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纸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7336发布日期:2018-09-25 20:48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取纸机构,尤其是涉及一种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和传真机等办公设备所用的取纸机构。



背景技术:

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和传真机等办公设备具有一取纸机构,第一种现有技术中,取纸机构包括一摆臂及一取纸滚轮,摆臂接触取纸滚轮,形成一封闭的进纸通道,摆臂包括一固定端及一摆动端,摆动端随着摆动可接触或远离取纸滚轮。当纸张通过时,纸张将摆臂顶起,使得摆臂端与取纸滚轮之间创造一个极小的进纸通道,让第一张纸通过,同时提供阻力给第二张纸,从而使得第一张纸与第二张纸分离。

具体地,未取纸时,因摆臂自身重量保持接触取纸滚轮;当取纸滚轮往进纸方向转动时,取纸滚轮转动对摆臂产生的摩擦力大于摆臂自身重力从而产生一摩擦力,摩擦力变成摆臂旋转的力矩,使得摆臂不停跳动,从而摆臂不能保持接触取纸滚轮,因而提供给纸张的摩擦力不稳定,降低了分纸能力与稳定性;当纸张通过摆臂与取纸滚轮的接触点后,摆臂的摆动端承靠在纸张上,同样会因为纸张对其产生的摩擦力使得摆臂不停地跳动,降低了分纸能力与稳定性。

第二种现有技术中,取纸机构包括一摆臂及一取纸滚轮,摆臂未接触取纸滚轮,取纸滚轮两侧具有进纸通道,摆臂的摆动端伸入进纸通道下方且未接触进纸通道,从一侧看,摆臂的摆动端与取纸滚轮产生部分重叠,摆臂的旋转中心位置可变更使得摆臂维持在一固定位置,无法弹开,从而提高了分纸的稳定性,但此种设计未接触进纸通道,因摆臂与取纸滚轮有重叠,使得纸张要通过摆臂处只能从摆臂下方通过或者将摆臂顶起后从摆臂与取纸滚轮之间通过。如果纸张要将摆臂顶起,则与摆臂前端斜面的角度相关,根据美国专利号为US9114947B2的专利描述,测试同一种纸张时,斜面角度越小,分纸能力越差,取纸能力越好,反之,斜面角度越大,分纸能力越好,取纸能力越差。为了提高分纸能力,斜面角度都偏大;而纸张从摆臂下方通过的方式则受限于纸张厚薄,在纸张受力值相同的情况下,厚纸的变形量远远小于薄纸的变形量,因此厚纸不能发生变形从摆臂下方通过,只能将摆臂顶起,为了让厚纸进纸顺利,提高取纸能力,斜面角度偏小,分纸能力变差,从而降低对薄纸的分纸效果,反之,厚纸取纸困难,薄纸的分纸效果就会提高。因此,厚纸取纸与薄纸的分纸是矛盾的,设计时只能选择其中一种,因此分纸的稳定性下降。

但是,上述的现有技术,都不能有效提高分纸的稳定性,容易产生多张进纸。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分纸稳定性高的取纸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取纸机构装设于一自动送纸器中,自动送纸器具有一机体,该取纸机构包括一进纸件、一取纸模块及至少一挡纸件。进纸件装设于机体上,进纸件中部开设有一开槽;取纸模块装设于机体上且置于分纸滚轮一侧,该取纸模块设有一分纸滚轮及一取纸滚轮,取纸滚轮装设于开槽内,进纸件及取纸滚轮与分纸滚轮之间形成一进纸通道;挡纸件枢设于机体上且置于取纸滚轮上方,挡纸件具有接触止挡部,接触止挡部接触进纸件。

