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缝线张力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85013发布日期:2019-02-15 22:33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缝线张力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缝线相关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缝线张力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尼龙拉链是一条已经合链的尼龙素链与两条布带通过缝合机缝合在一起,缝合时需要使用两根底线和四根面线同时进行缝合。缝合过程中,易出现面线断线及缝合后产品质量不良,如:c型弯、分链后长短不一致等问题,因此对四根面线的张力的大小、一致性要求很高。现有缝合机张力调整机构设计针对四根面线通常是设置相对应的四组相互独立的张力调节单元,再加上缝线在轮上易打滑,四根面线的送线量不一致,使得四条缝线张力的大小和一致性较难控制,最终影响产品缝合质量。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一种缝线张力控制装置,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缝线张力控制装置,能够有效的控制多根面线的张力大小及一致性,从而保证缝合产品质量。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缝线张力控制装置,包括支架,安装在支架上供缝线依次经过的前导线单元、可调过线轮单元及后导线单元,前导线单元和后导线单元均设有相一一对应的至少两组,可调过线轮单元包括旋转轴和安装在该旋转轴上的可调过线轮;旋转轴的一端连接有配重可调单元;可调过线轮具有与前导线单元或者后导线单元一一对应的至少两组,该可调过线轮具有过线轮槽,该过线轮槽由左右两组辐条组相互交错插置构成,形成有由两组辐条组其各辐条的辐面环形承接构成的环形过线轨。

所述每各辐条的辐面与相邻辐条的辐面为无缝承接,构成为无缝承接的环形过线轨。

所述可调过线轮包括有左右对插设置的二轮片,该轮片具有安装部和连接在该安装部上的辐条组,该辐条组具有呈环形均匀分布的若干条辐条,该每辐条具有对应面向对插一侧的辐面,该辐面具有对应靠近环形中心的内端和与内端相对应的外端,辐面为内端较凸出设计的倾斜辐面,二轮片的各自倾斜辐面交错插置即构成所述过线轮槽。

所述倾斜辐面从内端至外端其辐宽逐渐变大。

所述轮片还具有外环部,辐条组的内端连接于安装部上,辐条组的外端由外环部一体连接。

所述安装部上设有固定螺孔。

所述前导线单元包括有滚轮和导线棒,该滚轮设有平行并排设置的二滚柱。

所述后导线单元包括有导线棒和瓷孔。

所述前导线单元和后导线单元的导线棒合体为同一导线棒结构。

所述配重可调单元包括有阻尼轮和配重块,阻尼轮安装在旋转轴的一端,配重块的重力通过绳子施加到阻尼轮上。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一种缝线张力控制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案缝线张力控制装置用于调节至少两根缝线张力大小及一致性,至少两根缝线一一对应经过至少两组可调过线轮,本案将该至少两组可调过线轮设在同一旋转轴上,并且可调过线轮供缝线绕设的过线轨迹创新地采用由两组辐条组其各辐条的辐面环形承接构成的环形过线轨,该新颖的环形过线轨结构能够有效防止缝线在轮上打滑。在此基础上,通过调节能够使可调过线轮每转一圈送线量一致,因此至少两根缝线张力容易控制一致。再配合配重可调单元作用,旋转轴的动力是由至少两根缝线的牵引力构成,因此可通过配重可调单元改变重力大小,来改变至少两根缝线张力的大小,最终能够有效的控制至少两根缝线的张力大小及一致性,从而保证缝合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缝线张力控制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可调过线轮单元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可调过线轮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可调过线轮的分解图;

图5是本发明可调过线轮的侧视图;

图6是滚轮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支架1,滚轮2,滚柱21,护板22,横杆部23,导线棒3,瓷孔6,

旋转轴4,可调过线轮5,轮片50,安装部501,固定螺孔5011,

辐条组502,辐条5021,辐面5022,外环部503,

过线轮槽51,环形过线轨511,

配重可调单元7,阻尼轮71,配重块72,绳子7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案涉及一种缝线张力控制装置,如图1-5所示,包括支架1,安装在支架1上供缝线依次经过的前导线单元、可调过线轮单元及后导线单元。具体布置中,前导线单元和后导线单元设于支架1的上部,可调过线轮单元设于支架1的下部,于此利于紧凑设置及缝线绕置经过。

所述前导线单元和后导线单元均设有相一一对应的至少两组,以供至少两根缝线一一对应平行并排经过。给出具体实施例,前导线单元和后导线单元均设有并排的四组,以供四根缝线平行并排经过。

