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制动释放装置及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13584发布日期:2019-01-05 09:29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电磁制动释放装置及电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将进行曳引机的制动的电磁制动装置进行释放的电磁制动释放装置、以及包括该电磁制动释放装置的电梯。



背景技术:

当前,电梯包括轿厢、对重、连接轿厢与对重的绳索、卷绕有该绳索的曳引机。曳引机具有:驱动部;与驱动部连接的旋转轴;由旋转轴所支承以使其可以旋转的、卷绕有绳索的曳引轮;与曳引轮连接的制动盘。并且,在曳引机中设有电磁制动装置,该电磁制动装置通过对制动盘的旋转进行制动从而进行曳引轮的制动。

此外,在当停电、地震等的紧急状况下轿厢紧急停止了的情况下,会出现轿厢在与通常运行时的停止位置所不同的停止位置处停止的情况。在该情况下,需要使成为制动状态体的电磁制动装置强制释放。

作为这样的使电磁制动装置强制释放的技术,例如是如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技术。在该特许文献1中,限制了一种电磁制动释放装置,该电磁制动释放装置包括:与轴紧固的滚珠丝杠及滚珠丝杠螺母;以及推力轴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186867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利用1个电磁制动释放装置,只能够使1个电磁制动装置释放。因此,具有如下问题:在曳引机中设置有多个电磁制动装置的情况下,不能够一次性将多个电磁制动装置释放,从而在释放作业时耗费时间。

本发明目的在于,考虑到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电磁制动释放装置及电梯,该电磁制动释放装置及电梯能够将多个电磁制动同时释放。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实现目的,电磁制动释放装置包括第1制动释放机构、第2制动释放机构、操作杆、传递机构。第1制动释放机构以可装卸的方式安装于对电梯中的曳引机的曳引轮的驱动进行制动的第1电磁制动装置,将第1电磁制动装置中的制动进行释放。第2制动释放机构以可装卸的方式安装于对曳引轮的驱动进行制动的第2电磁制动装置,将第2电磁制动装置中的制动进行释放。操作杆安装于第1释放机构,对第1制动释放机构进行旋转操作。传递机构将对操作杆进行旋转操作时产生的转矩从第1制动释放机构传递至第2制动释放机构。

此外,电梯包括:在电梯井内进行升降的轿厢;与轿厢连结的绳索;具有卷绕有绳索的曳引轮的、经由绳索使轿厢升降的曳引机。此外,电梯包括:对曳引轮的驱动进行制动的第1电磁制动装置;对曳引轮的驱动进行制动的第2电磁制动装置;将第1电磁制动装置及第2电磁制动装置中的制动进行释放的电磁制动释放装置。而且,将上述的电磁制动释放装置作为电磁制动释放装置来使用。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结构的电磁制动释放装置及电梯,能够将多个电磁制动装置同时释放。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电梯的简要结构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电梯的曳引机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在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曳引机的电磁制动装置中设置了电磁制动释放装置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曳引机的电磁制动装置及电磁制动释放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电磁制动释放装置的操作杆的图,图5a是表示操作杆的侧视图,图5b是表示操作杆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操作了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电磁制动装置的状态的曳引机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对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电磁制动装置进行了操作的状态的电磁制动装置及电磁制动释放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7对电磁制动释放装置及电梯的实施方式例进行说明。另外,对各个图中共通的构件标注相同的标号。

1.实施方式例

1-1.电梯的结构

首先,参照图1对实施方式例(以下称为“本例”)所涉及的电梯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例的电梯的结构例的简要结构图。

如图1所示,本例的电梯1设于形成于建筑结构物内的电梯井110。电梯1包括:在电梯井110内进行升降动作的、搭载人或货物的轿厢120;绳索130;对重140;曳引机100。在电梯井110的顶部设有机房160。

曳引机100配置于机房160,通过卷绕绳索130使轿厢120进行升降。此外,在曳引机100的附近设有架设有绳索130的偏导轮150。

在绳索130的轴向的一端安装有轿厢120,在绳索130的轴向的另一端安装有对重140。因此,轿厢120经由绳索130与对重140连结。于是,通过驱动曳引机100,轿厢120在电梯井110内进行升降动作。

1-2.曳引机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2及图3对曳引机100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曳引机100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曳引机100的主视图。

