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电梯轿厢显示屏的物联网信息交互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39934发布日期:2018-11-07 08:19阅读:19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电梯轿厢显示屏的物联网信息交互系统。

背景技术

电梯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装有箱状吊舱,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垂直升降电梯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但是现有电梯轿厢内显示屏大多数是基于现有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的广告发布,公益宣传,没有将电梯运行信息,维保信息,困人救援等核心问题结合起来,极大的浪费了轿厢内显示屏人机交互的功能,不能显示救援人员的信息达到安抚被困人员的目的,无法查询电梯的相关使用信息,同时无法对电梯运行状况做出评价实现业主与物业之间的信息交流。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电梯轿厢显示屏的物联网信息交互系统,解决了现有的电梯轿厢内显示屏大多数是基于现有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的广告发布,公益宣传,没有将电梯运行信息,维保信息,困人救援等核心问题结合起来,极大的浪费了轿厢内显示屏人机交互的功能,不能显示救援人员的信息达到安抚被困人员的目的,无法查询电梯的相关使用信息,同时无法对电梯运行状况做出评价实现业主与物业之间的信息交流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电梯轿厢显示屏的物联网信息交互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1)信息查询,电梯乘坐人员通过电梯物联网智能监控系统在电梯轿厢内显示屏上设置的人机交互界面查询电梯相关信息;

(2)确认救援请求,当电梯监控平台收到被困信息,第一时间通过轿厢上安装的电梯物联网监控终端查看电梯内被困人员视频,确认救援请求;

(3)发布救援信息,电梯监控平台将困人信息推送到救援人员端安装的手机app终端,手机app终端接收救援请求,并将自己的坐标位置发送给电梯物联网监控终端;

(4)播放安抚视频,轿厢内显示屏播放安抚视频并将救援人员信息更新到显示屏上;

(5)信息交互,通过电梯物联网智能监控系统在电梯轿厢内显示屏上设置的人机交互界面进行选项互动。

优选的,所述基于电梯轿厢显示屏的物联网信息交互系统,包括轿厢显示屏、电梯物联网监控终端、4g路由器、电梯监控平台和手机app终端。

优选的,所述轿厢显示屏、电梯物联网监控终端、4g路由器、电梯监控平台和手机app终端之间通过tcp/ip协议连接。

优选的,所述轿厢显示屏包括显示屏显示主页,通过所述显示屏显示主页可以查询到维保公司信息界面、电梯信息查询界面、维保任务查询界面、维保记录查询界面、故障警告查询界面、警告分类统计页面、部件更新记录界面、星级评比界面和点评查看界面。

优选的,所述救援人员信息包括行程轨迹、剩余路程和预计到达剩余时间。

优选的,所述信息交互过程中的选项互动包括业主在显示屏上对维保公司和维保人员的满意度进行直接评比以及业主对物业和维保公司在显示屏上推送的征询意见进行直接答复。

优选的,所述电梯物联网监控终端通过json解析出手机app终端位置坐标,并通过rs232传输到轿厢显示屏。

优选的,所述轿厢显示屏通过百度地图sdk包调用相应的api接口将手机app终端坐标位置显示在地图上,并计算救援到达的剩余时间。

优选的,所述显示屏显示主页显示推送的数据会同步保存到当地数据库,每次界面查看都会比对数据是否更新,如果更新将显示最新数据并覆盖之前数据。

优选的,所述救援信息通过轿厢上电梯物联网监控终端检测出电梯人员是否被困或者被困人员自己通过轿厢显示屏上的报警按钮请求被困救援。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电梯轿厢显示屏的物联网信息交互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基于电梯轿厢显示屏的物联网信息交互系统,通过电梯物联网智能监控系统在电梯轿厢内显示屏上设置的人机交互界面显示救援电子地图,实时更新救援人员的行程轨迹、剩余路程和预计到达剩余时间,以心理暗示方法达到对被困人员心理安抚作用。

(2)、该基于电梯轿厢显示屏的物联网信息交互系统,通过电梯物联网智能监控系统在电梯轿厢内显示屏上设置的人机交互界面查询维保公司信息界面、电梯信息查询界面、维保任务查询界面、维保记录查询界面、故障告警记录查询界面、故障告警分类统计页面、部件更新记录界面,星级评比界面和点评查看界面相关信息,让维保信息公开、透明、及时,同时追责有依据、追溯有方向。

