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罐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88961发布日期:2018-08-17 19:59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叶包装设备,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茶罐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茶叶包装大多采用内外两层包装,内层为真空塑料袋包装,保证茶叶避光、避氧、避潮;外层为硬质材料包装,保证茶叶不被挤压破碎,保证茶叶形态完整。该类包装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内外两层包装的生产工艺复杂,时间与人力成本高;2、内层包装打开后,茶叶不能一次饮用完毕,剩余茶叶还是会出现跑味、氧化、受潮等问题。

为解决以上问题,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种茶叶包装罐,包括铝制罐体及铝制顶盖膜,其中,铝制罐体的开口端表面覆盖有一粘合层,铝制顶盖膜通过该粘合层密封粘结在铝制罐体开口端。针对这种茶叶包装罐已经有厂家在研发和生产自动封罐机,但是现有自动封罐机在运输罐体和顶盖膜时无法很好的将两者对位并固定,两者之间容易发生偏位,导致封罐效果差,甚至封罐失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茶罐运输装置,其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自动封罐机在运输罐体和顶盖膜时无法很好的将两者对位并固定,两者之间容易发生偏位,导致封罐效果差,甚至封罐失败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茶罐运输装置包括机座,该机座设有使罐体间歇性移动的罐体输送装置,所述罐体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平板和夹板,两所述夹板分别设于所述输送平板宽度方向的两侧,且两个夹板的底面位于所述输送平板的顶面之上,两所述夹板长度方向的内侧均设有复数个夹持槽,该罐体输送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两所述夹板沿输送平板宽度方向相互张合的第一驱动装置以及用于驱动两所述夹板同时沿输送平板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夹板在夹持槽的周围设有下弧形挡板,且下弧形挡板的上端可弹性伸缩地设有用于定位顶盖膜的上弧形挡板。

进一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齿条和第一安装架,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匚字形连接板和第二齿条;其中,所述输送平板通过第一安装架水平设置于机座,第一安装架上装设有一纵向滑轨机构和所述第一电机,该纵向滑轨机构的滑块上设有第一连接板;该第一连接板的侧面装设有与第一电机相联动的所述第一齿条;所述第一连接板装设有第二电机和两个横向滑轨机构,两所述横向滑轨机构的滑块均通过一匚字形连接板与其中一夹板相连接,并且每个匚字形连接板的底部装设有一所述第二齿条,两个第二齿条均与所述第二电机相联动。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罐体输送装置,采用两个夹板对罐体夹设并在输送平台上平移的方式对罐体进行逐个输送,不会出现罐体掉落的现象,而且两个夹板每次合并夹送时都会对位置偏离的罐体进行调整定位,故本罐体输送装置,不仅输送效率高,而且定位精确。并且两个夹板在添加顶盖膜的相应工位处均设有下弧形挡板和上弧形挡板,可以避免顶盖膜在输送过程中与罐体发生偏位,由于上弧形挡板可弹性伸缩地设置于下弧形挡板,因此上弧形挡板不会影响后续的压合封罐动作,亦可以保证封罐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茶罐封罐机的主视图。

图2为茶罐封罐机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5为茶罐封罐机中,罐体供应管道的侧视图。