如图2及图3所示,曳引机100具有:设备底座2;驱动电机3;曳引轮4;制动盘5;轴承台6;固定构件7;4个电磁制动装置10a、10b、10c、10d。设备底座2中设置有驱动电机3、轴承台6及固定构件7。

旋转轴8与驱动电机3连接。曳引轮4和制动盘5安装于该旋转轴8。绳索130卷绕于曳引轮4。在曳引轮4与驱动电机3之间设有轴承台6。而且,利用轴承台6对旋转轴8中的驱动电机3侧的端部进行支承以使其可以旋转。

在曳引轮4的与轴承台6相反的一侧设有制动盘5。制动盘5固定于曳引轮,与曳引轮4一起安装于旋转轴8。于是,若驱动电机3进行驱动,则旋转轴8旋转,曳引轮4和制动盘5与旋转轴8的旋转相联动地进行旋转。此外,在旋转轴8的、与驱动电机3侧的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配置有固定构件7。

固定构件7具有:对旋转轴8进行支承以使其可以旋转的轴承部7a;4个支承部9a、9b、9c、9d。4个支承部9a、9b、9c、9d设于固定构件7的外周部。第1支承部9a及第2支承部9b设于固定构件7的一端部,第3支承部9c及第4支承部9d设于固定构件7的另一端部。此外,由于4个支承部9a、9b、9c、9d分别具有相同结构,所以此处仅对第1支承部9a进行说明。

第1支承部9a具有一对臂片11、11。一对臂片11、11相隔开规定的间隔并相对。而且,在一对臂片11、11中安装有第1电磁制动装置10a。此外,在第2支承部9b中安装有第2电磁制动装置10b,在第3支承部9c中安装有第3电磁制动装置10c。而且,在第4支承部9d中安装有第4电磁制动装置10d。由于4个电磁制动装置10a、10b、10c、10d分别具有相同结构,所以此处仅对第1电磁制动装置10a(以下,只称为“电磁制动装置10”)进行说明。

接着,参照图4对电磁制动装置10及臂片11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图4是表示电磁制动装置10的剖视图。

如图4所示,在臂片11的与轴承部7a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设有引导板12与导向销13。引导板12沿着旋转轴8(参照图2)的轴向并与臂片11相对。导向销13固定于引导板12及臂片11中,以使得将引导板12与臂片11连结。此外,在臂片11中的导向销13的附近形成有浮式贯通孔11a。并且,在一对臂片11、11中的、彼此相对的一侧的端部(以下,称为“相对侧前端部”)11b固定有限制销15。

[电磁制动装置]

接着,对电磁制动装置10进行说明。

电磁制动装置10具有主体21、电磁驱动部22、第1制动蹄23、第2制动蹄24。

[支承框]

主体21具有框体26、支承板27。框体26形成为将制动盘5的周缘部的一部分覆盖的形状。在框体26中的与制动盘5的一面5a相对的内壁面26a安装有第1制动蹄23。第1制动蹄23具有制动轴23a、制动片23b。制动轴23a固定于内壁面26a。而且,制动片23b与制动盘5的一面5a相对。此外,与框体26相连续地形成有支承板27。

支承板27形成为大致平板状。支承板27与同制动盘5中的一面5a相反的一侧的另一面5b相对。此外,支承部27的一部分夹住制动盘5,与框体26的内壁面26a相对。支承板27设有2个导向销轴承部27a。导向轴承部27a形成于支承板27中的外缘部。此外,支承板27的外缘部被插入至支承部9中的臂片11与引导板12之间。然后,将导向销13以可滑动的方式插入导向轴承部27a。由此,经由2个导向销13,主体21以可移动的方式被臂片11支承。

此外,在支承板27的导向轴承部27a的附近固定有浮式螺栓41。浮式螺栓41一端部被固定于支承板27,另一端部贯穿臂片11的浮式贯通孔11a。此外,浮式弹簧42介于浮式螺栓41的另一端部与臂片11之间。利用浮式弹簧42,朝使第1制动蹄23与制动盘5的一面5a相抵接的方向对主体21施力。

并且,在支承板27中的、与框体26的内壁面26a相对的部位形成有贯通孔27b。贯通孔27b中第2制动蹄24的制动轴24a贯穿。

而且,在支承板27中的、与同制动盘5的另一面5b相对的一面相反的一侧的另一面上配置有电磁驱动部22。

[电磁驱动部]

