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式提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1680发布日期:2018-11-07 19:51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斗式提升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提升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斗式提升机。



背景技术:

斗式提升机适用于低处往高处提升,供应物料通过振动台投入料斗后机器自动连续运转向上运送。根据传送量可调节传送速度,并随需要选择提升高度,料斗为自行设计制造,PP无毒料斗使该型斗式提升机使用更加广泛,所有尺寸均按照实际需要设计制造,为配套立式包装机,电脑计量机设计,适用于食品、医药、化学工业品、螺丝、螺帽等产品的提升上料,可通过包装机的信号识别来控制机器的自动停启。

现有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3428389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回收废料再利用的提升机,包括传送带、提升机架体、上皮带轮、电机、出料口和下皮带轮,提升机箱体外设有电机;提升机箱体上部设有出料口,其底部设有出料口;提升机箱体内设有上皮带轮和下皮带轮;电机连接上皮带轮,上皮带轮通过传动带和下皮带轮连接。

但是,传送带在传输过程中,传送带容易松弛,使传送带容易打滑,不便于对物料进行输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斗式提升机,具有张紧传送带以便工作顺利开展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斗式提升机,包括机架以及位于机架内的传动机构,机架的底端设置有上料口,机架的顶端设置有出料口,传动机构包括主传动辊、从传动辊以及套设于主传动辊和从传动辊外的传送带,从传动辊包括辊轴以及转动连接于辊轴上的滚筒,所述从传动辊的辊轴伸出机架的两侧壁连接有驱动从传动辊上下滑移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设于机架侧壁上的滑轨、固设于辊轴上的安装座以及驱动安装座在滑轨上滑移的杠杆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需要调节传送带的张紧度时,杠杆机构驱动安装座在滑轨上滑移,使固设于安装座上的从传动辊上下滑移从而可调节传送带的张紧度,将物料从上料口送入到传送带上,物料随传送带从机架的底端运输到机架顶端的出料口后被收集,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

较佳的,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两根平行的固定板,两根平行的固定板之间固设有固定柱,所述杠杆机构包括穿过两根固定板且与固定柱抵接的杠杆、连接于杠杆一端的配重箱以及连接于杠杆另一端的支撑架,所述杠杆铰接于支撑架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调节传送带张紧度时,将配重块加入到配重箱内,配重箱带动杠杆向下移动,杠杆向下压固定柱,从而带动安装座在滑轨上向下移动,进而带动从传动辊向下滑移,方便调节从传动辊将传送带张紧。

较佳的,所述配重箱与杠杆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向配重箱内加入配重块时,将配重向围绕其与杠杆的铰接点转动,便于向内加入配重块,需要将配重块取出时,将配重箱的底部向上提,使配重箱的箱口向下翻,便于将配重块倒出,便于配重块的上料和下料。

较佳的,所述机架包括底支架、顶支架以及可拆卸固定连接于底支架与顶支架之间的多个中支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根据工作需要的而高度,来调节机架的高度,采用在底支架与顶支架之间连接多个中支架,中支架与底支架和顶支架之间可拆卸固定连接,便于中支架的拆卸和安装。

较佳的,所述底支架、顶支架以及中支架上均转动连接有与传送带边沿抵接的自由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传动带较长,工作过程中传送带会在物料的重力作用以及主传动辊的驱动作用下向侧面跑偏,自由辊与传送带的边沿抵接,能够有效防止传送带向两侧跑偏。

较佳的,所述底支架、顶支架以及中支架上均转动连接有与传送带内侧壁抵接的滑动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工作过程中,传送带会向机架内运动而走形,滑动辊与传送带的内侧壁抵接,滑动辊与机架内壁抵接且与机架转动连接,能够随传动辊一起转动且给传送带一个向外的抵设力,从而有效防止传送带向内移动而变形,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

较佳的,所述滑动辊与机架之间设置有轴承。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传送带在传输过程中,滑动辊与机架转动连接并与传送带抵接,使滑动辊随传送带一起转动,滑动辊上设置有轴承,使滑动辊更方便随传送带转动。

较佳的,所述底支架、顶支架以及中支架上均铰接有检修门,所述检修门与机架之间通过锁扣实现启闭。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机架上设置有检修门,机架出现状况时,打开锁扣,方便对机架内进行检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从传动辊上连接有安装座且安装座上连接有驱动安装座滑移的杠杆机构,杠杆机构驱动滑移座向下移动,从而可带动从传动辊向下移动将传送带张紧,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2.机架内转动连接有与传送带边沿地接的自由辊,能有效防止传送带在工作过程中跑偏;

