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分体式纸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0417发布日期:2018-09-11 23:15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纸箱设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分体式纸箱。



背景技术:

纸箱,在包装领域中被大量使用,主要用于物品的装载。目前常见的纸箱的结构通常为:其侧边的一侧往内折入一部分后,与另一侧边通过钉子连接以形成纸箱的侧面,而上顶面和下底面则均是将两纸板通过胶带粘合后形成。

纸箱在进行运输时,往往需要将纸箱拆卸,上述纸箱的拆卸通常是通过撕下上顶面和下底面上的胶带,然后让纸箱的四个侧面,以两个为一组的形式叠放,以此来减少纸箱的占地空间,上述形式中,虽然其整体的厚度大部分为两个侧面相加的厚度,但是由于其侧面的连接端处存在折入部分,该连接处的厚度会是三个侧面相加的厚度,而对于运输来说,其运输需要以最高厚度为基准,由此,这种形式的纸箱的可运输量被该连接端严重限制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分体式纸箱,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或者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新型分体式纸箱,包括第一纸板和第二纸板,所述第一纸板包括顶板、底板和第一侧板,所述顶板、第一侧板和底板一体成型,所述撕扯带可拆卸地安装在顶板上,

所述第二纸板包括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第四连接板、第五连接板、第六连接板、第七连接板和第八连接板,所述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一体成型,所述第一连接板、第四连接板和第七连接板均与第二侧板一体成型,所述第二连接板和第五连接板均与第三侧板一体成型,所述第三连接板、第六连接板和第八连接板均与第四侧板一体成型,

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均与顶板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板、第五连接板和第六连接板均与底板连接,所述第七连接板和第八连接板均与第一侧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纸板和第二纸板的相应结构的连接,使本实用新型形成立方体,则本实用新型具有装载功能,而在进行运输时,能将本实用新型完全拆开成两个纸板,使得而将两个纸板直接叠合,由此,其运输高度的最高高度仅为两个纸板的高度和,相当于传统纸箱运输时最高高度为三个纸板的高度和的三分之二,能大大提高一次运输的可运输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顶板和底板的大小相当,所述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的大小相当,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的大小相当。由此,第一纸板和第二纸板在连接后,能保证相对的板大小相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均与顶板磁吸式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板、第五连接板和第六连接板均与底板磁吸式连接,所述第七连接板和第八连接板均与第一侧板磁吸式连接。磁吸式连接,能便于用户快速可靠地打开本实用新型,同时,在需要运输时,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将纸箱分体成两个纸板进行运输,同样也可以简单地将其拼装回去,可实现循环利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均与顶板通过魔术贴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板、第五连接板和第六连接板均与底板通过魔术贴连接,所述第七连接板和第八连接板均与第一侧板通过魔术贴连接。通过魔术贴连接,能便于用户快速可靠地打开本实用新型,同时,在需要运输时,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将纸箱分体成两个纸板进行运输,同样也可以简单地将其拼装回去,可实现循环利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均与顶板通过胶水粘接,所述第四连接板、第五连接板和第六连接板均与底板通过胶水粘接,所述第七连接板和第八连接板均与第一侧板通过胶水粘接。胶水粘接的连接可靠性强,更环保。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均与顶板通过胶带粘接,所述第四连接板、第五连接板和第六连接板均与底板通过胶带粘接,所述第七连接板和第八连接板均与第一侧板通过胶带粘接。胶带容易获得,且成本较低,使用其进行粘接,性价比高。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包括撕扯带,所述撕扯带可拆卸地安装在顶板上。通过设置撕扯带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密封,密封性好,避免了使用胶带,用户可以通过撕开撕扯带打开本实用新型,即本实用新型的开启方便快捷,实用性强,而粘接可以通过胶水或者胶带实现,实现简单快捷,可靠性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提绳和托板,所述提绳安装在托板上,所述托板与顶板连接,所述提绳位于撕扯带的下方。由此,用户可以通过提绳提起本实用新型,方便本实用新型的携带和移动,且在不需要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提起时,提绳能被撕扯带所隐藏,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一体性和美观性,并对提绳进行保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撕扯带包括第一撕扯带和第二撕扯带,所述提绳位于第一撕扯带下方。由此,当用户仅撕掉第一撕扯带时,顶板依然能被第二撕扯带所闭合,即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依然封闭的状态下,露出提绳,以方便用户在不打开本实用新型的前提下,提起本实用新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顶板设有孔,所述撕扯带的边缘位于孔内。由此,能方便用户拉动撕扯带的边缘,保证用户能快速可靠地将撕扯带撕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新型分体式纸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新型分体式纸箱的第一纸板的展开图。

