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港口集装箱装卸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25170发布日期:2018-11-30 23:40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卸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港口集装箱装卸系统,属于智能物流装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1956年美国海陆公司首次把陆地集装箱运输推广到海上,将大型油轮“马科斯顿”号改成集装箱船,在纽约-休斯敦航线上进行集装箱海运。运输集装箱的货船,由许多格栅将船舱隔成格,舱面有固定集装箱的专用设备。集装箱船上有冷冻设备、保温设备等以便运送各类物品;还有为保证运输安全的安全设备和系统。此后,集装箱船迅速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就有人预测,不久的将来,可装载1万个标准集装箱位的集装箱运输巨轮将会在欧洲问世。集装箱船可分为部分集装箱船、全集装箱船和可变换集装箱船三种:其中,部分集装箱船仅以船的中央部位作为集装箱的专用舱位,其他舱位仍装普通杂货。全集装箱船指专门用以装运集袋箱的船舶。它与一般杂货船不同,其货舱内有格栅式货架,装有垂直导轨,便于集装箱沿导轨放下,四角有格栅制约,可防倾倒。集装箱船的舱内可堆放三至九层集装箱,甲板上还可堆放三至四层。可变换集装箱船,其货舱内装载集装箱的结构为可拆装式的。因此,它既可装运集装箱,必要时也可装运普通杂货。集装箱船航速较快,大多数船舶本身没有起吊设备,需要依靠码头上的起吊设备进行装卸。这种集装箱船也称为吊上吊下船。

专利cn201110083952.0公开了一种集装箱装卸系统,一种船舶码头集装箱装卸系统,包括船舶自卸系统与港岸辅助系统两大部分;所述船舶自卸系统:在船舶的左右两侧开设货舱口,在船舶货舱的顶棚上固定设置若干前后向道轨及左右向道轨并配置悬吊滑轨,并配置向下伸的吊杆/拉索下端是吊具,吊杆/拉索的长度可受控改变长度;在码头上沿岸边配置装载集装箱的集卡汽车或者呈集装箱输送带,集装箱输送带配置在高度可调节的升降架上。本发明改变了目前集装箱船舶依靠码头上的起吊设备进行装卸的方式,提高了装卸效率,减少了集装箱船舶停靠码头的时间,加快了物流速度,降低了物流成本,经济价值大。

专利cn201210537891.5公开了一种新型集装箱装卸系统,包括岸边集装箱装卸机械、轨道移动式中继输送机、固定式竖直升降机构、固定式栈桥以及堆场集装箱装卸机械。岸边集装箱装卸机械位于前沿码头,固定式竖直升降机构固定于岸边集装箱装卸机械门架框内,轨道移动式中继输送机在固定式栈桥和岸边集装箱装卸机械之间,固定式栈桥位于中继输送机作业区域和堆场集装箱装卸机械作业区域之间。能够提高中小港口码头的作业效率,其运输的中继环节采用连续运输机,能在自然条件恶劣的情况下进行正常的作业,节省了港口建设成本,实现了由传统的采用燃油动力的集装箱卡车运输到采用电力驱动的连续运输机作业方式的转变,降低了能耗,有利于环境保护。减少了一线作业人员,提升了整个系统的安全性能适用于中小港口码头的集装箱装卸。

上述的装卸系统均是通过吊架对集装箱进行堆叠和转移,工作方式单一,工作效率较低,集装箱堆叠的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船舶码头集装箱装卸系统,用于对小型集装箱进行装卸转运,操作方便,稳定性好,安全性高,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船舶码头集装箱装卸系统,包括堆场货架、转运叉车、卡车和集装箱;

堆场货架包括货架框架,货架框架中通过多个相互平行的支承板分隔成多个暂存空间,暂存空间的顶壁上设有两组第一传动辊组,每组第一传动辊组由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一传动辊组成,第一传动辊可转动的固定在暂存空间的顶壁上,暂存空间的底部设有至少两组第二传动辊组,每组第二传动辊组由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二传动辊组成,第二传动辊可转动的固定在暂存空间的底壁上;

集装箱包括箱体,箱体的底部相互平行的设有两个第一插接通道,第一插接通道的顶部设有多个限位插槽,集装箱可推入式的设置在暂存空间中,第一传动辊和第二传动辊压设在集装箱的上下两端;

转运叉车包括叉车车体,叉车车体前端设有转运装置;

