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准定位全自动贴标签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52536发布日期:2018-09-15 00:19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精准定位全自动贴标签机,属于包装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贴标机是一种将成卷的不干胶纸标签粘贴在pcb、产品或规定包装上的设备,它是现代包装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传统的贴标机多数是手动或半自动的,不仅操作麻烦,劳动强度高,也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成本较高,虽然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些全自动的贴标机,但大部分还存在着结构复杂,定位不准确,粘贴效果差,使用范围低等弊端。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精准定位全自动贴标签机来解决此类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精准定位全自动贴标签机,自动化程度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而且灵活高效,实用快捷,定位准确,生产效率高,贴标效果好,工作成本低,使用范围广。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精准定位全自动贴标签机,包括贴标机本体1、机箱2、输送带3、支架4、脚轮5、标签卷6、底纸卷7、压紧件8、剥标件10、张紧轮11、固定板12、转轴13、标签纸14、输送辊15、可编程程序控制器16、第一电动机17、第二电动机18、气缸19、推杆20和压紧块21,

所述贴标机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机箱2,机箱2的顶部设置有输送带3,输送带3的内部设置有输送辊15,输送辊15的一端连接有所述第一电动机17,输送带3中部的上端设置有支架4,所述支架4的顶端设置有标签卷6,标签卷6下部设有张紧轮11,张紧轮11的一侧设置有底纸卷7,张紧轮11的底部设置有剥标件10,标签卷6的外侧缠绕设置有标签纸14,标签纸依次绕过标签卷6、张紧轮11、剥标件10后绕在底纸卷7上,底纸卷7的中部设置有转轴13,转轴13的一端连接有所述第二电动机18,支架4一端的中部设置有固定板12,固定板12的底部设置有压紧件8,压紧件8的顶端设置有气缸19,气缸19的底端设置有推杆20,推杆20的底部设置有压紧块21,压紧块21下部正对剥标件10后端,用于将剥标件10剥下的标签压紧至输送带3的输送产品上,机箱2的一侧设置有可编程程序控制器16,所述机箱2的底部设置有脚轮5,支架4上设置有用于实时监测输送产品的位置信息的接近传感器,可编程程序控制器16与第一电动机17、第二电动机18、气缸19、接近传感器均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支架4上与压紧件8相对的一端安装有两个调整器9,调整器9与可编程程序控制器16电性连接,用于对输送带3上的输送产品进行自动调整。

优选地,所述机箱2与所述脚轮5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电动机17、第二电动机18均采用y355型电机。

优选地,所述的接近传感器采用fs40型接近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推杆20与所述压紧块21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种精准定位全自动贴标签机,贴标机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机箱,机箱的顶部设置有输送带,输送带的内部设置有输送辊,输送辊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电动机,输送辊在第一电动机的作用下带动输送带转动,从而实现对待贴标产品的输送,方便快捷,灵活实用;输送带的外侧设置有支架,支架上设置有接近传感器,接近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输送产品的位置情况,当监测到其快到达贴标位置时,便会将信号发送给可编程程序控制器,可编程程序控制器在接收到信号后会立即启动第二电动机和气缸工作,从而实现对输送产品的准确贴标,灵活快捷,提高了贴标机本体的工作效率;支架的顶端设置有标签卷,标签卷的外侧设置有标签纸,标签纸的一端设置有张紧轮,用于标签纸的绕行,便于保持其张力,从而提高贴标的准确性;张紧轮的一侧设置有底纸卷,用于回收标签底纸;底纸卷的中部设置有转轴,转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电动机,底纸卷与第二电动机通过转轴连接,第二电动机通过转轴带动底纸卷旋转,标签纸随即在张紧轮的作用下从标签卷传动到剥标件上,并在压紧件的作用下实现对输送产品的自动粘贴,结构简单,灵活高效,在保证贴标准确性的同时,也提高了贴标机本体的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张紧轮的底部设置有剥标件,支架一端的中部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的底部设置有压紧件,压紧件的顶端设置有气缸,气缸的底端设置有推杆,推杆的底部设置有压紧块,推杆与压紧块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结实牢固,方便安装和拆卸,便于节省维护成本;机箱的一侧设置有可编程程序控制器,可编程程序控制器与第一电动机、第二电动机和气缸电性连接,可编程程序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机、第二电动机和气缸的工作,灵活高效,方便快捷,避免了人工操作,在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工作成本;机箱的底部设置有脚轮,机箱与脚轮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结实牢固,脚轮为万向锁止脚轮,便于贴标机本体的移动和固定,灵活便捷,扩大了其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压紧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为:1-贴标机本体;2-机箱;3-输送带;4-支架;5-脚轮;6-标签卷;7-底纸卷;8-压紧件;9-调整器;10-剥标件;11-张紧轮;12-固定板;13-转轴;14-标签纸;15-输送辊;16-可编程程序控制器;17-第一y355电动机;18-第二y355电动机;19-气缸;20-推杆;21-压紧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精准定位全自动贴标签机,包括贴标机本体1、机箱2、输送带3、支架4、脚轮5、标签卷6、底纸卷7、压紧件8、剥标件10、张紧轮11、固定板12、转轴13、标签纸14、输送辊15、可编程程序控制器16、第一电动机17、第二电动机18、气缸19、推杆20和压紧块21,

