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52334发布日期:2018-09-15 00:16阅读:134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绳结穿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绳结位置调节装置及绳结穿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生产生活中,很多情况下都需要进行捆绑或捆扎操作,而捆绑或捆扎操作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对绳索进行打结操作,以形成绳套结构。现有的绳结多采用绳索本身进行缠绕打结处理,或者采用其他装置对绳索进行夹持或者锁紧,以形成绳结。上述这几种绳结都存在绳结绕制操作复杂、不易解开、绳结位置不易调节、重复利用率低、成本高、牢固性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绳结位置调节装置,将绳穿制在该调节装置上能够形成带有绳结的绳套,绳结位于该调节装置处,形成的绳结牢固性非常高,而且通过该调节装置能够有效调节绳结的位置,以改变绳套的尺寸。

所述绳结位置调节装置的技术方案在于:

所述绳结位置调节装置上包括一个主通孔和四个调节通孔,所述主通孔两侧分别设置两个所述调节通孔,所述调节通孔由绳结位置调节装置外侧向内与主通孔连通。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四个所述调节通孔均倾斜设置,且位于主通孔同侧的两调节通孔与主通孔连通的一端的端口之间的距离小于两调节通孔位于长度调节装置外侧面的端口之间的距离。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四个所述调节通孔的中心轴线与主通孔中心轴线的交点重合。

所述绳结穿制方法是采用上述绳结位置调节装置穿制形成绳结的方法,为便于清楚的描述该方法,设定所述绳结位置调节装置主通孔的一端为穿入口,另一端为穿出口,靠近穿入口的两调节通孔为穿入孔,靠近穿出口的两调节通孔为穿出孔,

其步骤在于:

s1、将绳的一端从穿入口进入主通孔;

s2、将绳向前推进,使绳进入主通孔其中一侧的穿出孔,并穿出至绳结位置调节装置的外侧;

s3、使绳从穿出孔穿出的一端进入同侧的穿入孔,并将绳向前推进进入主通孔,直至绳从穿出口穿出;

s4、将绳的另一端按照上述s1-s3的步骤穿制,并在主通孔的穿入口一侧预留一段绳长形成绳套,将绳套端和另一侧的绳头端拉紧以保证绳结的牢固。

作为上述方法的优选,所述绳的两端连接有牵引套或者软质牵引针。

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上述绳结位置调节装置的结构以及加工工艺简单,采用上述绳结穿制方法穿制的绳结,结构稳定,在不进行人工调节的情况下,绳结的牢固性非常高,绳结位置调节装置不易在绳上发生位置的改变,所形成的绳套结构稳定、牢固,绳套尺寸不易发生改变。

2、对上述绳结位置调节装置穿制的绳结进行位置调节时,操作简单方便,能够将绳结位置调节装置移动到绳的任意位置,实用性强。

3、上述绳结位置调节装置以及绳结穿制方法形成的绳结的主要特点是,一旦绳结位位置固定,不拉动绳结调节装置两侧绳子的情况下,无法改变绳套尺寸,因此形成的绳结应用领域相当广泛,例如:汽车安全座椅上对座椅与车体进行固定的固定带;铁路航空等物资运输时对物资的捆扎;降落伞、极限运动上的绳结;袋装快递包裹上对袋口的捆扎;鞋带、背包带上的绳结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图4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绳结位置调节装置的穿绳线路示意图。

图5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绳结位置调节装置的穿绳线路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绳结位置调节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其中省略螺钉等部件。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提及的一种软质金属牵引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先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所述绳结位置调节装置的两种实施例,对于绳结位置调节装置的工作原理,将在实施例三关于绳结穿制方法实施例中一并描述。

实施例一

该绳结位置调节装置1的结构为一体式的块状结构,包括一个主通孔2和四个调节通孔3,主通孔2两侧分别设置两个所述调节通孔3,调节通孔3由绳结位置调节装置1外侧向内与主通孔2连通。四个调节通孔3均倾斜设置,且位于主通孔2同侧的两调节通孔3与主通孔2连通的一端的端口之间的距离小于两调节通孔3位于长度调节装置外侧面的端口之间的距离,即主通孔2同侧的两个调节通孔3形成水平方向的“八”字结构,主通孔2两侧的“八”字结构头部相对,如图1所示。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的基础上,对于调节通孔3的倾斜方向可以做进一步改进,使四个调节通孔3的中心轴线与主通孔2中心轴线的交点重合,如图3所示。采用上述结构的主要技术效果在于,便于对调节通孔3的加工,提高对绳结位置调节装置1的加工效率。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详细描述采用上述绳结位置调节装置1穿制绳结的方法,为便于清楚的描述该方法,设定所述绳结位置调节装置1主通孔2的一端为穿入口201,另一端为穿出口202,靠近穿入口201的两调节通孔为穿入孔301,靠近穿出口202的两调节通孔为穿出孔302。