转运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竖直的固定在叉车车体的前端,第一支撑板上相互平行的设有两个第一导向槽;第一导向槽上可滑动的设有第一导向滑块,第一导向滑块的前端固定一个下支撑板,第一导向滑块的后端与第一液压缸的推杆固定连接,第一液压缸推动下支撑板沿第一导向槽进行上下移动;两个下支撑板之间相互平行的设有多个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上可转动的设有第三传动辊,第三传动辊垂直于下支撑板设置;

下支撑板的上表面上设有导向条,导向条上可滑动的套设一个转运板,导向条上设有开口向上的调节槽,调节槽中可转动的设有两个第一齿轮,两个第一齿轮上张紧固定一个链条,链条上固定一个传动固定块,传动固定块固定在转运板的后方,其中一个第一齿轮通过第一电机控制转动,第一电机转动带动转运板沿导向条进行前后移动;

转运板上设有多个限位插块,限位插块与集装箱上的限位插槽间隙配合,同时,第一插接通道的高度大于拼装转运板后的下支撑板的整体高度;

两个第一导向槽之间相互平行的设有两个第二导向槽,第二导向槽上可滑动的设有第二导向滑块,第二导向滑块的前端固定一个上压合板,第二导向滑块的后端与第二液压缸的推杆固定连接,第二液压缸推动上压合板沿第二导向槽进行上下移动;

两个上压合板之间相互平行的设有多个第二连杆,上压合板上设有第三导向槽,第三导向槽中可移动的设有第三导向滑块,第三导向滑块的顶部与固定在上压合板上的第三液压缸相连接,第三导向滑块的底部设有限位压板,第三液压缸推动限位压块沿第三导向槽进行前后移动;

转运叉车用于将集装箱装入堆场货架中,或者将集装箱从堆场货架中取出转运至卡车上。

进一步的,堆场货架的暂存空间上设有防护结构;

防护结构包括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一移动板和第二移动板,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分别通过一个支承座水平且可转动的固定在暂存空间的上下两侧,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的外壁上均分别设有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

第一固定板焊接固定在暂存空间的左侧,第一移动板通过连接机构可移动的设置在第一固定板的右侧,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的左侧均分别穿过第一移动板和第一固定板,第一移动板的上下两端与第一外螺纹通过螺纹配合的套设在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上,第一固定板的上下两端间隙配合的套设在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上;

第二固定板焊接固定在暂存空间的右侧,第二移动板通过连接机构可移动的设置在第二固定板的左侧,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的右侧均分别穿过第二移动板和第二固定板,第二移动板的上下两端与第二外螺纹通过螺纹配合的套设在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上,第二固定板的上下两端间隙配合的套设在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上;

第一传动杆与第二传动杆的左侧分别固定一个第二齿轮,两个第二齿轮之间通过第一皮带加以连接;第一传动杆的右侧固定一个第三齿轮,第三齿轮与固定在第二电机上的第四齿轮通过第二皮带相连接;

第二电机控制第四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同向转动,从而控制第一移动板和第二移动板相互靠近或者远离,从而打开或者关闭暂存空间。

进一步的,连接机构包括两个杆体,两个杆体的中心处通过转轴加以连接成x形结构,两个杆体的左侧分别可转动的固定在两个第四滑块上,两个杆体的右侧分别可转动的固定在两个第五滑块上,第四滑块可移动的设置在第一固定板或第二固定板的第一滑槽上,第五滑块可移动的设置在第一移动板或第二移动板的第二滑槽上。

进一步的,堆场货架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每个堆场货架均包括两个主货架,主货架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均为矩形框架,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顶部通过框架顶板焊接固定,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底部通过框架底板焊接固定;

第一框架的右侧壁上和第二框架的左侧壁上分别设有多组固定卡接块组,每组固定卡接块组均包括两个固定卡接块,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上的固定卡接块组之间对应设置,支承板插入式的固定在对应设置的两个固定卡接块组上;

支承板、框架顶板和框架底板的左右两个侧壁上均分别设有一个延伸固定板,上下相邻的两个延伸固定板之间设有第一支承机构;

同时,第一框架的左侧壁上和第二框架的右侧壁上分别设有多组插接环组,每组插接环组均包括两个插接环,第一框架或第二框架上的每个插接环组对应一个暂存空间设置;

同一个堆场货架中的两个主货架相互贴合设置,并通过锁紧结构加以锁紧固定。

进一步的,锁紧结构包括锁紧杆和锁紧螺母,锁紧杆包括第一端块,第一端块的两端分别一体成型的设有第一锁紧杆和第二锁紧杆;

