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气屋的可移动式空调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57641发布日期:2018-10-26 18:53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电气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气屋,特别是一种电气屋的可移动式空调结构。



背景技术:

电气屋的可移动式空调结构(e-house)是一个集成的、工程化的电气解决方案,是一个安装在预制的、紧凑的、可运输的、客户化定制的、具有正压和空调的外壳内的系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为客户提供持续的供电、监视和控制。由于其预制化、快速安装、可靠的特点,使它成为矿山机械、石油石化、发电/配电、轨道交通等用电密集型应用的理想解决方案,它与传统箱变相比较,由于采用钢框架结构,结构牢固,使用年限更长,防护等级更高,使用范围更为广泛,且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工程设计,为不同的项目提供不同的定制化方案。虽然电气屋具有上述的优点,但是由于其集成化程度高,体积较大,运输不便,特别是现有国内生产的电气屋大多通过远洋轮运输至欧美地区,在运输过程中,远洋轮在行驶过程中易发生前后及左右的颠簸,电气柜如果仅进行简单固定,极易倾倒而损坏,而且其在运输时为了节约空间,需要将空调内置于屋体内,在使用时再进行敞露,但是温控效果相对较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电气屋的可移动式空调结构,它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电气屋的空调温控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气屋的可移动式空调结构,包括钢框架结构的密闭式屋体、内置于屋体中的空调和若干个电气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屋体具有至少一个空调口,所述屋体内设置有用于供空调相对于空调口进出的移动机构。

本电气屋的空调在使用时可以将其由空调口推出并凸出在屋体的外壁上,提高换气效率,从而提高空调的制冷效果,同时还便于冷凝水的排泄;而在空调不需要使用或运输或恶劣天气时,可以将空调内移回屋体内,避免空调受损。

在上述的电气屋的可移动式空调结构中,所述空调口上设置有可开合的门体。门体可以保持密封性,避免海上运输或恶劣天气时由于空调口敞开而进水,保证屋体内的电气设备的使用安全性。

在上述的电气屋的可移动式空调结构中,所述屋体的横截面呈矩形,且屋体的顶面制为从其中一侧长边向另一侧长边倾斜向下设置的斜面结构,所述空调口开设在屋体高度较高的一侧长边的壁面上。屋体的顶面制为斜面,能够起到较好的挡风及排水作用,壁面雨水或凝固后的露水滴落到外露的空调上,进而避免水进入到屋体内。

在上述的电气屋的可移动式空调结构中,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屋体底板上的下滑轨,所述空调的底部设置有与下滑轨相适配的滑动块一,所述滑动块一具有用于定位的锁紧件一。滑动块一通过锁紧件一进行卡位,可以定位在下滑轨上,从而避免空调发生不必要的移位,保证运输或使用过程中空调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电气屋的可移动式空调结构中,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框架上的上滑轨,所述空调的外壁面设置有与上滑轨相适配的滑动块二。空调滑动连接在上滑轨上,空调在移动时同时受到上滑轨和下滑轨的限位,不会倾倒,同时还能够使得空调的移动更加省力。

在上述的电气屋的可移动式空调结构中,所述滑动块二具有用于定位的锁紧件二。滑动块二通过锁紧件二进一步进行卡位,可以将空调定位在上滑轨上,从而避免空调发生不必要的移位,保证运输或使用过程中空调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电气屋的可移动式空调结构中,所述空调的外壁上具有一圈向外凸出的环形挡沿。环形挡沿起到限位作用,能够避免空调过度推出屋体而脱落。

在上述的电气屋的可移动式空调结构中,所述环形挡沿朝向空调口一侧的壁面上设置有一层橡胶制成的缓冲垫。缓冲垫既能够起到缓冲作用,避免空调在推出时撞击屋体而导致屋体的墙壁受损,又能够保证空调与空调口之间的密封性。

在上述的电气屋的可移动式空调结构中,所述空调口的边缘设置有挡风胶条。当门体开启且空调推出屋体后,挡风胶条抵靠在空调的外壁面上,能够保持电气屋屋体内的密闭性,从而保证屋体内的温度相对恒定。

