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塞杆自动翻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2722发布日期:2018-09-01 03:15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翻转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活塞杆自动翻转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一些需要人工完成的传统制造行业,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弊端,如生产效率不高、劳动强度大、用工成本高等,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加工长度大于5米、直径大于100mm的可伸缩活塞杆来说,当活塞杆经过压床初压之后,还需要进行外圆加工、检测校直等多道工序,而活塞杆在这些工序之间的传递和存放,往往只能依靠吊装设备对其进行重复性的吊装,这种人为操作的传递方式较为落后,不仅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吊装过程中还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活塞杆自动翻转装置,该装置生产效率高,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实现了自动翻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活塞杆自动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翻转架、翻转机构、电动机、限位开关、物料存放架,所述翻转架上通过双轴承安装有多个物料输送传动轴;所述限位开关位于翻转架的端部,限位开关上设置有限位点,限位开关、电动机和气缸之间通过传导件连通;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翻转臂、推力臂和中心轴,中心轴上安装有多个翻转臂,中心轴的一端连接有推力臂,中心轴上设置有多个旋转压圈,中心轴通过旋转压圈与物料存放架连接,所述推力臂的另一端与气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物料输送传动轴的中部呈凹型,有利于活塞杆的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物料存放架的中部设置有凹槽,物料存放架的端部设置有限位架。凹槽有利于活塞杆的整齐摆放,限位架可防止活塞杆因翻转幅度过大而从物料存放架上跌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活塞杆翻转的全部过程由机械代替人工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且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翻转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中心轴与物料存放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翻转架,2、翻转机构,3、电动机,4、限位开关,5、限位点,6、传导件,7、推力臂,8、气缸,9、翻转臂,10、旋转压圈,11、中心轴,12、双轴承,13、物料输送传动轴,14、凹槽,15、物料存放架,16、限位架,17、活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3所示,一种活塞杆自动翻转装置,包括翻转架1、翻转机构2、电动机3、限位开关4、物料存放架15,所述翻转架1上通过双轴承12安装有多个物料输送传动轴13,所述物料输送传动轴13的中部呈凹型,有利于活塞杆17放置时限位,双轴承12的设置更加利于活塞杆17的纵向传动。

所述限位开关4位于翻转架1的端部,限位开关4上设置有限位点5,限位开关4、电动机3和气缸8之间通过传导件6连通感应。

所述翻转机构2包括翻转臂9、推力臂7和中心轴11,中心轴11上安装有多个翻转臂9,可使翻转工作更加可靠。中心轴11的一端连接有推力臂7,所述推力臂7的另一端与气缸8连接。翻转臂9、推力臂7将中心轴11作为受力点,当气缸8带动推力臂7运动时,推力臂7的受力点作用于中心轴11,中心轴11将力传递给翻转臂9同时运动。

中心轴11上设置有多个旋转压圈10,中心轴11通过旋转压圈10与物料存放架15连接。所述物料存放架15的中部设置有凹槽14,物料存放架15的端部设置有限位架16,活塞杆17翻转后落入物料存放架15中部的凹槽14内,凹槽14有利于活塞杆17的整齐摆放,限位架16可防止活塞杆17因翻转幅度过大而从物料存放架15上跌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一、活塞杆17通过物料输送传动轴13移至翻转架1的上方落入翻转臂9内,此时活塞杆17的尾端触碰到限位开关4的限位点5,触发电动机3启动。电动机3带动气缸8动作,气缸8收缩使得推力臂7向下压从而带动中心轴11升起,位于中心轴11上的翻转臂9也随之升起,升起的中心轴11经旋转压圈10转至物料存放架15上方,翻转臂9内的活塞杆17则落入物料存放架15。二、当活塞杆17翻转至物料存放架15后,气缸8复位,带动推力臂7升起至原来的位置,中心轴11回转使得翻转臂9复位。当下一根活塞杆17通过物料输送传动轴13移至翻转架1上方时,重复循环上述翻转动作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