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体输送和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87134发布日期:2018-09-08 00:42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输送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固体输送和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输送带是用于皮带输送带中起承载和运送物料作用的橡胶与纤维、金属复合制品,或者是塑料和织物复合的制品。输送带广泛应用于水泥、焦化、冶金、化工、钢铁等行业中输送距离较短、输送量较小的场合。皮带输送机在农业、工矿企业和交通运输业中广泛用于输送各种固体块状和粉料状物料或成件物品,输送带能连续化、高效率、大倾角运输,输送带操作安全,输送带使用简便,维修容易,运费低廉,并能缩短运输距离,降低工程造价,节省人力物力。

但是传统的输送带多用于固体物料输送,并不能够应用于液体或者固液混合物的输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固体输送和上料装置,它采用在传统输送设备的基础上,将数个独立的拖斗连接在一起形成全新的输送轨道,能够适用于固体和液体的混合输送,并且能够进行从高到低提升输送,适用范围更加广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支撑固定架、上料平台、上料输送轨道、提升输送支架;所述的支撑固定架的上端连接有上料平台和提升输送支架,且上料平台的中间以及提升输送支架的内部活动设置有上料输送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料输送轨道由弯折托板、固定底座、输送料斗、驱动链条组成;所述的弯折托板的外表面等距镶嵌有数个固定底座,固定底座的上端通过连接支架连接有输送料斗;且弯折托板的左右两侧固定有驱动链条,另外,所述的上料输送轨道通过导引支架的配合进行弯折导引、连接固定在上料平台和提升输送支架的内部。

作为优选,所述的导引支架有U型支架和驱动链轮组成,所述的驱动链轮固定在U型支架的内侧顶端,且驱动链轮与驱动链条相互配合卡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上料输送轨道上端的输送料斗与上料平台保持齐平。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固体输送和上料装置,它采用在传统输送设备的基础上,将数个独立的拖斗连接在一起形成全新的输送轨道,能够适用于固体和液体的混合输送,并且能够进行从高到低提升输送,保证工作人员可以保持坐姿填料,更加人性化,适用范围更加广泛。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料输送轨道3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弯折托板5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料输送轨道3卡接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导引支架9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支撑固定架1、上料平台2、上料输送轨道3、拓展输送支架4、弯折托板5、固定底座6、输送料斗7、驱动链条8、导引支架9、U型支架10和驱动链轮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看如图1-图5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支撑固定架1、上料平台2、上料输送轨道3、拓展输送支架4;所述的支撑固定架1的上端连接有上料平台2和拓展输送支架4,且上料平台2的中间以及拓展输送支架4的内部活动设置有上料输送轨道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料输送轨道3由弯折托板5、固定底座6、输送料斗7、驱动链条8组成;所述的弯折托板5的外表面等距镶嵌有数个固定底座6,固定底座6的上端通过连接支架连接有输送料斗7;且弯折托板5的左右两侧固定有驱动链条8,另外,所述的上料输送轨道3通过导引支架9的配合进行弯折导引、连接固定在上料平台2和拓展输送支架4的内部。

其中,所述的导引支架9有U型支架10和驱动链轮11组成,所述的驱动链轮11固定在U型支架10的内侧顶端,且驱动链轮11与驱动链条8相互配合卡接;所述的上料输送轨道3上端的输送料斗7与上料平台2保持齐平;所述的导引支架9的一侧通过传动轴与驱动电机进行连接,实现上料输送轨道3的驱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首先通过工作人员将上料平台2表面的额物料推动到上料输送轨道3上端输送料斗7中,且由于上料输送轨道3通过两侧的5分驱动链条8与导引支架9上旋转的驱动链轮11相互啮合,驱动链轮11用电机带动,实现上料输送轨道3转动,按照外拓展输送支架4规划路径传动,把物料由低到高输送到包装机下料口。

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在传统输送设备的基础上,将数个独立的拖斗连接在一起形成全新的输送轨道,能够适用于固体和液体的混合输送,并且能够进行从高到低提升输送,保证工作人员可以保持坐姿填料,更加人性化,适用范围更加广泛。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