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控制方法及电梯控制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66162发布日期:2018-09-18 19:22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梯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控制方法及电梯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电梯控制系统应用中,如何合理的控制电梯,提高电梯运行效率是个非常值的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每栋具有多部电梯的高层楼房来说,有时候,电梯运行时,会出现待乘客人呼叫电梯后因事离开,电梯继续运行至被呼叫的楼层并开门等待,造成电梯运行效率低下。还经常出现电梯A乘员已较多,且某一层待乘人员和行李过多,电梯A仅能装载一部份人员和行李,剩余人员需继续调用电梯B,但实际电梯B可以一次性全部装载完某一层的待乘人员和行李,由于多个电梯都在该层开门等待,造成电梯运行效率低下。

发明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控制方法及电梯控制系统,用来提高电梯运行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电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获取电梯呼叫请求;

确定所述电梯呼叫请求对应的呼叫运行方向;

获取所述电梯呼叫请求对应的呼叫楼层待承载量;

确定第一电梯的剩余承载量;所述第一电梯为与所述呼叫运行方向同向且未超过呼叫楼层的电梯;

判断是否存在第二电梯,获得第一判断结果;所述第二电梯为所述剩余承载量大于等于所述呼叫楼层待承载量的第一电梯;

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示存在所述第二电梯时,确定一个进行开门响应的第二电梯;

当所述进行开门响应的第二电梯到达所述呼叫楼层时进行开门响应。

可选的,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示不存在所述第二电梯时,判断是否存在第一电梯组,获得第二判断结果;所述第一电梯组包括多个所述第一电梯,所述多个所述第一电梯的剩余承载量之和大于等于所述呼叫楼层待承载量;

当所述第二判断结果表示存在所述第一电梯组时,确定一组进行开门响应的第一电梯组;

当所述进行开门响应的第一电梯组中的各个电梯到达所述呼叫楼层时进行开门响应。

可选的,当存在多组所述第一电梯组时,将与所述呼叫楼层的距离和最小且电梯数量最小的第一电梯组确定为进行开门响应的第一电梯组。

可选的,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示不存在所述第二电梯时,判断是否存在第二电梯组,获得第三判断结果;所述第二电梯组包括多个第三电梯;所述多个第三电梯中的电梯为与所述呼叫运行方向同向且未超过呼叫楼层的电梯或无运行指令空电梯,并且所述多个第三电梯的剩余承载量之和大于等于所述呼叫楼层待承载量;

当所述第三判断结果表示存在所述第二电梯组时,确定一组进行开门响应的第二电梯组;

当所述进行开门响应的第二电梯组中的各个电梯到达所述呼叫楼层时进行开门响应。

可选的,当存在多组所述第二电梯组时,将与所述呼叫楼层的距离和最小且电梯数量最小的第二电梯组确定为进行开门响应的第二电梯组。

可选的,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示不存在所述第二电梯时,还包括:

判断是否所述呼叫楼层待承载量小于等于电梯额定承载量,获得第四判断结果;

当所述第四判断结果表示所述呼叫楼层待承载量小于等于所述电梯额定承载量时,判断是否存在第三电梯组,获得第五判断结果;所述第三电梯组包括两个所述第一电梯,所述两个所述第一电梯的剩余承载量之和大于等于所述呼叫楼层待承载量;

当所述第五判断结果表示存在所述第三电梯组时,从所述第三电梯组中确定一组第四电梯组;所述第四电梯组为与所述呼叫楼层的距离和最小的第三电梯组;

当所述第四电梯组中的各个电梯到达所述呼叫楼层时进行开门响应。

可选的,当所述第四判断结果表示所述呼叫楼层待承载量大于所述电梯额定承载量时,判断是否存在第五电梯组,获得第六判断结果;所述第五电梯组包括两个第四电梯;所述两个第四电梯中的电梯为与所述呼叫运行方向同向且未超过呼叫楼层的电梯或无运行指令空电梯,并且所述两个第四电梯的剩余承载量之和大于等于所述呼叫楼层待承载量;

