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距离调绳的钢丝绳张力自动均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52624发布日期:2018-11-24 11:25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距离调绳的钢丝绳张力自动均衡装置,尤其适用于煤矿超深立井提升系统与超高建筑高速电梯的多绳提升中提升钢丝绳的张力自动均衡。

背景技术

随着煤炭开采量的加大,立井朝着更深的方向发展,同时提升容器的吨位也在不断的提高;同时,随着建筑高度的提高,电梯的提升距离不断增加。因此对提升的安全性和调绳距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钢丝绳的张力平衡变得十分重要。

目前市场上主要应用的钢丝绳张力均衡装置基于pascal原理设计,通过连通液压缸实现平衡,调节长度有限,且具有泄漏问题。还有基于杠杆力臂平衡原理设计的张力均衡装置,其调节距离短,人工参与调节工作量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目前市场上钢丝绳张力均衡装置存在调节距离短,不再适合超深立井提升与超高建筑提升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大距离调绳的钢丝绳张力自动均衡装置,能够实现煤矿超深立井提升系统与超高建筑高速电梯的多绳提升运行过程中提升钢丝绳的张力自动均衡,使提升过程安全可靠。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主要由若干基本安装模块通过套筒连接后安装在传力架内组成,所述的基本安装模块包括两个滚筒储绳装置、两个设置在滚筒储绳装置内部的行星架和四个安装在滚筒储绳装置两侧的锥齿轮传动机构;所述的滚筒储绳装置包括滚筒轮体,滚筒轮体的轮缘部分布置有螺旋形状的绳槽,每个基本安装模块的两个滚筒储绳装置上钢丝绳的绕绳方向相反,钢丝绳的绳头固定在轮缘外侧,滚筒轮体的内侧设有行星架凹槽,滚筒轮体的轮毂上安装有端盖;所述的传力架主要由传力轴、侧纵梁、中纵梁、横梁、角钢和立柱组成,侧纵梁、中纵梁、横梁和立柱之间通过角钢连接形成多个大小均等的容纳空间的结构框体,容纳空间的数量与基本安装模块的数量一致,传力轴横向设置于结构框体的中部,传力轴穿过多个中纵梁及其两侧的容纳空间,最终两端通过轴承安装于侧纵梁上,相邻基本安装模块的传力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同一套筒内,立柱与提升容器相连;所述的锥齿轮传动机构包括轴交角为90度的啮合锥齿轮组,啮合锥齿轮组包括多个小锥齿轮和位于其两侧的两个大锥齿轮,传力轴穿过大锥齿轮的内部;同一基本安装模块两个滚筒储绳装置之间的大锥齿轮背靠背直接相连,其两端的大锥齿轮固定在侧纵梁上;相邻基本安装模块之间的大锥齿轮跨过传力架的中纵梁与套筒连接;所述的行星架具有多个周向均布的分支,每个分支上通过轴承安装一个锥齿轮传动机构的小锥齿轮,分支的末端与滚筒储绳装置的端盖固定连接,行星架的内侧通过轴承安装在传力轴上,行星架的外侧安装于滚筒储绳装置的行星架凹槽内。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一种大距离调绳的钢丝绳张力自动均衡装置,通过调节滚筒储绳装置的旋转角度,收缩或释放储存的钢丝绳,调节钢丝绳的长短进而使钢丝绳上张力得以均衡,储绳量大,可实现大调绳距离,结构简单,可实现模块化安装,运行安全,使用寿命长,特别适用于超深立井大载荷提升容器和超高建筑高速电梯的的钢丝绳张力均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以2个基本安装模块为例本发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以3个基本安装模块为例本发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本安装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的剖视图。

图5为以两个基本安装模块为例的传力架的俯视图。

图6为以三个基本安装模块为例的传力架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行星架的轴测图。

图8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滚筒轮体的主视图。

图8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滚筒轮体的侧视图。

图9为连接滚筒储绳装置上的钢丝绳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滚筒储绳装置,1-1、滚筒轮体,1-1-1、行星架凹槽,1-1-2、绳槽,1-1-3、加强筋,1-1-4、减轻孔,1-1-5、通孔,2、锥齿轮传动机构,2-1、小锥齿轮,2-2、行星架,2-2-1、分支,2-2-2、螺纹孔,2-3、大锥齿轮,2-4、套筒,3、传力架,3-1、传力轴,3-2、侧纵梁,3-3、中纵梁,3-4、角钢,3-5、立柱,4、钢丝绳,4-1、绳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图1所示为张力均衡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由两个基本安装模块通过套筒2-4连接组成,参见图3,每个基本安装模块包括两个滚筒储绳装置1、两个设置在滚筒储绳装置1内部的行星架2-2和四个安装在滚筒储绳装置1两侧的锥齿轮传动机构2;基本安装模块固定在传力架3的传力轴3-1上,传力轴3-1在安装轴承部分设有阶梯,阶梯上开设沟槽,用以安装弹性挡圈以固定轴承,安装轴承部分阶梯精加工;行星架2-2由端盖固定在滚筒中部;进一步地,两个滚筒储绳装置1之间和滚筒储绳装置1与传力架3的侧纵梁3-2、中纵梁3-3之间可以设置防尘罩。图4为图3中a-a的剖视图,示出了张力均衡装置在滚筒储绳装置1中部的断面图,可见,锥齿轮传动机构2包括轴交角为90度的啮合锥齿轮组,该实施例啮合锥齿轮组包括多个小锥齿轮2-1和位于其两侧的两个大锥齿轮2-3,小锥齿轮2-1固定在行星架2-2的分支2-2-1上,可绕轴旋转,但不可轴向移动;行星架2-2插在滚筒储绳装置1的行星架凹槽1-1-1中,由分支2-2-1两端平面进行定位;两端大锥齿轮2-3上加工有键槽,用通过键连接套筒2-4,两个滚筒储绳装置1位于中间的大锥齿轮2-3背靠背通过高强度螺栓连接,行星架2-2和大锥齿轮2-3可绕轴自由旋转;大锥齿轮2-3中部开设有凹槽安装弹性挡圈用以固定轴承,由于此大锥齿轮2-3不承受径向载荷,因此大锥齿轮2-3中部减薄,仅保留少量轮辐。