前导线单元和后导线单元根据缝线绕置牵引需要可以有多种设计形式,本案给出一具体实施例,前导线单元包括有滚轮2和导线棒3,滚轮2设有上下平行并排设置的二滚柱21,缝线从线卷脱线后从二滚柱21间穿过,再牵引至导线棒3。四组前导线单元(四组滚轮2)共用一导线棒3,该导线棒3沿平行于四组前导线单元的并排方向延伸设置,四根缝线从线卷脱线后经过对应组滚轮2、所述导线棒3,再牵引至可调过线轮5。

后导线单元包括有导线棒和瓷孔6,缝线经过所述前导线单元的导线棒3后,经过可调过线轮单元,再依次经过后导线单元的导线棒和瓷孔6。瓷孔6设有与所述实施例相对应的四组,该四组瓷孔6共用一导线棒,进一步前导线单元和后导线单元的导线棒可以合体为同一导线棒结构。即,四根缝线从线卷脱线后经过滚轮2、导线棒3、可调过线轮单元5、再经过导线棒3、瓷孔6,最后牵引出。

优选的,所述滚轮2的二滚柱21安装在左右设置的二护板22上,二护板22在同一固设在横杆部23上。

本案的主要创新点在于可调过线轮单元的设计,该可调过线轮单元包括旋转轴4和安装在该旋转轴4上的可调过线轮5。旋转轴4通过轴承件41水平安装在支架1上。可调过线轮5具有与前导线单元或者后导线单元一一对应的至少两组,对应具体实施例设置有在旋转轴4上并排的四组。可调过线轮5具有供缝线绕设经过的过线轮槽51,该过线轮槽51由左右两组辐条组502相互交错插置构成,两组辐条组502分别具有呈环形均匀分布的若干条辐条5021,由各辐条5021形成的具有相面对插置的两组辐面5022,由该两组辐条组502其各辐条5021的辐面5022环形承接构成环形过线轨511。即由左右两组辐面5022通过交错插置,各辐面5022的交错点首尾承接,构成环形过线轨511。为了确使环形过线轨511轨迹具有连续性,每各辐条5021的辐面5022与相邻辐条的辐面为无缝承接,构成为无缝承接的环形过线轨。

可调过线轮5的一优选结构设计,包括有左右对插设置的二轮片50,该轮片50具有安装部501和连接在该安装部501上的辐条组502。安装部501上设有固定螺孔5011,以供轮片50在旋转轴4上简易固装。辐条组502各辐条5021通过其一端连接在安装部501的一侧面上,若干条辐条5021在安装部501的一侧面上呈环形均匀间隔分布。每辐条5021具有对应面向对插一侧的辐面5022,该辐面5022具有对应靠近环形中心的内端和与内端相对应的外端,辐面5022为内端较凸出设计的倾斜辐面,二轮片50的各自倾斜辐面交错插置即构成呈v型的所述过线轮槽51。

优选的,为了使辐面为无缝承接以构成所述无缝承接的环形过线轨,将所述倾斜辐面从内端至外端呈辐宽b(参见图4)适当逐渐变大设计。

优选的,所述轮片50还具有外环部503,辐条组502各辐条5021的内端连接于安装部501上,外端由外环部503一体连接。

所述旋转轴4的一端延伸出并连接有配重可调单元7。该配重可调单元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有阻尼轮71和配重块73,阻尼轮71安装在旋转轴4的一端,配重块73的重力通过绳子72施加到阻尼轮71上。

本案缝线张力控制装置,主要对可调过线轮的自身结构以及至少两组可调过线轮的安装关系提出新颖设计,以此来达到调节至少两根缝线张力大小及它们的一致性。具体来讲,本案的设计思路是将至少两组(比如四组)可调过线轮5设在同一旋转轴4上,并且可调过线轮5其供缝线绕设的过线轨迹创新地采用由两组辐条组502其各辐条5021的辐面5022环形承接构成的环形过线轨511,该新颖的环形过线轨结构能够有效防止缝线在轮上打滑。在此基础上,通过调节能够使各可调过线轮5每转一圈送线量一致,因此至少两根缝线张力容易控制一致,能够有效的控制至少两根(多根)缝线的送线量一致性。应用中具有四根缝线,旋转轴4的旋转的动力是由4根缝线的牵引力构成,因此可通过改变可调配重块73重力大小,来同时且等量的改变4根缝线张力的大小,能够有效的控制四根缝线的张力大小及一致性,从而保证缝合产品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凡跟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和修饰,均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