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甜樱桃鲜果贮运的自发气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5750发布日期:2018-09-25 20:33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贮运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果的贮藏装置。



背景技术:

甜樱桃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它富含花青素等多酚类抗氧化物质,有消肿、减轻疼痛的作用,此外甜樱桃还具有促进血液循环,调中益气,健脾和胃,祛风湿等功效。以上功效使甜樱桃深受消费者青睐。但甜樱桃皮薄多汁,常温下只能存放3-5天,并且容易受到机械损伤,故市场供应期很短。目前市面上的包装不能有效地延长甜樱桃的贮藏期,因此生产上迫切需要一种可以延长甜樱桃贮藏期,保护甜樱桃不受机械损伤的包装材料。



技术实现要素:

为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延长甜樱桃贮藏时间、保持果实品质的甜樱桃自发气调保鲜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甜樱桃鲜果贮运的自发气调装置,该装置由把手、装置主体、包装小盒和小盒固定板组成,在装置主体的顶部设有把手,所述装置主体内部设有包装小盒,所述包装小盒通过小盒放置孔固定在小盒固定板上,在每个包装小盒顶盖上还设有透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的装置主体上部是由一个矩形底面,两个三角形侧面、两个梯形侧面组成的立体结构,所述装置主体下部是长方体结构。

更进一步的,所述装置主体下部长方体的四角为平滑的扇形。

进一步的,所述的装置主体材质为聚丙烯材料,具有气调功能,可使包装内维持低浓度氧环境,并具有良好的保鲜、保湿性。

进一步的,所述的把手材质为硬纸板,可折叠放置于装置主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包装小盒材质为具有透湿功能的聚乙烯材料,包装小盒由顶盖和果实存放盒组成,顶盖上设有凹槽使其与存放盒紧密扣住。

进一步的,小盒放置孔的尺寸与包装小盒相匹配。

进一步的,小盒固定板材质为具有透湿功能的聚丙烯中空板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的包装小盒为四个,小盒固定板上设有四个小盒放置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安全实用;该装置可回收并多次利用;在装置主体顶部设置把手便于运输,还可作为礼盒进行销售;把手可折叠放置于装置主体上,运输过程中可叠加放置多层小盒固定板;装置主体具有气调功能,可维持袋内高浓度CO2和低浓度O2的气体环境;包装小盒起支撑作用并且减少运输过程中甜樱桃摩擦和碰撞;小盒固定板可以支撑包装小盒并且四角平滑,不会由于材质坚硬扎坏装置主体;此装置解决甜樱桃果实的保鲜问题,室温条件下,可有效延长甜樱桃果实的贮藏期2-5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包装小盒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小盒固定板结构图;

图4是安装包装小盒的小盒固定板结构图。

图中附图标记如下:1、把手,2、装置主体,3、包装小盒,4、透气孔,5、小盒固定板6、小盒放置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适用于甜樱桃鲜果贮运的自发气调装置,该装置由把手1、装置主体2、包装小盒3和小盒固定板5组成,所述的装置主体2材质为聚丙烯材料,其由两部分组成,上部是由一个矩形底面,两个三角形侧面、两个梯形侧面组成的立体结构,所述装置主体2下部是四角为平滑的扇形方体结构。

在装置主体2的顶部设有把手1,把手1材质为硬纸板,可折叠放置于装置主体2上。

所述装置主体2内部设有四个包装小盒3,包装小盒3材质为具有透湿功能的聚乙烯材料,包装小盒3由尺寸为175mm×175mm×3mm的顶盖和170mm×170mm×50mm的长方体果实存放盒组成,顶盖上设有凹槽可以紧密盖住存放盒。在每个包装小盒3顶盖上还设有直径为5mm的圆形透气孔4。

小盒固定板5材质为具有透湿功能的聚丙烯中空板材料。小盒固定板5尺寸为380mm×380mm×5mm。小盒固定板5上设有四个尺寸分别为170×170mm的小盒放置孔6,小盒放置孔6的尺寸与包装小盒相匹配。所述包装小盒3通过小盒放置孔6固定在小盒固定板5上。

将甜樱桃平铺放置在包装小盒3中,每个包装小盒3中摆放25个甜樱桃。每个装置中放置4个包装小盒3,每个包装小盒3放入小盒固定板5的小盒放置孔6中,然后进行密封。

具体使用步骤如下:

(1)、将甜樱桃果实单层摆放在包装小盒3的存放盒内。

(2)、包装小盒3装好甜樱桃后将顶盖盖上。

(3)、将装好甜樱桃的四个包装小盒3放入小盒固定板5的小盒放置孔6中。

(4)、将固定好的四个包装小盒3装进装置主体2中。

(5)、将装置进行密封。

(6)、进行运输或直接销售。可根据实际需要将装置主体2成倍做大,将固定好的包装小盒3叠加放置进行销售,最多可叠加放置三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创造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创造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