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40506发布日期:2018-11-07 08:22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千斤顶,属于生活用品领域。



背景技术:

千斤顶是一种起重高度小的最简单的起重设备,刚性顶举件作为工作装置,其结构灵活可靠,坚固轻巧,主要作用与交通运输、矿厂等部门的车辆修理及其他起重、支撑等工作。但是目前世面上大部分千斤顶需要使用人力工作,不能方便快捷的支撑车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千斤顶。解决了现有千斤顶浪费人力等问题,而且本发明成本较低。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包括拉伸导向杆、承重梁、支架脚,通过拉伸导向杆橡胶接头与车辆驱动轴承相贴合,承重梁支撑车辆重量,支架脚与地面接触。

所述的拉伸导向杆具体结构为,拉伸导向杆分为橡胶接头、导向杆、通心孔道,橡胶接头与车辆轴承接触,导向杆传递动能,通心孔道固定千斤顶高度。

所述的承重梁具体结构为,由主承重梁和两个副承重梁组成,主承重梁为内部空心,垂直插入导向杆,水平具有通心孔道,机械钥匙水平插入限定高度。副承重梁倾斜对称与支架脚连接,起辅助支撑作用。

所述的支架脚整体形状为半圆形,依次为平直支架脚、弯曲支架脚、承重支架脚对称结构,千斤顶承重前平直支架脚与地面接触,使用时经过弯曲支架脚改为承重支架脚承重。

本发明的优点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千斤顶不使用人力实现升降。

本发明使用范围广,可以适用于底盘高低不同的车辆使用千斤顶的需求

本发明便于批量生产,使用寿命长,性能稳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经常更换部件,易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导向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橡胶接头2、主承重梁3、平直支架脚4、弧度支架脚5、承重支架脚6、副承重梁7、通心孔道8、机械钥匙9、拉伸导向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如下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包括9、拉伸导向杆、2、主承重梁、5、承重支架脚。所述的9、拉伸导向杆具体结构为,拉伸导向杆分为1、橡胶接头、导向杆、7、通心孔道。1、橡胶接头与车辆轴承接触,使用橡胶材质与轴承加大摩擦力,使动能传递效率更高。导向杆传递动能。7、通心孔道通过插入8、机械钥匙固定千斤顶高度。所述的承重梁具体结构为,由2、主承重梁和6、副承重梁组成,2、主承重梁为内部空心,垂直插入导向杆,水平具有通心孔道,8、机械钥匙水平插入以限定高度。6、副承重梁倾斜对称与3、平直支架脚连接,起辅助支撑作用。所述的支架脚整体形状为半圆形,依次为3、平直支架脚、4、弯曲支架脚、5、承重支架脚对称结构,千斤顶承重前3、平直支架脚与地面接触,使用时经过4、弯曲支架脚改为5、承重支架脚承重。

实施例2

如图1、图2所示,在车辆支撑前,将1、橡胶接头与车辆驱动轴承相贴合,3、平直支脚架与地面接触。车辆启动时向前运动,轴承转动,带动千斤顶转动,动能通过承重梁传递到支脚架,通过4、弯曲支架脚将重心转移到5、承重支架脚,可以起到支撑作用。在千斤顶使用后,车辆向后运动,轴承转动,带动千斤顶转动,重心通过4、弯曲支架脚转移到3、平直支架脚,取下千斤顶,完成支撑功能。

本发明的优点效果如下:本发明通过设置9、拉伸导向杆、2主承重梁、5承重支架脚,通过1、橡胶接头传递车辆动能,通过3、平直支架脚、4、弯曲支架脚将车辆重力转移到2、主承重梁和5、承重支架脚上,完成支撑车辆的功能,节省人力,安全便捷。

本发明通过设置7、通心孔道和8、机械钥匙,将8、机械钥匙水平插入7、通心孔道,可以限制9、拉伸导向杆的垂直移动,从而限制千斤顶的工作高度,以适应底盘高低不同的车辆。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具体实施例所限制。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新型千斤顶,包括拉伸导向杆、主承重梁、承重支架脚。拉伸导向杆具体结构为,拉伸导向杆分为橡胶接头、导向杆、通心孔道。橡胶接头与车辆轴承接触,使用橡胶材质与轴承加大摩擦力,使动能传递效率更高。导向杆传递动能。通心孔道通过插入机械钥匙固定千斤顶高度。承重梁具体结构为,由主承重梁和副承重梁组成,主承重梁为内部空心,垂直插入导向杆,水平具有通心孔道,机械钥匙水平插入以限定高度。副承重梁倾斜对称与平直支架脚连接,起辅助支撑作用。支架脚整体形状为半圆形,依次为平直支架脚、弯曲支架脚、承重支架脚对称结构,千斤顶承重前平直支架脚与地面接触,使用时经过弯曲支架脚改为承重支架脚承重。

技术研发人员:田葳;霍昊忱;李卓;李浩男;高天一;任冬梅;郭晓莹;李航任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07.18
技术公布日:2018.11.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