其步骤在于:

s1、将绳的一端从穿入口201进入主通孔2;

s2、将绳向前推进,使绳进入主通孔2其中一侧的穿出孔302,并穿出至绳结位置调节装置1的外侧;

s3、使绳从穿出孔302穿出的一端进入同侧的穿入孔301,并将绳向前推进进入主通孔2,直至绳从穿出口202穿出;

s4、将绳的另一端按照上述s1-s3的步骤穿制,并在主通孔2的穿入口201一侧预留一段绳长形成绳套4,将绳套4端和另一侧的绳头端拉紧以保证绳结的牢固。

通过上述绳结穿制方法,结合绳结位置调节装置1的结构可以看出,本方法既能够有效保证绳结的牢固性又能够对其进行调节的原理在于:绳在绳结位置调节装置1内外形成的角度不同。如图3、4所示,例如绳在由主通孔2进入穿出孔302以及由穿入孔301进入主通孔2时均发生弯折,且形成的角为钝角b,如图4所示,而绳在由穿出孔302穿出至外界以及由外界进入穿入孔301时发生弯折形成的角均为锐角a,如图4所示。

通过多次试验,我们发现,绳在绕过障碍物形成的是钝角时,如果由绳的一端拉动绳,会比绳绕过障碍物形成锐角的情况下要更容易,这是因为形成锐角处的障碍物更加尖锐,绳在绕过该尖锐部沿绳的轴向运动时,绳的每个单位区段所要转向的角度大于90°,因此其尖锐部容易将绳卡住,不利于绳沿轴向平滑运动,而绳在形成的钝角处沿绳的轴向运动时,绳的每个单位区段所要转向的角度小于90°,同时在上述结构的绳结位置调节装置1中,穿入孔301和穿出孔302的外端均会形成尖锐部,因此绳在钝角处要比在锐角处更加容易被拉动。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绳在主通孔、穿出孔、穿入孔之间穿绕后,形成一个具有钝角的三角形结构或者梯形结构,钝角位于绳两端交叉处,因此在拉动绳两端时,三角形结构或者梯形结构有越拉越小的趋势,因此会使得从绳套处或者绳头处无法拉动绳子,而向反方向拉动绳子则相对较容易,如图3、4所示。

在进行绳结位置调节时,如果需要扩大绳套4的尺寸,将位于绳结位置调节装置1两外侧的绳向外拉出,拉出时,注意控制仅让对应的绳头部分向绳结位置调节装置1内收缩,绳套4部分不向内收缩,绳结位置调节装置1两外侧的绳逐步伸长,然后拉动绳套4部分即可使绳套4尺寸变大。

如果需要缩小绳套4尺寸,在向外拉动绳时,只要注意控制仅让对应的绳套4部分向绳结位置调节装置1内收缩,直至绳套4缩小到所需尺寸大小,而控制对应的绳头部分不向内收缩,然后拉动绳头部分即可。

综上所述,从绳结位置调节装置1两侧面向外拉动绳子要比从绳头端和绳套4端拉动绳子更加容易。或者说从绳头端和绳套4端无法将绳子拉动,只能通过拉动绳结位置调节装置1两侧面的绳子才能控制绳套4部分和绳头部分的收缩。

而为了绳在穿制过程中更加顺畅,可以在绳头部分套上牵引套或者连接牵引,牵引套和牵引针采用具有一定柔性的材料制成,牵引针可以采用塑胶线或者软钢丝等软质金属材料。

需要说明的是:

1、在制作上述绳结位置调节装置时,各个孔可以采用较大的尺寸,有利于牵引针和牵引套穿过。

2、还有一种穿制方法,即采用将牵引针从穿出孔进入然后从主通孔的穿入口伸出,与待穿制的绳头连接,再反向拉动绳,将其牵引进入主通孔和穿出孔,再将牵引针从穿入孔进入,从主通孔的穿出口穿出即可。这种穿制方法主要考虑到牵引针从穿入孔或者穿出孔进入主通孔后会接触到主通孔侧壁,便于牵引针弯折而发生转向,再从主通孔穿出,使得牵引针穿制过程更加方便快捷,提高穿制效率,如附图4所示。

3、在穿制时,也可以对软质金属牵引针的前端进行处理,将牵引针前端弯曲一定弧度,形成具有钝角的弯折结构,在进行穿制时便于牵引针的转向,如图7所示。

4、上述实施例中的绳结位置调节装置的尺寸可大可小,根据实际应用环境进行合理改变即可。

实施例四

在该实施例中,对上述绳结位置调节装置1做了更进一步的改进,将上述一体式块状结构的绳结位置调节装置1改进为两块可以相互扣合的单体块,两相互扣合的单体块相对的侧面设置半圆柱形凹槽,所述半圆柱形凹槽的位置按照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主通孔2和调节通孔3的分布方式设置,同时在其中一块单体块的非通孔区域设置一至两个通孔,另一单体块上与上述两个通孔正相对的位置开设螺纹孔,两单体块通过设置在螺纹孔内的螺钉紧固。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绳的穿制过程更加方便,不需要采用牵引套或者牵引针进行穿制,只需要拧下螺钉,将绳结位置调节装置1的两单体块打开,将绳按照实施例一中的走绳线路绕制在其中一单体块内,然后合上另一块单体块,再拧紧螺钉即可。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