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生产用箱装式原丝放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98694发布日期:2019-03-02 01:34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碳纤维生产用箱装式原丝放丝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碳纤维生产用箱装式原丝放丝装置。



背景技术:

国内碳纤维生产主要以小丝束为主,丝束张力主要通过纱卷自身重量和纱架锭上电机的转速进行控制;而对于大丝束(48k包含及以上)原丝国际采用箱式包装较多,国内放丝一般在24k放丝设备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张力不足。也有生产单位针对箱式包装设计了不同的放丝设备,主要利用丝束与固定辊之间的摩擦力来提供丝束张力,此张力控制方法不能满足工业化生产,丝束在运行过程中张力波动较大,丝束较为松弛容易刮断,影响产品质量和连续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

本申请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碳纤维生产用箱装式原丝放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和张力控制装置;所述架体包括基座和竖直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立架,所述立架上部设有安装板;所述张力控制装置设置在安装板上,所述张力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张力控制装置和第二张力控制装置,所述第一张力控制装置包括固定辊、挤压辊和压力调节装置,所述固定辊设置在安装板内侧,所述固定辊上方设有挤压辊,所述挤压辊与压力调节装置相连,所述第一张力控制装置放丝端设有第二张力控制装置,所述第二张力控制装置包括重力辊、回转小轴和重力辊连接杆,所述重力辊连接杆通过回转小轴活动设置在安装板上,所述重力辊垂直设置在重力连接杆远离回转小轴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压力调节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回转轴、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驱动装置通过第一连接件与回转轴一端相连接,所述回转轴另一端穿过安装板与安装板内侧的第二连接件相连接,所述挤压辊垂直设置在第二连接件远离回转轴端。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气缸和气缸固定件,所述气缸为压力可调气缸,所述气缸通过气缸固定件固定设置在安装板外侧,所述气缸与第一连接件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挤压辊包括固定轴、辊筒和橡胶层,所述固定轴固定设置在第二连接件远离回转轴一侧,所述辊筒旋转设置在固定轴上,所述辊筒外侧设有橡胶层。

进一步的,所述重力辊包括小轮轴和多个导丝轮,所述小轮轴垂直旋转设置在重力辊连接件上,所述小轮轴上旋转设有多个导丝轮,所述导丝轮为凹型轮。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上第一张力控制装置和第二张力控制装置之间设有导辊结构,所述导辊结构包括上导辊组和下导辊组,所述上导辊组和下导辊组均包括多个导向辊,所述上导辊组最左侧的导向辊和下导辊组最右侧的导向辊位于一条垂直线上,所述上导辊组和下导辊组呈倒z字型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辊上丝端安装板上设有集束环。

进一步的,所述集束环为椭圆闭环结构或两端为半圆弧、中间一定长度的矩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张力控制装置和第二张力控制装置固定安装板外侧设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中部设有竖直把手。

本申请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申请的一种碳纤维生产用箱装式原丝放丝装置,通过压力可调的挤压辊给予丝束一定的握持力,使丝束具有第一次张力,然后重力辊对丝束进行第二次张力控制,经过两次张力控制能够很好的控制丝束运行时的张力,使丝束平直、不出现下垂现象,避免丝束因叠加、干扰造成断丝,有效的提搞产品质量和产量。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优点之外,本申请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所带来的优点,将在下文中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碳纤维生产用箱装式原丝放丝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张力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挤压辊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碳纤维生产用箱装式原丝放丝装置俯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丝轮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辊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集束环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碳纤维生产用箱装式原丝放丝装置侧视图。

图中:1架体;110基座;120立架;121第一立柱;122第二立柱;121安装板;2张力控制装置;210第一张力控制装置;211固定辊;212挤压辊;212a固定轴;212b辊筒;212c橡胶层;213压力调节装置;213a驱动装置;213a1气缸;213a2气缸固定件;213b回转轴;213c第一连接件;213d第二连接件;220第二张力控制装置;221重力辊;221a小轮轴;221b导丝轮;222回转小轴;223重力辊连接杆;3导辊结构;310上导辊组;320下导辊组;330导向辊;4集束环;5保护罩;510竖直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碳纤维生产用箱装式原丝放丝装置,包括架体1和张力控制装置2。

