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压模自动上下对正及厚度间隙不均补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10163发布日期:2018-09-21 23:55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封膜装置结构改良,尤指一种热压模自动上下对正及厚度间隙不均补正装置。



背景技术:

抛弃式的隐形眼镜在加工完成后,会装入一塑胶制的承载杯上,该承载杯上成形有多个可容纳隐形眼镜的容置槽,并且各该隐形眼镜在放入容置槽后,会在该容置槽内注入生理食盐水,接着,盛放有隐型眼镜以及食盐水的承载杯上会铺设有一封膜用的铝片,并移动至一封膜装置的承载盘上。

当承载杯移动至特定位置后,其上方会降下有一热压模具,该热压模具会在各个容置槽的周缘压印该铝片,使铝片受热熔融进而封闭住每一容置槽,以完成封膜的加工程序。

但在现有技术的封膜加工流程当中,由于作为载具的承载盘自身在制造时,会因为制作上的误差而使承载盘整体的厚度、表面平整度都不会完全一致,换言之,当承载盘放至基板上后,其水平方向上的高度、表面平整度会略有出入,而当热压模具由其上方降下时,通常该热压模具为确保其不会过度压印铝片,会设定有一定的下降高度,但当承载盘的加工误差大过大时,便容易造成封膜过程的不良品产生。

举例而言,当一承载盘的厚薄不均,使其摆放在基板上的高度不够,该热压模具的下压力道便无法将铝片紧密地密合在承载盘上,尤其是承载盘上较薄的部分,因为当热压模具下压时,其会先抵压到承载盘上较厚的部分,进而使其无法完整接触到较薄的部分;另一方面,当承载盘表面因加工误差出现倾斜高低面时,便会产生其表面一高一低,使热压模具的下压只封闭到较高的表面位置,同样会造成较低的表面封膜不完全的情况。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的封膜装置在使用上仍有其待改进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缺点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压模自动上下对正及厚度间隙不均补正装置,其通过可上下移动的抵压柱,使厚度不一的承载盘能够依据各自的厚度进行不同程度的抵压。

为达上述的创作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一种热压模自动上下对正及厚度间隙不均补正装置,其设置于一下活动板上,并包含

一下基座,其设置于该下活动板上,并该下基座上贯穿成形有多个穿孔,该多个穿孔彼此间隔地贯穿成形;

多个下抵压部,该多个下抵压部分别设置于该下基座上的该多个穿孔内,并各该下抵压部包含有一抵压柱,其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相对应的各穿孔内;一弹性元件,其设置于相对应的各穿孔内,并且该弹性元件的顶端及底端分别抵靠于该抵压柱及该下活动板,且该弹性元件持续将该抵压柱向上推动;

其中,可通过预压调整该弹性元件以设定该抵压柱向上推动的力道。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热压模自动上下对正及厚度间隙不均补正装置,其中各各穿孔内进一步包含有一阶级面,其环绕突出于各穿孔内;一锥状壁面,其成形于该阶级面的下方,并且该锥状壁面向上渐缩地由该下基座的底面向上凹设成形;各该抵压柱进一步包含有一上柱,其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各穿孔内,并选择性地向下抵靠于该阶级面上;一下柱,其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各穿孔内,并位于该上柱的下方,且向上推抵该上柱,该下柱为一锥状柱,该下柱的外壁面的形状与该锥状壁面的形状相配合,该弹性元件持续将该下柱向上推抵。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热压模自动上下对正及厚度间隙不均补正装置,其中该抵压柱进一步包含有一上方开口及一支撑环壁,该上方开口成形于该抵压柱的顶端,该支撑环壁成形于该上方开口的周缘。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热压模自动上下对正及厚度间隙不均补正装置,其中该上柱进一步包含有一上方开口及一支撑环壁,该上方开口成形于该上柱的顶端,该支撑环壁成形于该上方开口的周缘。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热压模自动上下对正及厚度间隙不均补正装置,其中该上柱及该下柱相互固设。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热压模自动上下对正及厚度间隙不均补正装置,其中各穿孔的内径大于该抵压柱的外径,使各该上柱可相对各穿孔倾斜地设置于各穿孔内。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热压模自动上下对正及厚度间隙不均补正装置,其中该弹性元件为一压缩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设在基板下方的抵压柱可向上推抵放置于基板上的承载杯,换言之,下抵压部可向上抵靠并推动承载杯,因此当位于承载杯上方的热压模具进行向下热压承载杯时,下抵压部的向上推动会使承载杯形成被上下夹设的情况,而由于该多个下抵压部可各自相对下基座上下移动的元件,根据承载杯厚薄不一的区域,下抵压部可产生程度不一的抵压状态,更精确地说,由于弹性元件不断将抵压柱向上推抵,在承载杯厚度较薄的区域其可向上推动较大的幅度,而在承载杯厚度较厚的区域则会向上推动较小的幅度,藉由此一分别程度的抵压状态,使承载杯上较厚及较薄的区域可受到相同程度的抵压,藉此消除掉因厚度不一所造成的加工上的误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设于一隐形眼镜的封膜装置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图1的元件分解图。