所述贴标机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机箱2,机箱2的顶部设置有输送带3,输送带3的内部设置有输送辊15,输送辊15的一端连接有所述第一电动机17,输送带3中部的上端设置有支架4,所述支架4的顶端设置有标签卷6,标签卷6下部设有张紧轮11,张紧轮11用于标签纸的绕行,便于保持其张力,从而提高贴标的准确性,张紧轮11的一侧设置有底纸卷7,底纸卷7用于回收标签底纸,张紧轮11的底部设置有剥标件10,标签卷6的外侧缠绕设置有标签纸14,标签纸依次绕过标签卷6、张紧轮11、剥标件10后绕在底纸卷7上,底纸卷7的中部设置有转轴13,转轴13的一端连接有所述第二电动机18,支架4一端的中部设置有固定板12,固定板12的底部设置有压紧件8,压紧件8的顶端设置有气缸19,气缸19的底端设置有推杆20,推杆20的底部设置有压紧块21,压紧块21下部正对剥标件10后端,用于将剥标件10剥下的标签压紧至输送带3的输送产品上,机箱2的一侧设置有可编程程序控制器16,所述机箱2的底部设置有脚轮5,支架4上设置有用于实时监测输送产品的位置信息的接近传感器,可编程程序控制器16与第一电动机17、第二电动机18、气缸19、接近传感器均电性连接。

可编程程序控制器16控制第一电动机17、第二电动机18和气缸19的工作,灵活高效,方便快捷,避免了人工操作,在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工作成本。接近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输送产品的位置情况,当监测到其快到达贴标位置时,便会将信号发送给可编程程序控制器16,可编程程序控制器16在接收到信号后会立即启动第二电动机18和气缸19工作,从而实现对输送产品的准确贴标,灵活快捷,提高了贴标机本体1的工作效率。底纸卷7与第二y355电动机18通过转轴13连接,第二y355电动机18通过转轴13带动底纸卷7旋转,标签纸14随即在张紧轮11的作用下从标签卷6传动到剥标件10上,并在压紧件8的作用下实现对输送产品的自动粘贴,结构简单,灵活高效,在保证贴标准确性的同时,也提高了贴标机本体1的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架4上与压紧件8相对的一端安装有两个调整器9,调整器9与可编程程序控制器16电性连接,用于对输送带3上的输送产品进行自动调整,调整器9使贴标更加精准,避免了标签的浪费,提高了贴标机本体1的实用性。

进一步地,所述机箱2与所述脚轮5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结实牢固,脚轮5为万向锁止脚轮,便于贴标机本体1的移动和固定,灵活便捷,扩大了其使用范围。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电动机17、第二电动机18均采用y355型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的接近传感器采用fs40型接近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推杆20与所述压紧块21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结实牢固,方便安装和拆卸,便于节省维护成本。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该种精准定位全自动贴标签机,在使用时,先利用可编程程序控制器16启动第一电动机17工作,输送辊15随即在第一电动机17的作用下带动输送带3上待贴标的产品向前移动至支架4处,并经过调整器9的调整后继续移动,当接近传感器监测到其快到达贴标位置时,便会将信号发送给可编程程序控制器16,可编程程序控制器16在接收到信号后会立即启动第二电动机18工作,第二电动机18通过转轴13带动底纸卷7旋转,标签纸14随即在张紧轮11的作用下从标签卷6传动到剥标件10上,与此同时,启动气缸19,压紧块21随即在推杆20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对标签纸14进行覆压,从而实现贴标机本体1的自动贴标工作,这种精准定位全自动贴标签机,不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而且灵活高效,实用快捷,定位准确,生产效率高,贴标效果好,工作成本低,使用范围广。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