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由两线汇合成单线的新型流水线轨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1733发布日期:2018-11-07 19:52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由两线汇合成单线的新型流水线轨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水线轨道。



背景技术:

车间自动生产的流水线,是物料流通的轨道,在一些两个工位同时生产的半成品然后汇合到一个主生产线进行深度加工或者装配的场合往往会设置两线汇合成单线的轨道(两条支线和一条主线的汇合)。

然而,当只使用一条支线和这条主线进行传输物料的时候,另一条支线处于闲置状态,由于这两条支线在交汇处联合,处于闲置状态的支线会影响使用状态的支线(比如使用状态的支线上物料在进入主线时候,会被挤压进入闲置的支线),基于这种干涉或者影响,只能两线汇合成单线时候并用,或者两条线同时不用,生产线的柔性过低,不能适应更多产品的生产和传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不足),提供一种由两线汇合成单线的新型流水线轨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由两线汇合成单线的新型流水线轨道,包括:第一支道、第二支道、以及在同一节点上和第一支道、第二支道连通的汇合道、第一气缸以及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第一气压杆末端连接有第一挡块,所述第二气缸的第二气压杆末端连接有第二挡块;所述第一气缸竖直设置于第一支道下方,所述第一挡块正对于所述第一支道与汇合道交汇处的第一入口;所述第二气缸竖直设置于第二支道下方,所述第二挡块正对于所述第二支道与汇合道交汇处的第二入口。

第一气缸以及第二气缸由气压系统控制,当第一气缸的第一气压杆被顶出,带动第一挡块上升到第一入口,从而将该第一入口挡住,反之,第一气压杆被拉回,带动第一挡块下降,从而第一入口恢复和汇合道的连通;由此,第一气缸可以根据需要控制第一支道和汇合道的连通或者截断;同理,第二气缸可以根据需要控制第二支道和汇合道的连通或者截断。

以上,当需要第一支道和汇合道连通为一条生产线使用时,通过第一气缸控制第一入口打开,并同时通过第二气缸控制第二入口关闭即可实现第一支道和汇合道组成的单线流水线;当需要第二支道和汇合道连通为一条生产线使用时,通过第二气缸控制第二入口打开,并同时通过第一气缸控制第一入口关闭即可实现第二支道和汇合道组成的单线流水线;当同时需要第一支道和第二支道同时和汇合道连通使用时,同时通过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将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打开,反之,同时通过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将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截断则第一支道和第二支道以及汇合道彼此分割互不相干。由此,本技术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第一支道、第二支道以及汇合道的搭配使用,以适应不同产品的生产需求,提高了生产线的柔性,并且,由于有阻挡功能的选择,当第一支道和汇合道连通使用时,不受第二支道影响,反之,当第二支道和汇合道连通使用时,不受第一支道影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一滑板、第一连接块、第二固定板、第二滑板以及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固定板设立于第一支道下方,第一气缸固定于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滑板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第一连接块一端连接于第一气缸的第一气压杆,第一连接块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板,所述第一挡块安装于第一连接块上平面,第一滑板沿着第一固定板滑动的方向于第一气压杆伸缩方向平行。以上,第一滑板和第一气压杆同时支撑着第一连接块带着第一挡板上升或者下降,可以增加第一挡板的稳固性,以适应于其频繁快速切换的场合。

所述第二固定板设立于第二支道下方,第二气缸固定于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滑板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板,第二连接块一端连接于第二气缸的第二气压杆,第二连接块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板,所述第二挡块安装于第二连接块上平面,第二滑板沿着第二固定板滑动的方向与第二气压杆伸缩方向平行。同理,以上,第二滑板和第二气压杆同时支撑着第二连接块带着第二挡板上升或者下降,可以增加第二挡板的稳固性,以适应于其频繁快速切换的场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挡块的宽度等于第一支道的宽度,所述第二挡块的宽度等于第二支道的宽度。与支道等宽的挡板可以确保第一挡块或者第二挡块完全挡住第一支道或者第二支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支道、第二支道以及汇合道的支柱。采用支柱作为流水线的支撑机架可以节省材料和成本。

在一些事实方式中,所述支柱底部连接支撑板,可以增加支柱支撑第一支道、第二支道以及汇合道组成的流水线的稳固性,避免倾倒。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道、第二支道以及汇合道的宽度相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汇合道包括第一支撑带和第二支撑带,所述第一支撑带和第二支撑带之间为空隙;所述第一支撑带和第二支撑带合围成的汇合道,所述汇合道的一段还包括第三支撑带,所述第三支撑带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带和第二支撑带中间;所述第一支撑带和第三支撑带围成第一支道,其中,第一支撑带和第三支撑带之间为空隙;所述第二支撑带和第三支撑带围成第二支道,其中,第二支撑带和第三支撑带之间为空隙。

