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纸轨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2968发布日期:2018-09-18 23:07阅读:64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特别涉及上纸轨道,属于原纸加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需要经过加工处理的纸都是原纸。例如印刷所用的复合纸,复合纸可以叫做印刷加工的原纸;而做复合纸的白卡纸,白卡纸又可以叫做该复合纸的原纸。现有技术中原纸的加工过程所用到的上纸轨道大多采用单工位结构,使得原纸的上纸和回纸需要分步进行操作,大大降低了原纸的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上纸轨道,本装置通过将传统的单工位轨道改进为双工位轨道,从而能够实现一个负责上纸,另外一个负责回纸,使得原纸的加工效率得到大大提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上纸轨道,包括支撑台、第一液压马达和第二液压马达,所述支撑台的两侧分别设有回纸轨道和上纸轨道,且回纸轨道和上纸轨道在支撑台的上表面呈同一水平直线依次设置,所述回纸轨道上设有回纸小车,所述上纸轨道上设有上纸小车,所述上纸轨道上位于回纸轨道向反的一端上侧设有原纸加工机构,所述第一液压马达设置回纸轨道上位于上纸轨道相反的一端的端面上,且第一液压马达的输出轴通过链条与回纸小车连接,所述第二液压马达设置在上纸轨道上位于原纸加工机构的一端的端面上,且第二液压马达的输出轴通过链条与上纸小车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台包括台座和两个水平支撑臂,且两个水平支撑臂呈同一水平直线设置在台座的顶部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台座顶部位于回纸轨道和上纸轨道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对防护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回纸轨道和上纸轨道采用钢板板材一次折弯成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回纸轨道和上纸轨道均包括一对子导轨,且一对子导轨对称设置在支撑台上。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将传统的单工位轨道改进为双工位轨道,从而能够实现一个负责上纸,另外一个负责回纸,使得原纸的加工效率得到大大提高,同时回纸轨道和上纸轨道采用钢板板材一次折弯成型加工设计,而非普通型钢焊接制成,使得回纸轨道和上纸轨道结构更稳定。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1、支撑台;2、第一液压马达;3、第二液压马达;4、回纸轨道;5、上纸轨道;6、回纸小车;7、上纸小车;8、原纸加工机构;9、台座;10、水平支撑臂;11、防护板,12、子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上纸轨道,包括支撑台1、第一液压马达2和第二液压马达3,所述支撑台1的两侧分别设有回纸轨道4和上纸轨道5,且回纸轨道4和上纸轨道5在支撑台1的上表面呈同一水平直线依次设置,所述回纸轨道4上设有回纸小车6,所述上纸轨道5上设有上纸小车7,所述上纸轨道5上位于回纸轨道4向反的一端上侧设有原纸加工机构8,所述第一液压马达2设置回纸轨道4上位于上纸轨道5相反的一端的端面上,且第一液压马达2的输出轴通过链条与回纸小车6连接,所述第二液压马达3设置在上纸轨道5上位于原纸加工机构8的一端的端面上,且第二液压马达3的输出轴通过链条与上纸小车7连接。

所述支撑台1包括台座9和两个水平支撑臂10,且两个水平支撑臂10呈同一水平直线设置在台座9的顶部两侧,所述台座9顶部位于回纸轨道4和上纸轨道5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对防护板11,所述回纸轨道4和上纸轨道5采用钢板板材一次折弯成型,所述回纸轨道4和上纸轨道5均包括一对子导轨12,且一对子导轨12对称设置在支撑台1上。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首先将需要进行加工的原纸放置到上纸小车7上,再启动第二液压马达3,在第二液压马达3的作用下通过链条带动上纸小车7在上纸轨道5上移动,从而将原纸输送到原纸加工加工8上进行加工,且进行加工完毕后的原纸再次通过上纸小车7回到原位置,操作人员将加工完毕的原纸从上纸小车7移动到回纸小车6上,最后启动第一液压马达2,在第一液压马达2的作用下通过链条带动回纸小车6在回纸轨道4上移动,从而将加工完毕的原纸运输出去,同时再次将需要进行加工的原纸放置到上纸小车7上进行第二轮的加工。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