图3为图1的另一视角元件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与隐形眼镜的封膜装置于未抵压状态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与隐形眼镜的封膜装置于抵压状态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元件分解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元件分解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与隐形眼镜的封膜装置于未抵压状态的剖面侧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与隐形眼镜的封膜装置于抵压状态的剖面侧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于未抵压状态下的上柱剖面放大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于抵压状态下的上柱剖面放大图。

图13为封膜组件的承载盘装设有承载杯的立体外观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40封膜组件 41承载盘

411定位孔 42热压模具

421上基座 422上抵压部

43抵压模具 44下基座

45穿孔 461抵压柱

462弹性元件 463上柱

464下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热压模自动上下对正及厚度间隙不均补正装置会搭配一用于封装隐形眼镜盒的基板10、上动力组件20、下动力组件30及至少一封膜组件40共同使用,以下分别阐述该些结构的特征。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基板10上贯穿有至少一基板长孔11,在本实施例中,该至少一基板长孔11的数量为两个,但不以此为限,其亦可为其他数量。

请进一步参阅图4及图5所示,上动力组件20与基板10相连接,更精确地说,上动力组件20包含有一上活动板21及一上动力装置22,上活动板21可相对基板10上下移动地设置于基板10的上方,而上动力装置22与上活动板21相连接,并可驱动上活动板21相对基板10上下移动。

本实施例中,该上动力装置22为一汽缸,但不以此为限,其亦可为其他装置。

请进一步参阅图4及图5所示,下动力组件30与基板10相连接,更精确地说,下动力组件30包含有一下活动板31及一下动力装置32,下活动板31可相对基板10上下移动地设置于基板10的下方,而下动力装置32与下活动板31相连接,并可驱动下活动板31相对基板10上下移动。

本实施例中,该下动力装置32为一汽缸,但不以此为限,其亦可为其他装置。

请参阅图2、图6及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该至少一封膜组件40的数量为两组,并其与基板10的基板长孔11数量相对应,但不以此为限,其亦可为其他数量。

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各该封膜组件40包含有一承载盘41、一热压模具42及本实用新型的抵压模具43。

承载盘41设置于基板10上,更精确地说,各该承载盘41罩设于其中一该基板长孔11上,换言之,本实施例中由于基板10设有两基板长孔11,故该两封膜组件40的该两承载盘41分别罩设于该两基板长孔11的上方。

请参阅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承载盘41通过螺栓锁固在基板10上,但不以此为限,承载盘41亦可通过其他手段与基板10相固设,或承载盘41亦可为可移动地设置于基板10上,其可依需求进行调整。

请参阅图7及图8所示,各该承载盘41上进一步贯穿有多个定位孔411,该多个定位孔411彼此间隔设置,并由于其上下贯通该承载盘41,其会与该承载盘41所罩设的该基板长孔11相连通。