该流水线更适合于泡沫泵的本体或者泵筒传送,泡沫泵筒的筒体置于第一支道、第二支道和汇合道的空隙内,筒体边沿的凸环则卡在两支撑之间,在传送的时候,只要收到外力推即可以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由两线汇合成单线的新型流水线轨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新型流水线轨道的第一支道、第二支道和汇合道连接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新型流水线轨道的第一气缸(或第二气缸)安装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新型流水线轨道的第一支道进入汇合道连通时工作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新型流水线轨道的第二支道进入汇合道连通时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说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由两线汇合成单线的新型流水线轨道,包括:第一支道101、第二支道102、以及在同一节点上和第一支道101、第二支道 102连通的汇合道103、第一气缸20以及第二气缸30;所述第一气缸20 的第一气压杆202末端连接有第一挡块201,所述第二气缸30的第二气压杆302末端连接有第二挡块301;所述第一气缸20竖直设置于第一支道101 下方,所述第一挡块201正对于所述第一支道101与汇合道103交汇处的第一入口1011;所述第二气缸30竖直设置于第二支道102下方,所述第二挡块301正对于所述第二支道102与汇合道103交汇处的第二入口1021。所述第一挡块201的宽度等于第一支道101的宽度,所述第二挡块301的宽度等于第二支道102的宽度,所述第一支道101、第二支道102以及汇合道103的宽度相等。在一些支道中部(中部不是空槽轨道)用来盛放物料的情形,第一入口1011和第二入口1021可以为设置于第一支道101、第二支道102中部的缺口,以便于第一挡块201和第二挡块301从下面上升进入缺口,阻挡支道。

本技术中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可以完全相同。

以上为了气缸推动气压杆的稳固性,还可以如下设计:即还包括第一固定板206、第一滑板205、第一连接块204、第二固定板306、第二滑板305以及第二连接块304;所述第一固定板206设立于第一支道101下方,第一气缸20固定于第一固定板206,所述第一滑板205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板206,第一连接块204一端连接于第一气缸20的第一气压杆202,第一连接块204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板205,所述第一挡块201安装于第一连接块204上平面;所述第二固定板306设立于第二支道102下方,第二气缸30固定于第二固定板306,所述第二滑板305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板306,第二连接块304一端连接于第二气缸30的第二气压杆302,第二连接块304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板305,所述第二挡块301安装于第二连接块304上平面。以上所提到的滑动连接具体可以在固定板(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设置滑轨,在滑板(第一滑板、第二滑板),通过滑槽和滑轨配合实现,可以是燕尾槽式滑槽配合。

对于流水线支撑机体的设计:设置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支道101、第二支道102以及汇合道103的支柱40,所述支柱底部连接支撑板50。

本技术中的轨道可以如下设计,如图2所示:所述汇合道103包括第一支撑带1和第二支撑带2,所述第一支撑带1和第二支撑带2之间为空隙;所述第一支撑带1和第二支撑带2合围成的汇合道103,所述汇合道103 的一段还包括第三支撑带3,所述第三支撑带3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带1 和第二支撑带2中间;所述第一支撑带1和第三支撑带3围成第一支道101,其中,第一支撑带1和第三支撑带3之间为空隙;所述第二支撑带2和第三支撑带3围成第二支道102,其中,第二支撑带2和第三支撑带3之间为空隙。使用的时候,参考图4,泵体90的泵筒筒体置于空隙,泵体外凸环则挂于两支撑带(当处于第一支道101则挂于第一支撑带1和第三支撑带3 之间,当处于第二支道102则挂于第二支撑带2和第三支撑带3之间,当处于汇合道103则挂于第一支撑带1和第二支撑带2之间)之间。上述支撑带的材料可以为钢材、木材或者塑料材料。

使用的时候,第一气缸20以及第二气缸30由气压系统控制,当第一气缸20的第一气压杆202被顶出,带动第一挡块201上升到第一入口1011,从而将该第一入口1011挡住,反之,第一气压杆202被拉回,带动第一挡块201下降,从而第一入口1011恢复和汇合道103的连通;由此,第一气缸20可以根据需要控制第一支道101和汇合道103的连通或者截断;同理,第二气缸30可以根据需要控制第二支道102和汇合道103的连通或者截断。

基于以上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当需要第一支道101和汇合道103 连通为一条生产线使用时,通过第一气缸20控制第一入口1011打开,并同时通过第二气缸30控制第二入口1021关闭即可实现第一支道101和汇合道103组成的单线流水线,物料90(可以为泡沫泵体卡在第一支道上或者汇合道上移动)可以从第一支道101进入(箭头M方向)汇合道103而又不受第二支道102影响。

如图5所示,当需要第二支道102和汇合道103连通为一条生产线使用时,通过第二气缸30控制第二入口1021打开,并同时通过第一气缸20 控制第一入口1011关闭即可实现第二支道102和汇合道103组成的单线流水线,第一支道101、第二支道102以及汇合道103中部可以为通槽(具体结构为,第一支道101、第二支道102以及汇合道103均由边沿为挡块围成,中部留空,以便物料90伸入中部的通槽,边沿架设于挡块),物料90(可以为泡沫泵体卡在第二支道上或者汇合道上的通槽移动)可以从第二支道 102进入(箭头N方向)汇合道103而又不受第一支道101影响。

当同时需要第一支道101和第二支道102同时和汇合道103连通使用时,同时通过第一气缸20和第二气缸30将第一入口1011和第二入口1021 打开,反之,同时通过第一气缸20和第二气缸30将第一入口1011和第二入口1021截断则第一支道101和第二支道102以及汇合道103彼此分割互不相干。

由此,本技术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第一支道101、第二支道102以及汇合道103的搭配使用,以适应不同产品的生产需求,提高了生产线的柔性,并且,由于有支道阻挡功能的选择,当第一支道101和汇合道103连通使用时,不受第二支道102影响,反之,当第二支道102和汇合道103连通使用时,不受第一支道101影响。

对于本技术中的气压系统控制,其目的是控制第一气缸的第一气压杆伸缩和控制第二气缸的第二气压杆伸缩,只要能实现该功能即可,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可以实现气缸的气缸杆顶出和回缩的任何气压系统,在此不再累述。

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