(3)、该基于电梯轿厢显示屏的物联网信息交互系统,通过信息交互过程中的选项互动包括业主在显示屏上对维保公司和维保人员的满意度进行直接评比以及业主对物业和维保公司在显示屏上推送的征询意见进行直接答复,给业主、物业、维保公司三方有个表达意见和建议的直接渠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困人救援推送显示屏显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轿厢显示屏界面内容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装置连接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信息推送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显示屏显示主页信息发布流程图;

图6位本发明困人救援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电梯轿厢显示屏的物联网信息交互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1)信息查询,电梯乘坐人员通过电梯物联网智能监控系统在电梯轿厢内显示屏上设置的人机交互界面查询电梯相关信息;

(2)确认救援请求,物联网智能监控系统通过设置在轿厢内部的监控摄像头等采集外部传感器数据并分析,经过轮询状态进行电梯故障判断,故障触发后当电梯监控平台收到被困信息,第一时间通过轿厢上安装的电梯物联网监控终端查看电梯内被困人员视频,确认救援请求;

(3)发布救援信息,电梯监控平台将困人信息推送到救援人员端安装的手机app终端,手机app终端接收救援请求,并将自己的坐标位置发送给你电梯物联网监控终端;

(4)播放安抚视频,电梯监控平台通过总线通讯汇总数据,然后发送到交互界面,轿厢内显示屏播放安抚视频并将救援人员信息更新到显示屏上;

(5)信息交互,通过电梯物联网智能监控系统在电梯轿厢内显示屏上设置的人机交互界面进行选项互动。

一种基于电梯轿厢显示屏的物联网信息交互系统,包括轿厢显示屏、电梯物联网监控终端、4g路由器、电梯监控平台和手机app终端,电梯物联网监控终端和轿厢显示屏之间通过rs232接口连接,电梯物联网监控终端和轿厢显示屏通过以太网接口与4g路由器连接,4g路由器通过通讯基站与电梯安全监控平台连接。

轿厢显示屏、电梯物联网监控终端、4g路由器、电梯监控平台和手机app终端之间通过tcp/ip协议连接。

轿厢显示屏包括显示屏显示主页,通过显示屏显示主页可以查询到维保公司信息界面、电梯信息查询界面、维保任务查询界面、维保记录查询界面、故障警告查询界面、警告分类统计页面、部件更新记录界面、星级评比界面和点评查看界面,查询过程中向平台信息发送信息请求推送,让维保信息公开、透明、及时,同时追责有依据、追溯有方向。

救援人员信息包括行程轨迹、剩余路程和预计到达剩余时间,电梯轿厢内显示屏上设置的人机交互界面显示救援电子地图,实时更新救援人员的行程轨迹、剩余路程和预计到达剩余时间,以心理暗示方法达到对被困人员心理安抚作用。

信息交互过程中的选项互动包括业主在显示屏上对维保公司和维保人员的满意度进行直接评比以及业主对物业和维保公司在显示屏上推送的征询意见进行直接答复,给业主、物业、维保公司三方有个表达意见和建议的直接渠道。

电梯物联网监控终端通过json解析出手机app终端位置坐标,并通过rs232传输到轿厢显示屏。

轿厢显示屏通过百度地图sdk包调用相应的api接口将手机app终端坐标位置显示在地图上,并计算救援时间。

显示屏显示主页显示推送的数据会同步保存到数据库,每次界面查看都会比对数据是否更新,如果更新将显示最新数据并覆盖之前数据。

救援信息通过轿厢上电梯物联网监控终端检测出电梯人员是否被困或者被困人员自己通过轿厢显示屏上的报警按钮请求被困救援。

工作时,电梯乘坐人员通过电梯物联网智能监控系统在电梯轿厢内显示屏上设置的人机交互界面查询电梯相关信息,当电梯监控平台收到被困信息,第一时间通过轿厢上安装的电梯物联网监控终端查看电梯内被困人员视频,确认救援请求,电梯监控平台将困人信息推送到救援人员端安装的手机app终端,手机app终端接收救援请求,并将自己的坐标位置发送给你电梯物联网监控终端,轿厢内显示屏播放安抚视频并将救援人员信息更新到显示屏上,通过电梯物联网智能监控系统在电梯轿厢内显示屏上设置的人机交互界面进行选项互动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