当所述第六判断结果表示存在所述第五电梯组时,从所述第五电梯组中确定一组第六电梯组;所述第六电梯组为与所述呼叫楼层的距离和最小的第五电梯组;

当所述第六电梯组中的各个电梯到达所述呼叫楼层时进行开门响应。

可选的,获取所述电梯呼叫请求对应的呼叫楼层的候梯人数和行李面积;

所述确定第一电梯的剩余承载量,具体包括:

确定第一电梯的剩余乘载人数和第一电梯剩余轿厢面积;所述第一电梯剩余乘载人数为所述额定乘客人数与第一电梯已承载人数之差;所述第一电梯剩余轿厢面积为所述轿厢净尺寸与第一电梯已占用轿厢面积之差。

可选的,获取所述电梯呼叫请求对应的呼叫楼层待承载量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候梯人数是否大于等于安全阈值,获得第七判断结果;

当所述第七判断结果表示所述候梯人数大于等于所述安全阈值时,屏蔽所述候梯人数小于所述安全阈值的楼层的电梯呼叫请求。

一种电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呼叫请求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电梯呼叫请求;

呼叫运行方向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电梯呼叫请求对应的呼叫运行方向;

呼叫楼层待承载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电梯呼叫请求对应的呼叫楼层待承载量;

第一电梯剩余承载量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电梯的剩余承载量;所述第一电梯为与所述呼叫运行方向同向且未超过呼叫楼层的电梯;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存在第二电梯,获得第一判断结果;所述第二电梯为所述剩余承载量大于等于所述呼叫楼层待承载量的第一电梯;

第二电梯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示存在所述第二电梯时,确定一个进行开门响应的第二电梯;

开门响应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进行开门响应的第二电梯到达所述呼叫楼层时控制所述第二电梯进行开门响应。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电梯控制方法及电梯控制系统,通过获取所述电梯呼叫请求对应的呼叫楼层待承载量;确定第一电梯的剩余承载量;所述第一电梯为与所述呼叫运行方向同向且未超过呼叫楼层的电梯;判断是否存在剩余承载量大于等于所述呼叫楼层待承载量的第二电梯,当存在所述第二电梯时,确定一个进行开门响应的第二电梯;当确定出一个第二电梯后,其他的同向电梯在到达所述呼叫楼层时,可不再进行开启。因此,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或系统,可以显著提高电梯运行效率,并且可以减少电梯停止和开门次数及电梯总运行距离,进一步节约电能消耗,极大地降低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的电梯控制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的电梯控制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的电梯控制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的电梯控制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的电梯控制方法实施例五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的电梯控制方法实施例六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电梯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控制方法及电梯控制系统,用来提高电梯运行效率,节约电能消耗。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图1为本申请的电梯控制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可包括:

步骤S101:获取电梯呼叫请求;

步骤S102、确定所述电梯呼叫请求对应的呼叫运行方向;

步骤S103、获取所述电梯呼叫请求对应的呼叫楼层待承载量;呼叫楼层待承载量包括候梯人数和行李面积;

步骤S104、确定第一电梯的剩余承载量;所述第一电梯为与所述呼叫运行方向同向且未超过呼叫楼层的电梯;第一电梯的剩余承载量包括第一电梯的剩余乘载人数和第一电梯剩余轿厢面积;所述第一电梯剩余乘载人数为所述额定乘客人数与第一电梯已承载人数之差;所述第一电梯剩余轿厢面积为所述轿厢净尺寸与第一电梯已占用轿厢面积之差;

步骤S105、判断是否存在第二电梯,获得第一判断结果;所述第二电梯为所述剩余承载量大于等于所述呼叫楼层待承载量的第一电梯;

步骤S106、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示存在所述第二电梯时,确定一个进行开门响应的第二电梯;