架体1包括基座110和竖直设置在基座110上的立架120,立架120上部设有安装板121;张力控制装置2设置在安装板121上,张力控制装置2包括第一张力控制装置210和第二张力控制装置220,第一张力控制装置210包括固定辊211、挤压辊212和压力调节装置213,固定辊211设置在安装板121内侧,固定辊211上方设有挤压辊212,挤压辊212与压力调节装置213相连,第一张力控制装置210放丝端设有第二张力控制装置220,第二张力控制装置220包括重力辊221、回转小轴222和重力辊连接杆223,重力辊连接杆223通过回转小轴222活动设置在安装板121上,重力辊221垂直设置在重力连接杆223远离回转小轴222一端。在放丝过程中第一张力控制装置210通过压力调节装置213施加一个作用力给挤压辊212,使得挤压辊212与固定辊211配合给予丝束一定的握持力,实现放丝过程中对丝束的第一次作用力;丝束经过第一张力控制装置210牵引至第二张力控制装置220,重力辊221通过自身的重力给予丝束一个重力,实现放丝过程中对丝束的第二次作用力,经过两次作用力可以很好的控制丝束的状态,使丝束平直、不出现下垂现象,避免丝束因叠加、干扰造成断丝,有效的提搞产品质量和产量。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压力调节装置213包括驱动装置213a、回转轴213b、第一连接件213c和第二连接件213d,驱动装置213a通过第一连接件213c与回转轴213b一端相连接,回转轴213b另一端穿过安装板121与安装板121内侧的第二连接件213d相连接,挤压辊212垂直设置在第二连接件213d远离回转轴213b端。驱动装置213通过第一连接件213c、回转轴213b和第二连接件213d可以将作用力传递给挤压辊212,便于挤压辊212和固定辊211配合给予丝束一定的握持力,并通过调节驱动装置213实现对丝束握持力大小的调节。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驱动装置213a包括气缸213a1和气缸固定件213a2,气缸213a1为压力可调气缸,气缸213a1通过气缸固定件213a2固定设置在安装板121外侧,气缸213a1与第一连接件213c相连接。在放丝过程中通过调节气缸213a1活塞杆的伸缩实现丝束握持力大小的调节。

如图3所示,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挤压辊212包括固定轴212a、辊筒212b和橡胶层212c,固定轴212a固定设置在第二连接件213d远离回转轴213b一侧,辊筒212b旋转设置在固定轴212a上,辊筒212b外侧设有橡胶层212c,橡胶层212c大大提高了挤压辊212和固定辊211对丝束作用力的稳定性。

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优选实施例中,重力辊221包括小轮轴221a和多个导丝轮221b,小轮轴221a垂直旋转设置在重力辊连接件上,小轮轴221a上旋转设有多个导丝轮221b,在放丝过程中可以同时牵引多条丝束,导丝轮221b为凹型轮,便于丝束的固定导向,避免丝束叠加、干扰导致断丝。

如图6所示,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安装板121上第一张力控制装置210和第二张力控制装置220之间设有导辊结构3,导辊结构3包括上导辊组310和下导辊组320,上导辊组310和下导辊组320均包括多个导向辊330,上导辊组310最左侧的导向辊和下导辊组320最右侧的导向辊330位于一条垂直线上,上导辊组310和下导辊组310呈倒z字型设置,上导向辊和下导向辊相配合便于丝束放丝过程中丝束的展开,避免丝束下垂,进一步提高了丝束放丝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固定辊211上丝端安装板121上设有集束环4,集束环4可以有效的避免放丝过程中丝束的左右摆动,提高产品质量。

如图7所示,在一优选实施例中,集束环4为椭圆闭环结构或两端为半圆弧、中间一定长度的矩形结构。

如图8所示,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张力控制装置210和第二张力控制装置220固定安装板121外侧设有保护罩5,保护罩5中部设有竖直把手510,保护罩5可以有效的避免设备运行过程中操作事故的发生。

以上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申请的实施范围。凡依本申请的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申请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