3.机架内转动连接有与传送带内侧壁抵接的滑移辊,滑移辊能有效防止传送带在工作工程中走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斗式提升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底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架;11、底支架;111、上料口;112、安装座;1121、固定板;1122、固定柱;113、滑轨;114、杠杆机构;1141、杠杆;1142、配重箱;1143、支撑架;115、检修门;1151、锁扣;1152、合页;116、凸起;1161、自由辊;117;滑动辊;1171、轴承;12、中支架;13、顶支架;131、出料口;2、传动机构;21、主传动辊;211、驱动电机;22、从传动辊;221、辊轴;222、滚筒;23、传送带;231、送料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斗式提升机,参见图1和图2,包括机架1以及位于机架1内的传动机构2。机架1包括位于底端并设有上料口111的底支架11、位于顶端且设有出料口131的顶支架13以及可拆卸连接于顶支架13与底支架11之间的若干节中支架12。此处以一节中支架12为例,底支架11、中支架12以及顶支架13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参见图2,传动机构2包括转动连接于顶支架13内的主传动辊21、位于底支架11内的从传动辊22以及转动连接于主传动辊21和从传动辊22上的传送带23。主传动辊21连接有驱动电机211,驱动电机211固设于顶支架13的顶部,从传动辊22包括辊轴221以及固定连接于辊轴221上的滚筒222,传送带23上固设有若干送料斗231。工作时,物料从底支架11的上料口111进入到送料斗231中,驱动电机211带动传送带23运动,送料斗231随着传送带23传输到顶支架13的出料口131处,最后在出料口131处被收集。

参见图4和图5,从传动辊22的辊轴221延伸出底支架11的侧壁,底支架11的侧壁上滑移连接有安装座112,从传动辊22的辊轴221转动连接于安装座112上,底支架11的两侧壁沿竖直方向固设有滑轨113,安装座112滑移连接于滑轨113上,安装座112的底部固设有两根平行的固定板1121,两根平行的固定板1121之间固设有固定柱1122,固定柱1122上连接有杠杆机构114,杠杆机构114包括穿过两根固定板1121与固定柱1122抵接的杠杆1141、转动连接于杠杆1141一端的配重箱1142以及连接于杠杆1141另一端的支撑架1143,杠杆1141铰接于支撑架1143上,支撑架1143位于底支架11后方的地面上。使用时,向配重箱1142内加入配重块,配重箱1142带动杠杆1141向下移动,从而带动与杠杆1141抵接的固定柱1122向下运动,进而带动安装座112以及固设于安装座112上的从112传动辊22在滑轨113上滑移。

参见图3和图4,底支架11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两个检修门115,检修门115的一端连接有锁扣1151,另一端连接有合页1152,检修门115通过合页1152铰接于底支架11上,通过锁扣1151实现与底支架11的启闭。位于检修门115上方的底支架11上设置有两个向外的凸起116,凸起116内转动连接有自由辊1161,自由辊1161与传送带23的边沿抵接。底支架11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两根与传送带23的内侧壁抵接的滑动辊117,滑动辊117与底支架11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1171。工作时,自由辊1161能有效防止传送带23向左右方向跑偏,滑动辊117能防止传送带23向内移动走形。

中支架12以及顶支架13上均设置有与底支架11上结构相同的检修门115、自由辊1161以及滑动辊117。工作时,底支架11、中支架12以及顶支架13上的自由辊1161以及滑动辊117相互配合,防止传送带23跑偏和走形,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

使用原理:将配重块加入到配重箱1142内,配重箱1142在配重块的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从而带动杠杆1141围绕其与支撑架1143的铰接点向下移动,进而带动与杠杆1141抵接的固定柱1122下移,使固定板1121带动安装座112以及固定于安装座112在滑轨113上滑移,从而使从传动辊22随安装座112一起向下滑移,将转动连接于从传动辊22上的传送带23张紧。

将物料从底支架11的上料口111加入,物料从上料口111掉入到传送带23上的送料斗231中,驱动电机211带动传送带23运动,送料斗231随着传送带23传输到顶支架13的出料口131处,最后在出料口131处被收集。工作人员通过检修门115能够方便观察机架1内的情况。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