步骤S107、当所述进行开门响应的第二电梯到达所述呼叫楼层时进行开门响应。

可选的,步骤S106还包括,当存在多个所述第二电梯时,将与所述呼叫楼层的距离最近的第二电梯确定为进行开门响应的第二电梯。

本实施例通过当存在可一次性承载完候梯量的与所述呼叫运行方向同向且未超过呼叫楼层的第二电梯时,确定一个进行开门响应的第二电梯;通过将与所述呼叫楼层的距离最近的第二电梯确定为进行开门响应的第二电梯后,令其他的同向电梯在到达所述呼叫楼层时,可不再进行开启,从而显著提高电梯运行效率,并减少电梯停止和开门次数,进一步节约电能消耗。

实施例一还包括步骤S108、确定进行开门响应的电梯;

步骤S109、当所述进行开门响应的电梯到达所述呼叫楼层时进行开门响应。

实施例二

图2为本申请的电梯控制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包括:

步骤S201、获取电梯呼叫请求;

步骤S202、确定所述电梯呼叫请求对应的呼叫运行方向;

步骤S203、获取所述电梯呼叫请求对应的呼叫楼层待承载量;

步骤S204、确定第一电梯的剩余承载量;

步骤S205、判断是否存在第二电梯,获得第一判断结果;所述第二电梯为所述剩余承载量大于等于所述呼叫楼层待承载量的第一电梯;

步骤S206、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示不存在所述第二电梯时,判断是否存在第一电梯组,获得第二判断结果;所述第一电梯组包括多个所述第一电梯,所述多个所述第一电梯的剩余承载量之和大于等于所述呼叫楼层待承载量;

步骤S207、当所述第二判断结果表示存在所述第一电梯组时,确定一组进行开门响应的第一电梯组;

步骤S208、当所述进行开门响应的第一电梯组中的各个电梯到达所述呼叫楼层时进行开门响应。

可选的,步骤S207还包括,当存在多组所述第一电梯组时,将与所述呼叫楼层的距离和最小且电梯数量最小的第一电梯组确定为进行开门响应的第一电梯组。

本实施例通过当存在可一次性承载完候梯量的与所述呼叫运行方向同向且未超过呼叫楼层的第一电梯组时,确定一个进行开门响应的第一电梯组;通过将电梯数量最少且与所述呼叫楼层的距离和最小的第一电梯组确定为进行开门响应的第一电梯组后,令其他的同向电梯在到达所述呼叫楼层时,可不再进行开启,从而显著提高电梯运行效率,并减少电梯停止和开门次数,进一步节约电能消耗。

实施例二还包括步骤S209、确定一个进行开门响应的第二电梯;

步骤S210、当所述进行开门响应的第二电梯到达所述呼叫楼层时进行开门响应。

步骤S211、确定进行开门响应的电梯;

步骤S212、当所述进行开门响应的电梯到达所述呼叫楼层时进行开门响应。

实施例三

图3为本申请的电梯控制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包括:

步骤S301、获取电梯呼叫请求;

步骤S302、确定所述电梯呼叫请求对应的呼叫运行方向;

步骤S303、获取所述电梯呼叫请求对应的呼叫楼层待承载量;

步骤S304、确定第一电梯的剩余承载量;

步骤S305、判断是否存在第二电梯,获得第一判断结果;所述第二电梯为所述剩余承载量大于等于所述呼叫楼层待承载量的第一电梯;

步骤S306、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示不存在所述第二电梯时,判断是否存在第二电梯组,获得第三判断结果;所述第二电梯组包括多个第三电梯;所述多个第三电梯中的电梯为与所述呼叫运行方向同向且未超过呼叫楼层的电梯或无运行指令空电梯,并且所述多个第三电梯的剩余承载量之和大于等于所述呼叫楼层待承载量;

步骤S307、当所述第三判断结果表示存在所述第二电梯组时,确定一组进行开门响应的第二电梯组;