电磁驱动部22具有电磁芯体31、与电磁芯体相对的可动构件32、电磁线圈37、多个施力弹簧38。可动构件32形成为呈大致圆形的平板状。在可动构件32中形成有2个插通孔32a、32a。此外,在可动构件32中安装有第2制动蹄24。

第2制动蹄24具有制动轴24a、和制动片24b。制动轴24安装于可动构件32的半径方向的大致中央处,从可动构件32的轴向的一端贯穿至另一端。此外,制动轴24a中的轴向的一端部贯穿支承板27的贯通孔27b。而且,在制动轴24a的轴向的一端部设有制动片24b。

制动片24b与制动盘5的另一面5b相对。此外,制动片24b被配置为将制动盘5夹在中间并与第1制动蹄23的制动片23b相对。于是,在曳引机100停止时,利用第1制动蹄23的制动片23b与第2制动蹄24的制动片24b,从而夹持制动盘5,对曳引机100中的制动盘5及曳引轮4进行制动。

制动轴24a的轴向的另一端部、即从可动构件32中的与电磁芯体31相对的相对面32b突出的端部朝电磁芯体31突出。此外,制动轴24a的另一端部插入设于电磁芯体31中的轴支承孔31c。

电磁芯体31形成为大致圆柱状。电磁芯体31的轴向的一端面成为与可动构件32的相对面32b相对的磁极面31a。后述电磁制动释放装置50a的制动释放机构51a与电磁芯体31的轴向的另一端面31b相抵接。此外,在电磁芯体31中配置有电磁线圈37和施力弹簧38。

电磁线圈37以规定的圈数卷绕。在电磁线圈37中施加有由未图示的控制部所控制的电压。通过在电磁线圈37中施加电压,从而由电磁芯体31与电磁线圈37构成电磁体。于是,电磁芯体31的磁极面31a成为对可动构件32进行吸附的吸附面。

施力弹簧38安装在设于电磁芯体31中的凹部。施力弹簧31的一端部与可动构件32的相对面32b相抵接。于是,施力弹簧38利用规定的作用力对可动构件32朝使其远离电磁芯体31的方向施力。

此外,在电磁芯体31中形成有轴支承孔31c。轴支承孔31c形成于电磁芯体31中的磁极面31a的半径方向的大致中央处。轴支承孔31c从电磁芯体31的轴向的一端贯穿至另一端。第2制动蹄24的制动轴24a以可滑动的方式插入该轴支承孔31c。由此,对可动构件32经由第2制动蹄24进行支承以使其可接近电磁芯体31以及可以分离。

此外,在电磁芯体31中设有连接构件35。连接构件35从电磁芯体31的磁极面31a朝可动构件32突出。连接构件35贯穿设于可动构件32中的插通孔32a,固定于主体21的支承板27。由此,电磁芯体31经由连接构件35与主体21共同进行移动。

如图3所示,在具有上述的结构的曳引机100中以可装卸的方式安装有2个电磁制动释放装置50a、50b。

1-3.电磁制动释放装置

接着,参照图3及图4,对电磁制动释放装置50a、50b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电磁制动释放装置50a、50b使电磁制动装置10a、10b、10c、10d的第1制动蹄23的制动片23b和第2制动蹄24的制动片24b强制地从制动盘5分离(释放)。此外,第1电磁制动释放装置50a使第1电磁制动装置10a及第2电磁制动装置10b同时释放,第2电磁制动释放装置50b使第3电磁制动装置及第4电磁制动装置10d同时释放。

另外,由于2个电磁制动释放装置50a、50b分别具有相同结构,此处仅对第1电磁制动释放装置50a进行说明。

第1电磁制动释放装置50a包括第1制动释放机构51a、第2制动释放机构51b、传递机构52、和操作杆56。第1制动释放机构51a安装于第1电磁制动装置10a,第2制动释放机构51b安装于第2电磁制动装置10b。操作杆56以可装卸的方式安装于第1制动释放机构51a

另外,第2电磁制动释放装置50b的第1制动释放机构51c安装于第3电磁制动装置10c,第2制动释放机构51d安装于第4电磁制动装置10d。

[制动释放机构]

