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力施工的放线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70279发布日期:2018-10-16 18:59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安装辅助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力施工的放线架。



背景技术:

电线电缆行业用放线架按照动力传动可分为:主动放线架和被动放线架,按照样式方式可分为:立式放线架和卧式放线架,按照轴心方式可分为:有轴式放线架和无轴式放线架, 液压放线架,用途:用于线路施工中,延放导线时搁置正盘导线,起升高度可灵活调整。特点:采用液压系统,轻巧耐用,适合人力放线使用。

授权公告号为CN20541925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力施工的可移动放线架,包括放线支架、立柱、绕线杆、挡板、立柱固定杆、液压缸、滚轮、活动脚轮、底座和挡板挂齿,放线支架的内侧设有挡板挂齿,挡板挂齿与挡板相连,挡板的顶端与绕线杆的一端相连,放线支架的两侧均设有立柱,立柱的一侧与立柱固定杆相连,放线支架的底端与液压缸相连,立柱的底端与底座相连,底座的一侧设有滚轮,底座的另一侧设有活动脚轮。其具体工作过程为:把挡板放在挡板挂齿上来改变挡板的高度,然后把绕线杆的一端放置在挡板上,绕线杆的另一端也放置在相同的挡板上,在使用放线架时,通过液压缸,改变放线支架的高度,来方便施工人员施工,需要移动放线架时,通过活动脚轮,改变放线架的方向,通过滚轮来移动放线架,能够为施工人员节约大量的时间。

其不足之处在于,在调节挡板高度时,先将绕线杆取下,将挡板从挡板挂齿上取下,再将挡板分别放置在两侧另外的挡板挂齿上,使它们位于同一高度,最后将绕线杆的两端分别放置在两侧挡板上,这种调节挡板高度的过程较为复杂,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力施工的放线架,具有提高操作人员工作效率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电力施工的放线架,包括底板,底板上与底板垂直设置的立柱和插接在立柱上于竖直方向移动的框体,所述框体内设有放线装置,所述框体内设有用于弹性固定放线装置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于竖直方向横跨于框体内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框体之间连接有弹性件,所述固定板远离弹性件的面与框体之间设有用于固定放线装置的固定空间。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放线装置进行固定时,将固定板朝向远离固定空间的方向拉动,将放线装置置于固定空间内,松开固定板,使得固定板抵抗弹性件的弹力将放线装置固定于固定板和框体之间,当需要调整放线装置高度时,将放线装置直接于框体内不同高度固定于固定空间内,方便简单。

进一步,所述固定空间内于固定板和框体上相对设有多个圆弧段。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放线装置固定于固定空间内时,将放线装置卡接在圆弧段内,使得放线装置增大与圆弧段之间的摩擦力被进一步固定,提高了放线装置于固定空间内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框体内于固定板的端部所在的位置设有滑槽,所述固定板的端部设有于所述滑槽内滑动的滑动部。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当固定板抵抗弹性件的弹力朝向放线装置移动时,滑动部于滑槽内滑动使得固定板的移动被导向,防止固定板在移动时朝向垂直于滑槽方向发生偏离,从而提高了对放线装置的固定效果。

进一步,所述固定板上于弹性件所在位置的面上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远离固定板的端部贯穿框体设有用于拉动固定板远离放线装置的拉动把手。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拉动把手的设置为拉动固定板朝向远离放线装置方向的移动提供了施力点,方便简单。

进一步,多个所述圆弧段内均设有增大放线装置与圆弧段之间摩擦力的橡胶垫。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当放线装置固定于圆弧段内时,橡胶垫可增大放线装置于圆弧段内的摩擦力,从而使得放线装置被进一步固定于圆弧段内,防止放线装置在框体内于竖直方向产生脱落。

进一步,所述放线装置包括固定轴和转动连接在固定轴上的绕线轴。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将绕线轴转动连接在固定轴上可使得固定轴的端部在被固定的同时,绕线轴可对电缆完成放线,结构简单。

进一步,所述固定轴上设有用于限制绕线轴于水平方向移动的限位凸缘。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凸缘的设置可防止绕线轴于固定轴上产生水平方向的移动,防止绕线轴在对电缆进行放线时,电缆于绕线轴上产生水平方向的移动。