进一步的,所述挡纸件包括枢接轴,枢接轴的方向与进纸方向垂直,枢接轴的位置位于接触止挡部与进纸件的接触点的前方。

进一步的,所述机体包括一机体壳,机体壳具有枢接孔,进纸件于开槽前端槽壁处向后延伸形成一凸轮状的凸轮部;挡纸件包括一第一挡纸件及一第二挡纸件,第一挡纸件具有一第一枢接部、一从第一枢接部后端向下向后延伸形成的一第一摆臂、一从摆臂末端弯折形成的一第一接触止挡部及从第一接触止挡部末端继续向后向上倾斜延伸形成的一连接臂,第一接触止挡部下表面为平面,第一枢接部两侧凸设有第一枢接轴,第一挡纸件上开设有一贯穿第一摆臂、第一接触止挡部及连接臂的避让槽;第二挡纸件具有一第二枢接部及一从第二枢接部后端向后延伸后再向后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一第二摆臂,第二摆臂中部向下凸设形成一第二接触止挡部,第二接触止挡部下表面为平面,第二枢接部两侧凸设有第二枢接轴,第一枢接部及第二枢接部枢接于机体壳的枢接孔内,第一接触止挡部及第二接触止挡部下表面接触进纸件的凸轮部上表面,第二挡纸件容置于避让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触止挡部及第二接触止挡部下表面为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触止挡部及第二接触止挡部与凸轮部的接触点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挡纸件包括枢接轴,枢接轴的方向与进纸方向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机体包括一机体壳,机体壳具有枢接孔,进纸件上于开槽两侧处分别凸设有一凸轮状的凸轮部,挡纸件包括一第一挡纸件及一第二挡纸件,第一挡纸件具有一第一枢接部及一从第一枢接部末端向外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一第一接触止挡部,第一枢接部两侧凸设有第一枢接轴;第二挡纸件具有一第二枢接部及一从第二枢接部末端向外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一第二接触止挡部,第二枢接部两侧凸设有第二枢接轴,第一枢接部及第二枢接部枢接于机体壳的枢接孔内,第一挡纸件及第二挡纸件于进纸方向上前后排列,第一接触止挡部及第二接触止挡部下表面接触进纸件的凸轮部上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触止挡部及第二接触止挡部下表面为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触止挡部及第二接触止挡部与凸轮部的接触点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取纸机构通过接触止挡部接触进纸件,如此挡纸件的接触止挡部与纸张的摩擦力不使挡纸件弹开,在进纸的过程中,进纸通道保持在最小值,只允许单张纸张通过,并阻挡第二张以后的纸张前进,进而降低多张进纸的发生概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取纸机构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取纸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取纸机构的另一立体图。

图4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取纸机构的侧视图。

图5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取纸机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6为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取纸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取纸机构的侧视图。

图中各零部件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附图标记如下:

取纸机构 100

进纸件 10

开槽 11

凸轮部 12

取纸模块 20

分纸滚轮 21

取纸滚轮 22

挡纸件 30

第一挡纸件 31

第一枢接部 311

第一摆臂 312

第一接触止挡部 313

连接臂 314

第一枢接轴 315

避让槽 316

第二挡纸件 32

第二枢接部 321

第二摆臂 322

第二接触止挡部 323

第二枢接轴 324

机体壳 40

枢接孔 41

进纸通道 50

取纸机构 100’

进纸件 10’

开槽 11’

凸轮部 12’

取纸模块 20’

分纸滚轮 21’

取纸滚轮 22’

挡纸件 30’

第一枢接部 311’

第一接触止挡部 312’

第一枢接轴 313’

第二挡纸件 32’

第二枢接部 321’

第二接触止挡部 322’

第二枢接轴 323’

机体壳 40’

枢接孔 41’

进纸通道 50’。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取纸机构100的第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取纸机构100装设于一自动送纸器(图中未示)中,该自动送纸器具有扫描纸张和卡片的功能,自动送纸器具有一机体(图中未示),机体包括一机体壳40,机体壳40具有枢接孔41。该自动送纸器的取纸机构100包括一进纸件10、一取纸模块20及至少一挡纸件30。

所述进纸件10装设于机体壳40上,进纸件10中部开设有一开槽11,进纸件10于开槽11前端槽壁处向后延伸形成一凸轮状的凸轮部12。

所述取纸模块20装设于机体壳40上,所述取纸模块20用以抓取纸张进入自动送纸器,该取纸模块20设有一分纸滚轮21及一取纸滚轮22,取纸滚轮22装设于开槽11内,进纸件10及取纸滚轮22与分纸滚轮21之间形成一进纸通道50。具体地,凸轮部12及取纸滚轮22与分纸滚轮21之间形成所述进纸通道50。

所述挡纸件30枢设于机体40上且置于分纸滚轮21一侧,挡纸件30具有一接触止挡部,接触止挡部接触进纸件10。具体地,挡纸件30包括一第一挡纸件31及一第二挡纸件32,第一挡纸件31具有一第一枢接部311、一从第一枢接部311后端向下向后延伸形成的一第一摆臂312、一从第一摆臂312 末端弯折形成的一第一接触止挡部313及从第一接触止挡部313末端继续向后向上倾斜延伸形成的一连接臂314,第一接触止挡部313下表面为平面,第一枢接部311两侧凸设有第一枢接轴315,第一挡纸件31上开设有一贯穿第一摆臂312、第一接触止挡部313及连接臂314的避让槽316;第二挡纸件32具有一第二枢接部321及一从第二枢接部321后端向后延伸后再向后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一第二摆臂322,第二摆臂322中部向下凸设形成一第二接触止挡部323,第二接触止挡部323下表面为平面,第二枢接部321两侧凸设有第二枢接轴324。