接着,参照图4,对制动释放机构51a、51b进行说明。另外,由于第1制动释放机构51a及第2制动释放机构51b分别具有相同结构,此处仅对第1制动释放机构51a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第1制动释放机构51a包括框架61、滚珠丝杠螺母62、螺纹轴63、推力轴承64。另外,由滚珠丝杠螺母62和螺纹轴63构成滚珠丝杠机构。

框架61形成为大致圆柱状。在框架61中形成有固定凹部61a、凸缘部61b、贯通孔61c。此外,在框架61的轴向的一端部设有推力轴承64。框架61经由推力轴承64与电磁芯体31的另一端面相抵接。推力轴承64对框架61及滚珠丝杠螺母62进行支承,以使它们可以以螺纹轴63为中心进行旋转。

固定凹部61a形成于框架61的轴向的另一端部。固定凹部61a是从框架61的轴向的另一端面沿轴向以规定的长度凹陷的凹部。在固定凹部61a中固定有滚珠丝杠螺母62。

形成有内螺纹的螺纹孔62a设于滚珠丝杠螺母62中。在螺纹孔62a的内螺纹中配置有未图示的滚珠。螺纹孔62a从滚珠丝杠螺母62的轴向的一端部贯穿至另一端部。

凸缘部61b从框架61的外周面朝半径方向的外侧突出。在凸缘部61b中设有连接孔61d。设于后述操作杆56的连接构件58的连接突起59插入该连接孔61d。此外,后述传递机构52的第1链轮53a经由固定螺栓71被紧固于凸缘部61b中的轴向的一端面。

贯通孔61c从框架61的轴向的一端部贯穿至固定凹部61a。另外,贯通孔61与固定凹部61a及滚珠丝杠螺母62的螺纹孔62a连通。

螺纹轴63形成为棒状。螺纹轴63插入螺纹丝杠螺母62的螺纹孔62a及框架61的贯通孔61c。而且,螺纹轴63从设于框架61的推力轴承64朝轴向的一端部突出。

在螺纹轴63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由外螺纹构成的螺纹槽63a。螺纹槽63a经由滚珠与设于滚珠丝杠螺母62的螺纹孔62a中的内螺纹相卡合。此外,螺纹轴63的轴向的一端部设有连接螺栓63b。连接螺栓63b与制动轴24a的轴向的另一端部相螺合。由此,制动轴24a与螺纹轴63连接。

于是,若使框架61及滚珠丝杠螺母62以螺纹轴63为中心进行旋转,则利用螺纹孔62a及螺纹轴63的螺纹槽63a,从而将旋转运动变换为直线运动,螺纹轴63沿轴向进行移动。

[传递机构]

接着,对传递机构52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具有表示第1旋转体的一个例子的第1链轮53a、表示第2旋转体的一个例子的第2链轮53b、表示移动体的一个例子的链条54。如图4所示,第1链轮53a经由固定螺栓71固定于第1制动释放机构51a的框架61。

此外,在第1链轮53a中设有传递侧连接孔53a。设于操作杆56的连接构件58中的连接突起59插入传递侧连接孔53a。于是,第1链轮53a与第1制动释放机构51a的框架61及滚珠丝杠螺母62共同旋转。

另外,如图3所示,第2链轮53b固定于第2制动释放机构51b的未图示的框架。

链条54的两个端部利用链条螺栓55以可装卸的方式进行连结。于是,通过利用链条螺栓55将两个端部进行连结,从而链条54形成为无端状。此外,利用链条螺栓55,链条54构成为周向长度可进行变更。

链条54卷绕于第1链轮53a和第2链轮53b。而且,链条54在第1链轮53与第2链轮53b之间循环移动。因此,若第1链轮53a旋转,则其转矩经由链条54传递至第2链轮53b,从而第2链轮53b也进行旋转。

[操作杆]

接着,参照图4~图5b,对操作杆56进行说明。

图5a及图5b是表示操作杆56的图。

如图5a及图5b所示,操作杆56具有握持部57、连接构件58。连接构件58形成为大致圆形的平板状。在连接构件58中形成有大致圆形的开口部58a。如图4所示,开口部58a的开口直径设定为与第1制动释放机构51a的框架61的直径大致相等。而且,框架61插入开口部58a。