图3为图1的新型分体式纸箱的第二纸板的展开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新型分体式纸箱的第一纸板的展开图。

图5为图4的新型分体式纸箱的第二纸板的展开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新型分体式纸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新型分体式纸箱的第一纸板的展开图。

图8为图6的新型分体式纸箱的第二纸板的展开图。

图9为图6的新型分体式纸箱的顶板撕扯带撕开后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参考图1—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分体式纸箱,包括第一纸板1、第二纸板2。

第一纸板1包括顶板11、底板12和第一侧板13,各板可由第一纸板1对应折叠形成,使得顶板11、第一侧板13和底板12一体成型,则顶板11和底板12分别位于第一侧板13的两侧。

第二纸板2包括第二侧板21、第三侧板22、第四侧板23、第一连接板201、第二连接板202、第三连接板203、第四连接板204、第五连接板205、第六连接板206、第七连接板207和第八连接板208,各板可由第二纸板2对应折叠形成,使得第二侧板21、第三侧板22和第四侧板23一体成型,即第二侧板21、第三侧板22和第四侧板23依次连接,而第一连接板201、第四连接板204和第七连接板207均与第二侧板21一体成型,且第一连接板201和第四连接板204分别位于第二侧板21的上下两侧,第七连接板207位于第二侧板21的左侧;第二连接板202和第五连接板205均与第三侧板22一体成型,且第二连接板202和第五连接板205分别位于第三侧板22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三连接板203、第六连接板206和第八连接板208均与第四侧板23一体成型,且第三连接板203和第六连接板206分别位于第二侧板21的上下两侧,第八连接板208位于第四侧板23的右侧。

第一连接板201、第二连接板202、第三连接板203、第四连接板204、第五连接板205、第六连接板206、第七连接板207和第八连接板208上均设有磁铁100,而顶板11、底板12和第一侧板13的内侧也对应设有磁铁100,使得第一连接板201、第二连接板202和第三连接板203均与顶板11磁吸式连接,第四连接板204、第五连接板205和第六连接板206均与底板12磁吸式连接,第七连接板207和第八连接板208均与第一侧板13磁吸式连接。

另外,顶板11和底板12的大小相当,第二侧板21和第四侧板23的大小相当,第一侧板13和第三侧板22的大小相当,使得第一纸板1和第二纸板2在连接后,本实用新型能构成长方体,即形成纸箱,以便于对物品进行承载。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能将需要保存的物品先放置在第一纸板1的底板12上,然后依照上述描述的方式,将第一纸板1和第二纸板2连接,最终顶板11、底板12、第一侧板13、第二侧板21、第三侧板22和第四侧板23会形成长方体。而当需要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运输时,只需要用力将各个板上对应的磁铁分离,即可使本实用新型分离为第一纸板1和第二纸板2来进行运输,运输结束后重新拼装即可使用,实现循环利用。

实施例2

参考图4—图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分体式纸箱,包括第一纸板1、第二纸板2。

第一纸板1包括顶板11、底板12和第一侧板13,各板可由第一纸板1对应折叠形成,使得顶板11、第一侧板13和底板12一体成型,则顶板11和底板12分别位于第一侧板13的两侧。

第二纸板2包括第二侧板21、第三侧板22、第四侧板23、第一连接板201、第二连接板202、第三连接板203、第四连接板204、第五连接板205、第六连接板206、第七连接板207和第八连接板208,各板可由第二纸板2对应折叠形成,使得第二侧板21、第三侧板22和第四侧板23一体成型,即第二侧板21、第三侧板22和第四侧板23依次连接,而第一连接板201、第四连接板204和第七连接板207均与第二侧板21一体成型,且第一连接板201和第四连接板204分别位于第二侧板21的上下两侧,第七连接板207位于第二侧板21的左侧;第二连接板202和第五连接板205均与第三侧板22一体成型,且第二连接板202和第五连接板205分别位于第三侧板22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三连接板203、第六连接板206和第八连接板208均与第四侧板23一体成型,且第三连接板203和第六连接板206分别位于第二侧板21的上下两侧,第八连接板208位于第四侧板23的右侧。

第一连接板201、第二连接板202、第三连接板203、第四连接板204、第五连接板205、第六连接板206、第七连接板207和第八连接板208上均设有魔术贴200的绒面,而顶板11、底板12和第一侧板13的内侧也对应设有魔术贴200的钩面,使得第一连接板201、第二连接板202和第三连接板203均与顶板11通过魔术贴200连接,第四连接板204、第五连接板205和第六连接板206均与底板12通过魔术贴200连接,第七连接板207和第八连接板208均与第一侧板13通过魔术贴200连接。