步骤S308、当所述进行开门响应的第二电梯组中的各个电梯到达所述呼叫楼层时进行开门响应。

可选的,步骤S307还包括,当存在多组所述第二电梯组时,将与所述呼叫楼层的距离和最小且电梯数量最小的第二电梯组确定为进行开门响应的第二电梯组。

本实施例通过当存在可一次性承载完候梯量的第二电梯组时,确定一个进行开门响应的第二电梯组;通过将电梯数量最少且与所述呼叫楼层的距离和最小的第二电梯组确定为进行开门响应的第二电梯组后,令其他的同向电梯在到达所述呼叫楼层时,可不再进行开启,从而显著提高电梯运行效率,并减少电梯停止和开门次数,进一步节约电能消耗。

实施例三还包括步骤S309、确定一个进行开门响应的第二电梯;

步骤S310、当所述进行开门响应的第二电梯到达所述呼叫楼层时进行开门响应。

步骤S311、确定进行开门响应的电梯;

步骤S312、当所述进行开门响应的电梯到达所述呼叫楼层时进行开门响应。

实施例四

图4为本申请的电梯控制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可包括:

步骤S401、获取电梯呼叫请求;

步骤S402、确定所述电梯呼叫请求对应的呼叫运行方向;

步骤S403、获取所述电梯呼叫请求对应的呼叫楼层待承载量;

步骤S404、确定第一电梯的剩余承载量;

步骤S405、判断是否存在第二电梯,获得第一判断结果;所述第二电梯为所述剩余承载量大于等于所述呼叫楼层待承载量的第一电梯;

步骤S406、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示不存在所述第二电梯时,判断是否所述呼叫楼层待承载量小于等于电梯额定承载量,获得第四判断结果;

步骤S407、当所述第四判断结果表示所述呼叫楼层待承载量小于等于所述电梯额定承载量时,判断是否存在第三电梯组,获得第五判断结果;所述第三电梯组包括两个所述第一电梯,所述两个所述第一电梯的剩余承载量之和大于等于所述呼叫楼层待承载量;

步骤S408、当所述第五判断结果表示存在所述第三电梯组时,从所述第三电梯组中确定一组第四电梯组;所述第四电梯组为与所述呼叫楼层的距离和最小的第三电梯组;

步骤S409、当所述第四电梯组中的各个电梯到达所述呼叫楼层时进行开门响应。

可选的,当所述第五判断结果表示不存在所述第三电梯组时,若有与所述呼叫运行方向同向且未超过呼叫楼层的电梯,则令与所述呼叫运行方向同向且未超过呼叫楼层的电梯到达呼叫楼层时进行开门载客,直至无候梯人员及行李。

当所述第五判断结果表示不存在所述第三电梯组时,若无与所述呼叫运行方向同向且未超过呼叫楼层的电梯,但有无运行指令的空电梯时,调用与呼叫楼层的距离最近的无运行指令的空电梯至呼叫楼层开门载客,直至无候梯人员及行李。

本实施例通过当存在可一次性承载完候梯量的第三电梯组时,确定一个进行开门响应的第三电梯组;通过将与所述呼叫楼层的距离和最小的第三电梯组确定为进行开门响应的第四电梯组后,令其他的同向电梯在到达所述呼叫楼层时,可不再进行开启,从而显著提高电梯运行效率,并减少电梯停止和开门次数,进一步节约电能消耗。

实施例四还包括步骤S410、确定一个进行开门响应的第二电梯;

步骤S411、当所述进行开门响应的第二电梯到达所述呼叫楼层时进行开门响应。

步骤S412、确定进行开门响应的电梯;

步骤S413、当所述进行开门响应的电梯到达所述呼叫楼层时进行开门响应。

实施例五

图5为本申请的电梯控制方法实施例五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可包括:

步骤S501、获取电梯呼叫请求;

步骤S502、确定所述电梯呼叫请求对应的呼叫运行方向;

步骤S503、获取所述电梯呼叫请求对应的呼叫楼层待承载量;

步骤S504、确定第一电梯的剩余承载量;

步骤S505、判断是否存在第二电梯,获得第一判断结果;所述第二电梯为所述剩余承载量大于等于所述呼叫楼层待承载量的第一电梯;

