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粒体物料气力输送除静电接收仓及除静电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80339发布日期:2019-03-22 20:50阅读:6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粉、粒体物料气力输送除静电接收仓及除静电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一种粉、粒体物料气力输送除静电接收仓及除静电方法,属物料输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前在通过气力等方式对固体粉状等物料进行输送中,由于物料在管道气力输送过程中粒子与粒子之间碰撞,摩擦会产生大量静电,若不能及时有效对静电消除,一方面会严重影响物料输送的效率,导致物料在输送设备上附着及物料间因静电固结成块,另一方面严重时因静电放电而导致对周边的设备或工作人员造成严重的触电事故,甚至在物料输送过程中依法火灾或爆炸等重大安全事故,传统的消除静电的方法均为通过接地导线将物料输送或承载设备进行接地处理,达到对物料输送中静电消除的目的,但这种方式作业效率相对地下,且固体粉状等物料进行输送中,以及随气流飘散,流动性极强,从而导致不能对物料中携带的静电进行及时有效的消除,因此导致当前在进行固体粉状等物料进行输送时,均存在较大的静电安全隐患,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全新的固体粉状等物料静电消除设备及静电消除方法,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分类技术上的一些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粉、粒体物料气力输送除静电接收仓及方法。

为了实现上面提到的效果,提出了一种粉、粒体物料气力输送除静电接收仓及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一种粉、粒体物料气力输送除静电接收仓,包括储物槽、密封盖、粉尘过滤装置、静电中和器、导电金属网及控制电路,其中储物槽为横断面为“凵”字型槽状结构,其上端面与密封盖连接并构成闭合的腔体结构的承载腔,密封盖上设至少一个进料口和至少一个排气口,其中进料口与储物槽同轴分布,且所述的进料口和排气口均与承载腔相互连通,导电金属网至少两个,嵌于承载腔内并沿承载腔轴线方向自上而下均布,且导电金属网与储物槽间同轴分布,导电金属网中,每个导电金属网均与至少一个静电中和器相互电气连接,静电中和器嵌于储物槽内表面,且各静电中和器间均相互并联,粉尘过滤装置位于承载腔内并与密封盖下端面相互连接,且排气口通过粉尘过滤装置与承载腔间相互连通,粉尘过滤装置与导电金属网间最小间距为储物槽有效高度的1%—10%,控制电路位于储物槽外,并分别与粉尘过滤装置和各静电中和器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储物槽下端面设至少一个出料口,且储物槽底部外表面设承载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机构为支撑腿、承载架、承载台、行走轮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电金属网网孔孔径为1—10毫米,且导电金属网网孔面积为导电金属网表面积的80%—95%。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电金属网与储物槽内表内间通过绝缘块相互连接,且所述的绝缘块与储物槽内表面间通过导向滑轨相互滑动连接,且所述的导向滑轨环绕储物槽轴线均布并与储物槽轴线相互平行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的进料口与承载腔间通过导流管相互连通,所述的导流管上端面管径不大于进料口管径的1.5倍,导流管下端面直径为其上端面直径的3—10倍,且不大于储物槽直径的80%,所述的导流管高度为储物槽有效高度的1%—3%,且导流管下端面与位于储物槽内最上方的导电金属网间间距为储物槽有效高度的1%—10%。

进一步的,所述的储物槽内另设至少一个料位计,所述的料位计与控制电路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储物槽内至少一条接地导线,所述的接地导线前端面位于储物槽外并设一个接地螺栓,后端面位于储物槽,并通过电子开关分别与各导电金属网间电气连接,所述的电子开关分别与控制电路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电路为基于单片机或可编程控制器为基础的电路系统。

一种粉、粒体物料气力输送除静电接收仓的除静电方法为:

物料首先通过外部气力输送管路通过承载腔的进料口输送至承载腔内,然后在气体驱动作用下和物料自身重力作用下,物料沿储物槽轴线自上而下沉积在承载腔内,物料沉积过程中,用于物料输送的气流通过粉尘过滤装置净化会后从承载腔内排出,避免气流影响物料沉积效率,同时物料在沉积过程中,会依次通过各导电金属网,一方面由各导电金属网分别与静电中和器电气连接,从而导致各导电金属网上均携带电荷,当物料通过导电金属网时,物料中携带的静电与电金属网上携带电荷相互中和,从而达到消除精度的目的,另一方面在静电中和器停止运行时,也可由各各导电金属网通过接地导线将通过导电金属网的物料中携带的静电直接导流至承载腔外并进行接地处理,从而达到消除物料静电的目的。