请参阅图7及图9所示,各该热压模具42设置于上活动板21的底面上,并热压模具42的位置与承载盘41相对应,且热压模具42上包含有一上基座421及多个上抵压部422,上基座421与上活动板21相连接,而该些上抵压部422则彼此间隔地突出设置于上基座421的底面上,并且该多个上抵压部422的数量与位置与该多个定位孔411的数量与位置相对应,换言之,当上活动板21向下移动时,该多个上抵压部422可穿设进相对应的定位孔411内。

由于热压模具42的热压功能为现有技术,故其细节于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7、图8及图9所示,各该抵压模具43设置于下活动板31的顶面上,并且抵压模具43的位置与承载盘41相对应,且抵压模具43上进一步包含有一下基座44、多个穿孔45及多个下抵压部46,下基座44与下活动板31相连接,更精确地说,下基座44设置于下活动板31的顶面上,并且该多个穿孔45贯穿成形于下基座44的顶面及底面且彼此间隔设置,该多个穿孔45的数量与位置与承载盘41的该多个定位孔411的数量与位置相对应。

请参阅图6及图7所示,该多个下抵压部46彼此间隔地设置于下基座44的顶面,并且该多个下抵压部46的数量及位置与该多个定位孔411的数量及位置相对应,更精确地说,本实施例中,该多个下抵压部46分别容置于该些穿孔45内,并且该多个下抵压部46选择性地向上穿设于该多个定位孔411中。

请参阅图6、图11及图12所示,进一步而言,穿孔45与下抵压部46之间于结构上的配合如下:各穿孔45内进一步包含有一阶级面451及一锥状壁面452,阶级面451环绕突出于穿孔45内,锥状壁面452成形于阶级面451的下方,并且锥状壁面452为一向上渐缩地由该下基座44的底面向上凹设成形的通道;而下抵压部46进一步包含有一抵压柱461及一弹性元件462,抵压柱461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相对应的穿孔45内,弹性元件462亦设置于相对应的穿孔45内,并其顶端及底端分别抵靠于抵压柱461及下活动板31,换言之,弹性元件462夹设于抵压柱461及下活动板31之间,并且弹性元件462持续将抵压柱461向上推动。

本实施例中,弹性元件462为压缩弹簧,但不以此为限,其亦可为其他结构,仅要能持续将抵压柱461向上推动即可。

请参阅图11及图12所示,更精确地说,各该抵压柱461进一步包含有一上柱463及一下柱464,上柱463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穿孔45内,并选择性地向下抵靠于阶级面451上,换言之,上柱463不可向下移动并通过阶级面451至该锥状壁面452处,更精确地说,穿孔45的内径大于上柱463的外径,使各该上柱463可相对穿孔45倾斜地设置于穿孔45内,更精确地说,关于各该上柱463相对穿孔45倾斜的定义,指上柱463可相对穿孔45的一轴向中心线L略为倾斜地容置于穿孔45内。

此外,各该上柱463上进一步包含有一上方开口465及一支撑环壁466,上方开口465成形于上柱463的顶端,而支撑环壁466环绕成形于上方开口465的周缘。

下柱464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穿孔45内,并设置于上柱463的下方,且该下柱464持续向上推抵该上柱463,更精确地说,下柱464为一锥状柱且设置于各穿孔45内设有锥状壁面452处,并且下柱464的外壁面的形状与锥状壁面452的形状相配合,而前述的弹性元件462设置于下柱464的底面与下活动板31之间,换言之,弹性元件462可将下柱464持续地向上推动,而该锥状壁面452与下柱464之间的形状搭配可限制该下柱464向上移动的幅度,避免整根抵压柱461被弹性元件462过度向上推出甚至是推出穿孔45外。

此外,本实施例中,上柱463及下柱464之间贯通有一螺栓并将上柱463及下柱464互相固设,但不以此为限,上柱463及下柱464之间亦可为其他连接关系,例如可分离地相抵靠。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及其优点。

