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轿厢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2080发布日期:2018-09-11 23:47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轿厢减震器。



背景技术:

在垂直式升降电梯中,在轿厢底部与轿厢框相连接位置安装减震装置,以在电梯运行上安装4-10个减震垫均匀支撑轿厢,减震垫的压缩位移直接反应轿厢的载重量,当载重量达到额定的数值时,此时减震垫高度会降低到一定的数值,从而使轿厢底部的碰触传感器接触并发出超载警报,减震垫在此工作过程中起到电梯超载保护的称量功能,以提高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在电梯运行时,减震垫还能保持轿厢的平稳运行,同时对轿厢起隔震降噪已达到减震的效果,以提高电梯的乘用舒适性。

由于减震垫具有轿厢超载的双重功能,并且轿厢底部对零件的安装尺寸及行位公差要求非常高,整个开发和制造工艺技术含量很高,当前,电梯轿厢垫一般依靠国外进口,国内的自动化研发和生产水平处在较低的水平,电梯轿厢减震垫的性能和参数和稳定性不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电梯轿厢减震器,其具有优良性能参数和稳定性、且耐磨、粘度高、弹性好、无毒无害、使用寿命长。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电梯轿厢减震器,包括相对设置的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和所述下连接板之间设有橡胶弹性体,所述橡胶弹性体的横截面(所述横截面分别与所述上连接板和所述下连接板平行)呈矩形,所述橡胶弹性体内设有至少两个弹簧孔(所述弹簧孔的设计可以使所述橡胶弹性体产生较大的压缩变形,而且可以增加疲劳强度,增加使用寿命,并且免于过于厚实造成硫化时间长和里外硫化深度不一致等缺点,从而保证硫化均匀,精确的保证产品的动静刚度,动静刚度越小,橡胶材料的弹性就越好,震动传递效果也越好),所述弹簧孔的轴线位于所述矩形的长轴上且分别垂直于所述上连接板和所述下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上设有与所述弹簧孔相匹配的通孔,所述弹簧孔内设有弹簧 (进一步增强了所述电梯轿厢减震器的减震缓冲效果,以及使用寿命),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具有通过磨平处理得到的上平面和下平面,所述上平面和所述上连接板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下平面和所述下连接板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弹簧的外径与所述弹簧孔的内径贴合,所述上连接板上设有两个上螺纹孔,两个所述上螺纹孔分别位于所述橡胶弹性体的两侧且其轴线位于所述矩形的长轴的所在直线上,所述下连接板上设有与所述上螺纹孔相匹配的下螺纹孔,所述橡胶弹性体的侧壁的上下两端分别具有向所述上连接板和所述下连接板延伸的圆角过渡,所述圆角过渡的设置使得所述橡胶弹性体与所述上连接板和所述下连接板更好的连接。

所述电梯轿厢减震器通过所述上螺纹孔和所述下螺纹孔与轿厢底部和轿厢底框紧密牢固的连接。

所述橡胶弹性体内设有两个所述弹簧孔且对称设置在所述矩形的长轴中点两侧。

所述上连接板和所述下连接板均为长方体,且材质为不锈钢板或低碳素钢,使得所述上连接板和所述下连接板具有较高的塑性、韧性和机械强度,同时也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且所述上连接板和所述下连接板的大小、形状均相同,增大了所述电梯轿厢减震器与轿厢底部和轿厢底框的接触面积,在电梯运行时,使得所述电梯轿厢减震器不仅能够保持轿厢的平稳运行,同时对轿厢起隔震降噪以达到减震效果,提高了电梯的乘用舒适性;

所述上连接板的长轴、所述下连接板的长轴和所述矩形的长轴均位于同一平面内。

所述橡胶弹性体的材质为天然橡胶、氯丁橡胶、丁晴橡胶、硅橡胶或丁基橡胶。

所述弹簧的外径为28.5mm,中径为23.5mm,内径为18.5mm,高为53.5± 0.5mm,总圈数为6.18±0.3,有效圈数为4.18,螺旋方向为右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起到电梯超载保护称量和轿厢减震的双重功能,具有优良性能参数和高稳定性,且具有耐磨、粘度高、弹性好、无毒安全、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可广泛适用于各种客、货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电梯轿厢减震器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电梯轿厢减震器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电梯轿厢减震器,包括相对设置的上连接板1和下连接板2,所述上连接板1和所述下连接板2之间设有橡胶弹性体3,所述橡胶弹性体3的横截面呈矩形,所述橡胶弹性体3内设有两个弹簧孔31且对称设置在所述矩形的长轴中点两侧,所述弹簧孔31的轴线位于所述矩形的长轴上且分别垂直于所述上连接板1和所述下连接板2,所述上连接板1上设有与所述弹簧孔31相匹配的通孔11,所述弹簧孔31内设有弹簧4,所述弹簧4的两端分别具有通过磨平处理得到的上平面和下平面,所述上平面和所述上连接板1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下平面和所述下连接板2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弹簧4的外径与所述弹簧孔31的内径贴合,所述上连接板1上设有两个上螺纹孔12,两个所述上螺纹孔12分别位于所述橡胶弹性体3的两侧且其轴线位于所述矩形的长轴的所在直线上,所述下连接板2上设有与所述上螺纹孔 12相匹配的下螺纹孔21,所述橡胶弹性体3的侧壁的上下两端分别具有向所述上连接板1和所述下连接板2延伸的圆角过渡32。

所述上连接板1和所述下连接板2均为长方体,且材质为不锈钢板或低碳素钢;

所述上连接板1的长轴、所述下连接板2的长轴和所述矩形的长轴均位于同一平面内。

所述橡胶弹性体3的材质为天然橡胶、氯丁橡胶、丁晴橡胶、硅橡胶或丁基橡胶。

所述弹簧4的外径为28.5mm,中径为23.5mm,内径为18.5mm,高为53.5 ±0.5mm,总圈数为6.18±0.3,有效圈数为4.18,螺旋方向为右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