图6为茶罐封罐机中,茶叶供应装置的侧视图。

图7为茶罐封罐机中,顶盖膜供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茶罐封罐机中,压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描述到许多细节,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无需这些细节也可实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图2和图3,一种茶罐运输装置,包括机座1,该机座1设有使罐体a间歇性移动的罐体输送装置2。机座1在罐体输送装置2的上方排列设置有罐体供应管道3、茶叶供应装置4、顶盖膜供应装置5和压合装置6。并且机座1在罐体输送装置2的末端设有卸料斗7。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具体地,罐体输送装置2包括输送平板21和夹板22,两个夹板22分别设于输送平板宽度方向的两侧,且两个夹板22的底面位于输送平板21的顶面之上,两个夹板22长度方向的内侧均设有复数个夹持槽220,该罐体输送装置2还包括用于驱动两个夹板22沿输送平板宽度方向相互张合的第一驱动装置23以及用于驱动两个夹板22同时沿输送平板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24。更具体地,第一驱动装置23包括第一电机231和第一齿条232,第二驱动装置24包括第二电机241和第二齿条242。其中,输送平板21通过第一安装架210水平设置于机座1,第一安装架210上装设有一纵向滑轨机构211和第一电机231,该纵向滑轨机构211的滑块上设有第一连接板2111。该第一连接板2111的侧面装设有与第一电机231相联动的第一齿条232。第一连接板2111装设有第二电机241和两个横向滑轨机构212,两个横向滑轨机构212的滑块均通过一匚字形连接板2121与其中一夹板22相连接,并且每个匚字形连接板2121的底部装设有一第二齿条242,两个第二齿条242均与第二电机241相联动。当第二电机241来回转动时,可使两个夹板22相互张合,以便于夹持或松开罐体a,当第一电机231来回转动时,可使两个夹板22同时前进或同时后退,以便于将罐体a一步一步往前输送。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5,具体地,罐体供应管道3的内直径与管体a的大小相当。工作时,将若干罐体a叠放于罐体供应管道3内部,最底部的罐体a置于罐体输送装置2之上,当罐体输送装置2将最底部的罐体a输送至下一工位后,上方的其他罐体a由于重力作用自动往下降落。因此,罐体供应管道3的下端与罐体输送装置2之间的距离大小应当在一个罐体高度至两个罐体高度之间。此外,为了便于适用于不同高度的罐体a,罐体供应管道3可竖直调节地设置于机座1,作为优选方案:罐体供应管道3通过第一电动丝杆滑台31可升降地设置于机座并位于罐体输送装置的正上方。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6,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茶叶供应装置4,该茶叶供应装置4包括自动供料机41、下料管42、第二连接板43和延伸管44。第二连接板43的一端通过第二电动丝杆滑台45可升降地设置于机座1,另一端竖直设置有下料管42,下料管42的上端与自动供料机41的出料口相接,下端位于罐体输送装置2的正上方。延伸管44通过连接件441可水平摆动地设置于第二连接板43并与下料管42的下端相接。具体地,连接件441的一端设有延伸管44,另一端通过铆钉可旋转地装设于第二连接板43的底部。工作时,罐体输送装置2将罐体a移动至下料管42的正下方(延伸管44被旋转至一旁),由第二电动丝杆滑台45下降下料管42,使下料管42和罐体a紧密对接(避免茶叶从下料管42与罐体a之间的缝隙中漏出),再通过自动供料机41将定量的茶叶经下料管42导入下料管42处于正下方的罐体a内。加工高度较矮的罐体a时,先将延伸管44旋转至下料管42的真下方,通过延伸管44与罐体a紧密对接,这样可以保证活动部件的升降行程不变,避免因升降行程增加而减低工作效率。作为优选方案:下料管42和延伸管44的下端均呈收缩状。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7,具体地,顶盖膜供应装置5包括堆放槽51、吸板52、真空泵(图中未画出)和驱动组件53。堆放槽51固设于机座1并位于罐体输送装置2的侧旁,用于堆放顶盖膜。更具体的,堆放槽51通过固定件510装设于机座1,并且堆放槽51的内部通过复数个弹簧螺栓511设有支撑板512。吸板52的底面设有复数个与上述真空泵相连接的抽气孔520,并且吸板52通过驱动组件53可升降且可在罐体输送装置2与堆放槽51之间来回摆动地设置于机座1。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7,更具体地,驱动组件53包括第二安装架530、减速电机531、连杆机构532、滑台机构533、旋转气缸534和连接臂535。滑台机构533通过第二安装架530竖直设置于机座1,并且滑台机构533的滑块通过连杆机构532与减速电机531相联动。旋转气缸534装设于滑台机构533的滑块,而连接臂535的一端与旋转气缸534相连接,另一端通过复数个弹簧螺栓536装设有吸板52。工作时,由人工将若干顶盖膜放置于堆放槽51内,由减速电机531旋转使吸板52下降并与最上方的顶盖膜紧贴,启动上述真空泵,通过抽气孔520产生负压,将顶盖膜吸附于吸板52;由减速电机531继续旋转使吸板52上升至初始位置并停止,再由旋转气缸534将吸板52水平摆动至罐体输送装置2的正上方;然后由减速电机531旋转使吸板52下降,同时停止真空泵,从而将顶盖膜放置在罐体a上;再通过减速电机531和旋转气缸534将吸板52复位,以准备下一次的抓取动作。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8,具体地,夹板22在夹持槽220的周围设有下弧形挡板221,且下弧形挡板221的上端可弹性伸缩地设有用于定位顶盖膜的上弧形挡板222。更具体的,上弧形挡板222的下端设有弧形连接部2221,该连接部可升降地插设于上弧形挡板222内部并配设有复数个复位弹簧(图中未画出)。上弧形挡板222可以很好的防止罐体输送装置2在移动罐体a时顶盖膜与罐体a发生偏位,确保后续封罐的准确性。因此,下弧形挡板221和上弧形挡板222可以避免顶盖膜在输送过程中与罐体a发生偏位,由于上弧形挡板222可弹性伸缩地设置于下弧形挡板221,因此上弧形挡板222不会影响后续的压合封罐动作,亦可以保证封罐的准确性。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8,具体地,压合装置6包括升降机构61和具有加热功能的压头62,压头62通过升降机构61可升降地设置于机座1。更具体地,升降机构61包括架体610、第三电机611、第三齿条612和滑台机构613。滑台机构613和第三电机611通过架体610设置于机座1,滑台机构613的滑块设有与第三电机611相联动的第三齿条612。滑台机构613的滑块还设有臂杆621,压头62通过复数个弹簧螺栓622设置于臂杆621的自由端。压头62为导热材料所制作,其内部装设有加热棒63,并且压合装置6为加热棒63配设有恒温控制器(图中未画出)。工作时,由罐体输送装置2将罐体a移动至压头62的正下方;再由升降机构61驱动加热后的压头62下压至顶盖膜的上端面,热熔胶(事先已涂抹于罐体a的开口处)受热活化后将顶盖膜和罐体a粘合。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