两个主货架相互贴合设置,使两者的插接环组相互对应设置,第一端块设置在位于最内侧的两个插接环之间,第一锁紧杆和第二锁紧杆分别穿过相应的插接环组,并通过锁紧螺母加以锁紧固定;

第一支承机构包括支承套环,支承套环套过渡配合的设在第一锁紧杆或第二锁紧杆上,支承套环的上方成v字型设置的设有两个第一支承杆,第一支承杆的顶部设有一个第一固定压块,第一固定压块插入式的设置在对应的延伸固定板的第一固定压槽中,并通过螺丝加以锁紧固定;

支承套环的下方与第一支承杆对称的设有两个第二支承杆,第二支承杆的底部设有一个第二固定压块,第二固定压块插入式的设置在对应的延伸固定板的第二固定压槽中,并通过螺丝加以锁紧固定。

进一步的,第一框架的左侧壁上设有两个第一转接板,第二框架的右侧壁上设有两个第二转接板,两个第一转接板内壁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第二转接板外壁之间的距离;

当堆场货架的数量大于两个时,将其中一个堆场货架的两个第二转接板插入式的设置在另一个堆场货架的两个第一转接板之间,长螺栓穿过第一转接板和第二转接板,并通过螺母加以锁紧固定。

进一步的,堆场货架的底部设有底座,底座通过混凝土浇筑固定在码头的基坑中。

进一步的,堆场货架的拼装方式如下:

(1)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顶部焊接固定框架顶板,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底部焊接固定框架底板,将支承板插入式的固定在对应设置的两个固定卡接块组上,并对支承板与固定卡接块之间进行焊接固定;

(2)将两个主货架相互贴合,贴合过程中,将第一端块设置在位于最内侧的两个插接环之间,同时,将第一锁紧杆和第二锁紧杆分别穿过相应的插接环组;

(3)在第一锁紧杆和第二锁紧杆为穿过位于外侧的插接环之前,将第一支承机构的支承套环套设在相应的第一锁紧杆或第二锁紧杆上,将第一固定压块插入式的设置在对应的延伸固定板的第一固定压槽中,并通过螺丝加以锁紧固定,将第二固定压块插入式的设置在对应的延伸固定板的第二固定压槽中,并通过螺丝加以锁紧固定;

(4)当两个主货架完全贴合后,通过锁紧螺母对第一锁紧杆和第二锁紧杆分别加以锁紧固定;

(5)堆场货架安装完成后,将相邻的两个堆场货架相互贴合设置,将其中一个堆场货架的两个第二转接板插入式的设置在另一个堆场货架的两个第一转接板之间,长螺栓穿过第一转接板和第二转接板,并通过螺母加以锁紧固定;

(6)将拼装完成后的堆场货架吊运至预挖的基坑中,通过混凝土浇筑固定即可。

进一步的,每个暂存空间中还设有一个摄像头、一个led显示屏和一个灯泡,摄像头和led显示屏分别与设置在控制室内的控制器无线连接,控制器中集成了存储器,摄像头安装在暂存空间的侧壁上,集装箱与摄像头对应的位置预先粘接固定一个二维码或条形码,摄像头用于扫描该二维码或条形码,读取二维码或条形码中的信息,并将信息传输至控制器并进行存储,该二维码或条形码中的信息包括集装箱的发货地址、发货时间、收货地址、货物内容以及货物重量;控制器将读取到的二维码或条形码的信息发送至led显示屏加以显示,当需要转移集装箱时,控制器控制相应的灯泡点亮,即可通过转运叉车移动至相应的暂存空间处进行转运操作。

本发明的操作方法如下:

(1)将集装箱装入堆场货架中:将转运叉车的下支撑板插入集装箱的第一插接通道中,使限位插块间隙配合插入集装箱上的限位插槽中,同时,将上压合板压设在集装箱上,限位压板压设在集装箱的前端;集装箱固定后,转运叉车移动至堆场货架处,调节转运装置使集装箱移动至相应的暂存空间处,打开防护结构,通过第一电机转动带动转运板沿导向条向前移动,将集装箱送入暂扣空间处,略微下降下支撑板,使限位插块从限位插槽中离开,收回转运板,关闭防护结构即可;