并且,如图5a及图5所示,在连接构件58的一面上设有2个连接突起59。如图4所示,连接突起59插入框架61的连接孔61d及第1链轮53a的传递侧连接孔53a。由此,操作杆56与框架61及第1链轮53a连接。

另外,虽然在本例的电磁制动释放装置50a中,对通过将连接突起59插入连接孔61d从而将操作杆56与框架61连接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作为操作杆56与框架61的连接方法,例如也可以是在将开口部58a的开口形状形成为六边形状的同时将框架61形成为六棱柱状,通过将开口部58a与框架61相卡合从而将操作杆56连接至框架61。或者,也可以使用固定螺栓将操作杆56连接至框架61,能够适用其他各种连接方法。

此外,在连接构件58的外周部的一部分上设有握持部57。握持部57形成为作业者可以把持。握持部57通过由作业者来进行操作,从而将转矩传递至连接构件58及框架61。

另外,在本例中的电磁制动器释放装置50a中,虽然对将操作杆56安装于第1制动释放机构51a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将操作杆56安装于第2制动释放机构51b。

2.动作例

2-1.电磁制动装置的动作例

接着参照图4及图7对具有上述结构的电磁制动装置10的动作例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释放了电磁制动装置的状态的图。

首先,对电磁制动装置10的制动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在曳引机100(参照图2)停止时,在电磁线圈37中未施加有电压,从而电磁线圈37及电磁芯体31的磁性被消去。此外,利用施力弹簧38对可动构件32朝远离电磁芯体31的方向施力。因此,可动构件32的相对面32b与电磁芯体31的磁极面31a之间形成有间隙。

于是,安装于可动构件32的第2制动蹄24的制动片24b被推压至制动盘5的另一面5b。通过将第2制动蹄24的制动片24b推压至制动盘5的另一面5b,从而可动构件32中的朝远离电磁芯体31的方向、即朝轴向的一侧的移动停止。

因此,利用施力弹簧38的反作用力对电磁芯体31朝远离可动构件32的方向施力,电磁芯体31朝远离制动盘5的另一面5b的方向移动。于是,经由连接构件35与电磁芯体31连结的主体21也与电磁芯体31共同朝旋转轴8的轴向的另一侧移动。由此,设于主体21中的第1制动蹄23的制动片23b被推压至制动盘5的一面5a。其结果是,制动盘5被第1制动蹄23与第2制动蹄24夹持,制动盘5及曳引轮4被制动。

在曳引轮100运转时,在电磁线圈37中施加有规定的电压,电磁芯体31被励磁。由此,将高于施力弹簧38的作用力的电磁吸引力提供给电磁芯体31。因此,可动构件32抵抗施力弹簧38的作用力而被吸引至电磁芯体31的磁极面31a。于是,通过使可动构件32朝接近电磁芯体31的方向移动,从而第2制动蹄24的制动片24b远离制动盘5的另一面5b。

此外,若可动构件32朝接近电磁芯体31的方向移动规定的长度,则可动构件32的相对面32b与限制销15相抵接。由此,可动构件32中的朝接近电磁芯体31的方向的移动停止。此时,第2制动蹄24的制动片24b与制动盘5的另一面5b之间形成有间隙。

另外,在可动构件32的相对面32b与电磁芯体31的磁极面31a之间也形成有间隙。此外,在可动构件32中持续作用有电磁芯体31及电磁线圈37的电磁吸引力。然而,利用限制销15,可动构件32的移动被限制。因此,在电磁芯体31及电磁线圈37中产生的电磁吸引力作为反作用力作用于电磁芯体31,电磁芯体31朝接近可动构件32的方向、即轴向的一侧移动。此外,经由连接构件35与电磁芯体31相连结的主体21也与电磁芯体31共同朝轴向的一侧移动。

由此,如图7所示,电磁芯体31的磁极面31a与可动构件32的相对面32b相接触。此外,设于主体21中的第1制动蹄23的制动片23b远离制动盘5的一面5a。此时,第1制动蹄23的制动片23b与制动盘5的另一面5a之间形成有间隙。通过使第1制动蹄23的制动片23b及第2制动蹄24的制动片24b远离制动盘5,从而解除由电磁制动装置10所进行的制动盘5及曳引轮4的制动。由此,电磁制动装置10的动作完成。

