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试验分线布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46556发布日期:2019-04-29 15:40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力试验分线布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布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动力试验分线布置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抗震试验研究对动力试验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建筑工程在建造、改造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振动情况加以掌控变得至关重要。建筑结构动力特性试验量测结构动力特性参数是结构动力试验的基本内容,在研究建筑结构的抗震、抗风或抵御其他动力荷载的性能时,都必须进行结构动力特性试验。

动态信号测试仪在测试的现场环境下,应满足同时使用多根传输线的操作,由于装置线路过多,检测人员在运输设备与监测布线时易相互缠绕,费时费力,降低了检测工作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力试验分线布置装置,用于解决或部分解决测试装置在线路过多时,容易相互缠绕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试验分线布置装置,包括:绕线杆和承接平台;所述承接平台上表面沿所述承接平台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绕线杆,所述绕线杆的底部通过弹性元件与所述承接平台相连。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绕线杆呈中空结构,且所述绕线杆的第一侧面以及顶面和底面分别呈开口状,每个所述绕线杆上沿所述绕线杆的长度方向上下缠绕一根传输线。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与所述承接平台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绕线杆第一侧面的相对侧面底端相连。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弹性元件包括:扭转弹簧。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一种动力试验分线布置装置还包括:支撑杆和盖板;所述支撑杆设置在多个所述绕线杆的中间,所述支撑杆的底部与所述承接平台相连,所述支撑杆的顶部与所述盖板相连,所述盖板位于所述绕线杆的上方。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盖板的顶部设置提手。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承接平台的底部连接若干个万向轮。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绕线杆一端的传输线线头连接动态信号测试仪,所述绕线杆另一端的传输线线头连接传感器,所述动态信号测试仪与计算机相连。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动力试验分线布置装置,设置多个绕线杆可分别对多根传输线进行缠绕,且多个绕线杆沿承接平台周向设置,使得多个绕线杆之间相互影响较小,从而使得多根传输线之间相互不会出现交叉缠线等影响,有利于多根传输线的有序缠绕以及使用;在绕线杆与承接平台之间连接设置弹性元件,使得绕线杆可相对承接平台进行转动,例如,可将绕线杆朝向外侧打开,从而便于在每个绕线杆上缠绕传输线,且便于传输线的绕出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动力试验分线布置装置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动力试验分线布置装置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动力试验分线布置装置中绕线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动力试验分线布置装置中绕线杆开口侧缠绕传输线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绕线杆;2—盖板;3—提手;

4—承接平台;5—万向轮;6—支撑杆;

7—传输线;8—动态信号测试仪;9—计算机;

10—传感器;11—弹性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动力试验分线布置装置,参考图1,该分线布置装置包括:绕线杆1和承接平台4;承接平台4上表面沿承接平台4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绕线杆1,绕线杆1的底部通过弹性元件11与承接平台4相连。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试验分线布置装置,主要用于在需要线缆根数较多的情况下,对多根线缆进行分线布置。该分线布置装置可用于在动力试验中对动态信号测试仪8的多根传输线7进行分线布置。

该分线布置装置在承接平台4上设置多个绕线杆1,用于分别缠绕多根传输线7。且多个绕线杆1沿承接平台4的周向设置一圈,使得绕线杆1之间相互不会产生影响。从而使得多根传输线7之间相互不会出现交叉缠线等影响,有利于多根传输线7的有序缠绕以及使用。

参考图2,绕线杆1的底部与承接平台4相连,且在绕线杆1与承接平台4之间连接设置弹性元件11。使得绕线杆1可相对承接平台4进行转动,例如,可将绕线杆1朝向外侧打开。从而便于在每个绕线杆1上缠绕传输线7,且便于传输线7的绕出使用。

本实施例提供的动力试验分线布置装置,使用该装置可提供快速精准布线,给检测人员提供了便利,提升了工作效率,减少了缠线干扰,方便了检测人员携带仪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本实施例对绕线杆1的具体结构进行了说明。参考图3,绕线杆1呈中空结构,且绕线杆1的第一侧面以及顶面和底面分别呈开口状,每个绕线杆1上沿绕线杆1的长度方向上下缠绕一根传输线7。