(2)将集装箱从堆场货架中取出转运至卡车上:将下支撑板移动至相应的集装箱的第一插接通道处,通过第一电机转动带动转运板沿导向条向前移动至第一插接通道中,略微向上移动下支撑板,使限位插块插入限位插槽中,通过第一电机转动带动转运板沿导向条向前后动回下支撑板上,使集装箱随之转移至下支撑板上,再将上压合板压设在集装箱上,限位压板压设在集装箱的前端;集装箱固定后,转运叉车将集装箱转移至卡车上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用于对小型集装箱进行装卸转运,操作方便,稳定性好,安全性高,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本发明通过摄像头、led显示屏、灯泡与控制器进行无线连接,能够实时读取集装箱的相关信息并加以存储,同时显示在led显示屏中,并在需要转运时通过灯泡进行提醒,实现了智能化无线化的调度操作,节约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的精准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图。

图2为图1中堆场货架的侧视图。

图3为防护结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转运装置前视图。

图5为转运装置后视图。

图6为下支撑板俯视图。

图7为上压合板仰视图。

图8为下支撑板剖视图。

图9为图8中a部分放大图。

图10为上压合板的侧视图。

图11为图1中堆场货架的结构放大图。

图12为本发明系统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任何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进行等价替换和常规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

附图标记

堆场货架1、转运叉车2、卡车3、集装箱4、货架框架11、支承板12、暂存空间13、第一传动辊14、第二传动辊15、箱体41、第一插接通道42、限位插槽43、叉车车体21、转运装置22、第一支撑板23、第一导向槽24、第一导向滑块25、下支撑板26、第一液压缸27、第一连接杆28、第三传动辊29、导向条210、转运板211、调节槽212、第一齿轮213、链条214、传动固定块215、限位插块216、第二导向槽217、第二导向滑块218、上压合板219、第二液压缸220、第二连杆221、第三导向槽222、第三导向滑块223、第三液压缸224、限位压板225、防护结构16、第一传动杆17、第二传动杆18、第一固定板19、第二固定板110、第一移动板111、第二移动板112、支承座水平113、第一外螺纹114、第二外螺纹115、连接机构116、第二齿轮117、第一皮带118、第三齿轮119、第二电机120、的第四齿轮121、第二皮带122、杆体123、第四滑块125、第五滑块126、主货架127、第一框架128、第二框架129、框架顶板130、框架底板131、固定卡接块132、延伸固定板133、第一支承机构134、插接环135、锁紧结构136、锁紧杆137、锁紧螺母138、第一端块139、第一锁紧杆140、第二锁紧杆141、支承套环142、第一支承杆143、第一固定压块144、第二支承杆145、第二固定压块146、第一转接板147、第二转接板148、底座149、基坑150。

如图所示一种船舶码头集装箱装卸系统,其特征为,包括堆场货架1、转运叉车2、卡车3和集装箱4;

堆场货架包括货架框架11,货架框架中通过多个相互平行的支承板12分隔成多个暂存空间13,暂存空间的顶壁上设有两组第一传动辊组,每组第一传动辊组由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一传动辊14组成,第一传动辊可转动的固定在暂存空间的顶壁上,暂存空间的底部设有至少两组第二传动辊组,每组第二传动辊组由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二传动辊15组成,第二传动辊可转动的固定在暂存空间的底壁上;

集装箱包括箱体41,箱体的底部相互平行的设有两个第一插接通道42,第一插接通道的顶部设有多个限位插槽43,集装箱可推入式的设置在暂存空间中,第一传动辊和第二传动辊压设在集装箱的上下两端;

转运叉车包括叉车车体21,叉车车体前端设有转运装置22;

转运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23,第一支撑板竖直的固定在叉车车体的前端,第一支撑板上相互平行的设有两个第一导向槽24;第一导向槽上可滑动的设有第一导向滑块25,第一导向滑块的前端固定一个下支撑板26,第一导向滑块的后端与第一液压缸27的推杆固定连接,第一液压缸推动下支撑板沿第一导向槽进行上下移动;两个下支撑板之间相互平行的设有多个第一连接杆28,第一连接杆上可转动的设有第三传动辊29,第三传动辊垂直于下支撑板设置;

下支撑板的上表面上设有导向条210,导向条上可滑动的套设一个转运板211,导向条上设有开口向上的调节槽212,调节槽中可转动的设有两个第一齿轮213,两个第一齿轮上张紧固定一个链条214,链条上固定一个传动固定块215,传动固定块固定在转运板的后方,其中一个第一齿轮通过第一电机控制转动,第一电机转动带动转运板沿导向条进行前后移动;

