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摔自立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37608发布日期:2019-01-16 07:10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耐摔自立袋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立袋,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液体的耐摔性能好的耐摔自立袋。



背景技术:

自立袋,是用来存放物品的软包装。其中,用于存放液体的自立袋,由于底面的结构不合理,大多不具备很好的耐摔性能。可是,在人道主义援救或灾后救急等特殊情况下,通常需要将自立袋从较高的高度投下,因此存放液体(尤其是饮用水)的自立袋,为了能够适用于空投等从较高的高度投下的情况,需要具备良好的耐摔性能。

但是,目前普通结构的自立袋,如果从较高处掉落,包装袋都会破裂(尤其是底部)。而如果在包装袋外添加目前常用的避震措施,比如气泡垫等,又会占用大量的空间,导致直升飞机携带的急救用水太少,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因此需要改善存放液体的包装袋的耐摔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耐摔自立袋,这种耐摔自立袋能够大幅改善包装袋的耐摔性能。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耐摔自立袋,包括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包括至少两个包装袋单元,各包装袋单元从外到内依次嵌套,并且各包装袋单元侧边封合成一体形成侧封边,各包装袋单元顶边封合成一体形成顶封边,各包装袋单元具有至少一个向下凸出并且没有底边的底面。这种结构设计,使得各包装袋单元的各条侧边得到加强(侧封边),各包装袋单元顶边也得到加强(顶封边),避免包装袋在侧边或顶边裂开。而各包装袋单元底面由于消除了底边、底封边,因此没有了传统结构的薄弱处(底边),这样当存有液体物料的耐摔自立袋掉落时,在重力的作用下,耐摔自立袋底部朝下落到地面,由于与地面接触的部分为最外层包装袋单元的底面,该最外层包装袋单元的底面具有较大的面积,因此与地面接触时能够将地面对其的作用力分散开,有效地减少压强,而最外层包装袋单元的底面将力传递给与其相邻的第二层包装袋单元的底面时,由于两者之间通过相互接触的两个底面传递力,因此同样会进一步将力分散开,使得第二层包装袋单元的底面受到的压强进一步减小。因此,这种结构能够大幅提高耐摔自立袋的耐摔性能,有效地避免最内侧的包装袋单元破裂。

较优的方案,各包装袋单元底面从外到内依次表面接触。这种设计,使得任意两个相邻的包装袋单元的底面局部或整个表面相互贴合,有利于两者(相互贴合的两个底面)之间力的传递,有效地降低各底面的压强。优选的方案,任意两个相邻的包装袋单元底面整个表面相互贴合。

更优的方案,各包装袋单元的厚度从外到内依次减少。由于位于最外侧的包装袋单元要与地面直接接触,接触到的地面凹凸不平,而且可能有小石头等,因此需要将其厚度设计得厚一些,而位于内侧的包装袋单元受力较少,因此无需太厚。

较优的方案,所述包装袋单元的数目为三个。

更优的方案,容量为2-20升的耐摔自立袋,三个包装袋单元的厚度范围从外到内依次为0.12-0.18毫米、0.08-0.12毫米、0.04-0.08毫米。

优选的方案,当耐摔自立袋的容量为2-4.99升,三个包装袋单元的厚度从外到内依次为0.14毫米、0.08毫米、0.05毫米;当耐摔自立袋的容量为5-9.99升,三个包装袋单元的厚度从外到内依次为0.16毫米、0.10毫米、0.06毫米;当耐摔自立袋的容量为10-14.99升,三个包装袋单元的厚度从外到内依次为0.17毫米、0.11毫米、0.07毫米;当耐摔自立袋的容量为15-20升,三个包装袋单元的厚度从外到内依次为0.18毫米、0.12毫米、0.08毫米。通过简化不同容量范围各包装袋单元的厚度,从而让生产者加工更加方便。

较优的方案,所述袋体顶部安装有灌装管,所述灌装管上安装有密封盖。

较优的方案,各包装袋单元的材料相同。为了让废弃的耐摔自立袋能够回收再次利用,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将各包装袋单元的材料设计成相同的,以便回收。

更优的方案,所述包装袋单元的材料为聚烯烃。聚烯烃是烯烃的聚合物。由乙烯、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辛烯、4-甲基-1-戊烯等α-烯烃以及某些环烯烃单独聚合或共聚合而得到的一类热塑性树脂的总称。

更优的方案,所述包装袋单元的材料为pe(聚乙烯)。所述包装袋单元的材料也可以选择其它聚烯烃,比如pp(聚丙烯)、聚1-丁烯等。

更优的方案,所述各包装袋单元侧边封合成一体采用热封合方法,各包装袋单元顶边封合成一体采用热封合方法。这样更环保,并且废弃的耐摔自立袋可回收后再次循环利用,能够节省废弃的耐摔自立袋的回收和处理的成本。