请参阅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包含有一未抵压状态及一抵压状态,并于该未抵压及抵压状态下,本实用新型与其他元件会互相配合地产生作动。

请参阅图4及图9所示,于未抵压状态下,上活动板21、基板10及下活动板31依序由上而下彼此间隔地设置,因此设置于上活动板21底面的热压模具42以及设置于下活动板31顶面的抵压模具43皆不与基板10上的承载盘41相接触。

请进一步参阅图13所示,于此一状态下,使用者可将装有隐形眼镜的承载杯91放置于承载盘41上,承载盘41上的该多个定位孔411会与承载杯91上一格具有凹陷状的容置结构相对应,使承载杯91能够稳固地容置于承载盘41上,更精确地说,承载杯91上进一步包含有多个凹陷部92,当承载杯91放置于承载盘41上时,该些凹陷部92可向下容置于相对应的该些定位孔411内。

将承载杯91放置妥当后,使用者先在承载杯91的顶面铺设有其欲热压的铝制封膜,并藉由一与上动力装置22及下动力装置32电连接的操作端(图中未示)将其分别启动,进而带动上活动板21下移及带动下活动板31上移,进而使热压模具42由上方靠近该承载杯91并使抵压模具43由下方靠近承载杯91,并使本实用新型由未抵压状态切换为抵压状态。

请参阅图5及图10所示,于抵压状态下,当位于承载杯91上方的热压模具42与承载杯91上的铝制封膜(图中未示)相贴靠后,该热压模具42的上抵压部422由于与定位孔411位置相对应,其会抵靠到承载杯91的凹陷部92的周缘,进而对放置于定位孔411上的承载杯91的该些封膜进行环状的加热,进而使封膜能够与承载杯91相结合,达到封闭隐形眼镜及生理食盐水的目的。

请参阅图10、图11及图12所示,于此同时,位于基板10下方的抵压模具43受到下活动板31的带动而逐渐上移,并且上柱463会穿过基板10的基板长孔11,贯穿进入相对应的定位孔411内,持续向上延伸直到其顶端的支撑环壁466抵顶到容置于定位孔411内的承载杯91的底面(即其凹陷部92的底面周缘),对承载杯91产生一向上推抵的力道,由于承载杯91的顶面已被热压模具42所下压,因此当抵压模具43将其上推时,热压模具42便能够较为完整地对该些封膜进行加热。

请参阅图9至图12所示,更精确地说,当承载盘41的加工过程不完全或不精准,使承载盘41的厚薄不一或是表面倾斜时,单看热压模具42下压的情况,可将其视为:对于较厚的区域而言,由于其与热压模具42之间的距离较短,其会受到热压模具42较大的抵压,而对于较薄或歪斜的区域而言,其受到热压模具42的抵压程度便会较为不够;因此,当抵压模具43由其下方将其向上推抵后,抵压模具43的该些弹性元件462可根据承载盘41上不同厚度的区域产生不同程度的压缩(较厚的区域会使弹性元件462压缩较多,较薄的区域会使弹性元件462压缩较少),藉此,便可达到根据调整承载盘41厚度不一或表面不平整所造成热压不均的情况,换言之,本实用新型可通过调整弹性元件462的预压状态,设定其热压时的力量大小;此外,由于热压模具42长期使用下来也有可能因此产生不同程度的磨耗,亦可藉由下抵压部46的调整达到一如前述分别校正其不同厚度的目的。

此外,本实用新型藉由下柱464的锥状表面以及穿孔45的锥状壁面452使弹性元件462在向上推抵下抵压部46时,其可受到一定程度的限位,避免下抵压部46向上推动过多而使承载杯91与热压模具42抵靠得太紧而造成其过热融化或其他材质上的变化。

请参阅图4、图5、图9及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通过与热压模具42共同上下夹设承载杯91,使承载杯91能较为紧密地与热压模具42贴靠,并同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抵压模具43的该些可分别调整其下压程度的抵压柱461,达到针对不平整或厚度不均的表面进行微调并使其热压程度一致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