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通用性好,一方面可有效的满足对各类固体粉状物料气力输送、存储作业的需要,另一方面在物料输送和存储过程中,有效的实现对物料中携带的静电电荷进行消除,且静电消除作业效率高,可有效实现对扩在在较大范围内的物料中携带静电进行全面有效的消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所述的一种粉、粒体物料气力输送除静电接收仓,包括储物槽1、密封盖2、粉尘过滤装置3、静电中和器4、导电金属网5及控制电路6,其中储物槽1为横断面为“凵”字型槽状结构,其上端面与密封盖2连接并构成闭合的腔体结构的承载腔7,密封盖2上设至少一个进料口21和至少一个排气口22,其中进料口21与储物槽1同轴分布,且进料口21和排气口22均与承载腔7相互连通,导电金属网5至少两个,嵌于承载腔7内并沿承载腔7轴线方向自上而下均布,且导电金属网5与储物槽1间同轴分布,导电金属网5中,每个导电金属网5均与至少一个静电中和器4相互电气连接,静电中和器4嵌于储物槽1内表面,且各静电中和器4间均相互并联,粉尘过滤装置3位于承载腔7内并与密封盖2下端面相互连接,且排气口21通过粉尘过滤装置3与承载腔7间相互连通,粉尘过滤装置3与导电金属网5间最小间距为储物槽1有效高度的1%—10%,控制电路6位于储物槽1外,并分别与粉尘过滤装置3和各静电中和器4电气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储物槽1下端面设至少一个出料口23,且储物槽1底部外表面设承载机构24,且所述的承载机构24为支撑腿、承载架、承载台、行走轮中的任意一种。

与此同时,所述的导电金属网5网孔孔径为1—10毫米,且导电金属网5网孔面积为导电金属网5表面积的80%—95%,且所述的导电金属网5与储物槽1内表内间通过绝缘块8相互连接,且所述的绝缘块8与储物槽1内表面间通过导向滑轨9相互滑动连接,且所述的导向滑轨9环绕储物槽1轴线均布并与储物槽1轴线相互平行分布。

此外,所述的进料口21与承载腔7间通过导流管10相互连通,所述的导流管10上端面管径不大于进料口21管径的1.5倍,导流管10下端面直径为其上端面直径的3—10倍,且不大于储物槽1直径的80%,所述的导流管10高度为储物槽1有效高度的1%—3%,且导流管10下端面与位于储物槽1内最上方的导电金属网5间间距为储物槽1有效高度的1%—10%。

进一步优化的,所述的储物槽1内另设至少一个料位计11,所述的料位计11与控制电路6电气连接,且储物槽1内至少一条接地导线12,所述的接地导线12前端面位于储物槽外并设一个接地螺栓13,后端面位于储物槽1,并通过电子开关14分别与各导电金属网5间电气连接,所述的电子开关14分别与控制电路6电气连接。

需要特别指出的,所述的控制电路6为基于单片机或可编程控制器为基础的电路系统。

一种粉、粒体物料气力输送除静电接收仓的除静电方法为:

物料首先通过外部气力输送管路通过承载腔的进料口输送至承载腔内,然后在气体驱动作用下和物料自身重力作用下,物料沿储物槽轴线自上而下沉积在承载腔内,物料沉积过程中,用于物料输送的气流通过粉尘过滤装置净化会后从承载腔内排出,避免气流影响物料沉积效率,同时物料在沉积过程中,会依次通过各导电金属网,一方面由各导电金属网分别与静电中和器电气连接,从而导致各导电金属网上均携带电荷,当物料通过导电金属网时,物料中携带的静电与电金属网上携带电荷相互中和,从而达到消除精度的目的,另一方面在静电中和器停止运行时,也可由各各导电金属网通过接地导线将通过导电金属网的物料中携带的静电直接导流至承载腔外并进行接地处理,从而达到消除物料静电的目的。

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通用性好,一方面可有效的满足对各类固体粉状物料气力输送、存储作业的需要,另一方面在物料输送和存储过程中,有效的实现对物料中携带的静电电荷进行消除,且静电消除作业效率高,可有效实现对扩在在较大范围内的物料中携带静电进行全面有效的消除。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