进一步,所述底板与框体之间设有用于驱动框体在立柱上于竖直方向移动的气缸。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因圆弧段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气缸的设置可对放线装置于框体上的位置实现微调,并且当气缸的驱动杆将框体于立柱上向上推动时,可增大整个框体的高度,使得放线装置的固定高度变大,从而提高了放线架的使用效果。

进一步,所述底板上远离框体的一侧设有滚轮。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推动整个放线架移动时,将底板上没有滚轮的一侧抬起,通过底板上另一侧的滚轮推动整个放线架移动,方便简单,当推动完成后,直接将没有滚轮的一侧放下即可,此时放线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可防止放线架在对电缆进行放线的过程中放线架产生移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当放线架需要对固定轴进行固定时,将固定板朝向弹性件所在的位置移动挤压弹性件,将放线装置的固定轴卡接在圆弧段内,松开固定板使得固定板抵抗弹性件的弹力将固定轴抵紧在圆弧段内,方便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的B部放大图;

图4是图1中的C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底板;11、立柱;12、滚轮;2、框体;21、放线装置;211、固定轴;2111、限位凸缘;212、绕线轴;22、固定机构;221、固定板;2211、滑动部;2212、固定杆;2213、拉动把手;222、弹性件;223、固定空间;224、圆弧段;23、气缸;24、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对本实用新型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好地理解。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实施例

结合图1和图2,一种用于电力施工的放线架,包括底板1,底板1上与底板1垂直设置的立柱11和插接在立柱11上于竖直方向移动的框体2,框体2内设有放线装置21,放线装置21包括固定轴211和转动连接在固定轴211上的绕线轴212。固定轴211上设有用于限制绕线轴212于水平方向移动的限位凸缘2111。限位凸缘2111的设置可防止绕线轴212在对电缆进行放线时于固定轴211上产生水平方向的移动,从而使得绕线轴212可正常放线。

结合图1和图3,框体2内设有用于弹性固定放线装置21的固定机构22,固定机构22包括于竖直方向横跨于框体2内的固定板221,固定板221与框体2之间连接有弹性件222,弹性件222为弹簧,固定板221远离弹性件222的面与框体2之间设有用于固定放线装置21的固定空间223。固定空间223内于固定板221和框体2上相对设有多个圆弧段224。

当对固定轴211进行固定时,将固定板221朝向弹性件222所在位置的方向拉动,将固定轴211置于圆弧段224内,松开固定板221,使得固定板221抵抗弹性件222的弹力与固定空间223内的固定轴211抵接,将固定轴211固定于固定空间223内的圆弧段224上,方便简单。

如图3所示,固定板221上于弹性件222所在位置的面上设有固定杆2212,固定杆2212远离固定板221的端部贯穿框体2设有用于拉动固定板221远离放线装置21的拉动把手2213。拉动把手2213的设置为拉动整个固定板221提供了施力点,使得当操作人员拉动固定板221移动时更加方便。

结合图1和图4,框体2内于固定板221的端部所在的位置设有滑槽24,固定板221的端部设有于滑槽24内滑动的滑动部2211。当拉动固定板221于框体2内移动时,固定板221上的滑动部2211于框体2内的滑槽24内移动,对固定板221的移动起到导向的作用,防止固定板221在朝向固定轴211移动时、朝向垂直于滑槽24的方向移动,提高了固定板221对固定轴211的固定效果。

如图4所示,多个圆弧段224内均设有增大放线装置21与圆弧段224之间摩擦力的橡胶垫(图中未画出)。橡胶垫的设置可增大放线装置21与圆弧段224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当放线装置21被固定于圆弧段224内时,放线装置21于竖直方向脱离固定状态。

如图1所示,底板1与框体2之间设有用于驱动框体2在立柱11上于竖直方向移动的气缸23。因圆弧段224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因此气缸23的设置可实现对固定轴211位置的微调,并且当气缸23驱动框体2升高时,整个框体2的高度增高,可使得放线装置21被固定的高度范围变大,提高了放线架的使用效果。

如图1所示,底板1上远离框体2的一侧设有滚轮12。滚轮12的设置方便搬运整个放线架,并且当搬运完毕时,将没有滚轮12的一侧与地面抵接,使得整个放线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可防止放线架对电缆进行放线时产生移动。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

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的特征根据情况相互组合、增删或作其他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本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的其他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也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