在上述的电气屋的可移动式空调结构中,所述屋体上位于长度方向的两个内壁面各设置有一支撑框架,所述空调及电气柜设置在支撑框架上,两个支撑框架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位于电气柜的上方,且支撑杆的一端固连在其中一个支撑框架的顶端,支撑杆的另一端固连在另一个支撑框架的顶端。本电气屋在运输时,空调及电气柜固定在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框架上,且两个支撑框架之间通过支撑杆进行辅助支撑,保证空调及电气柜在运输时不会发生倾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的优点:

1、本电气屋的空调在使用时可以将其由空调口推出并凸出在屋体的外壁上,提高换气效率,从而提高空调的制冷效果,同时还便于冷凝水的排泄;而在空调不需要使用或运输或恶劣天气时,可以将空调内移回屋体内,避免空调受损;

2、本电气屋通过支撑框架及支撑杆相配合能够保证空调在运输时不会发生倾倒,同时使得空调的移动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电气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电气屋的吊装示意图。

图3是本电气屋的底部示意图。

图4是本电气屋运输时的内部俯视图。

图5是本电气屋内部低端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电气屋内部高端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电气屋的局部结构剖视图一。

图8是本电气屋的局部结构剖视图二。

图9是本电气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0是本电气屋中空调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电气屋中空调口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屋体;2、空调;3、电气柜;4、吊环;5、支腿;6、电缆桥架;61、主桥架;62、支桥架;7、ups配电柜;8、照明柜;9、支撑框架;10、支撑杆;11、空调口;12、定位口;13、缓冲弹簧;14、缓冲板;15、挡板;16、燕尾滑槽;17、滑块;18、复位弹簧;19、限位板;20、门体;21、下滑轨;22、滑动块一;23、上滑轨;24、滑动块二;25、环形挡沿;26、缓冲垫;27、挡风胶条;28、屋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为一种预装式电气屋的技术改进,本预装式电气屋包括钢框架结构的密闭式屋体1、内置于屋体1中的电气设备,电气设备包括工业用空调2、ups配电柜7、照明柜8和若干个具有各种配电功能的电气柜3,屋体1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支腿5,本电气屋为大型电气设备,其具体结构如下:屋体1的横截面呈矩形,且屋体1的顶面制为从其中一侧长边向另一侧长边倾斜向下设置的斜面结构,屋体1高度较高的一侧长边的壁面上开设有用于空调2裸露的空调口11,空调口11上设置有门体20,将空调口11设置在屋体1较高的一侧,能够减少雨水和露水滴落在外露的空调2上,进而避免水进入到屋体1内,屋体1短边的壁面上具有供人进出的屋门28;屋体的长度为15~20m,优选为16~18m,屋体的宽度为4~5m,优选为4.2~4.6m,屋体的高度为4~5m,优选为4.35~4.5m,支腿5的高度为1.6~2m,优选为1.8~1.9m。本电气屋为预装式结构,其在屋体1内的电气设备统一安装好后再运输给客户或施工工地进行安装,由于电气屋的体积较大,运输时候需要通过起重机进行吊装,为了保证吊装的稳定性,本实施例在屋体1的长边外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吊环4,各吊环4均位于屋体1的下部,且吊环4两两对应设置在屋体1的两侧外壁上,吊环4位于支腿5和屋体1的连接部的上方,结构强度高,吊起和卸下时支撑效果更好,不易损坏;屋体1的框架主体由碳钢制成,屋体1的底板结构由下往上依次包括钢板、纤维板和cfc地板,屋体1的墙壁和屋顶由彩钢瓦制成。

结合图3,屋体1的底面设置有电缆桥架6,电缆桥架6包括主桥架61和若干个支桥架62,主桥架61沿着屋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支桥架62相对于主桥架61垂直设置,主桥架61和支桥架62均匀由工字钢或槽钢制成。