另外,从如图7所示的状态返回至如图4所示的制动状态的动作为,向线圈37的通电停止,从而消去电磁芯体31及电磁线圈37的磁性。而且,由于通过进行与上述动作相反的动作从而得以实现,所以省略其说明。

2-2.电磁制动释放装置的动作例

接着,参照图4、图6、图7,对操作电磁制动释放装置50a、50b从而强制地将电磁制动装置10a、10b释放的动作例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对电磁制动释放装置50a、50b进行了操作的状态的图。

首先,如图3及图4所示,将第1制动释放机构51a的螺纹轴63连接至第1电磁制动装置10a中的第2制动蹄的制动轴24a。另外,螺纹轴63贯穿框架61及螺纹孔62a,与滚珠丝杠螺母62相卡合。此外,预先将传递机构52的第1链轮53a固定于框架61。由此,第1制动释放机构51a被安装于第1电磁制动装置10a。此时,固定于框架61的推力轴承64与电磁芯体31的另一端面31b相对。

此外,将第2制动释放机构51b安装于第2电磁制动装置10b。另外,由于安装工序与第1制动释放机构51a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接着,将链条54卷绕在第1链轮53a及第2链轮53b上。此时,链条螺栓55的连结被解除,链条54的两个端部未被连结。因此,能够较轻易地将链条54卷绕在第1链轮53a和第2链轮53b上。然后,利用链条螺栓55将链条54的两个端部进行连结。由此,链条54形成为无端状。

此外,利用链条螺栓55对链条54的周向长度进行调整,从而使链条54的松弛消除。由此,能够高效地将第1链轮53a的转矩传递至第2链轮53b。

接着,将操作杆56安装于第1制动释放机构51a。即,如图4所示,在将框架61的轴向的另一端部插入连接构件58的开口部58a的同时,将连接构件58的连接突起59插入框架61的连接孔61d以及第1链轮53a的传递侧连接孔53a。由此,操作杆56被安装于第1制动释放机构51a。

接着,如图6所示,作业者使操作杆56的握持部57旋转。由此,与操作杆56连接的第1制动释放机构51a的框架61及滚珠丝杠螺母62以螺纹轴63为中心进行旋转。通过使框架61进行旋转,从而固定于框架61的第1链轮53a也进行旋转。于是,第1链轮53a的转矩经由链条54传递至第2链轮53b,从而第2链轮53b也进行旋转。

通过使第2链轮53b进行旋转,从而固定有第2链轮53b的第2制动释放机构51b的框架及滚珠丝杠螺母也进行旋转。即,在利用操作杆56对第1制动释放机构51a进行了旋转操作时产生的转矩,利用传递机构52被传递至第2制动释放机构51b。这样,根据本例的电磁制动释放装置50a,能够通过一次操作同时使两个制动释放机构51a、51b进行动作。

如图7所示,若框架61及滚珠丝杠螺母62进行旋转,则推力轴承64与电磁芯体31的另一端面31b相抵接。因此,框架61中的、朝电磁芯体31的移动被限制。通过使滚珠丝杠螺母62进行旋转,利用螺纹孔62a与螺纹轴63的螺纹槽63a的卡合,从而将旋转运动变换为直线运动,螺纹轴63被拉向轴向的另一侧。

通过将螺纹轴63拉向轴向的另一侧,与螺纹轴63连接的第2制动蹄24也被拉向轴向的另一侧。于是,第2制动蹄24的制动片24b远离制动盘5的另一面5b。此外,固定有第2制动蹄24的可动构件32也抵抗施力弹簧38的作用力而接近电磁芯体31的磁极面31a。

此外,若可动构件32朝接近电磁芯体31的方向移动规定的长度,则可动构件32的相对面32b与限制销15相抵接。由此,可动构件32中的、朝接近电磁芯体31的方向的移动停止。

并且,若对操作杆56进行操作,使框架61及滚珠丝杠螺母62进行旋转,则螺纹轴63及制动轴24a被进一步地拉向轴向的另一侧。另外,由于推力轴承64介于框架61与电磁芯体31之间,所以能够使框架61及滚珠丝杠螺母62顺畅地进行旋转。

