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原料配送传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67477发布日期:2018-09-29 03:40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申请涉及一种原材料自动化配送传输系统,是对粉状原料配送传输处理提供自动化改进,属于工业原材料配送传输自动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工业用原材料(粉状颗粒原料例如奶粉等)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有关键作用,在传统的工业生产车间内,人力方法处理粉状原料的称量、传输、配送等过程极为耗时费力,不但称量精度及次数误差颇大直接影响生产质量,并且粉状原料易受湿度影响而结晶化,加上搬运过程有可能加剧车间粉尘效应及产生危险,最终车间整体进料效率低下,引致生产总量少及生产时间长,直接影响经济效益,需要建立一套完善及一体化的自动化原材料配送传输方法。

针对上述的弊端,特提出本项创新设计,利用一套专业的自动化原料称量配送系统,提升粉状原料的称量精度及配送效率,直接改善生产总量及质量,同时改善车间工作环境及安全,解决需要每台终端设备处设立称量装置及传感器并占用大量车间安装空间的问题,在我国智能制造业提供一种绿色智慧自动化的原料配送传输专业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申请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传统工业车间进料的弊端,提供一种有效的进料方案,实现工业车间内原料配送传输过程的自动化。

具体来说,本发明申请所述的自动化原料配送传输系统,包括配送主体、输送轨道、回收轨道、导桥、提升装置、缓冲装置和推送装置,所述的配送主体的两端分别与输送管道与回收管道连接,配送主体的中部为输送载体配送区,输送载体配送区内设有输送管道,输送载体位于输送管道上,原料进入到输送载体内,再由输送轨道经导桥翻传后将输送载体传送到缓冲装置下方,输送载体由提升装置推送进缓冲装置内储存,再由推送装置推送入输送管道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配送主体的两端分别与回收管道及输送管道连接,配送主体的中部为输送载体配送区,输送载体配送区的内部设有输送管道,输送载体位于输送管道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自动化原料配送传输系统,还包括位于输送载体配送区上方的量斗和原料分配器。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原料分配器包括螺丝杆。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桥为两条具有一定弧度的支架,两端分别连接输送管道,输送载体可在导桥上沿导桥滚动,输送载体在输送轨道上依据导桥的走向转动,让输送载体闸门能对应上方的原料分配器及翻转到水平方向,方便由配送主体推送进输送管道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缓冲装置的底部设有闸门,配送好的输送载体由下方的提升装置经缓冲装置底部的闸门推送进缓冲装置内储存;所述闸门亦会将储存在缓冲装置内已配送好的输送载体释放到推送装置前,推送进输送管道内,输送管道包括主输送管道和副输送管道,分别用于输送不同的原料。

进一步的,所述的推送装置为长柱形推杆,连接着驱动装置并设在相对应配送主体连接孔的后方,中央夹着配送主体,当推送输送载体时,推送装置会直接通过输送管道入口穿过配送主体将输送载体推送进输送管道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提升装置为一种简单的支架,将输送载体两端支撑并提升进入缓冲装置底部,缓冲装置底部的闸门防止漏料。

所述的输送管道及回收管道均与生产车间内各生产机器连接,并与配送主体连接孔连接,其管道排布按实际生产车间需要而定。卸载后的输送载体由回收管道传送到配送主体一端,经导桥翻正位置后再上载原料,实现自动化原料配送传输系统循环。

进一步的,所述的输送载体呈中空圆柱状,一端顶部设有活动盖板。

进一步的,所述的用于分配原料及将其配送到输送载体的原料分配器为螺丝杆,螺丝杆的粗幼、长度、螺距不限。

进一步的,所述的用将输送载体推进到输送管道的推送装置,可以为各类型气缸,亦可以使用马达、或推杆,推送形式不限。

进一步的,所述的两条拥有特定弧度的支架,与输送载体两端接触的导桥,其弧度及长度均不限,而所制造的原料须为摩擦力低如铁佛龙,但原料不限。

更进一步的,所述配送主体内部的输送管道,其种类不限,结构、驱动方式、数目及大小亦不限。

进一步的,所述配送主体上的连接孔,包括了配送主体主连接孔、配送主体副连接孔和配送主体回收连接孔,所述配送主体主连接孔和配送主体副连接孔分别连接输送管道,分别用于配送主原料和副原料,而所述配送主体回收连接孔则用于连接回收管道。

