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拼装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70434发布日期:2018-10-16 19:04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空作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速拼装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



背景技术:

多层建筑物的电梯尺寸多种多样,有些建筑仅有客梯,没有配置货梯,因而会出现大大小小尺寸不一的电梯,对机器的运输尺寸造成很大的限制。

众所周知,高空作业平台的最大平台高度与机器的外形尺寸成正比关系。当最大平台高度越高,则机器外形尺寸越大,各大高空作业平台厂家无一能违背这个规律。因此,许多厂家在研发高空作业平台时,都是追求极限尺寸,争取在同一平台高度上,外形尺寸小于其他厂家,争取市场份额。

目前市面上主流高空作业平台有:桅柱式、剪叉式、曲臂式和直臂式。其中,曲臂式和直臂式的自重都远远超过了电梯承载能力,而剪叉式最大高度基本上只能到达16米并且收藏长度较大,不能用于客梯运输。因此能够进入客梯并且达到较高的平台高度,能选择的只有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

在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领域,各大厂家增加高度缩减收藏尺寸的办法主要有:翻转桅柱、多层桅柱等。以上方法无外乎都是使得机器能达到一个极限尺寸,因此,无论再如何缩减尺寸,都必须受限于电梯的箱体尺寸以及载重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速拼装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采用拼装组合的形式,化整体为部分,可以随意出入小尺寸的电梯,不再受限于过门、电梯运输等环境因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快速拼装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包括底部桅杆机和上部桅杆机,所述底部桅杆机包括可拼装为一体的左桅杆组和右桅杆组,所述左桅杆组和右桅杆组均安装有两组底部桅柱组,所述上部桅杆机包括支撑框、作业平台以及连接支撑框和作业平台的上部桅柱组,上部桅柱组和底部桅柱组均为多级伸缩桅柱,所述支撑框可拆卸地安装在四组底部桅柱组的最上级伸缩桅柱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左桅杆组和右桅杆组通过多个安装面快速对接,安装面之间采用螺栓紧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左桅杆组和右桅杆组均由多根横梁、纵梁和斜撑梁拼接而成,所述安装面设置于横梁的端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支撑框通过止动销定位及螺栓紧固的方式连接底部桅柱组的最上级伸缩桅柱。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相邻两级伸缩桅柱之间相互插接,并通过链条相对导向滑动并伸缩。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上部桅柱组设置有两组,所述作业平台架设在两组上部桅柱组的最上级伸缩桅柱,两组上部桅柱组的最上级伸缩桅柱之间还连接有加强肋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作业平台四边均安装有护栏框,所述护栏框可朝下翻转。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上部桅杆机、左桅杆组和右桅杆组的底部均设有多组支撑滚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底部桅杆机连接有四根向外延伸的支撑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

本高空作业平台主要由上部桅杆机、左桅杆组和右桅杆组组成,三部分结构可拼装为一体,连接牢固,作业平台由两个多级伸缩桅柱升降作业,能达到所需的超高工作高度,需运输时,三部分结构单独出入小尺寸的电梯,不再受限于过门、电梯运输等环境因素,并能够快速组合拼装成整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右桅杆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部桅杆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左桅杆组与上部桅杆机的组装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部桅杆机与上部桅杆机的组装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底部桅柱组伸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上部桅柱组伸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快速拼装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包括底部桅杆机1和上部桅杆机2,其中,底部桅杆机1包括左桅杆组3和右桅杆组4,左桅杆组3和右桅杆组4可拼装为一体,所述左桅杆组3和右桅杆组4均安装有两组底部桅柱组5。

如图2所示,所述上部桅杆机2包括支撑框6、作业平台7以及连接支撑框6和作业平台7的上部桅柱组8,所述作业平台7四边均安装有护栏框17,所述护栏框17可朝下翻转,上部桅柱组8和底部桅柱组5均为多级伸缩桅柱9,所述上部桅柱组8设置有两组,所述作业平台7架设在两组上部桅柱组8的最上级伸缩桅柱9,两组上部桅柱组8的最上级伸缩桅柱9之间还连接有加强肋板16。

参见图5、图6和图8,所述支撑框6可拆卸地安装在四组底部桅柱组5的最上级伸缩桅柱9上,所述支撑框6通过止动销14定位及螺栓紧固的方式连接底部桅柱组5的最上级伸缩桅柱9,具体地,最上级伸缩桅柱9设有孔位,支撑框6上设有止动销14,在定位时,止动销14与孔位配合止动,两个最上级伸缩桅柱9之间加固有支撑梁,支撑梁及支撑框6上均开设有螺栓孔21,支撑梁和支撑框6通过螺栓连接。

参见图1、图3和图4,所述左桅杆组3和右桅杆组4均由多根横梁11、纵梁12和斜撑梁13拼接而成,横梁11的端部设置有安装面10,所述左桅杆组3和右桅杆组4通过多个安装面10快速对接,安装面10之间采用螺栓紧固。

进一步参见图7,相邻两级伸缩桅柱9之间相互插接,通过滑轮15相互接触,降低磨损,并通过链条相对导向滑动并伸缩,链条绕在链轮20上,通过传动链条,可分别逐级抽出伸长上部桅柱组8和底部桅柱组5。

此外,上部桅杆机2、左桅杆组3和右桅杆组4的底部均设有多组支撑滚轮18,可分别移动运输,所述底部桅杆机1连接有四根向外延伸的支撑脚19,起调平作用,增加支撑范围。

在进入电梯前,本高空作业平台拆分为上部桅杆机2、左桅杆组3和右桅杆组4三个单独部分,每一部分都能进出限高限宽限长限重的载人电梯,待运出电梯后开始拼装,上部桅杆机2和左桅杆组3先拼装,两者通过止动销14快速定位,再使用螺栓完全固定,重复上述步骤,将上部桅杆机2和右桅杆组4拼装完,再将左桅杆组3和右桅杆组4通过多个安装面10快速对接,并由螺栓连接紧固,使左桅杆组3和右桅杆组4形成一个完全牢固的整体,即底部桅杆机1,四组底部桅柱组5同步向上伸出,然后再伸出两组上部桅柱组8,作业平台7能达到所需的超高工作高度,这样既实现了小尺寸电梯运输,又能满足高度的需求。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