图5为图1实施例的传力架3,所述的传力架3主要由一个传力轴3-1、两个侧纵梁3-2、一个中纵梁3-3、六个横梁、若干角钢3-4和四个立柱3-5组成,侧纵梁3-2、中纵梁3-3、横梁和立柱3-5之间通过角钢3-4连接形成两个大小均等的容纳空间的结构框体,容纳空间的数量是与基本安装模块的数量匹配一致的,传力轴3-1横向设置于结构框体的中部,传力轴3-1穿过中纵梁及其两侧的容纳空间,最终两端通过轴承安装于侧纵梁3-2上,相邻两个基本安装模块的传力轴3-1通过轴承安装在同一套筒2-4内;载荷经传力轴3-1传至侧纵梁3-2和中纵梁3-3上,纵梁又经角钢3-4通过螺栓连接将载荷传递至立柱3-5上,立柱3-5直接与提升容器相连,将载荷传递至提升容器受力部位(如箕斗、轿厢)。

图7所示为实施例中的行星架2-2,所述的行星架2-2具有四个个周向均布的分支2-2-1,每个分支2-2-1安装锥齿轮处为阶梯轴,分支2-2-1的末端设有螺纹孔2-2-2,用以与滚筒储绳装置1的端盖固定连接,每个分支2-2-1上通过轴承安装一个锥齿轮传动机构2的小锥齿轮2-1,行星架2-2可根据实际情况,改变行星架2-2的分支2-2-1个数,增加或减少小锥齿轮2-1个数。分支2-2-1的末端行星架2-2的内侧通过轴承安装在传力轴3-1上,行星架2-2的外侧安装于滚筒储绳装置1的行星架凹槽1-1-1内。所述的行星架2-2的内侧开设有安装弹性挡圈的凹槽,进而固定轴承。所述分支2-2-1与行星架凹槽1-1-1配合处两端面磨平,增加接触面积。

图8a和8b所示实施例中的滚筒储绳装置1,它包括滚筒轮体1-1,滚筒轮体1-1的轮缘部分布置有螺旋形状的绳槽1-1-2,每个基本安装模块的两个滚筒储绳装置1上钢丝绳4的绕绳方向相反,钢丝绳4一端浇铸有绳头4-1,通过图9所示缠绕方式缠绕在绳槽1-1-2处,钢丝绳4的绳头4-1穿过轮辐上的通孔1-1-5固定在轮缘外侧;滚筒轮体1-1的内侧设有行星架凹槽1-1-1,滚筒轮体1-1的轮毂上安装有端盖。优选地,所述滚筒轮体1-1的轮辐边缘设置有加强筋1-1-3,加强筋1-1-3中间开设有减轻孔1-1-4,以减轻整体重量;具体地,滚筒轮体1-1的轮毂上钻有用于安装端盖的螺钉孔,以固定行星架2-2。

实施例中所述轴承为滚针轴承,内外圈允许一定分离,外圈由孔用弹性挡圈固定,内圈由轴用弹性挡圈固定。

图1实施例为多自由度系统,其大距离调绳的钢丝绳张力自动均衡的原理如下:

当提升过程中钢丝绳张力存在不均衡现象时,滚筒储绳装置1通过旋转使钢丝绳4的长度增加或减少,进而改变钢丝绳4上的张力,当调整结束后,滚筒储绳装置1不再旋转;此时,钢丝绳4作用在滚筒轮体1-1上的转矩由行星架2-2两端大锥齿轮2-3平衡;大锥齿轮2-3公用一个小锤齿轮2-1。由于小锥齿轮2-1静止,转矩平衡,行星架2-2两端的大锥齿轮2-3提供转矩相同;滚筒储绳装置1之间的大锥齿轮2-3背靠背通过螺栓连接,或者通过套筒2-4加键的方式连接,两大锥齿轮2-3受力平衡,受到转矩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因此相邻滚筒轮体1-1承受转矩大小相同;进一步由于绳槽1-1-2直径相同,所以相邻滚筒轮体1-1上钢丝绳张力相同;故图1中四条钢丝绳4张力全部相同。

上述实施例以两个基本模块,四根钢丝绳4为例,实际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求增加或减少安装模块。图2所示为安装三个基本安装模块的张力自动均衡装置,其工作原理与图1实施例相同。图6所示为安装三个基本安装模块的张力自动均衡装置实施例的传力架3的结构图,与图5所示的图1实施例的传力架3的结构区别在于增加了一个容纳空间。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出任何简单修改和同等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