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线盘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08915发布日期:2018-10-19 21:13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电缆相关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电缆线盘支架。



背景技术: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为电缆线产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中国市场强烈的诱惑力使得世界把目光都聚焦于中国市场,在改革开放短短的几十年,中国线缆制造业所形成的庞大生产能力让世界刮目相看。随着中国电力工业、数据通信业、城市轨道交通业、汽车业以及造船等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电线电缆的需求也将迅速增长。

传统的电缆生产厂家一般是将电缆线缠绕在电缆线盘上出厂,而使用电缆的一方在铺设电缆时,往往需要把线盘架设在转轴或者线盘车架上,借助外部的力量让线盘转动,实现电缆的收放工作。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线盘的重量较大,用于支撑电缆线盘的支架需要承受很大的压力才能保证线盘的稳定,这样的支架工艺要求极高,进一步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将电缆线盘放在支架上时还要使用行车叉车将电缆线盘高高叉起,再放到电缆线盘支架上,再次增加了生产成本。基于此,如何实现电缆线盘的固定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电缆线盘支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缆线盘支架,包括:第一槽、第二槽、滚轴、槽肩和坡度平台,所述第二槽与第一槽结构相同且在所述第一槽与第二槽之间架设横梁;

所述第一槽的两侧槽壁上对应设有贯穿的凹槽,所述滚轴的轴的两端分别置于所述第一槽槽壁上设置的凹槽内且滚轴的最高点高于凹槽的最高点,所述坡度平台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槽的一端,所述槽肩(4)放置在第一槽(1)的槽口上且位于滚轴(3)和坡度平台(5)之间的区域且槽肩的上平面与坡度平台的最高点相接相平。

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线盘支架,通过设置水平面相同的槽肩和坡度平台,使电缆线盘沿着坡度平台通过槽肩到达第一槽和第二槽上;在电缆线盘与第一槽和第二槽的接触点处分别放置滚轴且滚轴分别置于设置在第一槽和第二槽槽壁上的凹槽内,实现了在不借助机械外力或者较小的机械外力情况下对电缆线盘的运输和固定,降低了生产成本;由于不需要借助外力机械设备,也节省了使用大型机械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缆线盘支架,所述槽肩的竖直高度不低于所述滚轴的最高点的高度。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缆线盘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坡度平台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范围为15度至45度。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缆线盘支架,所述滚轴为U型带槽滚轴。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缆线盘支架,所述滚轴的宽度大于电缆线盘的宽度。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缆线盘支架,所述槽肩和坡度平台的上表面对应地设置有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缆线盘支架的结构与众不同,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由于不需要借助外力机械设备,也节省了使用大型机械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电缆线盘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电缆线盘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电缆线盘支架的滚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电缆线盘支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缆线盘支架的第一槽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线盘支架,包括:第一槽1、第二槽2、滚轴3、槽肩4和坡度平台5,所述第二槽2与第一槽1结构相同且在所述第一槽1与第二槽2之间架设横梁7;

所述第一槽1的两侧槽壁上对应设有贯穿的凹槽,所述滚轴3的轴的两端分别置于所述第一槽1槽壁上设置的凹槽内且滚轴3的最高点高于凹槽的最高点,所述坡度平台5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槽1的一端,所述槽肩4放置在第一槽1的槽口上且位于滚轴3和坡度平台5之间的区域且槽肩4的上平面与坡度平台5的最高点相接相平。

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线盘支架,通过设置水平面相同的槽肩4和坡度平台5,使电缆线盘6沿着坡度平台5通过槽肩4到达第一槽1和第二槽2上;在电缆线盘6与第一槽1和第二槽2的接触点处分别放置滚轴3且滚轴3分别置于设置在第一槽1和第二槽2槽壁上的凹槽内,实现了在不借助机械外力或者较小的机械外力情况下对电缆线盘6的运输和固定,降低了生产成本;由于不需要借助外力机械设备,也节省了使用大型机械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槽2和第一槽1的结构相同,因此,在附图1中并没有将第二槽2上设置的滚轴标注出来;第一槽1和第二槽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滚轴3,可以认为第一槽1和第二槽2上各有两个滚轴3且第一槽1和第二槽2上的两个滚轴3均可以分别通过横杆相连,以便第一槽1和第二槽2上的两个滚轴3更好的协同工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缆线盘支架,所述槽肩4的竖直高度不低于所述滚轴3的最高点的高度,以便电缆线盘6能够通过槽肩4沿着滚轴3的上表面滚动到槽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缆线盘支架,所述坡度平台5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范围为15度至45度。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坡度平台5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可以为15度、30度、45度等,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当所述坡度平台5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度时既好操作,又节省人力。

如附图3所示,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电缆线盘支架的滚轴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缆线盘支架,所述滚轴3为U型带槽滚轴,有助于将电缆线盘6沿着坡度平台5到达槽肩4,并停留在滚轴3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缆线盘支架,所述滚轴3的宽度大于电缆线盘6的宽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缆线盘支架,所述槽肩4和坡度平台5的上表面对应地设置有凹槽,以便电缆线盘6沿着坡度平台5和槽肩4上表面上的凹槽达到滚轴3上,有利于确保电缆线盘的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线盘支架,可以根据电缆盘架6长度的大小,提前调整好第一槽1和第二槽2之间的距离,以便电缆线盘6能够稳定地在第一槽1和第二槽2上转动。

在具体使用时,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线盘支架,还可以在第一槽1和第二槽2的中间加设横梁7,防止电缆线盘6沿着坡度平台5向上滚动时,导致第一槽1和第二槽2的相对位置发生偏移,对工作造成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线盘支架,还可以根据电缆线盘6的直径大小,调整第一槽1和第二槽2上对应滚轴3之间的距离,间距以电缆线盘6刚好架空在第一槽1和第二槽2上为宜。

在实际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线盘支架时,可以人工推动电缆线盘6沿着坡度平台5向上移动,使电缆线盘6进入到预先设置好的两个滚轴3之间,这时电缆线盘6完全架空在滚轴3上,当对电缆线盘6施加外力时,电缆线盘6就可以在滚轮中间运动,实现电缆线盘6上的电缆线的收放。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