另外,顶板11和底板12的大小相当,第二侧板21和第四侧板23的大小相当,第一侧板13和第三侧板22的大小相当,使得第一纸板1和第二纸板2在连接后,本实用新型能构成长方体,即形成纸箱,以便于对物品进行承载。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能将需要保存的物品先放置在第一纸板1的底板12上,然后依照上述描述的方式,将第一纸板1和第二纸板2连接,最终顶板11、底板12、第一侧板13、第二侧板21、第三侧板22和第四侧板23会形成长方体。而当需要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运输时,只需要用力将魔术贴200分开,即可使本实用新型分离为第一纸板1和第二纸板2来进行运输,运输结束后重新拼装即可使用,实现循环利用。

实施例3

参考图6—图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分体式纸箱,包括第一纸板1、第二纸板2、撕扯带3、提绳4和托板5。

第一纸板1包括顶板11、底板12和第一侧板13,各板可由第一纸板1对应折叠形成,使得顶板11、第一侧板13和底板12一体成型,则顶板11和底板12分别位于第一侧板13的两侧,撕扯带3可拆卸地安装在顶板11上。

第二纸板2包括第二侧板21、第三侧板22、第四侧板23、第一连接板201、第二连接板202、第三连接板203、第四连接板204、第五连接板205、第六连接板206、第七连接板207和第八连接板208,各板可由第二纸板2对应折叠形成,使得第二侧板21、第三侧板22和第四侧板23一体成型,即第二侧板21、第三侧板22和第四侧板23依次连接,而第一连接板201、第四连接板204和第七连接板207均与第二侧板21一体成型,且第一连接板201和第四连接板204分别位于第二侧板21的上下两侧,第七连接板207位于第二侧板21的左侧;第二连接板202和第五连接板205均与第三侧板22一体成型,且第二连接板202和第五连接板205分别位于第三侧板22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三连接板203、第六连接板206和第八连接板208均与第四侧板23一体成型,且第三连接板203和第六连接板206分别位于第二侧板21的上下两侧,第八连接板208位于第四侧板23的右侧。

第一连接板201、第二连接板202和第三连接板203均与顶板11通过胶水或者胶带粘接,第四连接板204、第五连接板205和第六连接板206均与底板12通过胶水或者胶带粘接,第七连接板207和第八连接板208均与第一侧板13通过胶水或者胶带粘接。

另外,顶板11和底板12的大小相当,第二侧板21和第四侧板23的大小相当,第一侧板13和第三侧板22的大小相当,使得第一纸板1和第二纸板2在连接后,本实用新型能构成长方体,即形成纸箱,以便于对物品进行承载。

撕扯带3包括第一撕扯带31和第二撕扯带32,第一撕扯带31和第二撕扯带32均可由在第一纸板1的顶板11上一次切割获得,使得第一撕扯带141和第二撕扯带142以点连接的方式可拆卸地安装在顶板11上。并由此第一撕扯带31和第二撕扯带32处于同一直线上,且第一撕扯带31和第二撕扯带32能将顶板11分开成两半。

顶板11在第一撕扯带31和第二撕扯带32的边缘位置还对应设有孔110,使得第一撕扯带31和第二撕扯带32的边缘位置能露出,以便于第一撕扯带31和第二撕扯带32的撕开。

提绳4的两端嵌装在托板5内,使得提绳4固定安装在托板5上,托板5与顶板11连接连接,并使得提绳4位于第一撕扯带31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能将需要保存的物品先放置在第一纸板1的底板12上,然后依照上述描述的方式,将第一纸板1和第二纸板2连接,最终顶板11、底板12、第一侧板13、第二侧板21、第三侧板22和第四侧板23会形成长方体,且此时的顶板11被撕扯带14所密封,即本实用新型对物品进行密封,以对物品实现装载和保护。而当需要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运输时,只需要将对应位置拆卸分离,即可使本实用新型分离为第一纸板1和第二纸板2来进行运输,运输结束后重新拼装即可使用,实现循环利用。

当需要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提起时,用户可以撕开第一撕扯带31,则一方面顶板11会依然被第二撕扯带32所密封,本实用新型未打开,依然对物品实现装载和保护,另一方面,提绳4露出,用户可以通过提绳4提起本实用新型。

当需要对打开本实用新型,用户可以撕开第一撕扯带31和第二撕扯带32,即使得顶板11被分开成两半,本实用新型完成打开,即可取出其内部的物品。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