在缠绕传输线7时,可将传输线7从绕线杆1内部穿过,然后上下缠绕在绕线杆1的侧壁上。设置绕线杆1的第一侧面呈开口状,有利于快速简捷的在绕线杆1上缠绕传输线7。且设置绕线杆1为中空结构,在第一侧面的两侧均可缠绕传输线7,可增大传输线7的缠绕量,使得该分线布置装置可适应较长的传输线7。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本实施例对弹性元件11的设置进行了说明。弹性元件11的一端与承接平台4相连。参考图4,弹性元件11另一端与绕线杆1第一侧面的相对侧面底端相连。使得与第一侧面相连的侧面底部没有连接结构,便于在第一侧面的两侧分别进行缠绕传输线7。

进一步地,绕线杆1可为矩形结构,也可为圆柱或其他规则以及不规则柱体结构,对此不做限定。在绕线杆1为圆柱或其他没有相对侧面的结构时,可在绕线杆1上沿轴向开设一开口,然后将弹性元件11与该开口相对位置处的侧壁底端相连即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弹性元件11包括:扭转弹簧。使得绕线杆1可向外打开。即从与承接平台4相垂直的状态向一圈多个绕线杆1的外侧从底部弯折至与承接平台4平行的状态。可便于在每个绕线杆1上缠绕传输线7且便于线绕出使用。

在不使用的时候,可在弹性元件11的作用下使绕线杆1恢复至与承接平台4垂直的状态,便于放置和携带。

弹性元件11也可采用其他结构,以能实现绕线杆1绕底部转动为目的,对此不做限定。进一步地,多个绕线杆1可设置在承接平台4的边缘位置。便于向外打开缠绕传输线7。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参考图1,一种动力试验分线布置装置还包括:支撑杆6和盖板2;支撑杆6设置在多个绕线杆1的中间,支撑杆6的底部与承接平台4相连,支撑杆6的顶部与盖板2相连,盖板2位于绕线杆1的上方。

在绕线杆1的上方设置盖板2,可对多个绕线杆1进行遮挡,起到防雨防晒等作用,可对线缆起到保护作用。盖板2通过支撑杆6与承接平台4相连进行固定。可将支撑杆6设置在承接平台4和盖板2的中间,便于对盖板2实现稳定支撑。

支撑杆6与承接平台4以及盖板2之间可通过螺纹连接等方式进行可拆卸连接,对此不做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盖板2的顶部设置提手3。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承接平台4的底部连接若干个万向轮5。便于整个分线布置装置的携带和运输,便于运输线缆至需要位置处。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绕线杆1一端的传输线7连接动态信号测试仪8,绕线杆1另一端的传输线7连接传感器10,动态信号测试仪8与计算机9相连。

在该分线布置装置用于动力试验时,动态信号测试仪8需要与多根传输线7相连,以对多点进行测试。装置在使用时,通过万向轮5可将测试装置和传输线7便捷的运达测试地点。

开始测试时,可旋转绕线杆1九十度向外旋转打开,此时可将有序缠绕在绕线杆1上的线绕出使用。传输线7在绕线杆1的一端连接动态信号测试仪8,另一端出线连接传感器10。将传感器10布置在预先设计的布点上,分析仪连接计算机,即可开始进行测试。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分线布置装置,包括可旋转绕线杆1,绕线杆1承接平台4,支撑杆6,万向轮5,盖板2,提手3,动力信号采集器及计算机。绕线杆1承接平台4底部设有万向轮5,上部间隔设有一圈多个可旋转绕线杆1。绕线杆1与承接平台4通过旋转弹簧相连。绕线杆1一端出线与动态信号测试仪8相连接,另一端出线与传感器10相连。

该分线布置装置在操作过程中能够有效避免人工分线产生的差错或缠绕,实现分线、布线和收线的高效化。且装置可收起为一体,为现场检测的携带和运输提供了便利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