如上所述,由于限制可动构件32中的、朝接近电磁芯体31的方向的移动,因此对制动轴24a进行拉伸时的反作用力经由框架61及推力轴承64作用于电磁芯体31上。因此,电磁芯体31朝接近可动构件32的方向移动。于是,经由连接构件35与电磁芯体31连结的主体21也与电磁芯体31共同朝轴向的一侧移动。

由此,如图7所示,电磁芯体31的磁极面31a与可动构件32的相对面32b相接触。此外,设于主体21中的第1制动蹄23的制动片23b与制动盘的一面5a分离。由第1电磁制动装置10a进行的制动盘5及曳引轮4的制动被解除,释放第1电磁制动装置10a。

另外,由于安装于第2电磁释放装置10b的第2制动释放机构51b的框架及滚珠丝杠螺母也与第1制动释放机构51a同样地旋转,因此第2电磁制动装置10b也与第1电磁制动装置10a同样地被释放。这样,根据本例的电磁制动释放装置50a,能够通过一次操作,同时将两个电磁制动装置10a、10b进行释放。

此外,由于第2电磁制动释放装置50b的动作也与上述第1电磁制动释放装置50a的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由此,使用了电磁制动释放装置50a、50b的电磁制动装置10a、10b、10c、10d的释放动作完成。

另外,若松开利用操作杆56的旋转操作,则电磁芯体31与可动构件32分离,制动盘5被第1制动蹄23与第2制动蹄24所夹持,从而制动盘5及曳引轮4被制动。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且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专利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形实施。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例中,对将曳引机100配置在设于电梯井110的顶部的机房160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作为电梯,也可以适用于例如在电梯井内没有机房的、所谓的无机房电梯。

此外,虽然对上述电磁制动释放装置50a使用传递机构52对2个制动释放机构51a、51b同时进行操作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将传递机构52的链条54也卷绕在安装于第3电磁制动装置10c的制动释放机构51c和安装于第4电磁制动装置10d的制动释放机构51d的链轮上。由此,能够通过一次操作同时使4个制动释放机构51a、51b、51c、51d进行动作。

这样,利用传递机构52将操作杆56的转矩传递至的制动释放机构的个数不限于2个,也可以传递至3个以上的制动释放机构。

作为将操作杆56的转矩进行传递的传递机构,不限于链条54与链轮53a、53b。作为传递机构,也能够适用例如由作为移动体的传送带和作为旋转体的滑轮构成的传递机构、齿轮等其他各种传递机构。

另外,根据由链条和链轮构成的传递机构,相比于由传送带和滑轮构成的传递机构,移动体即链条相比于传送带更能够抑制延伸。并且,在由传送带和滑轮构成的传递机构中,旋转体与移动体之间可能会产生滑动,但是根据由链条和链轮构成的传递机构,则能够抑制旋转体与移动体之间的滑动,能够可靠地将转矩进行传递。

此外,根据由链条和链轮构成的传递机构,相比于使用了齿轮的传递机构,在能够延长将转矩进行传递的距离的同时也能够谋求构件个数的削减。

另外,本说明书中,虽然使用了“平行”及“直交”等单词,但这些单词并不仅意味着严格的“平行”及“直交”,也可以进一步地是处于包括“平行”及“直交”、且能发挥该功能的范围内的“大致平行”、“大致直交”的状态。

标号说明

1电梯、2设备底座、3驱动电机、4曳引轮、5制动盘、5a一面、5b另一面、7固定构件、8旋转轴、9a、9b、9c、9d支承部、10a、10b、10c、10d电磁制动装置、11臂片、21主体、22电磁驱动部、23第1制动蹄、23a制动轴、23b制动片、24第2制动蹄、24a制动轴、24b制动片、31电磁芯体、31a磁极面、31b另一端面、31c轴支承孔、32可动构件、32b相对面、35连接构件、37电磁线圈、38曳引轮、50a、50b电磁制动释放装置、51a、51c第1制动释放机构、51b、51d第2制动释放机构、52传递机构、53a第1链轮(第1旋转体)、53b第2链轮(第2旋转体)、54链条(移动体)、55链条螺栓、56操作杆、57握持部、58连接构件、61框架、61a固定凹部、61b凸缘部、62滚珠丝杠螺母、62a螺纹孔、63螺纹轴、63a螺纹槽、63b连接螺栓、64推力轴承、100曳引机、120轿厢、110电梯井、130绳索、140对重、150偏导轮、160机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