再进一步的,所述主、副输送管道和回收管道,其有否密封管壁不限,驱动装置及输送带种类、结构、数目及大小亦不限。

进一步的,所述的缓冲装置,可以为高摩擦力原料,或以一定斜度作为缓冲,但其种类不限,结构、数目及大小亦不限。

更进一步的,所述缓冲装置底部的闸门,其种类不限,结构、驱动方式、数目及大小亦不限。

进一步的,所述的推杆连接着驱动装置并设在相对应输送管道入口的后方的推送装置,其种类不限,结构、驱动方式、数目及大小亦不限。

本发明申请的自动化原料配送传输系统,能清除传统手动处理运输粉状原料的弊端,提高产量及改善质量的同时亦大幅提升整体效率,为智能制造业原料配送传输领域提供一种节能、减排及自动化的专业方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申请所述的自动化原料配送传输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申请所述的自动化原料配送传输系统的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申请所述的推送内部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申请所述的自动化原料配送传输系统截面图;

其中,1为配送主体、2为缓冲装置、3为推送装置、4为配送主体主连接孔、5为配送主体副连接孔、6为配送主体回收连接孔、7为输送载体、8为输送载体活动盖板、9为输送管道、10为导桥、11为提升装置、12为闸门、13为输送载体配送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进行非限制性的描述。

如图1-4所示,本发明申请所述的自动化原料配送传输系统,包括配送主体1、输送轨道9、回收轨道(图中未示出)、导桥10、提升装置11、缓冲装置2和推送装置,所述的配送主体1的两端分别与输送管道9与回收管道连接,配送主体1的中部为输送载体配送区13,输送载体配送区13内设有输送管道9,输送载体7位于输送管道9上,所述的输送载体7呈中空圆柱状,一端顶部设有活动盖板8,原料进入到输送载体7内,再由输送轨道9经导桥10翻传后将输送载体7传送到缓冲装置2下方,输送载体7由提升装置11推送进缓冲装置2内储存,再由推送装置13推送入输送管道9内,继而向所需的位置输送。所述的自动化原料配送传输系统,还包括位于输送载体配送区上方的量斗和原料分配器(图中未示出)。所述的导桥10为两条具有一定弧度的支架,两端分别连接输送管道9,输送载体7可在导桥10上沿导桥滚动,输送载体7在输送轨道9上依据导桥10的走向转动,让输送载体7的闸门能对应上方的原料分配器及翻转到水平方向,方便由配送主体推送进输送管道内。所述的缓冲装置2的底部设有闸门12,配送好的输送载体7由下方的提升装置11经缓冲装置2底部的闸门12推送进缓冲装置2内储存;所述闸门12亦会将储存在缓冲装置2内已配送好的输送载体7释放到推送装置11前,推送进输送管道9内,输送管道9包括主输送管道和副输送管道,分别用于输送不同的原料。

使用时,本发明申请所述的自动化原料配送传输系统,原料开始在输送载体配送区13配入输送载体7,输送载体7设有输送载体活动盖板8以存放原料;然后由配送主体1内的输送管道9经过导桥10翻转后送到缓冲装置2的下方,此时输送载体7下方的提升装置11经缓冲装置2底部闸门12推送进缓冲装置2,暂时存放在缓冲装置2内。缓冲装置2底部的闸门12打开,缓冲装置2内的输送载体7卸到配送主体主连接孔4或配送主体连副接孔5的位置,再由推送装置3将其推送进相关的输送管道。卸料后的输送载体7由连接生产车间的回收管道回收,该回收管道与配送主体回收连接孔6连接,再将输送载体7输送回配送主体1,经导桥10翻正位置后在配送区13再次配送原料,实现自动化原料配送传输系统循环。

应该理解的是,上述内容包括附图均非对所述技术方案的限制,事实上,凡以相同或近似原理对所述技术方案进行的改进,包括结构的尺寸、形状、所用材质的改变,以及功能相似组件的替换,都在本发明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