本发明对照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对包装袋的袋体结构进行了改进,将多个包装袋单元嵌套后将它们的侧边封合成一体,顶边封合成一体,加强袋体的强度,而各包装袋单元底面没有底边、底封边,因此能够有效地减少压强,并且各包装袋单元的底面受到的压强从外往内依次减小,这种结构大幅提高了耐摔自立袋的耐摔性能,有效地避免最内侧的包装袋单元破裂;而各包装袋单元采用相同的材料则让包装袋易于回收利用,有效地减少了废弃包装袋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1掀起位于最内侧的包装袋单元局部的横向剖视图;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1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耐摔自立袋,包括袋体1,所述袋体1包括三个包装袋单元101,各包装袋单元101从外到内依次嵌套,并且各包装袋单元101的侧边封合成一体形成侧封边1011,各包装袋单元101的顶边封合成一体形成顶封边1012,各包装袋单元101具有两个向下凸出并且没有底边的底面1013。这种结构设计,使得各包装袋单元101的各条侧边得到加强(侧封边1011),各包装袋单元101顶边1012也得到加强(顶封边1012),避免包装袋在侧边1011或顶边1012裂开。而各包装袋单元101底面1013消除了底边、底封边,因此没有了传统结构的薄弱处(底边),这样当存有液体物料的耐摔自立袋(如图4所示)掉落时,在重力的作用下,耐摔自立袋底部朝下落到地面,由于与地面接触的部分为最外层包装袋单元101的底面1013,该最外层包装袋单元101的底面1013具有较大的面积,因此与地面接触时能够将地面对其的作用力分散开,有效地减少压强,而最外层包装袋单元101的底面1013将力传递给与其相邻的第二层包装袋单元101的底面1013时,由于两者之间通过相互接触的两个底面1013传递力,因此同样会进一步将力分散开,使得第二层包装袋单元101的底面1013受到的压强进一步减小。因此,这种结构能够大幅提高耐摔自立袋的耐摔性能,有效地避免最内侧的包装袋单元101破裂。而侧边1011即使接触地面,其受到的力也只会沿着侧边1011向上传递(如图4所示),将底面1013边缘向上拉,不会对底面1013造成伤害。

各包装袋单元101的底面1013从外到内依次表面接触。这种设计,使得任意两个相邻的包装袋单元101的底面1013局部或整个表面相互贴合,有利于两者(相互贴合的两个底面1013)之间力的传递,有效地降低各底面1013的压强。

任意两个相邻的包装袋单元101的底面1013整个表面相互贴合。

各包装袋单元101的厚度从外到内依次减少,本实施例的耐摔自立袋,容量为10升,三个包装袋单元101的厚度范围从外到内依次为0.17毫米、0.11毫米、0.07毫米。由于位于最外侧的包装袋单元101要与地面直接接触,接触到的地面凹凸不平,而且可能有小石头等,因此需要将其厚度设计得厚一些,而位于内侧的包装袋单元101受力较少,因此无需太厚。

所述袋体1顶部安装有灌装管2,所述灌装管2上安装有密封盖3。

所述各包装袋单元101的材料相同,均为pe。为了让废弃的耐摔自立袋能够回收再次利用,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将各包装袋单元101的材料设计成相同的,以便回收。

如图2所示,没有存放液体物料的时候,耐摔自立袋处于折叠状态;当灌装满液体物料后,耐摔自立袋处于使用状态,如图4所示。经过实验,本实施例的耐摔自立袋竖立(如图4所示)从3米高处落下3次(水泥地面),没有发现破裂,不会漏水,和普通一层pe材料的包装袋(其厚度为0.35毫米、单层结构、材料为pe)相比,本实施例的耐摔自立袋的耐摔性能提高了1倍以上。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的耐摔自立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耐摔自立袋的容量为3升。

3个包装袋单元101的厚度范围从外到内依次为0.14毫米、0.08毫米、0.05毫米。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的耐摔自立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耐摔自立袋的容量为18升。

3个包装袋单元101的厚度范围从外到内依次为0.18毫米、0.12毫米、0.08毫米。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的耐摔自立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耐摔自立袋的容量为6升。

3个包装袋单元101的厚度范围从外到内依次为0.16毫米、0.10毫米、0.06毫米。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中的耐摔自立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耐摔自立袋的容量为2升。包装袋单元101的数目为2个。

2个包装袋单元101的厚度范围从外到内依次为0.17毫米、0.11毫米。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各部分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发明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