转运板上设有多个限位插块216,限位插块与集装箱上的限位插槽间隙配合,同时,第一插接通道的高度大于拼装转运板后的下支撑板的整体高度;

两个第一导向槽之间相互平行的设有两个第二导向槽217,第二导向槽上可滑动的设有第二导向滑块218,第二导向滑块的前端固定一个上压合板219,第二导向滑块的后端与第二液压缸220的推杆固定连接,第二液压缸推动上压合板沿第二导向槽进行上下移动;

两个上压合板之间相互平行的设有多个第二连杆221,上压合板上设有第三导向槽222,第三导向槽中可移动的设有第三导向滑块223,第三导向滑块的顶部与固定在上压合板上的第三液压缸224相连接,第三导向滑块的底部设有限位压板225,第三液压缸推动限位压块沿第三导向槽进行前后移动;

转运叉车用于将集装箱装入堆场货架中,或者将集装箱从堆场货架中取出转运至卡车上。

进一步的,堆场货架的暂存空间上设有防护结构16;

防护结构包括第一传动杆17、第二传动杆18、第一固定板19、第二固定板110、第一移动板111和第二移动板112,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分别通过一个支承座水平113且可转动的固定在暂存空间的上下两侧,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的外壁上均分别设有第一外螺纹114和第二外螺纹115,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

第一固定板焊接固定在暂存空间的左侧,第一移动板通过连接机构116可移动的设置在第一固定板的右侧,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的左侧均分别穿过第一移动板和第一固定板,第一移动板的上下两端与第一外螺纹通过螺纹配合的套设在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上,第一固定板的上下两端间隙配合的套设在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上;

第二固定板焊接固定在暂存空间的右侧,第二移动板通过连接机构可移动的设置在第二固定板的左侧,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的右侧均分别穿过第二移动板和第二固定板,第二移动板的上下两端与第二外螺纹通过螺纹配合的套设在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上,第二固定板的上下两端间隙配合的套设在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上;

第一传动杆与第二传动杆的左侧分别固定一个第二齿轮117,两个第二齿轮之间通过第一皮带118加以连接;第一传动杆的右侧固定一个第三齿轮119,第三齿轮与固定在第二电机120上的第四齿轮121通过第二皮带122相连接;

第二电机控制第四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同向转动,从而控制第一移动板和第二移动板相互靠近或者远离,从而打开或者关闭暂存空间。

进一步的,连接机构包括两个杆体123,两个杆体的中心处通过转轴加以连接成x形结构,两个杆体的左侧分别可转动的固定在两个第四滑块125上,两个杆体的右侧分别可转动的固定在两个第五滑块126上,第四滑块可移动的设置在第一固定板或第二固定板的第一滑槽上,第五滑块可移动的设置在第一移动板或第二移动板的第二滑槽上。

进一步的,堆场货架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每个堆场货架均包括两个主货架127,主货架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框架128和第二框架129,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均为矩形框架,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顶部通过框架顶板130焊接固定,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底部通过框架底板131焊接固定;

第一框架的右侧壁上和第二框架的左侧壁上分别设有多组固定卡接块组,每组固定卡接块组均包括两个固定卡接块132,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上的固定卡接块组之间对应设置,支承板插入式的固定在对应设置的两个固定卡接块组上;

支承板、框架顶板和框架底板的左右两个侧壁上均分别设有一个延伸固定板133,上下相邻的两个延伸固定板之间设有第一支承机构134;

同时,第一框架的左侧壁上和第二框架的右侧壁上分别设有多组插接环组,每组插接环组均包括两个插接环135,第一框架或第二框架上的每个插接环组对应一个暂存空间设置;

同一个堆场货架中的两个主货架相互贴合设置,并通过锁紧结构136加以锁紧固定。

进一步的,锁紧结构包括锁紧杆137和锁紧螺母138,锁紧杆包括第一端块139,第一端块的两端分别一体成型的设有第一锁紧杆140和第二锁紧杆141;

两个主货架相互贴合设置,使两者的插接环组相互对应设置,第一端块设置在位于最内侧的两个插接环之间,第一锁紧杆和第二锁紧杆分别穿过相应的插接环组,并通过锁紧螺母加以锁紧固定;