具体的结构如下,结合图4-图6,屋体1上位于长度方向的两个内壁面各设置有一支撑框架9,支撑框架9固连在位于屋体1内,各电气设备固连在支撑框架9上,两个支撑框架9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杆10,支撑杆10位于电气设备的上方,且支撑杆10的一端固连在其中一个支撑框架9的顶端,支撑杆10的另一端固连在另一个支撑框架9的顶端。支撑框架9的顶端设置有用于连接支撑杆10的定位口12,支撑框架9的上部还具有覆盖在定位口12上的挡板15,挡板15滑动连接在支撑框架9上,挡板15的顶端制为由内向外向下倾斜的斜面。当支撑杆10插入定位口12后,挡板15在支撑杆10作用下向下滑动并位于在电气设备的顶端前方。

具体的,结合图7,定位口12内设置有缓冲弹簧13和缓冲板14,缓冲板14相当于定位口12垂直设置,缓冲弹簧13的一端连接在定位口12的底面上,另一端连接在缓冲板14的内壁面上。支撑杆10进行支撑时,其端部分别插接在两个支撑框架9的定位口内,且支撑杆10的两端端面分别抵靠在两个缓冲板14的外壁面上,当屋体1在运输途中发生轻微振动时,作用力通过缓冲弹簧13进行缓冲衰减,从而使得支撑杆10受力较小,避免支撑杆10由于频繁的受力而损坏,延长使用寿命;同时缓冲弹簧13的设置还便于支撑杆10的两端端部分别与两个定位口12相插接,操作更加方便。

结合图8,支撑框架9上的支柱上设置有竖直设置的燕尾滑槽16,挡板15的内壁面具有向外凸出且与燕尾滑槽16相适配的滑块17,燕尾滑槽16内具有竖直设置的复位弹簧18,复位弹簧18的底端连接在位于燕尾滑槽16的底端的限位板19上,复位弹簧18的顶端抵靠在滑块17的底面上。为了充分利用电气屋的屋体1内部空间,本实施例中位于屋体1内低端侧的支撑框架9顶端能抵靠在屋体1的屋顶底面上,该低端侧的挡板15在无支撑杆10作用下,其顶端抵靠在屋体1的屋顶底面上,位于高端侧的支撑框架9的挡板15在无支撑杆10作用下,与屋体1的屋顶底面之间具有间隙,可以便于支撑杆10抬高后进行倾斜穿插,当支撑杆10插入到位于高端侧的支撑框架9的定位口12,支撑杆10位于相对的水平方向,其另一端可以顺势插入到位于低端侧的支撑框架9的定位口12中。

结合图9,屋体1内设置有用于供空调2相对于空调口11进出的移动机构,移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屋体1底板上的下滑轨21,空调2的底部设置有与下滑轨21相适配的滑动块一21,滑动块一21具有用于定位的锁紧件一,锁紧件一可以为螺栓或定位销。移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支撑框架9上的上滑轨23,空调2的外壁面设置有与上滑轨23相适配的滑动块二24,滑动块二24具有用于定位的锁紧件二,锁紧件二可以为螺栓或定位销。

结合图10,空调2的外壁上具有一圈向外凸出的环形挡沿25,环形挡沿25朝向空调口11一侧的壁面上设置有一层橡胶制成的缓冲垫26。环形挡沿25起到限位作用,能够避免空调2过度推出屋体1而脱落,缓冲垫26既能够起到缓冲作用,避免空调2在推出时撞击屋体1而导致屋体1的墙壁受损,又能够保证空调2与空调口11之间的密封性。

结合图11,空调口11的边缘设置有挡风胶条27,挡风胶条27的长度大于空调2外壁与空调口11边缘的间距,当空调2未推出空调口11时,挡风胶条27端部抵靠在空调2的后侧壁面上,当门体开启且空调2推出屋体1后,挡风胶条27抵靠在空调的侧部壁面上,挡风胶条27能够保证屋体1相对密封,屋体1内的温度相对恒定。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