步骤S506、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示不存在所述第二电梯时,判断是否所述呼叫楼层待承载量小于等于电梯额定承载量,获得第四判断结果;

步骤S507、当所述第四判断结果表示所述呼叫楼层待承载量大于所述电梯额定承载量时,判断是否存在第五电梯组,获得第六判断结果;所述第五电梯组包括两个第四电梯;所述两个第四电梯中的电梯为与所述呼叫运行方向同向且未超过呼叫楼层的电梯或无运行指令空电梯,并且所述两个第四电梯的剩余承载量之和大于等于所述呼叫楼层待承载量;

步骤S508、当所述第六判断结果表示存在所述第五电梯组时,从所述第五电梯组中确定一组第六电梯组;所述第六电梯组为与所述呼叫楼层的距离和最小的第五电梯组;

步骤S509、当所述第六电梯组中的各个电梯到达所述呼叫楼层时进行开门响应。

本实施例通过当存在可一次性承载完候梯量的第五电梯组时,确定一个进行开门响应的第六电梯组;通过将与所述呼叫楼层的距离和最小的第六电梯组确定为进行开门响应的第六电梯组后,令其他的同向电梯在到达所述呼叫楼层时,可不再进行开启,从而显著提高电梯运行效率,并减少电梯停止和开门次数,进一步节约电能消耗。

实施例五还包括步骤S510、确定一个进行开门响应的第二电梯;

步骤S511、当所述进行开门响应的第二电梯到达所述呼叫楼层时进行开门响应。

步骤S512、确定进行开门响应的电梯;

步骤S513、当所述进行开门响应的电梯到达所述呼叫楼层时进行开门响应。

步骤S514、当所述第四判断结果表示所述呼叫楼层待承载量小于等于所述电梯额定承载量时,判断是否存在第三电梯组,获得第五判断结果;所述第三电梯组包括两个所述第一电梯,所述两个所述第一电梯的剩余承载量之和大于等于所述呼叫楼层待承载量;

步骤S515、当所述第五判断结果表示存在所述第三电梯组时,从所述第三电梯组中确定一组第四电梯组;所述第四电梯组为与所述呼叫楼层的距离和最小的第三电梯组;

步骤S516、当所述第四电梯组中的各个电梯到达所述呼叫楼层时进行开门响应。

实施例六

图6为本申请的电梯控制方法实施例六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可包括:

步骤S601、获取电梯呼叫请求;

步骤S602、确定所述电梯呼叫请求对应的呼叫运行方向;

步骤S603、获取所述电梯呼叫请求对应的呼叫楼层待承载量;呼叫楼层待承载量包括候梯人数和行李面积;

步骤S604、判断所述候梯人数是否大于等于安全阈值,获得第七判断结果;

步骤S605、当所述第七判断结果表示所述候梯人数大于等于所述安全阈值时,屏蔽所述候梯人数小于所述安全阈值的楼层的电梯呼叫请求。

步骤S606、确定进行开门响应的电梯;

步骤S607、当所述进行开门响应的电梯到达所述呼叫楼层时进行开门响应。

可选的,步骤S606确定进行开门响应的电梯时,确定的进行开门响应的电梯为与所述呼叫运行方向同向且未超过呼叫楼层的电梯或无运行指令空电梯。

本实施例通过当某一呼叫楼层候梯人数大于等于安全阈值时,屏蔽候梯人数小于安全阈值的呼叫楼层的呼叫请求,令其他的未超过所述候梯人数大于等于安全阈值的呼叫楼层的同向电梯或无运行指令空电梯仅在候梯人数大于等于安全阈值的呼叫楼层停留、开门载客,从而提高了候梯人数大于等于安全阈值的呼叫楼层的人员疏散效率,提高了人员候梯及乘坐电梯时的安全性。

实施例六还包括步骤S608、确定第一电梯的剩余承载量;所述第一电梯为与所述呼叫运行方向同向且未超过呼叫楼层的电梯;第一电梯的剩余承载量包括第一电梯的剩余乘载人数和第一电梯剩余轿厢面积;所述第一电梯剩余乘载人数为所述额定乘客人数与第一电梯已承载人数之差;所述第一电梯剩余轿厢面积为所述轿厢净尺寸与第一电梯已占用轿厢面积之差;