第一枢接部311及第二枢接部321枢接于机体壳40的枢接孔41内,第一枢接轴315及第二枢接轴324的方向与进纸方向垂直,第一接触止挡部313 及第二接触止挡部323下表面接触进纸件10的凸轮部12上表面,第二挡纸件32容置于避让槽316内,第一接触止挡部313及第二接触止挡部323与凸轮部12的接触点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且第一枢接轴315及第二枢接轴324 的位置位于第一接触止挡部313及第二接触止挡部323与凸轮部12的接触点的前方,如此挡纸件30的接触止挡部与纸张的摩擦力可不使挡纸件30弹开,在进纸的过程中,进纸通道50保持在最小值,只允许单张纸张通过,并阻挡第二张以后的纸张前进,进而降低多张进纸的发生概率。

请参阅图6及图7,为本实用新型取纸机构100’的第二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取纸机构100’装设于一自动送纸器(图中未示)中,该自动送纸器具有扫描纸张和卡片的功能,自动送纸器具有一机体(图中未示),机体包括一机体壳40’,机体壳40’具有枢接孔41’。该自动送纸器的取纸机构100’包括一进纸件10’、一取纸模块20’及至少一挡纸件30’。

所述进纸件10’装设于机体40’上,进纸件10’中部开设有一开槽11’,进纸件10’上于开槽11’两侧处分别凸设有一凸轮状的凸轮部12’。

所述取纸模块20’装设于机体壳40’上,所述取纸模块20’用以抓取纸张进入自动送纸器,该取纸模块20’设有一分纸滚轮21’及一取纸滚轮22’,取纸滚轮22’装设于开槽11’内,进纸件10’及取纸滚轮22’与分纸滚轮21’之间形成一进纸通道50’。具体地,凸轮部12’及取纸滚轮22’与分纸滚轮21’之间形成所述进纸通道50’。

所述挡纸件30’枢设于机体40’上且置于分纸滚轮21’一侧,挡纸件30’具有一接触止挡部,接触止挡部接触进纸件10’。具体地,挡纸件30’包括一第一挡纸件31’及一第二挡纸件32’,第一挡纸件31’具有一第一枢接部311’及一从第一枢接部311’末端向外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一第一接触止挡部 312’,第一接触止挡部312’下表面为平面,第一枢接部311’两侧凸设有第一枢接轴313’;第二挡纸件32’具有一第二枢接部321’及一从第二枢接部321’末端向外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一第二接触止挡部322’,第二接触止挡部322’下表面为平面,第二枢接部321’两侧凸设有第二枢接轴323’。第一枢接部 311’及第二枢接部321’枢接于机体壳40’的枢接孔41内,第一枢接轴313’及第二枢接轴323’的方向与进纸方向平行,第一挡纸件31’及第二挡纸件32’于进纸方向上前后排列,第一接触止挡部312’及第二接触止挡部322’下表面接触进纸件10’的凸轮部12’上表面,第一接触止挡部312’及第二接触止挡部 322’与凸轮部12’的接触点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如此挡纸件30’的接触止挡部与纸张的摩擦力依然不使挡纸件30’弹开,在进纸的过程中,进纸通道50保持在最小值,只允许单张纸张通过,并阻挡第二张以后的纸张前进,进而降低多张进纸的发生概率。

本实用新型取纸机构100、100’工作时,取纸模块20、20’带动纸张进入,纸张推顶开挡纸件30、30’进入,挡纸件30、30’因自身重量产生一扭矩T1,挡纸件30、30’会下压;第一张纸张与挡纸件30、30’之间有相互摩擦力,第一张纸张对挡纸件30、30’产生一进纸方向的摩擦力,从而产生一扭矩T2;因第一张纸张与第二张纸张间有相互作用的摩擦力,第一张纸张在进纸过程中(未脱离第二张纸张时)会带动第二张纸张往前,第二张纸张有碰到挡纸件30、30’并被挡纸件30、30’挡下,第二张纸张会给挡纸件30、30’一进纸方向的作用力,从而产生一扭矩T3,扭矩T1、 T2及T3的旋转方向一致,会使挡纸件30、30’更压紧第一张纸张,从而不容易被弹开,从而实现降低多张进纸的发生概率。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取纸机构100、100’通过接触止挡部接触进纸件,具体地,第一接触止挡部313、312’及第二接触止挡部323、322下表面接触进纸件10、10’的凸轮部12、12’上表面,如此挡纸件30、30’的接触止挡部与纸张的摩擦力不使挡纸件30、30’弹开,在进纸的过程中,进纸通道50、 50’保持在最小值,只允许单张纸张通过,并阻挡第二张以后的纸张前进,进而降低多张进纸的发生概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