第一支承机构包括支承套环142,支承套环套过渡配合的设在第一锁紧杆或第二锁紧杆上,支承套环的上方成v字型设置的设有两个第一支承杆143,第一支承杆的顶部设有一个第一固定压块144,第一固定压块插入式的设置在对应的延伸固定板的第一固定压槽中,并通过螺丝加以锁紧固定;

支承套环的下方与第一支承杆对称的设有两个第二支承杆145,第二支承杆的底部设有一个第二固定压块146,第二固定压块插入式的设置在对应的延伸固定板的第二固定压槽中,并通过螺丝加以锁紧固定。

进一步的,第一框架的左侧壁上设有两个第一转接板147,第二框架的右侧壁上设有两个第二转接板148,两个第一转接板内壁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第二转接板外壁之间的距离;

当堆场货架的数量大于两个时,将其中一个堆场货架的两个第二转接板插入式的设置在另一个堆场货架的两个第一转接板之间,长螺栓穿过第一转接板和第二转接板,并通过螺母加以锁紧固定。

进一步的,堆场货架的底部设有底座149,底座通过混凝土浇筑固定在码头的基坑150中。

进一步的,堆场货架的拼装方式如下:

(1)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顶部焊接固定框架顶板,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底部焊接固定框架底板,将支承板插入式的固定在对应设置的两个固定卡接块组上,并对支承板与固定卡接块之间进行焊接固定;

(2)将两个主货架相互贴合,贴合过程中,将第一端块设置在位于最内侧的两个插接环之间,同时,将第一锁紧杆和第二锁紧杆分别穿过相应的插接环组;

(3)在第一锁紧杆和第二锁紧杆为穿过位于外侧的插接环之前,将第一支承机构的支承套环套设在相应的第一锁紧杆或第二锁紧杆上,将第一固定压块插入式的设置在对应的延伸固定板的第一固定压槽中,并通过螺丝加以锁紧固定,将第二固定压块插入式的设置在对应的延伸固定板的第二固定压槽中,并通过螺丝加以锁紧固定;

(4)当两个主货架完全贴合后,通过锁紧螺母对第一锁紧杆和第二锁紧杆分别加以锁紧固定;

(5)堆场货架安装完成后,将相邻的两个堆场货架相互贴合设置,将其中一个堆场货架的两个第二转接板插入式的设置在另一个堆场货架的两个第一转接板之间,长螺栓穿过第一转接板和第二转接板,并通过螺母加以锁紧固定;

(6)将拼装完成后的堆场货架吊运至预挖的基坑中,通过混凝土浇筑固定即可。

进一步的,每个暂存空间中还设有一个摄像头、一个led显示屏和一个灯泡,摄像头和led显示屏分别与设置在控制室内的控制器无线连接,控制器中集成了存储器,摄像头安装在暂存空间的侧壁上,集装箱与摄像头对应的位置预先粘接固定一个二维码或条形码,摄像头用于扫描该二维码或条形码,读取二维码或条形码中的信息,并将信息传输至控制器并进行存储,该二维码或条形码中的信息包括集装箱的发货地址、发货时间、收货地址、货物内容以及货物重量;控制器将读取到的二维码或条形码的信息发送至led显示屏加以显示,当需要转移集装箱时,控制器控制相应的灯泡点亮,即可通过转运叉车移动至相应的暂存空间处进行转运操作。

本发明的操作方法如下:

(1)将集装箱装入堆场货架中:将转运叉车的下支撑板插入集装箱的第一插接通道中,使限位插块间隙配合插入集装箱上的限位插槽中,同时,将上压合板压设在集装箱上,限位压板压设在集装箱的前端;集装箱固定后,转运叉车移动至堆场货架处,调节转运装置使集装箱移动至相应的暂存空间处,打开防护结构,通过第一电机转动带动转运板沿导向条向前移动,将集装箱送入暂扣空间处,略微下降下支撑板,使限位插块从限位插槽中离开,收回转运板,关闭防护结构即可;

(2)将集装箱从堆场货架中取出转运至卡车上:将下支撑板移动至相应的集装箱的第一插接通道处,通过第一电机转动带动转运板沿导向条向前移动至第一插接通道中,略微向上移动下支撑板,使限位插块插入限位插槽中,通过第一电机转动带动转运板沿导向条向前后动回下支撑板上,使集装箱随之转移至下支撑板上,再将上压合板压设在集装箱上,限位压板压设在集装箱的前端;集装箱固定后,转运叉车将集装箱转移至卡车上即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