步骤S609、判断是否存在第二电梯,获得第一判断结果;所述第二电梯为所述剩余承载量大于等于所述呼叫楼层待承载量的第一电梯;

步骤S610、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示存在所述第二电梯时,确定一个进行开门响应的第二电梯;

步骤S611、当所述进行开门响应的第二电梯到达所述呼叫楼层时进行开门响应。

实施例七

图7为本申请的电梯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系统可包括:

呼叫请求获取模块1,用于获取电梯呼叫请求;

呼叫运行方向确定模块2,用于确定所述电梯呼叫请求对应的呼叫运行方向;

呼叫楼层待承载量获取模块3,用于获取所述电梯呼叫请求对应的呼叫楼层待承载量;

第一电梯剩余承载量确定模块4,用于确定第一电梯的剩余承载量;所述第一电梯为与所述呼叫运行方向同向且未超过呼叫楼层的电梯;

判断模块5,用于判断是否存在第二电梯,获得第一判断结果;所述第二电梯为所述剩余承载量大于等于所述呼叫楼层待承载量的第一电梯;

第二电梯确定模块6,用于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示存在所述第二电梯时,确定一个进行开门响应的第二电梯;

开门响应控制模块7,用于当所述进行开门响应的第二电梯到达所述呼叫楼层时控制第二电梯进行开门响应。

本发明电梯控制装置包括图像采集器1,图像数据处理器2,电梯控制器3。

图像采集器1设置于电梯顶面和楼层候梯区上方;图像采集器1与图像数据处理器2电连接;图像数据处理器2与电梯控制器3电连接;

图像采集器1用于采集每层候梯区场景信息及全部电梯内部场景信息;图像数据处理器2用于根据候梯区场景信息获取候梯人数及行李面积,并用于根据电梯内部场景信息获取电梯的乘客人数及已占用的轿厢面积;电梯控制器3用于根据电梯呼叫运行方向、候梯人数及行李面积来控制电梯的运行。

图像采集器1包括照相机或摄像机中的至少一种,图像采集器1具有红外功能,也可以加装红外传感器,以在光线不佳的情况下采集人体红外辐射特征,提高采集候梯区场景信息及电梯内部场景信息的能力。

图像数据处理器2可以采用人脸识别技术判断人员数量,并基于灰度匹配的图像比对算法,计算出图像采集器1实时采集的图像与无人员和行李的初始图像之间的差别,获得差异率,差异率为人和行李的占地面积比率,从而计算人和行李的占地面积。图像数据处理器2可集成到照相机或摄像机中。

电梯控制器3存储有全部的电梯额定乘客人数和轿厢净尺寸,从图像数据处理器2获取各楼层候梯人数、行李面积、电梯已承载人数和电梯已占用轿厢面积,计算获得每个电梯剩余乘载人数及剩余轿厢面积;电梯剩余乘载人数为额定乘客人数与电梯已承载人数之差;电梯剩余轿厢面积为轿厢净尺寸与电梯已占用轿厢面积之差;

电梯控制器3根据呼叫楼层候梯人数和呼叫数量对呼叫楼层是否还有人员继续等待进行判断,如呼叫乘客在呼叫电梯后有事离开,即当呼叫楼层候梯人数为零且行李面积也为零时,则取消该楼层的呼叫电梯指令,并取消已调用电梯的调用指令,令已调用电梯运行至此楼层时不再停留和开启。如判断人员在继续等待,则进一步对候梯人员数量及行李量进行估计,根据上下行运行电梯的载客数量情况后,采取优化算法,尽可能采取最少停留次数及电梯运行距离而又把人载完,实现电梯控制系统以最少的停留电梯数量、开门次数及运行距离来运行。电梯数量越多,节能效果和载客速度更加突出。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

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